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 1
一、《内经》的成书 1
1.《内经》的成书年代 1
2.《内经》成书的历史条件 1
二.《内经》的命名与沿革 1
1.《内经》的命名 1
2.《素问》的命名 2
3.《灵枢》的命名 2
4.《内经》的沿革 2
三.《内经》的内容 2
1.整体观念 2
2.阴阳五行 2
3.精气学说 2
4.藏象学说 3
5.经络学说 3
6.病因病机学说 4
7.病证 4
8.诊法 5
9.治则 5
10.养生学说 5
11.运气学说 6
12.十三方 6
四.《内经》的价值 6
第一章 阴阳五行 7
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7
1.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7
2.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 9
3.水为阴,火为阳 9
4.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泻为阴 11
5.风胜则动 12
6.论理人形,列别藏府 13
7.南方生热,热生火 15
8.中央生湿,湿生土 16
9.西方生燥,燥生金 17
10.北方生寒,寒生水 18
11.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 20
12. 法阴阳奈何 20
13.七损八益 21
14.天不足西北 23
15.故天有精,地有形 23
16.善治者治皮毛 24
17.从阴引阳,从阳引阴 25
二.《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27
1.天有八风,经有五风 27
2.东风生于春,病在肝 27
3.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29
4.五脏应四时 30
5.南方亦色,入通于心 31
6.中央黄色,入通于脾 31
7.西方白色,入通于肺 32
8.北方黑色,入通于肾 32
9.一逆一从,阴阳表里 32
三.《素问·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33
然其要一也 33
第二章 藏象 34
一.《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35
藏象何如 35
二.《素问·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38
十二藏之相使贵贱 38
三.《素问·五藏别论篇第十一》 42
1.实而不满,满而不实 42
2.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 44
四.《灵枢·海论第三十三》 45
1.四海 45
2.凡此四海者,何利何害 46
五.《灵枢·五味第五十六》 49
愿闻谷气有五味 49
六.《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50
女子七岁,肾气盛 51
七.《灵枢·本输第二》 53
肺合大肠,大肠者,传导之府 53
八.《素问·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54
1.阳道实,阴道虚 54
2.脾病而四肢不用 56
3.脾不主时 57
4.阳明者,表也 58
九.《灵枢·脉度第十七》 58
五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 58
十.《素问·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59
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 59
十一.《灵枢·大惑论第八十》 61
五藏六府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 61
十二.《灵枢·决气第三十》 62
1.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 62
2.六气者,有余不足 63
十三.《灵枢·邪客第七十一》 64
五谷入于胃也 64
十四.《灵枢·营卫生会篇第十八》 65
愿闻中焦之所出 65
十五.《灵枢·本神第八》 67
1.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 67
2.是故怵惕思虑者则伤神 69
3.肝藏血 70
十六.《灵枢·本藏第四十七》 71
人之血气精神 71
第三章 经络学说 72
一.《灵枢·经脉第十》 73
1.人始生,先成精 73
2.肺手太阴之脉 73
3.大肠手阳明之脉 75
4.胃足阳明之脉 77
5.脾足太阳之脉 79
6.心手少阴之脉 79
7.小肠手太阳之脉 80
8.膀胱足太阳之脉 81
9.肾足少阴之脉 82
10.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 84
11.三焦手少阳之脉 84
12.胆足少阳之脉 85
13.肝足厥阴之脉 87
二.《素问·骨空论篇第六十》 88
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 88
三.《灵枢·逆顺肥瘦第三十八》 90
少阴之脉独下行何也 90
四.《灵枢·脉度第十七》 91
跷脉安起安止 91
五.《灵枢·寒热病第二十一》 92
阴跷、阳跷,阴阳相交 92
六.《灵枢·经脉第十》 93
1.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 93
2.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 95
七.《灵枢·营气第十六》 100
营气之道,内谷为宝 100
八.《灵枢·九针论第七十八》 101
阳明多血多气 101
九.《灵枢·背腧第五十一》 102
五脏之腧 102
第四章 病因病机学说 103
一.《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104
1.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 104
2.阳气者,若天与日 105
3.阳气者,烦劳则张 106
4.阳气者,精则养神 107
5.阴者藏精而起亟也 109
6.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110
7.阴之所生,本在五味 111
二.《灵枢·五变第四十六》 113
百疾之始期 113
三.《灵枢·百病始生篇第六十六》 115
1.百疾之始生也 115
2.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 115
3.其著孙络之脉而成积者 118
4.积之始生 119
5.忧思伤心 120
四.《灵枢·贼风第五十八》 121
不出空穴之中,卒然病者 121
五.《素问·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122
百病生于气也 122
六.《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124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124
七.《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 127
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127
八.《素问·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 129
1.五藏受气于其所生 129
2.风者,百病之长也 131
第五章 病证 133
一.《素问·热论篇第三十一》 134
1.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 134
2.伤寒一日,巨阳受之 135
3.其病两感于寒者 137
4.凡病伤寒而志温者 138
二.《素问·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139
1.有病温者,汗出辄发热 139
2.有病身热,汗出烦满 140
3.劳风法在肺下 141
三.《素问·咳论篇第三十八》 142
1.肺之令人咳 142
2.肺咳之状 143
四.《素问·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145
1.愿闻人之五脏卒痛 145
2.其痛或卒然而止者 146
3.视而可见,奈何 148
五.《灵枢·论痛第五十三》 149
筋骨之强弱,肌肉之坚脆 149
六.《素问·风论篇第四十三》 150
1.风之伤人也 150
2.以春甲乙伤于风者 152
3.五藏风之形状不同者何 154
七.《素问·痹论篇第四十三》 155
1.痹之安生 155
2.凡痹之客五脏者 157
3.荣卫之气,亦令人痹乎 159
八.《灵枢·周痹第二十七》 161
1.周痹之在身也 161
2.愿闻众痹 161
3.此痛安生 161
4.周痹者在于血脉之中 162
5.先刺其下以过之 163
6.视其虚实 163
7.经异之理 163
九.《素问·痿论篇第四十四》 164
1.五脏使人痿 164
2.肺者,脏之长也 164
3.肺热者,色白而毛败 166
4.治痿独取阳明 167
十.《素问·厥论篇第四十五》 168
1.厥之寒热者,何也 168
2.寒厥何失而然 169
3.热厥何如而然也 170
4.厥,或令人腹满,或令人暴不知人 170
5.六经脉之厥 171
6.太阴厥逆 172
7.手太阴厥逆 172
十一.《灵枢·水胀篇第五十七》 173
1.水与肤胀 173
2.脾覃石瘕 174
3.先写其胀之血络 175
少阴何以主肾 175
十三.《素问·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176
其有不从毫毛而生 176
十四.《素问·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178
1.有病口甘者 178
2.有病口苦 179
十五.《灵枢·癫狂第二十二》 179
1.癫疾始生 179
2.治癫疾者,常与之居 180
3.骨癫疾者 181
4.狂始生,先自悲也 181
十六.《素问·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183
人生而有癫疾者 183
十七.《素问·病能论篇第四十六》 183
有病恕狂者 183
十八.《灵枢·痈疽第八十一》 184
1.夫血脉营卫 184
2.夫子言痈疽 185
十九.《灵枢·玉版第六十》 186
1.病之生时,有喜恕不测 186
2.多害者,其不可全乎 187
第六章 诊法 188
一.《素问·五脏别论篇第十一》 188
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 188
二.《素问·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190
1.诊法何如 190
2.夫脉者,血之府也 190
3.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 192
4.五藏者,中之守也 192
5.夫五藏者,身之强也 193
6.脉其四时动奈何 194
7.持脉有道 196
8.尺内两旁 197
三.《素问·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199
1.平人何如 199
2.平人之常气禀于胃 200
3.胃之大络,名曰虚里 201
4.欲知寸口太过与不及 202
5.颈脉动喘疾咳 204
6.脉有逆从四时 205
7.人以水谷为本 205
四.《素问·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 206
1.凡治病,察其形气色泽 206
2.虚实以决死生 207
五.《灵枢·五色第四十九》 207
沉浊为内,浮泽为外 207
第七章 治则治法 208
一.《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209
1.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209
2.逆者正治,从者反治 210
3.诸寒之而热者之阴 211
二.《素问·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212
1.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 212
2.西方者,金玉之域 213
3.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 214
4.南方者,天地所长养 214
5.中央者,其地平以湿 215
三.《素问·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216
1.病有标本 216
2.夫阴阳逆从,标本之为道也 217
3.治反为逆,治得为从 217
四.《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219
1.病之始也,可刺而已 219
2.主病之谓君 221
3.治有缓急,方有大小 221
五.《素问·五常致大论篇第七十》 223
病有久新,方有大小 223
第八章 养生 224
一.《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224
1.形与神俱 224
2.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225
二.《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226
1.春三月,此谓发陈 226
2.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229
3.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230
第九章 运气 232
一.天干地支 232
(一) 天干 232
1.十天干的阴阳属性 232
2.十干统运 232
3.十干配五方 233
4.十干配十二月 233
(二) 地支 233
1.地支的阴阳属性 233
2.十二地支配六气 234
3.十二地支配五方 234
4.十二地支配十二月和十二时辰 234
二.五运 235
(一)概述 235
1.五运的含义 235
2.五运的名称 235
3.五运与五季 235
(二)岁运 236
1.岁运的含义 236
2.岁运的意义 236
3.确定岁运的方法 236
(三)主运 236
1.主运的含义 236
2.主运的主时 236
3.主运的意义 237
4.五音建运 237
5.太少相生 238
6.五步推运 238
7.意义 239
(四)客运 239
1.客运的含义 239
2.主运与客运的异同 239
3.客运的意义 240
4.推演客运的方法 240
5.主运与管运的关系 240
三.六气 240
(一)主气 241
1.主气的含义 241
2.主气所主的时 241
(二)客气 241
1.客气的含义 241
2.司天、在泉、左右四间气 241
①司天 241
②在泉 241
③左右四间气 241
3.司天之气的确定 242
4.在泉之气的确定 242
5.客主加临 242
①相得 243
②不相得 244
四.运气同化 244
(一)天符 244
(二)同天符 245
(三)岁会 246
(四)同岁会 247
(五)太乙天符 247
五.运气对生物及人体的影响 248
(一)五运对生物及人体的影响 248
1.平气 248
2.太过 248
3.不及 248
4.胜复 249
5.郁发 249
(二)六气对气候变化及人体的影响 249
1.主气 249
2.客气 250
3.客主加临 251
六.运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251
(一)运气学说与辨证论治 251
1.明确五行属性的概念 252
2.运用的法则 252
3.脏腑病的具体运用 253
(二)预测发病,指导治疗 256
1.推测每年气候变化和疾病流行概况 256
2.推测各年气候变化和疾病流行 256
3.为预防疾病及临床诊断治疗参考之用 258
附《内经》十三方 259
一.汤液醪醴 259
二.生铁洛饮 260
三.左角发酒 260
四.泽泻饮 260
五.鸡矢醴 261
六.乌鲗骨丸(乌鲗骨?茹丸) 261
七.兰草汤 261
八.豕膏 262
九.?翘饮 262
十.半夏秫米汤 262
十一.马膏膏法 263
十二.寒痹熨法 263
十三.小金丹 264
- 《仁和寺本《黄帝内经太素》 中》钱超尘主编;王育林,刘阳副主编 2019
- 《仁和寺本《黄帝内经太素》 下》钱超尘主编;王育林,刘阳副主编 2019
- 《黄帝内经 下》中华文化讲堂 2018
- 《图解黄帝内经养生一本通》《国医健康绝学》编委会编 2010
- 《仁和寺本《黄帝内经太素》 上》钱超尘主编;王育林,刘阳副主编 2019
- 《元古林书堂本 灵枢 仁和寺本 黄帝内经明堂》钱超尘主编 2019
- 《《黄帝内经》生命文化源流史论》王进著 2019
-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清)张隐庵著 2012
- 《翦伯赞全集 第10卷 中外历史年表 主编》翦伯赞著 2008
-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全书 二十四节气十二时九型体质辰养生中医保健书》于雅婷,孙平主编 2016
- 《全国高等中医药行业“十三五”创新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翟华强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本草古籍辑注丛书 第1辑 《食疗本草》辑校》(唐)孟诜撰;(唐)张鼎增补;尚志钧辑校 2019
- 《中医女科十大名著 济阴纲目 大字本》(明)武之望著 2012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实验 第2版》池玉梅 2018
- 《中医骨伤科学》赵文海,张俐,温建民著 2017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药剂学实验 第2版》韩丽,史亚军 2018
- 《2019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用书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全真模拟试卷与解析 第3版》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研究组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