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发展理论论纲
发展理论论纲

发展理论论纲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庞元正,丁冬红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503521139
  • 页数:474 页
图书介绍:中共中央党校教学参考书。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发展理论的内容,结合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实际,特别是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深刻地论述了发展的本质、发展的规律性、发展价值、发展机遇、发展模式、发展战略等问题。
《发展理论论纲》目录
标签:理论 发展

代序 发展理论与当代中国 1

一、中国需要发展理论 1

二、发展理论需要中国 6

三、中国发展理论面临的任务 11

上编 17

第一章 发展本质论 17

第一节 现代西方发展观的演变 17

一、发展等于工业化过程中的经济增长 17

二、发展是整个社会结构的变革过程 19

三、发展是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过程 21

第二节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 24

一、邓小平发展观的理论前提 24

二、邓小平的发展观 28

一、什么是“发展”? 36

第三节 当代中国发展的本质 36

二、什么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本质? 40

第二章 发展主体论 47

第一节 发展主体论的提出 47

一、发展理论的主体化趋势 47

二、现代主体论的特点 50

第二节 对发展主体的哲学剖析 53

一、与外部环境条件相对应的发展主体 53

二、表现为“意识”与“自我意识”的发展主体 54

三、与历史客观规律相对应的发展主体 55

四、多层次的发展主体 56

第三节 主体和发展的互动关系 57

一、历史观视界中的矛盾统一 57

二、本体论意义上的互为目的 59

三、实践论意义中的相携并进 60

一、作为主体的人对于社会发展的规范意义 61

第四节 社会发展的主体原则 61

二、作为社会发展目标与尺度的主体发展指标体系 62

三、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与遵循发展的客观规律 64

四、主体原则对当代中国发展的意义 65

第三章 发展价值论 67

第一节 发展概念的价值分析 67

一、经济增长概念的价值缺陷 67

二、价值取向的重大转折 68

三、增长和发展的价值关系 70

第二节 发展目标的价值设计 71

一、价值设计的意义 71

二、价值理念的主导 72

三、当代中国发展目标的价值设计 73

第三节 发展方针的价值选择 75

一、价值选择的类型 75

二、诸种选择及评价 76

三、当代中国发展方针的价值选择 78

第四节 发展动力的价值调控 80

一、发展动力中的价值动因 80

二、价值动力的研究开发 81

三、价值观变革的推进作用 82

第四章 发展规律论 85

第一节 否定发展规律的非决定论思潮批判 85

一、社会发展中只有趋势而无规律吗? 85

二、经济力量不是发展进程中的最终动力吗? 87

三、承认发展规律会导致宿命论吗? 89

第二节 承认发展规律的辩证决定论立场 90

一、发展规律的合理定位 90

二、发展规律的本质规定 92

三、发展规律的辩证特性 95

第三节 发展规律的基本内容 98

一、工业化主导性推进规律 98

二、市场化资源配置规律 100

三、科层化组织变革规律 102

四、民主化权力运用规律 103

五、世俗化文化适应规律 106

第五章 发展机遇论 109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109

第二节 世界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性 111

一、发展的不平衡性及其表现 111

二、发展不平衡的历史分析 113

三、发展不平衡的哲学分析 115

第三节 机遇在发展中的作用 119

一、机遇及其特点 119

二、机遇作用的历史分析 120

三、机遇作用的哲学分析 126

一、中国面临着大发展的历史机遇 131

第四节 抓住机遇把中国发展起来 131

二、我国跻身世界强国具备现实的可能性 133

三、抓住机遇把中国发展起来 135

第六章 发展模式论 138

第一节 发展模式的界定及特征 138

一、发展模式界定 138

二、发展模式的特征 138

三、不同的发展模式 140

四、发展模式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141

第二节 世界上几种主要发展模式 142

一、原发式 142

二、后发式 146

三、新发式 149

四、苏联模式 153

第三节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157

一、基本构架 158

二、主要特征 159

第七章 发展战略论 163

第一节 战略的特征及其在发展中的作用 163

一、发展战略的含义 163

二、发展战略的基本特征 164

三、发展战略的构成要素 166

四、影响发展战略选择的具体因素 169

第二节 现代化发展过程的战略类型与比较 171

一、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发展过程及其战略 171

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战略 172

三、苏式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战略 180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 183

一、国情特点及其所规定的现代化建设特点 183

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指导思想及其特点 186

一、经济增长的内涵 191

第一节 经济增长的内涵与地位 191

第一章 发展与经济增长 191

下编 192

二、经济增长在发展中的基础地位 194

三、经济增长在中国现阶段的特殊紧迫性 199

第二节 经济增长的系统分析 204

一、物力资本、人力资本与科学技术 204

二、技术性结构与制度性结构 209

三、内生式发展与外向型发展 211

第三节 经济增长的过程 213

一、产业结构的升级 213

二、对外开放的进步 215

三、人民生活的提高 219

第二章 发展与技术创新 221

第一节 技术创新概述 222

一、全球性的技术创新热潮;实践突起和理论复兴 222

二、技术创新概念的发展 224

三、技术创新的主体 225

四、技术创新的要素 227

第二节 技术创新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特征 228

一、技术创新与社会发展的互动融合日趋紧密 230

二、技术创新对社会发展的渗透程度日益深化 233

三、社会发展对技术创新的依赖程度日益增强 236

第三节 技术创新对社会发展的功能效应 240

一、技术创新的经济功能 241

二、技术创新的制度功能 244

三、技术创新的文化功能 246

第四节 技术创新推动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 248

一、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对技术创新有效需要的增长 248

二、社会发展的初始动因:技术创新的启动和运行 250

三、社会发展的具体途径:技术创新的扩散 251

四、社会发展的实际过程:分化与整合 254

一、“制度”释义 258

第三章 发展与制度选择 258

第一节 社会发展中的制度选择问题 258

二、制度选择是社会发展中的一项综合性的指标函数 260

三、制度选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61

第二节 资本主义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双重效应 263

一、资本主义推进了世界的现代化进程 263

二、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入口 265

第三节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合理性与必然性 270

第四节 社会主义体制改革与社会发展 274

一、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基本动因 275

二、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 279

三、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 281

第四章 发展与社会公平 284

第一节 发展中的公平问题 284

一、效率与公平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284

二、公平问题是当代发展理论的重要课题 287

三、社会公平的涵义 291

第二节 影响社会公平的因素 294

一、生产力的因素 294

二、个体的因素 295

三、制度和机制的因素 297

第三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社会公平问题的基本思路 303

一、坚持共同富裕的发展方向,防止和消除两极分化 303

二、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305

三、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08

四、在继续鼓励私有经济发展的同时,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搞好公有制经济上 309

五、调节社会收入分配,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311

第五章 发展与政治稳定 313

第一节 在有序发展的意义上理解稳定 313

一、稳定的内涵和类型 314

二、社会稳定与政治稳定 315

三、政治稳定与政治秩序 316

第二节 影响政治稳定的多种因素 318

一、利益主体多元化与利益矛盾的凸现 319

二、市场经济与市场失灵 320

三、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冗员的膨胀 321

四、经济发展不平衡与地区差距 322

五、权力重新配置与中央权威的弱化 323

六、政治参与和政治动荡 324

七、政治腐败与政治失控 325

八、观念转变与价值失范 326

第三节 政治稳定的战略选择 327

一、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328

二、发展民主政治,推进制度建设 330

三、强化政府权威,提高政府能力 331

四、充分发挥政党在变革社会中的作用 334

一、文化的含义 337

第一节 发展与文化关系的哲学分析 337

第六章 发展与文化问题 337

二、西方发展理论中的文化史观 339

三、唯物史观中的文化理论 342

第三节 几种不同发展模式的文化基础 346

一、原发式发展模式的文化分析 346

二、后发式发展模式的文化分析 350

三、新发式发展模式的文化分析 352

四、苏联模式的文化分析 355

第三节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建构 357

一、中国现代化理论的文化渊源 357

二、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建构 365

第七章 发展与国民素质 369

第一节 国民素质:社会发展的关系因素 369

一、国民素质的含义及特点 369

二、人力资源与社会发展 372

三、提高国民素质对中国发展的特殊重要性 374

第二节 国民素质与经济发展 376

一、劳动者是首要的生产力 376

二、经济发展关键在国民素质的提高 379

三、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国民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382

第三节 国民素质与社会进步 388

一、国民素质状况制约着社会的政治状况及其发展 389

二、国民素质水平决定着社会精神文明水平 392

三、国民素质的提高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394

第八章 发展与全球化趋势 397

第一节 全球化是客观的历史大趋势 397

一、全球化的概念 397

二、全球化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399

第二节 全球化的表现与特征 400

一、经济全球化 401

二、政治全球化 405

三、文化全球化 409

第三节 全球化的矛盾性和复杂性 412

一、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矛盾 413

二、整合与分离、或一体化与分裂的矛盾 413

三、全球化发展的不平衡性 414

第四节 全球化的利弊两重性 415

一、历史的进步与陷阱 415

二、发展中国家的机遇与风险 417

第五节 全球化与中国的全球战略 420

一、邓小平的世界眼光和全球战略思想 420

二、跨世纪的战略选择:积极参与,趋利避害 422

第九章 可持续发展问题 426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由来及内涵 426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由来 426

二、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内涵 428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观 431

一、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观 432

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观 433

三、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观 435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437

一、公平性原则 438

二、可持续性原则 440

三、共同性原则 441

第四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442

一、中国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442

二、中国选择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 444

三、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框架 446

结语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 452

一、发展本质的马克思主义回答 452

二、发展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定位 457

三、发展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建构 462

后记 47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