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马芜铜产业带的构建和发展研究
马芜铜产业带的构建和发展研究

马芜铜产业带的构建和发展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都光等著
  • 出 版 社: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212031091
  • 页数:296 页
图书介绍:本书较系统地研究了安徽沿江马鞍山—芜湖—铜陵产业带的构建和发展问题,并将马芜铜产业带与国内三大产业带进行分析比较,进而阐述了马芜铜产业带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较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一定的理论价值。
上一篇:国际石油政治下一篇:审计学概论
《马芜铜产业带的构建和发展研究》目录

上编 马芜铜产业带的构建和发展研究 3

引言 加快推进安徽经济融入长三角 3

第一章 本项课题研究提出的背景 7

第一节 国际国内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态势 9

一、全球经济发展的跨国化转移趋势 9

二、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态势 11

三、加快发展的城市化催生都市圈经济 15

四、南京都市圈构想应运而生 18

第二节 安徽经济面对国内区域竞争的战略演变 21

一、国内区域经济发展的六大走势 22

二、安徽经济发展战略演变的三个阶段 27

第三节 马芜铜地区经济发展概况 29

一、产业发展状态和特点及其竞争力 30

二、马芜铜地区的资源禀赋情况 34

第四节 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概念界定 37

第二章 本项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43

第一节 对当代西方区域经济理论研究的述评 45

一、西方区域经济理论的形成 45

二、西方区域经济理论的新发展 48

三、对西方区域经济理论的评析 53

第二节 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区域经济发展思想的研究 55

一、充分利用沿海,实现均衡布局 56

二、优先发展沿海,实现共同富裕 59

三、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协调发展 64

四、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和谐发展 69

第三节 对国内经济发展战略理论研究的述评 73

一、关于区域均衡发展战略的理论 74

二、关于区域重点发展战略的理论 75

三、关于区域开放发展战略的理论 81

四、关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理论 83

五、几点结论 86

第三章 马芜铜产业带与其他产业带的比较研究 89

第一节 国内四大产业带的发展态势及主要经验 91

一、四大产业带的发展状态 91

二、四大产业带的发展经验 94

第二节 马芜铜产业带与苏锡常产业带的比较 96

一、两大产业带的相似性分析 96

二、马芜铜产业带与苏锡常产业带的比较 98

第三节 影响马芜铜产业带发展的因素分析 105

一、自然条件对马芜铜产业带发展的影响 105

二、社会条件对马芜铜产业带发展的影响 107

第四章 安徽经济融入长三角突破口的选择研究 111

第一节 安徽经济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的战略选择 113

一、主动承接长三角经济圈的产业辐射和转移 113

二、积极参与长三角经济圈的经济合作与分工 115

三、积极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的战略定位 117

第二节 马芜铜产业带的发展取向 120

一、以构筑产业平台为基础来承接长三角的产业延伸和转移 121

二、以推动产业集聚为支撑来促进与长三角的经济一体化 122

三、以强化产业链为主线来推进马芜铜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 124

四、以整合工业园区为载体来扩大马芜铜地区产业功能区 125

第三节 地区经济一体化是安徽的发展基础和活力所在 125

一、实现安徽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的基本原则 125

二、推动安徽经济一体化,加快融入长三角的基本思路 127

三、融入长三角是安徽省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取向 131

第四节 推进马芜铜产业带融入长三角的政策取向 134

一、要加大政府的行政推动力量 135

二、构建马芜铜经济一体化的合作框架 137

参考文献 141

下编 课题组已发表的研究马芜铜产业带构建和发展的论文 147

努力寻求实现在发展中的和谐与稳定——从“中部崛起”看我党三代领导集体的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的战略思想演变 147

马芜铜产业带概念的提出和综合竞争力分析 167

浅析马鞍山市在融入长三角经济带中的发展定位 188

以观念的更新推动面向长江三角洲的新一轮开发开放——马鞍山市加速融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主动参与国际国内分工体系的思路 198

以品牌和技术来推动产品升级和产业集聚——以新材料产业为例再谈马鞍山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定位 206

“东向发展”的助推器——浅析在融入长三角中加快构建皖江产业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7

在中部“奋力崛起”中争取“率先突破”——马芜铜产业带与苏锡常产业带比较研究 228

赣湘鄂沿江城市群的崛起及其启示 248

开发区发展撑起区域经济的一片蓝天——湘鄂赣经济技术开发区考察报告 259

国内外高科技园区的比较研究及启示 267

关于皖江城市跨江发展的研究 277

促进中部崛起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现代市场体系建设 28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