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经济管理与“三农”论丛  上
经济管理与“三农”论丛  上

经济管理与“三农”论丛 上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2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翔宇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109128668
  • 页数:907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东北农业大学建校60周年经济管理学院学术论丛,是学院老师多年来的科研成果,涵盖农业经济的方方面面。
《经济管理与“三农”论丛 上》目录

第一篇 经济理论 2

第一章 市场经济 2

第二章 产业经济 15

第三章 县域经济 60

第四章 技术经济 111

第五章 金融学 148

第六章 财政学 223

第七章 国际贸易 258

第二篇 经济管理 298

第八章 宏观管理 298

第九章 企业管理 319

第十章 财务管理 375

第十一章 信息管理 437

第三篇 农民问题 472

第十二章 农民收入与消费 472

第十三章 农民就业与劳动力转移 511

第十四章 农民组织 544

第十五章 农民素质 592

第四篇 农业经济(上) 618

第十六章 农业经济综合分析 618

第十七章 农业结构调整 670

第十八章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691

第十九章 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 705

第二十章 资源、环境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729

第二十一章 农业经济增长与方式转变 759

第二十二章 农产品比较优势 770

第二十三章 农业比较利益 824

第二十四章 农业经济管理与政府保护 847

第二十五章 农业产业化 866

第五篇 农业经济(中) 910

第二十六章 粮食经济 910

第二十七章 大豆、马铃薯与亚麻经济 966

第二十八章 畜牧经济 997

第二十九章 林业经济 1049

第六篇 农业经济(下) 1090

第三十章 农业企业经营与管理 1090

第三十一章 农产品贸易 1143

第三十二章 农产品市场营销 1193

第三十三章 农产品流通与物流 1237

第三十四章 农业推广 1276

第三十五章 质量效益型农业 1322

第七篇 农村发展 1340

第三十六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340

第三十七章 农村小康社会 1369

第三十八章 农村城镇化 1386

第三十九章 农村金融与保险 1412

第四十章 农村人力资源 1461

第四十一章 农村合作经济 1486

第四十二章 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 1534

第八篇 国际比较 1548

第四十三章 经济管理国际比较与借鉴 1548

第四十四章 农业经济发展国际比较与借鉴 1570

第四十五章 农村合作经济国际比较与借鉴 1641

第一篇 经济理论 2

第一章 市场经济 2

第一节 市场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2

一、市场经济的内涵 2

二、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3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5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 5

二、市场经济、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市场制度 6

三、论“国家导向型”市场经济模式 9

第三节 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邓小平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10

一、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范畴,并准确阐述了其内涵 10

二、科学构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11

三、深化市场取向的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3

四、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13

第二章 产业经济 15

第一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5

一、产业组织理论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 15

二、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6

三、我国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现状 18

第二节 产业规制模式 19

一、产业规制模式 19

二、政府规制 20

三、法律规制 21

四、行政规制 25

五、自然垄断行业的放松规制 31

六、中国自然垄断产业价格规制与进入规制的放松 36

第三节 中国的产业布局与区域发展战略 39

一、中国产业布局的演变 39

二、中国产业布局模式选择 41

三、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43

第四节 产业分工与支柱产业选择 45

一、产业演化中的分工分业 45

二、基于DAMATEL方法的区域支柱产业选择 48

三、对竞争与合作关系的辩证思考 53

四、我国蔬菜种子产业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 56

第三章 县域经济 60

第一节 县域经济发展理论与方法 60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 壮大县域经济 60

二、对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思考 62

三、县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64

第二节 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与问题 68

一、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68

二、县域金融体系的运行现状及其问题分析 70

三、县域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9

第三节 县域经济发展的比较与借鉴 85

一、黑龙江省与发达省份县域经济结构的比较及启示 85

二、黑龙江省主要生态农业县建设模式比较与启示 88

三、县域经济发展的桂冠:江阴市的基本经验与启示 91

第四节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与对策 94

一、论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94

二、黑龙江省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98

三、发挥本地优势与特色产业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100

四、构建城乡复合生态系统 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103

五、加强农业技术推广转化,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105

第四章 技术经济 111

第一节 基本理论与经济指标 111

一、关于农业技术经济学基本理论的浅见 111

二、技术政策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111

三、农业高新技术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114

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考核指标体系探讨 118

五、关于农村的几个经济指标的简析 121

第二节 技术经济效果与评价 123

一、讲求农业技术经济效果 123

二、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特点及其绩效的评价方法 124

三、黑龙江省主要农业灾害的技术经济分析 127

四、大豆四种栽培模式的技术经济评价及其推广建议 131

第三节 经济计量模型的应用 139

一、临时虚拟变量在粮食产出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中的应用 139

二、灰模型GM(1,N)在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142

第五章 金融学 148

第一节 金融理论与实务 148

一、金融创新: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148

二、中国近代银行性质及作用刍议 152

三、欠发达地区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154

第二节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 156

一、我国商业银行的绿色管理 156

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现状分析与预测 158

三、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中股权方式的探索——存款股权制 161

四、商业银行内部治理审计功能的三位一体性分析 163

五、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及其处置思考 167

六、国有商业银行SWOT分析及市场营销战略 170

七、我国商业银行实行内部营销势在必行 174

八、连锁经营——国有商业银行管理的一种借鉴模式 176

九、从管理环节下工夫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效率 178

第三节 证券与投资 181

一、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选择 181

二、构建我国多层次证券市场体系的思路与对策 184

三、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风险因素探讨 187

四、我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188

五、我国创业板市场发展对策探析 192

六、我国上市公司实行经理股票期权制研究 194

七、东北老工业基地投资环境评价 200

第四节 风险管理与保险 206

一、VAR模型在我国金融风险管理中的运用研究 206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保障政策的效果分析 211

三、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问题研究 213

四、寿险资金运用与股票市场互动发展研究 216

五、指数levy过程下期权定价的保险精算方法 217

六、我国银保合作的现状及其深化 220

第六章 财政学 223

第一节 财政风险与财政管理 223

一、我国财政潜在风险的表现与分析 223

二、论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 225

第二节 税收体制与税收改革 228

一、中国历史上三次重大税费改革及其启示 228

二、浅析会计收入和增值税应税收入的差异 231

第三节 改革与完善县乡财政收支体制 233

一、改革与完善县乡税收体系 233

二、积极稳妥地推进县乡非税收入管理改革 238

三、改革与完善县乡财政支出体制 244

第四节 财政支农政策与改革 249

一、新时期黑龙江省财政支农政策的分析研究 249

二、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现状及改革思路 255

第七章 国际贸易 258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证分析 258

一、国际贸易理论演进与农业发展 258

二、比较优势理论及其发展探讨 262

三、知识经济时代国际贸易创新问题研究 264

四、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实证分析 267

第二节 国际贸易实践与政策 270

一、贸易壁垒高筑形势下的我国对外贸易 270

二、WTO贸易救济措施与战略性贸易政策 275

三、从美国新农业法案看其农产品自由贸易政策的转变 281

四、国际投资法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285

五、哈尔滨会展城市定位研究 289

第三节 国际商务谈判 292

一、国际商务谈判的含义和特征 292

二、国际商务谈判的基本要求 293

三、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 294

第二篇 经济管理 298

第八章 宏观管理 298

第一节 宏观经济管理的必要性与特点 298

一、宏观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298

二、宏观经济管理的特点 299

第二节 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与职能 302

一、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 302

二、宏观经济管理的职能 305

第三节 宏观经济管理的手段与政策 306

一、宏观经济管理的手段 306

二、宏观经济政策 308

第四节 宏观管理中的经济计划 310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计划理论与实践 310

二、毛泽东对经济计划问题的哲学思考及其启示 316

第九章 企业管理 319

第一节 企业融资与资本运营 319

一、我国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319

二、制约中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深层次原因剖析 321

三、黑龙江与其他省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差异分析 324

四、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优化对策 326

五、我国企业资本运营策略研究 329

第二节 电子商务 331

一、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存在问题及对策 331

二、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伦理障碍及对策分析 333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物流业发展对策研究 337

第三节 民营企业发展 339

一、黑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39

二、民营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利弊分析 341

三、黑龙江省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分析 344

四、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促进民营企业发展 347

第四节 企业改革与发展 350

一、探索国有企业改革新途径 350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历程、动态与趋势 351

三、黑龙江省强化有利于企业集聚的产业环境建设探析 354

四、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356

五、迎接挑战 创建优秀企业文化 361

六、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 364

七、虚拟经营的机理及其借鉴作用 366

八、利用非价格手段摆脱价格竞争 372

第十章 财务管理 375

第一节 财务管理理论与对策 375

一、价值链分析在战略管理会计中的应用 375

二、控制筹资风险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377

三、新准则下我国企业年金基金问题研究 379

四、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影响及治理 382

五、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问题研究 384

六、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87

七、企业的环境责任与传统会计面临的挑战 390

八、浅析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92

九、网络经济浪潮对传统会计假设形成的冲击 394

十、重组后的财务整合策略研究 396

第二节 企业绩效评价和财务风险预警 398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下公司财务治理机制的构建 398

二、我国上市公司委托代理问题与代理绩效研究 401

三、中国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405

四、公司治理结构下的会计信息披露 408

五、F分数模型在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中的分析和应用 410

六、完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机制 414

第三节 审计理论与审计实务 416

一、知识经济与审计制度创新 416

二、经济效益的审计特征 418

三、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内容及主要问题 420

四、中国资本市场审计需求之我见 423

五、完善中国资本市场审计信任机制的建议 426

第四节 农村会计与财务管理 428

一、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428

二、村级集体经济财务管理问题初探 430

三、完善农村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度 432

四、我国农业上市公司总体融资行为的实证分析 434

第十一章 信息管理 437

第一节 信息管理与信息化 437

一、数据组织方法和层次 437

二、信息资源检索 439

三、我国西部信息化发展状况及路径选择 446

第二节 农业信息化 452

一、我国农业信息化若干问题与网络平台建设 452

二、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思考 455

三、促进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农村信息化建设对策 459

第三节 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与精细农业发展 463

一、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标准体系探讨 463

二、农村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对策 465

三、知识经济时代下的精细农业的发展 469

第三篇 农民问题 472

第十二章 农民收入与消费 472

第一节 对农民人均收入指标理论的探索与研究 472

第二节 农民收入状况分析 474

一、关于黑龙江省农民收入状况的几点认识 474

二、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经济收入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480

三、农业投资总量及结构与农民收入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484

四、黑龙江省农村贫困的现状与成因 488

第三节 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路与对策 492

一、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492

二、破除“二元经济”是实现农民增收的必经路径 496

三、提高农民收入与小城镇发展研究 497

四、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途径探讨 500

五、黑龙江省农民小额贷款对增收的影响及其对策 503

第四节 农民消费问题 505

一、浅析农民消费结构变化 505

二、浅析农村大众消费心理 508

第十三章 农民就业与劳动力转移 511

第一节 农民就业及其充分化 511

一、中国农民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511

二、我国农民充分就业的模式选择 513

第二节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的思考 516

一、加快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 516

二、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反向思考 519

第三节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分析 523

一、黑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分析 523

二、关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 528

第四节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与动力因素分析 531

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分析 531

二、黑龙江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力机制分析 534

第五节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537

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537

二、黑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540

第十四章 农民组织 544

第一节 农民组织化的基本理论与政策选择 544

一、农民组织化: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544

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与转变政府职能 547

三、提高中国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原则、目标与政策 552

第二节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条件与运营效率分析 557

一、试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条件 557

二、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运营效率的分析 561

第三节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模式选择与制度安排 565

一、对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的评价 565

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模式选择 573

三、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安排 575

第四节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立法 580

一、关于立法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580

二、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法》基本框架的设想 583

三、关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法人地位 586

四、关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法》的调整对象 587

五、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立法过程中的政府职能定位 588

第十五章 农民素质 592

第一节 农民教育实证分析 592

一、农民教育投入的博弈分析及个人投资收益率测算 592

二、农民受教育程度与农村经济增长的计量经济分析 596

第二节 黑龙江省农民科技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600

一、黑龙江省农民科技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600

二、提高黑龙江省农民科技水平的对策 601

第三节 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 602

一、建设现代农业必须培养新型农民 602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培养新型农民 605

三、浅谈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培养新型农民 609

四、提高农民素质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612

五、浅谈如何提高黑龙江省农民素质 614

第四篇 农业经济(上) 618

第十六章 农业经济综合分析 618

第一节 农业经济发展的理论思考 618

一、在科学发展中解决“三农”问题 618

二、江泽民同志对邓小平农业思想的丰富与发展 620

三、农业份额下降规律初探 623

四、对农业经济中绝对地租范畴的理论思考 625

第二节 农业经济发展的宏观分析 627

一、我国二元经济结构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与对策 627

二、农业国际化及其政策研究 631

三、黑龙江省农业竞争力现状与对策 634

第三节 农业基础建设 637

一、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637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639

三、黑龙江省农业基础设施对粮食产量影响及应对措施 642

四、农业基础建设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648

五、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繁荣农村经济——以黑龙江省依安县新合村为例 652

第四节 农村公共产品 654

一、农村公共产品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654

二、基于博弈分析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657

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困境——基于集体行动理论视角的阐释 661

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优化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意义及对策 665

第十七章 农业结构调整 670

第一节 农业结构调整的理论分析 670

一、论合理农业产业结构的科学内涵 670

二、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我国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 672

第二节 农业结构调整的相关关系分析 674

一、区域农业结构与竞争力的偏离份额分析 674

二、试论农村专业合作社与农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的互动效应 678

第三节 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与对策 681

一、关于我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若干思考 681

二、我国农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的战略性目标 685

三、黑龙江省农业结构调整的几点建议 687

四、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结构战略性调整问题研究 688

第十八章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691

第一节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理论思考 691

一、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内涵 691

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特征 692

三、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意义 692

第二节 黑龙江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 694

一、黑龙江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模式选择 694

二、黑龙江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运行机制构建 696

第三节 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对策 700

第十九章 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 705

第一节 现代农业的理论思考 705

一、现代农业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705

二、现代农业在发展县域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707

第二节 农业现代化的实践 708

一、关于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几个重点政策问题 708

二、农业机械化进程中的几个经济问题 710

三、技术创新、合作机制与东北三省现代农业发展 714

四、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如何起步 719

五、让高校成为农业现代化基石 721

第三节 垦区农业现代化 723

一、黑龙江垦区农业现代化进程测评 723

二、黑龙江垦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难点与对策 727

第二十章 资源、环境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729

第一节 黑龙江省农业自然资源价值核算体系研究 729

一、关于资源价值的认识 729

二、农业自然资源价值核算的内容、原则和程序 730

三、农业自然资源价值核算指标的选择 730

四、黑龙江省农业自然资源价值核算 731

五、黑龙江省农用地资源总价值量 732

第二节 土地资源及其利用 733

一、东北黑土带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733

二、黑龙江土地资源利用与粮食安全 736

三、城镇化过程中的土地配置问题及对策 739

四、合理利用农地 实现可持续发展 741

第三节 生态环境建设与补偿机制 743

一、关于建立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以黑龙江三江平原湿地为例 743

二、贫困地区农业产值贡献率折射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建议 745

三、农村贫困地区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良性耦合的补偿机制 751

第四节 农业可持续发展 754

一、黑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及策略研究 754

二、黑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保障策略 756

第二十一章 农业经济增长与方式转变 759

第一节 农业增长的含义与度量 759

第二节 影响农业增长的因素分析 760

一、农业增长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 760

二、农业增长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762

第三节 农业增长方式及其转变 764

一、农业增长方式的类型 764

二、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765

第四节 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实证分析 767

一、农业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 767

二、模型、数据与实证检验结果 767

三、实证结果分析 768

四、总结与讨论 769

第二十二章 农产品比较优势 770

第一节 农业比较优势理论 770

一、比较优势理论及其发展 770

二、农业比较优势及其分析的现实意义 772

三、农业比较优势的分析方法及其评价 773

第二节 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实证分析 777

一、分析框架、分析方法及数据来源 777

二、黑龙江省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品种差异分析 781

三、黑龙江省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地区差异分析 800

四、黑龙江省亚麻比较优势与市场竞争力分析 806

第三节 基于比较优势的黑龙江省农业结构优化的方向与区域布局 810

一、基于比较优势的黑龙江省农业结构优化的方向 810

二、基于比较优势的黑龙江省粮食作物生产布局 818

第二十三章 农业比较利益 824

第一节 农业比较利益理论分析 824

一、农业比较利益的几个理论问题初探 824

二、农业比较利益与农业经济效益辨析 828

第二节 农业比较利益偏低状态及其经济影响 830

一、关于农业比较利益偏低状态的实证分析 830

二、农业比较利益偏低的经济影响 833

第三节 提高农业比较利益的对策 835

一、试论农业比较利益的合理化 835

二、提高农业比较利益的几点建议 838

第二十四章 农业经济管理与政府保护 847

第一节 农业经济管理 847

一、农业经济管理内涵与必要性 847

二、农业经济管理的目标 848

三、农业经济管理的职能 849

第二节 农产品供求平衡管理 850

一、农产品供求平衡的含义 850

二、农产品供求平衡的形成 850

三、农产品供求平衡的变动 851

四、农产品供求变动的蛛网理论 851

第三节 农业保护 853

一、对构建我国农业“绿箱”支持保护体系的思考 853

二、实现我国农业保护法制化的理论思考 856

三、论农业保护的实施背景与对策 859

四、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业保护政策的选择 861

第二十五章 农业产业化 866

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的理论分析 866

一、农业产业化的理论要点及其实践建议 866

二、关于农业产业化几个理论问题的思考 869

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竞争力与发展潜力 873

一、黑龙江省外向型农业产业化竞争力分析 873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与提高农业竞争力研究 876

三、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879

四、黑龙江省粮食产业化发展潜力探析 882

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利益分配机制 885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分配机制问题探析 885

二、健全农业产业化利益分配机制 888

第四节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原则与对策 891

一、我国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 891

二、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思考 893

三、关于黑龙江省出口外向型地产瓜菜产业化经营的探讨 896

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900

五、以开发性扶贫为前提的奶业产业化经营 901

六、振兴老工业基地中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问题 90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