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说服学-攻心的学问
说服学-攻心的学问

说服学-攻心的学问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龚文庠著
  • 出 版 社:北京:东方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506005182
  • 页数:268 页
图书介绍:说服学:攻心的学问,ISBN:9787506005180,作者:龚文庠著
《说服学-攻心的学问》目录

导言 什么是说服学 1

第一编 古典说服学--西方的源头 5

第一章 智者与演说术(修辞术) 5

第一节 智者派、讲演读本、修辞学校 5

第二节 从苏格拉底到亚里士多德 8

第二章 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 12

第一节 《修辞学》是研究说服规律的学科 12

第二节 演说的分类 14

一、非人为证明 17

第三节 证明--说服的手段 17

二、人为证明 19

1.信誉证明 20

2.情感证明 22

3.逻辑证明 25

4.对说服者的要求 30

第四节 《修辞学》的价值和涉及的几个问题 32

一、“名”的文化背景--中国人对“名”的重视 43

第一节 从“名”到“正名”--独特的中国概念 43

第三章 说服的道德性--“德”为主旨 43

第二编 古典说服学--中国的源头 43

二、“正名”的含义和功用 45

1.确立权威:以什么为基准 45

2.提供批判的武器 46

3.规范语言是为了规范社会 47

第二节 道德灌输--社会说服的战略 51

一、强调正面教育:“君子德风” 51

二、传播材料的净化:“思无邪” 53

三、样板哲学: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54

1.身教重于言教 55

2.树立样板 56

第三节 道德原则中的几对矛盾 58

一、“君子必辩”与“讷近仁” 58

二、道德原则与灵活性 60

1.讲究言的方式和时机 60

2.具体分析,大道理管小道理 60

3.高标准是否适用于大众,引而不发跃如也 61

第四章 说服的实践性--注重功用 63

第一节 不尚空谈 63

第二节 广开言路 66

第五章 说服的辩证法--知己知彼 69

第一节 对象分析:量权、揣情,钓语 70

第二节 揣摩方法 74

一、“摩术”--因人而异,灵活机动的说服策略 74

二、思路的针对性 75

三、感情的针对性 77

四、时机的针对性 81

第三节 规律与技巧 82

一、借力 83

二、藏钩 84

三、善譬 85

四、说者的主动性 87

第六章 值得探讨的问题 90

第一节 为什么说客辩士的声誉不佳 90

第二节 道德灌输与民众的主动性 93

第三节 “三个证明”--中西说服观的汇合点 95

第三编 现代说服学 103

第七章 现代说服学研究概况及主要理论模式 103

第一节 早期说服学研究 103

一、说服学的任务 105

二、科学方法的尝试 108

第二节 当代说服学研究的三个焦点和五大课题 109

一、三个焦点 109

1.“行为”研究--行为变化与说服信息之间的联系 109

2.“过程”研究--变化过程与说服信息之间的联系 109

3.“客方主动性”研究--被说服者的主动性 109

二、五大课题 110

1.态度变化研究 110

2.“心理失衡”研究 110

4.“社会关联”研究 111

3.“行为习得”研究 111

5.大众传媒效果研究 112

第三节 当代说服学的发趋势 112

一、定义与理论模式 112

1.过程式--效果式 113

2.意图式--反应式 113

3.注入式--交互式 114

二、说服学的发展趋势 116

一、证明的时空相对性 122

第一节 证明、证据与论证 122

第八章 说服与逻辑学 122

二、证据的种类 124

三、论证的种类 130

第二节 组织论证的模式 133

一、主要推理模式 133

二、三段论的规则和运用中常见的错误 134

三、遵守逻辑论证的规律 136

1.基本要素 137

一、图尔民模式 137

第三节 逻辑论证与实际说服 137

2.补充因素 139

二、逻辑论证与实际说服的差异 139

1.确定性与歧义性 139

2.演示与辩解 141

3.发现未知还是辩护已知 142

4.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 142

第四节 实际说服中常见的错误论证 143

一、推理错误 143

二、证据错误 145

第九章 说服与心理学 149

第一节 三个前提:心理需要、自我形象、心理平衡 149

一、心理需求 149

二、自我形象 158

三、心理平衡 161

四、说服与态度变化 165

第二节 认知结构 168

一、认知结构的性质 168

二、认知结构的各种机制 170

三、认知结构的作用 172

第三节 说服与压服的关系 174

一、说服与压服的区别 174

二、说服与压服的相对性 176

三、公开服众与内心不服 177

第四节 与心理学有关的几种说服方法 179

一、视线转移法 179

二、潜隐说服 181

三、反差法 182

一、群体规范 187

第一节 群体的特性 187

第十章 说服与社会学 187

二、守约性 189

第二节 群体理论与说服实践 193

一、说服的捷径--争取群体的支持 193

二、群体内的说服 194

三、“角色”的利用 197

四、行为感染和非个人化 199

五、群体传播网络 200

一、公共传播 202

第三节 社会说服 202

二、说服运动 203

三、社会说服运动的发展及其生命周期 204

第十一章 说服与传播学 210

第一节 说服式传播三要素的关系 210

第二节 说服的主方 214

一、“信誉证明”(伊索思) 的现代含义 214

二、信誉与社会影响模式 216

三、信誉三因素 217

1.可信度 217

2.吸引力 220

3.权威 222

四、主方信誉在说服中的运用 223

1.明星效应 223

2.权威效应 225

3.大众媒介与形象的树立 225

五、主方常用的说服技巧 227

第三节 说服的客方 229

一、主客合作模式--客方定向 230

二、客方分析 233

三、寻因理论及其运用 236

四、大众传播中的客方 242

1.客方使用传媒的三个原则 242

2.客方的地位 246

第四节 信息的运用及效果 249

一、“强调--淡化”模式 250

二、信息的商品效应 254

第五节 说服伦理--尚未结束的讨论 257

结语 265

参考书目 26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