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反腐败  跨世纪的对策
反腐败  跨世纪的对策

反腐败 跨世纪的对策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马郑刚著
  • 出 版 社:北京:红旗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505102435
  • 页数:335 页
图书介绍:暂缺《反腐败:跨世纪的对策》简介
上一篇:论国家所有权下一篇:权力社会学
《反腐败 跨世纪的对策》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 20世纪腐败反思 1

腐败:20世纪遍布世界的瘟疫 2

腐败瘟疫的流传 2

20世纪世界腐败流行的主要原因 14

中国:20世纪腐败瘟疫的重灾区 21

国民党政权的不治之症 22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腐败高潮 28

世纪末腐败的高潮再起 31

把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带入21世纪 42

中国跨世纪的反腐败斗争 42

世界跨世纪的反腐败概况 48

第二章 腐败的性质与特征 55

什么是腐败 56

腐败的定义与形式 56

腐败的表现形式 59

腐败与阶级斗争 63

不同性质腐败的比较 69

中国封建社会的腐败 70

国民党政权的腐败 72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腐败 76

原苏联东欧国家的腐败 79

中国跨世纪腐败新动向 86

隐形腐败 86

法人腐败 90

“腐败链”的产生及其表现 96

第三章 中国跨世纪腐败滋生的根源 101

经济根源 102

腐败的“机遇” 102

用计划经济的权力发市场经济的“洋财” 105

“寻租”理论与市场经济的二重性 108

政治根源 111

官僚政治的残余 112

用人腐败的产物 115

权力监督的真空 119

行政行为的失范 124

意识形态及社会环境方面的问题 126

舆论氛围的偏差 127

社会风气的畸形 129

先富群体的误导 131

个人主观因素分析 134

贪欲膨胀 135

心理失衡 138

第四章 跨世纪反腐败评估 143

跨世纪反腐败的发展历程 144

跨世纪反腐败的开端 145

跨世纪反腐败的发展 149

跨世纪反腐败的高峰 151

跨世纪反腐败的主要成就 158

恢复和建立监督制度 158

反腐败逐步纳入法制的轨道 162

反腐败的深度、广度和力度 165

跨世纪反腐败的突出问题 169

廉政法制严重滞后 169

反腐败的“运动化”倾向 172

反腐败与发展稳定的两难选择 174

第五章 历史经验的启迪 179

毛泽东领导反腐败的基本经验 180

高度严格的道德规范 181

自上而下的反腐走向 187

以身作则的领导作风 189

依靠群众的反腐举措 191

“群众运动”问题反思 194

历史地看待群众运动 194

用群众运动反腐败的经验教训 196

历史的经验与跨世纪的斗争 201

不搞群众运动,坚持群众路线 201

改革监督方法,强化监督措施 202

第六章 跨世纪反腐败的理论旗帜 205

权力拜物教批判与“公仆”学说 206

权力拜物教与商品拜物教批判 206

“公仆”学说的提出与意义 209

列宁反对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的理论 211

抵御旧思想的侵袭 212

加强党内监督 213

建立群众监督机制 214

健全廉政法制 217

毛泽东的拒腐防变理论 218

保持宗旨理论 218

防止蜕化理论 220

经受考验理论 223

邓小平关于改革开放中反腐败的理论 227

正确处理改革开放与反腐败的关系 227

反腐败的地位和作用 228

反腐败的方法和手段 229

反腐败的重点和难点 231

第七章 外国经验与跨世纪反腐败 235

官制:反腐倡廉第一关 236

尽量选出清白的人 236

文官制度中的防腐败机制 239

廉政法制三要素 245

外国廉政法制概览 245

严密立法 248

严格执法与严厉处罚 253

以权力制约权力 257

议会的权力制约机制 257

政府内部的权力制约 261

“第四种权力” 264

知情权 265

调查权 267

评论权 267

曝光权 268

让阳光照进官员的钱袋 271

财产公开的作用 271

财产公开的内容 273

财产公开的形式 276

对非法所得的认定和处罚 279

第八章 跨世纪反腐败的前瞻与对策 283

腐败“抛物线”的上升 284

跨世纪腐败“抛物线” 284

腐败“抛物线”的下降 287

几个需要澄清的理论问题 293

“以奉养廉论” 294

“腐败有利经济发展论” 296

“腐败无碍大局论” 299

重提灵魄深处的革命 300

坚定信念 300

强化宗旨 303

崇尚节俭 304

未来反腐败的突破和关键 306

突破口的选择 306

关键部位的设定 310

主要参考书目 333

后记 33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