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士坤,赵建文编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2
  • ISBN:7063·3388
  • 页数:457 页
图书介绍:
《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1

一、什么是哲学 1

二、哲学基本问题 3

三、哲学的党性、阶级性和科学性 7

第二节 哲学发展历史概述 9

一、哲学的产生 9

二、哲学史就是唯物论与唯心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史 10

三、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 14

四、马克思主义以前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 16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 18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18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19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24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伟大意义 26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 27

第四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 27

二、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 28

本章当前哲学界争论的问题 30

思考题及答案参考要点 31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 33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33

一、世界物质统一性观念的历史发展 34

二、民办统一于物质 35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38

四、物质范畴同物质结构、物质形态、物质属性的区别和联系 41

第二节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43

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43

二、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的 45

三、运动和静止 48

第三节 空间和时间 50

一、什么是空间和时间 50

二、空间、时间和运动着的物质是不可分的 52

三、空间和时间的无限性 56

一、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 58

第四节 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和客观规律性 58

二、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性 59

三、从实际发出,实事求是 60

本章当前哲学界争论的问题 61

思考题及答案参考要点 63

第三章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65

第一节 意识的起源 65

一、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65

二、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68

三、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意识起源问题上的错误 71

第二节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73

一、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74

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75

三、意识是思维的模拟 77

第三节 意识是存在的反映 78

一、意识对反映对象的依赖性 78

二、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79

一、什么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81

第四节 意识对存在的反作用 81

二、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82

三、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84

本章当前哲学界争论的问题 86

思考题及答案参考要点 87

第四章 对立统一规律 89

第一节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 89

一、什么是唯物辩证法 89

二、什么是形而上学 91

三、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92

四、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和外因及其辩证关系的原理 96

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98

一、这个问题是如何提出的 98

二、对这个问题如何理解 100

第三节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00

一、什么是矛盾 100

二、矛盾的普遍性 101

三、矛盾的特殊性 103

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05

第四节 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 108

一、什么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108

二、主要的矛盾方面和非主要的矛盾方面 112

第五节 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14

一、矛盾的同一性 114

二、矛盾的斗争性 117

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117

二、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的转化 120

一、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 120

第六节 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 120

本章当前哲学界争论的问题 121

思考题及答案参考要点 123

第五章 质量互变规律 125

第一节 质、量、度 125

一、质 125

二、量 127

三、度 129

四、掌握事物质、量、度的实践意义 130

第二节 量变和质变的互相转化 131

一、什么是量变和质变 131

二、质量互变是普遍规律 132

三、认识质量互变规律的实践意义 135

四、形而上学宇宙观在质量互变问题上的错误 135

第三节 量变和质变的互相渗透 137

一、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 137

二、质变过程中的量的扩张 138

三、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139

第四节 量变和质变形式的多样性 140

一、量变形式的多样性 140

二、质变形式的多样性 141

本章当前哲学界争论的问题 142

思考题及答案参考要点 144

第六章 否定之否定规律 146

第一节 辩证的否定 146

一、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 146

二、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 148

三、掌握唯物辩证否定观的实践意义 151

第二节 否定之否定 152

一、什么是否定之否定 152

二、发展的螺旋形式流浪式 153

三、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155

第三节 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158

一、新旧事物的客观标准 158

二、新旧事物的对立统一 159

三、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160

四、正确对待新生事物 161

本章当前哲学界争论的问题 162

思考题及答案参考要点 163

第七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65

第一节 范畴概述 165

一、哲学范畴及其意义 165

二、唯物辩证法的范畴及其实质 166

三、唯物辩证法范畴在认识和实践中的作用 168

一、什么是原因和结果 169

第二节 原因和结果 169

二、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70

三、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171

四、因果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 173

第三节 必然性和偶然性 174

一、什么是必然性和偶然性 174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174

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 177

一、什么是可能性,什么是现实性 178

第四节 可能性和现实性 178

二、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180

三、可能性和现实性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 181

第五节 形式和内容 182

一、什么是形式和内容 182

二、形式和内容的辩证关系 183

三、形式和内容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 185

第六节 现象和本质 186

一、什么是现象和本质 186

二、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187

三、现象和本质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 189

本章当前哲学界争论的问题 190

思考题及答案参考要点 191

第八章 认识和实践 193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93

一、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93

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同唯心论的认识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区别 196

三、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重大原则区别 199

一、什么是实践 200

第二节 实践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200

二、实践的基本特性 202

三、实践的形式及其相互关系 204

四、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205

第三节 认识的辩证过程 210

一、由实践到认识 210

二、由认识到实践 218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221

一、归纳和演绎 224

第四节 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 224

二、分析和综合 227

三、历史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 228

本章当前哲学界争论的问题 230

思考题及答案参考要点 231

第九章 真理 233

第一节 客观真理 233

一、什么是客观真理 233

二、对唯心主义和实用主义真理观的批判 234

第二节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236

一、什么是绝对真理 237

二、什么是相对真理 237

三、真理是客观的、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238

四、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 239

五、真理是具体的和普遍的 241

第三节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42

一、辩证唯物主义在真理标准问题上跟其他哲学的对立和分歧 243

二、怎样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44

三、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47

第四节 真理和谬误 248

一、真理和谬误的对立统一 248

二、真理在斗争中发展 251

三、勇于坚持真理、同时要勇于修正错误 252

本章当前哲学界争论的问题 253

思考题及答案参考要点 254

一、什么是社会历史观 255

第一节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55

第十章 历史唯物主义是统一科学的历史观 255

二、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56

第二节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257

一、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 257

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解决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60

三、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262

第三节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历史观的伟大革命 263

一、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历史观的主要缺陷 263

二、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 265

三、历史唯物主义产生的意识 268

本章当前哲学界争论的问题 269

思考题及答案参考要点 270

第十一章 社会基本矛盾 272

第一节 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在其内部的矛盾性 272

一、对于“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批评 272

二、对于“人口决定论”的批评 274

三、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在其内部的矛盾性 274

一、什么是生产力 275

第二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75

二、什么是生产关系 277

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279

四、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特点 283

第三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86

一、什么是经济基础 286

二、什么是上层建筑 287

三、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288

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289

五、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91

一、社会基本矛盾之间的辩证关系 294

第四节 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294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95

三、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296

本章当前哲学界争论的问题 298

思考题及答案参考要点 301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 303

一、什么是阶级和阶级的实质 303

第十二章 阶级 国家 革命 303

二、阶级的起源和阶级社会的发展 307

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09

四、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313

第二节 国家 314

一、国家的起源 314

二、国家的特点、实质和职能 317

三、国体和政体 318

四、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 320

第三节 社会革命 321

一、社会革命的根源和条件 322

二、革命的实质 323

三、社会革命的作用 323

四、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普遍规律 324

五、革命发展阶段论和不断革命论 325

第四节 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 327

一、阶级消灭的物质前提和必然途径 327

二、国家的消亡 328

本章当前哲学界争论的问题 329

思考题及答案参考要点 331

第十三章 社会意识及其形式 333

第一节 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333

一、什么是社会意识及其形式 333

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34

三、在阶级社会中社会意识具有阶级性 335

四、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336

五、正确开发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斗争 342

一、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343

第二节 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 343

二、道德 345

三、科学 349

四、艺术 352

五、宗教 356

本章当前哲学界争论的问题 360

思考题及答案参考要点 361

二、在人民群众的作用问题上两种对立的历史观 363

一、什么是人民群众 363

第一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决定作用 363

第十四章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363

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365

四、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不同 366

第二节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367

一、个人和社会 367

二、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大作用 368

三、正确认识和评价杰出人物的作用 369

四、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的关系 372

五、无产阶级领袖的伟大作用 373

第三节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375

一、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 376

二、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 377

本章当前哲学界争论的问题 378

思考题及答案参考要点 378

附录一 五篇原著的解说 380

一、《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解说 380

二、《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解说 387

三、《谈谈辩证法问题》解说 412

四、《实践论》解说 427

五、《矛盾论》解说 435

附录二 两篇原著 445

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445

二、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 448

附录三 北京市一九八一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哲学试题及答案参考要点 453

一、北京市一九八一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哲学试题 453

二、北京市一九八一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哲学试题答案参考要点 45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