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输血技术手册
输血技术手册

输血技术手册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肖星甫主编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536420412
  • 页数:573 页
图书介绍:
《输血技术手册》目录

第一篇 献血与采血 2

第一章 献血者健康标准和医学检查 2

第一节 总则 2

第二节 献血者的选择 3

第三节 体格检查 6

一、献血者体格检查的正常值 6

二、常规检查的项目 6

第四节 特殊献血者的标准 7

第五节 献血量及献血的时间间隔 8

第二章 血液的采集 10

第一节 血站内、外采血及对环境的要求 10

一、血站(医院)内采血 10

二、血站(医院)外采血--外出流动采血 11

三、对采血环境的要求 11

第二节 采血前的准备 13

一、采血器具的准备 13

二、采血者的准备 14

三、献血者的准备 15

第三节 采血技术 15

一、献血者的核对及检查 15

二、静脉穿刺部位的选择和准备 16

三、静脉穿刺方法 16

四、采血过程 17

五、采血注意事项 18

六、采血量、留样及血液复查 18

第四节 献血者的护理 19

一、献血后的护理 19

二、献血后注意事项 19

第五节 献血的不良反应、并发症及其处理 20

一、献血不良反应及处理 20

二、献血的并发症 22

三、急救药品和用具 22

一、抗原的性质 26

第一节 抗原 26

第三章 抗原、抗体、补体和免疫反应 26

第二篇 血液免疫学原理 26

二、影响抗原性的因素 27

第二节 抗体 28

一、多肽链的基本结构 28

二、抗体的分类 28

三、抗体的生理活性和酶的裂解 33

第三节 补体 33

一、补体的性质和功能 33

二、补体激活的途径 34

第四节 免疫应答 38

一、巨噬细胞 38

二、淋巴细胞 38

第五节 抗原抗体反应及其检测 39

一、抗原抗体反应 39

二、抗原抗体反应在体外的检测 41

第一节 抗球蛋白试验的原理 44

第四章 抗球蛋白试验 44

第二节 抗球蛋白试验方法 45

第三节 影响抗球蛋白试验的因素 46

一、影响抗原抗体结合的因素 46

二、红细胞的洗涤 47

第四节 补体在抗球蛋白反应中的作用 48

一、血型抗体激活补体 49

二、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 50

第五节 抗球蛋白血清及其标化 51

第五章 血型遗传学基础 52

第一节 遗传物质 52

一、染色体 52

二、基因 53

三、孟德尔遗传定律 54

第二节 血型基因 56

一、血型基因的产物 56

二、血型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57

三、无效等位基因 57

第三节 血型的遗传方式 59

四、调节基因 59

第三篇 血型学和血清学 62

第六章 红细胞血型 62

第一节 ABO血型系 63

一、特性 63

二、抗原和抗体 64

三、ABO血型鉴定 69

一、Rh血型系的基础 70

第二节 Rh血型系 70

二、Rh血型鉴定 75

三、Rh血型系的抗体及其临床意义 77

第三节 红细胞的其他血型系 78

一、Lewis血型系 78

二、MNSsU血型系 79

三、P血型系 79

四、Kell血型系 79

六、Kidd血型系 80

五、Duffy血型系 80

七、Lutheran血型系 81

八、I血型抗原 81

九、性联血型抗原Xg? 81

十、其他一些血型系 81

十一、高频率组抗原 82

十二、低频率组抗原 82

第七章 红细胞抗原和抗体的鉴定 87

第一节 抗原和抗体鉴定的基本原理 87

一、红细胞的凝集反应 87

二、吸收和放散试验 89

三、抑制试验 90

第二节 抗体的检查与鉴定 90

一、红细胞抗体的血清学特点 90

二、抗体检查的血清学技术概述 91

四、抗体的鉴定法 95

第一节 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 99

一、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阳性的情况 99

第八章 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和免疫性溶血 99

二、DAT阳性标本的技术处理 100

第二节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102

一、概念 102

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103

三、药物引起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106

第三节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输血治疗 108

一、 难题和危险 108

三、 输血前检查的免疫血清学技术 109

二、 输血的适应症 109

四、输血量 111

五、输血措施 112

第九章 HLA及白细胞血型 113

第一节 HLA抗原 113

一、已检出的HLA特异性 113

二、超型与交叉反应 113

三、HLA的遗传 117

一、HLA抗体的筛选 120

第二节 HLA抗体 120

二、使用单介血清 122

第三节 HLA的应用 123

一、器官移植 123

二、输血 124

三、疾病诊断 125

四、疾病预报 125

五、亲子鉴定 125

第四节 中性粒细胞抗原 126

七、双生子卵性诊断 126

六、个体识别 126

第十章 血小板血型学 129

第一节 血小板血型 129

一、血小板非特异性抗原 129

二、血小板特异性抗原 130

第二节 血小板抗原和抗体的临床意义 131

一、血小板特异性抗原的同种免疫作用 131

二、血小板的自身免疫作用 133

一、概况 134

第三节 血小板的血型血清学技术 134

二、固相血小板免疫清学试验(SPISA) 135

第十一章 血清型与红细胞酶型 138

第一节 血清型与血清酶型 138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同种异型 140

一、已识别的同种异型 140

二、Gm系统 141

一、已识别的红细胞酶型 142

第三节 红细胞酶型 142

四、Am系统 142

三、Km系统 142

二、红细胞酶型的遗传和应用 145

第十二章 输血前检查 147

第一节 输血前检查的目的和要求 147

一、概念 147

二、输血前检查的主要程序 147

第三节 ABO和Rh的定型 148

二、对血样本的要求 148

一、病史资料和信息 148

第二节 受血者的病史和血样本的检查、核对及处理 148

一、ABO的定型和技术问题 149

二、Rh定型 151

第四节 抗体筛选和鉴定 152

一、目的和原则 152

二、抗体筛选和鉴定的技术 152

第五节 交叉配血试验 154

一、要求和内容 154

二、一些特殊问题 154

第六节 标签和发血 155

第十三章 新生儿溶血病 156

第一节 发病机制 156

一、ABO新生儿溶血病 156

二、Rh新生儿溶血病 157

第二节 临床症状 157

三、贫血 158

二、黄疸 158

一、水肿 158

四、肝脾肿大 159

五、核黄疸 159

第三节 血清学检查 159

一、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血清学 159

二、母婴Rh血型不合溶血病的血清学 161

三、患儿输血的血型选择及配血试验 162

第四节 治疗 163

一、光照疗法 163

二、换血疗法 163

三、血浆交换 163

四、宫内输血 163

五、提早分娩 164

六、药物治疗 164

第五节 预防 164

第一节 设备、器具和物品 166

第十四章 血液成分的制备 166

第四篇 血液成分的制备、保存、领发和运送 166

第二节 采血 167

第三节 离心 168

第四节 红细胞 168

一、少血浆血 168

二、浓缩红细胞 169

三、代血浆血 170

四、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171

五、洗涤红细胞 175

六、解冻并洗去甘油的红细胞 177

第五节 白细胞(粒细胞) 178

第六节 血小板 179

一、富含血小板血浆 180

二、浓缩血小板 181

第七节 血浆 182

一、血浆的来源 183

二、血浆的种类 183

第八节 冷沉淀 184

第十五章 血液成分的保存、领发与运送 186

第一节 抗凝剂和保存液 186

一、化学药品 186

二、生物制剂 187

三、物理方法 187

四、全血的保存液 187

第二节 血液细胞成分的保存 188

一、红细胞的保存 188

二、血小板的保存 195

三、白细胞的保存 196

四、骨髓的保存 196

第三节 库存血液的检查 196

第四节 血液的领发 197

一、血站的血液领发制度 197

二、医院内的血液领发制度 198

第五节 血液的运送 200

一、血液运输箱 201

二、冰冻血浆和冷沉淀成分的运输 202

三、血小板的装运 203

第五篇 单采血液成分 207

第十六章 单采血浆术 207

第一节 概述 207

一、单采血浆的医学理论依据 207

二、开展单采血浆的现实意义 208

三、单采血浆的限量和频度 208

第二节 单采血浆术 209

一、对采浆站的要求 209

二、对单采血浆献血者的要求 211

三、单采血浆的器材和抗凝剂 211

四、单采血浆具体操作步骤 212

五、注意事项 214

第三节 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215

二、方法概况 217

一、定义 217

第一节 概述 217

第十七章 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和置换术 217

第二节 治疗机理和临床适应证 219

一、治疗性血细胞单采术 219

二、治疗性血浆置换术 220

第三节 置换剂和置换率 221

一、置换剂 221

二、置换率 222

第四节 疗效 222

第五节 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223

第六篇 血浆蛋白制品的制备和临床应用 226

第十八章 血浆蛋白的分离方法 226

第一节 低温乙醇法 226

一、制备要求 226

二、对分离用具的处理 227

三、白蛋白的分离与制备 227

第二节 利凡诺分离法 229

四、免疫球蛋白的分离与制备 229

一、制备要求 230

二、白蛋白注射液的制备 230

第三节 利凡诺-低温乙醇法 232

一、制备要求 233

二、白蛋白注射液的制备 233

三、免疫球蛋白的制备 233

第四节 亲和层析法 235

一、白蛋白的理化性质 237

第一节 白蛋白 237

第十九章 血浆蛋白制品的临床应用 237

二、白蛋白的有关生理学和病理学 238

三、白蛋白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238

四、应用白蛋白的适应证 239

五、白蛋白的贮存 240

六、白蛋白的输注 240

七、输注白蛋白的不良反应 240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 241

一、免疫球蛋白的种类和生物学性质 241

二、免疫球蛋白的临床应用 242

三、免疫球蛋白的贮存 244

四、免疫球蛋白的输注 244

五、输注免疫球蛋白的不良反应 245

第三节 凝血因子制品 245

第四节 其他血浆蛋白制品 245

一、a2-巨球蛋白 245

二、抗凝血酶Ⅲ 246

第七篇 临床输血 249

第二十章 全血及血细胞输血 249

第一节 全血输血 249

一、全血的种类 249

二、全血的优点和适应证 250

三、输注全血的缺点和禁忌证 251

四、输血的剂量 252

五、输血方法 253

第二节 红细胞输血 253

一、适应证 254

二、禁忌证 255

第三节 血小板输血 256

一、血小板的生理功能和疾病 256

二、血小板输血的适应证 257

三、输注方法 258

四、效果评价 261

五、不良反应 262

一、中性粒细胞的生理与功能 263

第四节 粒细胞输血 263

二、粒细胞缺乏的疾病 266

三、粒细胞输血的适应证 266

四、输注方法与效果评价 267

五、不良反应 268

第二十一章 血浆及凝血障碍性疾病的输血 271

第一节 血浆输血 271

一、血浆的主要成分、功能和理化性质 271

二、治疗用血浆的种类 272

三、适应证和禁忌证 273

四、输注血浆的方法 279

第二节 凝血障碍性疾病的输血 280

一、凝血因子的生理、功能与疾病 280

二、血液制品的应用 283

三、甲型血友病的治疗 287

四、乙型血友病的治疗 291

五、其他凝血因子缺乏的治疗 292

六、其他 294

一、概述 296

二、大量输血中保存血的选择 296

第二十二章 其他输血 296

第一节 大量输血 296

三、大量输血可能发生的问题 297

第二节 儿科输血 304

一、概述 304

二、新生儿输血 306

三、儿童输血 310

四、儿科输血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313

第三节 自身输血 314

一、简史和定义 314

二、优点 315

三、适应证和禁忌证 316

四、方法 318

五、自身输血的注意事项 323

六、未被使用的自身血液的转让 324

一、静脉内输血 325

第一节 输血途径 325

第二十三章 输血技术 325

二、动脉内输血 327

三、其他输血途径 328

第二节 输血温度 328

第三节 输血量和输血速度 328

第四节 输血方法 330

第二十四章 血浆代用品和静脉营养制剂 332

一、种类 334

第一节 血浆代用品 334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 338

三、不良反应 340

第二节 静脉营养制剂 344

一、种类 344

二、适应证与配伍禁忌 346

三、需要量 347

四、输注方法 349

五、不良反应 351

第八篇 输血不良反应和疾病传播 354

第二十五章 输血的不良反应 354

第一节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 354

一、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354

二、荨麻诊和过敏反应 358

第二节 溶血性输血反应 361

一、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361

二、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366

第三节 其他输血不良反应 367

一、淋巴细胞和血小板输血特有的不良反应 367

二、非免疫性输血反应 370

三、导物输入 371

四、循环超负荷 373

五、血栓性静脉炎 373

六、输血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375

第二十六章 输血的疾病传播 376

第一节 与输血有关的传染病 376

一、输血后肝炎 376

二、艾滋病 378

三、巨细胞病毒感染 380

四、疟疾 381

五、梅毒 382

第二节 细菌污染的输血败血症 382

第一节 实行全面质量控制 389

一、实行全面质量控制的概念和意义 389

第二十七章 总则 389

第九篇 质量控制 389

二、GMP的基本要求 390

三、血站工作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 390

第二节 保证质量的基本条件 390

一、工作人员 391

二、工作场所 392

三、设备和设施 392

第三节 质量控制机构及其职责 394

一、质量控制机构 394

二、质量控制科的职责 394

第四节 规程和制度 395

一、技术方法的操作细则 395

二、质量控质规程 396

三、规章制度 397

二、工作区的微生物监测 399

一、原材料监控 399

第一节 质量监督 399

第二十八章 血浆蛋白制品的质量控制 399

三、蒸馏水和高压蒸汽消毒锅的监督 400

四、生产过程的监督检查 401

五、无菌分装的验证 403

六、留样观察 403

第二节 无菌试验与质量控制的关系 403

一、无菌试验的重要性 403

三、微生物污染来源的分析 404

二、无菌试验阳性结果的分析 404

第二十九章 血液成分的质量控制 406

第一节 血液成分制备的质量控制 406

一、对原料全血的质量控制 406

二、制备方法的质量控制 407

三、血液成分保存和运输过程的质量控制 409

四、对设备的质量控制 409

第二节 血液成分的质量控制 410

一、对红细胞类血液成分的质量控制 410

二、浓缩血小板的质量控制 413

四、新鲜冰冻血浆的质量控制 414

三、冷沉淀的质量控制 414

第三节 输血前的质量控制 415

第三十章 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 417

第一节 仪器设备的质量控质原则 417

第二节 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方法 418

一、离心机的质量控制 418

二、冷藏设备的质量控制 419

三、高压蒸汽消毒锅 421

四、温度计 422

五、其他仪器设备的监控 422

第三十一章 试剂的质量控制 424

第一节 试剂的保管和使用规则 424

一、试剂的保管原则 424

二、试剂的使用规则 424

一、试剂的质量控制原则 425

二、试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425

第二节 试剂的质量控制规程 425

第三节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426

第四节 水的质量控制 426

二、几种常用诊断试剂的质量控制 426

第五节 常用诊断试剂的质量控制 427

一、试剂的质量控制原则 427

第六节 硫酸铜的质量控制 429

一、记录的重要性 430

二、对书写记录的要求 430

第一节 记录 430

第三十二章 记录和统计 430

三、几项主要记录及其内容 431

第二节 统计 433

一、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433

二、对统计工作的要求 433

三、血站和输血科(室)统计的基本内容 433

第一节 实验室规则 436

一、一般实验室规则 436

第十篇 实验技术 436

第三十三章 实验技术总则 436

二、肝炎实验室规则 437

第二节 溶液的配制 438

一、配制溶液的一般基础 438

二、溶液配制方法 441

第三节 溶液浓度测定 452

一、溶液渗透压的测定 453

第四节 溶液pH值测定 454

二、溶液电导率的测定 454

第三十四章 血液的常规检验技术 459

第一节 全血血红蛋白的测定 459

一、硫酸铜溶液比重法 459

二、酸化血红素目视比色法(沙利氏法) 460

三、血红蛋白仪法 462

第二节 血清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谷丙转氨酶,SGPT)测定 463

一、快速测定法 463

一、反相被动血凝试验 467

第三节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测定 467

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470

三、固相放射免疫试验 471

第四节 艾滋病毒抗体检测 474

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474

二、免疫酶法 476

三、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478

第五节 梅毒血清学检查 478

一、不加热血清反应素(Unheated Serum Reagin,USR)测定法 479

二、快速血浆反应素(Rapid Plasma Reagin,RPR)纸片试验 480

三、螺旋体血凝集试验(TPHA) 481

第三十五章 血液的其他检测技术 483

第一节 红细胞压积测定 483

一、文氏管法 483

二、红细胞压积微量测定法 484

第二节 凝血第Ⅷ因子活性测定 487

一、一期法 487

二、二期法 487

第一节 ABO血型检定 494

第三十六章 红细胞血型检定枝术 494

第三节 酶试验 495

第二节 Rh0(D)抗原的毛细管检定法 495

一、酶试剂的配制 496

二、木瓜酶试验 497

第四节 抗球蛋白试验 498

一、抗球蛋白血清的标准化 498

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 500

三、间接抗球蛋白试验 500

第五节 LISS法(低离子强度试验) 501

四、部分中和抗球蛋白试验 501

第六节 白蛋白凝集试验 502

第七节 吸收放散试验 502

一、自身温抗体的吸收 502

二、热放散法 503

三、三氯乙烯-三氯甲烷放散法 503

四、磷酸氯喹放散法 503

第八节 唾液中ABH血型物质的测定 504

五、乙醚放散法 504

第九节 血清中IgG抗A、抗B的检测 506

第十节 抗A1试剂血清的制备 507

一、用B型血清制备抗A1血清 507

二、从双花扁豆中提取抗A1凝集素 509

第二十一节 试剂红细胞的冷冻保存 510

一、试剂红细胞的甘油冰冻法保存 510

二、试验红细胞的4℃保存法 512

第十二节 用补体(C3/C4)包被红细胞 513

第十三节 硫醇处理IgM包被的红细胞 514

第三十七章 白细胞血型检定技术 516

第一节 HLA分型技术 516

一、使用外周血淋巴细胞 516

二、淋巴细胞毒交叉试验 518

三、吸收放散试验 519

四、从DR抗血清中吸收去除ABC抗体 520

五、压积血小板的制备 521

第二节 Gm、Km分型技术 522

第三节 电泳技术 525

一、C3分型 525

二、Bf分型 526

三、GLO分型 527

四、PGM1和EsD分型 528

五、EsD分型 530

六、Hp分型 531

七、Pi分型 532

八、Tf分型 533

九、Gc分型 534

十、C4分型 535

第十一篇 输血器具及电子计算机在输血方面的应用 538

第三十八章 输血器具 538

第一节 塑料输血器具 538

一、塑料血袋 538

二、塑料输血器 542

一、玻璃血瓶 546

第二节 通用输血器具 546

二、血瓶橡胶塞 548

三、输血乳胶管 550

第三十九章 电子计算机在输血方面的应用 553

第一节 血源管理 553

一、献血管理 553

二、血库管理 556

三、用血管理和医院输血科(室)管理 557

二、临床科技资料管理 559

第二节 科技档案管理 559

一、科技文献资料管理 559

第三节 血液制品生产的管理 560

附录 565

(一) 成人血液正常值 565

(二) 离心机的相对离心力换算 566

(三) 成人体表面积列线图 568

(四) 儿童体表面积列线图 569

(五) 单采血浆术规程 57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