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实用针灸手册
实用针灸手册

实用针灸手册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葛书翰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800205738
  • 页数:324 页
图书介绍:
《实用针灸手册》目录

第一章 刺灸法 1

第一节 毫针刺法 1

一、针具 1

二、怎样练针 2

三、针刺手法 3

第二节 针刺异常情况处理及预防 6

一、晕针 7

二、滞针 7

三、弯针 8

四、断针 8

五、血肿 9

六、刺伤脏器 9

第三节 常用灸法及应用 12

一、灸法的特点和作用 12

二、常用的灸法 12

三、灸法的适应范围及施灸程序 14

一、头针疗法 15

第四节 其它针法 15

二、耳针疗法 20

三、芒针疗法 34

四、三棱针疗法 38

第五节 拔罐疗法 39

一、火罐的种类 40

二、拔罐的作用 40

三、火罐的吸拔方法 41

四、各种拔罐法及运用 42

五、注意事项 43

第二章 经络腧穴 45

第一节 腧穴的定义和分类 45

一、腧穴的定义 45

二、腧穴的分类 45

第二节 腧穴的定位方法 46

一、解剖标志定位法 46

二、骨度分寸折量法 46

三、手指同身寸法 47

(一) 经脉循行 49

第三节 十四经循行及腧穴 49

一、手太阴肺经(L) 49

(二) 经穴(L1~L11) 50

中府 50

云门 51

天府 51

侠白 51

尺泽 52

孔最 52

列缺 52

经渠 52

太渊 53

鱼际 53

少商 53

二、手阳明大肠经(L1) 53

(一) 经脉循行 53

商阳 54

二间 54

(二) 经穴(LI1~LI20) 54

三间 55

合谷 55

阳溪 55

偏历 55

上廉 56

曲池 56

手三里 56

下廉 56

温溜 56

肘髎 57

手五里 57

臀臑 58

肩髃 58

巨骨 58

天鼎 58

扶突 58

三、足阳明胃经(S) 59

(一) 经脉循行 59

禾髎 59

迎香 59

(二) 经穴(S1~S45) 60

承泣 60

四白 61

巨髎 61

地仓 61

大迎 61

人迎 62

水突 62

颊车 62

头维 62

下关 62

气舍 63

缺盆 63

气户 63

库房 63

不容 64

乳根 64

承满 64

膺窗 64

乳中 64

屋翳 64

梁门 65

关门 65

太乙 65

滑肉门 66

天枢 66

外陵 66

大巨 66

水道 66

归来 66

气冲 67

髀关 67

伏兔 67

阴市 67

梁丘 67

足三里 68

犊鼻 68

上巨虚 69

条口 69

下巨虚 69

丰隆 69

解溪 69

冲阳 69

(一) 经脉循行 70

四、足太阴脾经(SP) 70

厉兑 70

内庭 70

陷谷 70

(二) 经穴(SP1~SP21) 71

隐白 71

大都 71

太白 71

公孙 71

商丘 71

地机 72

漏谷 72

三阴交 72

阴陵泉 73

血海 73

箕门 73

冲门 73

府舍 73

腹结 74

大横 74

腹哀 74

周荣 75

大包 75

食窦 75

胸乡 75

天溪 75

五、手少阴心经(H) 76

(一) 经脉循行 76

(二) 经穴(H1~H9) 76

极泉 76

灵道 77

青灵 77

少海 77

通里 78

阴郄 78

神门 78

少府 78

少冲 78

六、手太阳小肠经(SI) 79

(一) 经脉循行 79

后溪 80

阳谷 80

腕骨 80

(二) 经穴(SI1~SI19) 80

前谷 80

少泽 80

养老 81

支正 81

小海 81

曲垣 82

秉风 82

肩贞 82

天宗 82

臑俞 82

肩外俞 83

肩中俞 83

天窗 83

天容 83

颧髎 83

听宫 84

七、足太阳膀胱经(B) 85

(一) 经脉循行 85

(二) 经穴(B1~B67) 85

睛明 85

攒竹 85

络却 86

承光 86

通天 86

五处 86

曲差 86

眉冲 86

玉枕 87

天柱 87

大杼 87

风门 87

肺俞 87

厥阴俞 88

心俞 89

督俞 89

膈俞 89

肝俞 89

胆俞 89

脾俞 89

胃俞 89

小肠俞 90

关元俞 90

大肠俞 90

肾俞 90

三焦俞 90

气海俞 90

膀胱俞 91

中膂俞 91

白环俞 91

上髎 91

次髎 91

中髎 91

殷门 92

浮郄 92

下髎 92

承扶 92

会阳 92

委阳 93

委中 93

附分 93

魄户 93

膏盲俞 94

意舍 95

阳纲 95

胃仓 95

神堂 95

魂门 95

膈关 95

譩譆 95

肓门 96

志室 96

胞肓 96

秩边 96

合阳 96

承筋 96

承山 97

飞扬 97

跗阳 97

昆仑 97

仆参 97

束骨 98

京骨 98

金门 98

申脉 98

足通谷 99

至阴 99

八、足少阴肾经(K) 99

(一) 经脉循行 99

(二) 经穴(K1~K27) 99

涌泉 99

然谷 100

太溪 101

大钟 101

水泉 101

照海 101

复溜 102

交信 102

四满 103

大赫 103

气穴 103

横骨 103

阴谷 103

筑宾 103

中注 104

肓俞 104

商曲 104

神封 105

步廊 105

幽门 105

腹通谷 105

阴都 105

石关 105

灵墟 106

神藏 106

彧中 106

俞府 106

九、手厥阴心包经(P) 106

(一) 经脉循行 106

天泉 107

(二) 经穴(P1~P9) 107

天池 107

曲泽 108

郄门 108

间使 108

内关 109

大陵 109

(二) 经穴(TE1~TE23) 110

液门 110

关冲 110

十、手少阳三焦经(TE) 110

(一) 经脉循行 110

中冲 110

劳宫 110

中? 111

阳池 111

外关 111

会宗 112

三阳络 112

支沟 112

四渎 113

天井 113

清冷渊 113

消泺 113

臑会 113

肩髎 113

天髎 114

天牗 114

翳风 114

瘈脉 115

颅息 115

丝竹空 116

十一、足少阳胆经(G) 116

(一) 经脉循行 116

耳门 116

角孙 116

耳和髎 116

(二) 经穴(G1~G44) 118

瞳子髎 118

听会 118

上关 118

曲鬓 119

天冲 119

率谷 119

悬厘 119

悬颅 119

颔厌 119

浮白 120

头窍? 120

完骨 120

本神 120

阳白 120

头临泣 120

承灵 121

脑空 121

甘窗 121

正营 121

风池 122

肩井 122

渊腋 122

辄筋 122

日月 122

带脉 123

五枢 123

京门 123

维道 124

居髎 124

环跳 124

风市 125

中渎 125

膝阳关 125

阳陵泉 125

阳交 125

外丘 125

悬钟 126

光明 126

阳辅 126

丘墟 127

足临泣 127

地五会 127

侠溪 127

足窍阴 127

太冲 128

行间 128

大敦 128

(二) 经穴(LiV1~LiV14) 128

(一) 经脉循行 128

十二、足厥阴肝经(LiV) 128

中封 129

蠡沟 129

中都 130

膝关 130

曲泉 130

急脉 131

阴廉 131

足五里 131

阴包 131

章门 132

期门 132

十三、任脉(CV) 132

(一) 经脉循行 132

(二) 经穴(CV1~CV24) 132

会阴 132

曲骨 132

中极 133

关元 133

石门 134

气海 134

下脘 135

建里 135

中脘 135

神阙 135

阴交 135

水分 135

上脘 136

巨阙 136

鸠尾 136

中庭 136

膻中 136

玉堂 136

天突 137

廉泉 137

华盖 137

璇玑 137

紫宫 137

承浆 138

十四、督脉(GV) 138

(一) 经脉循行 138

(二) 经穴(GV1~GV28) 138

长强 138

腰俞 139

腰阳关 139

悬枢 140

命门 140

脊中 141

中枢 141

筋缩 141

至阳 141

灵台 141

神道 141

哑门 142

脑户 142

风府 142

大椎 142

陶道 142

身柱 142

强间 143

后顶 143

百会 143

水沟 144

素髎 144

神庭 144

上星 144

前顶 144

囟会 144

兑端 145

龈交 145

第四节 经外奇穴 145

一、头颈部奇穴(Ex--HN) 145

四神聪 145

印堂 145

球后 146

迎香 146

太阳 146

鱼腰 146

内迎香 147

牵正 147

夹承浆 147

颊里 147

聚泉 147

玉液 148

金津 148

翳明 149

安眠 149

耳尖 149

上廉泉 150

新设 150

颈臂 150

百劳 151

脐中四边 152

利尿 152

二、胸腹部奇穴(Ex--CA) 152

胃上 152

崇骨 152

气门 153

提托 153

子宫穴 153

腰奇 154

十七椎穴 154

下极俞 154

接脊 154

定喘 154

三、背部奇穴(Ex--B) 154

巨阙俞 154

胰俞 155

痞根 155

腰眼 155

夹脊 155

大骨空 156

中魁 156

小骨空 156

十宣 156

八邪 156

四、上肢奇穴(Ex--UE) 156

威灵 157

精灵 157

外劳宫 157

中泉 157

肘尖 158

手逆注 158

四缝穴 158

二白 158

夺命 159

肩前 159

五、下肢奇穴(EX--LE) 160

气端 160

八风 160

独阴 161

里内庭 161

阑尾穴 161

胆囊穴 162

陵后 162

膝眼 162

鹤顶 163

百虫窝 163

一、循经取穴 165

二、局部取穴 165

第三章 治疗总论 165

第一节 取穴原则 165

三、对症取穴 166

四、按神经走行取穴 166

第二节 配穴原则 166

一、前后配穴法 167

二、表里配穴法 167

三、上下配穴法 167

四、左右配穴法 167

一、针灸处方内容 168

二、针灸处方用穴的多少 168

五、远近配穴法 168

第三节 针灸处方 168

第四章 治疗各论 171

第一节 神经科、内科病证 171

一、三叉神经痛 171

二、急性脑血管病 174

三、面神经炎 178

四、眩晕(〔附〕梅尼埃病) 180

五、神经衰弱 182

六、偏头痛 185

七、枕神经痛 187

八、肋间神经痛 189

九、坐骨神经痛 191

十、股外侧皮神经炎 193

十一、脑震荡后遗症 195

十二、发作性睡病 197

十三、尿潴留 199

十四、癔病 200

十五、心绞痛 202

十六、阵发性心动过速 204

十七、慢性胃炎 206

十八、胃肠神经官能症 208

十九、胃下垂 210

二十、便秘 213

二十一、腹泻 215

二十二、感冒 217

二十三、单纯性甲状腺肿 219

二十四、糖尿病 221

二十五、支气管哮喘 224

二十六、肾盂肾炎 226

二十七、呃逆 附:顽固性呃逆 228

第二节 外科、男科、皮肤科病证 231

一、落枕 231

二、急性乳腺炎 233

三、肩关节周围炎 234

四、扭伤 237

五、慢性腰肌劳损 239

六、腱鞘囊肿 240

七、慢性胆囊炎、胆石症 242

八、肾与输尿管结石 244

九、内痔 245

十、脱肛 247

十一、慢性前列腺炎 249

十二、遗精 252

十三、阳萎 254

十四、鸡眼 256

十五、痤疮 257

十六、荨麻疹 259

十七、带状疱疹 260

十八、神经性皮炎 262

十九、斑秃 264

第三节 妇科、儿科病证 267

一、月经不调 267

二、痛经 269

三、闭经 271

四、功能性子宫出血 273

五、白带 275

六、滞产 277

七、缺乳 279

八、回乳 281

九、子宫脱垂 282

十、妊娠呕吐 284

十一、胎位不正 286

十二、更年期综合征 287

十三、小儿厌食 289

十四、小儿呕吐 291

十五、小儿腹泻 293

十六、小儿遗尿 295

第四节 眼科、耳鼻咽喉科病证 297

一、麦粒肿 297

二、急性结膜炎 299

三、近视眼 300

四、青光眼 302

五、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 304

六、色盲 306

七、耳鸣、耳聋 308

八、聋哑 310

九、变态反应性鼻炎 312

十、慢性单纯性鼻炎 313

十一、鼻出血 315

十二、急性扁桃腺炎 317

十三、咽部异物感 318

十四、牙痛 320

十五、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 32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