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体制改革辞典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2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范恒山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504700428
- 页数:896 页
前言页 1
人民 1
人权 1
总论 1
一、人民民主 1
总论 1
一、人民民主 1
人民参与 3
民权 4
公民 4
人身自由 5
阶级 6
工人阶级 6
农民阶级 7
利益集团 8
政治利益多元化 8
民主 9
原始民主 10
平等 11
社会主义民主 12
直接民主 13
间接民主 13
分享民主制 14
政治参与 15
资产阶级专政 16
自由 16
言论自由 17
结社自由 18
出版自由 18
集会自由 19
民主共和制 20
民主权利 20
民主政治 21
信仰自由 22
人民管理原则 23
人民自治 23
第三代人权 24
多元化民主 25
参政权 25
二、政党 27
政党 27
二、政党 27
在野党 28
执政党 28
党内民主 29
党内集中 29
党内斗争 30
党风 30
党纪 31
党性 32
党委 33
党组 33
资产阶级政党 34
社会民主党 35
绿党 36
跨国政党 37
一党制 38
一党多元制 38
组织结构分化 39
政党法制化 39
政党的功能结构 40
政党的执政模式 41
交联执政模式 42
并列执政模式 43
三、国家与政治体制 44
三、国家与政治体制 44
国家 44
政体 45
国体 45
宪法 46
国家起源 47
国家职能二重化理论 49
国家职能 49
邦联 50
国家机器 51
国家主权 51
国家权利 52
国家义务 53
国家元首 53
单一制国家 54
复合制国家 54
联邦制国家 54
议会君主制 55
议会共和制 56
立法机关 56
议会 57
议会党团 58
院外集团 58
行政机关 59
政府 60
政府首脑 60
内阁制 60
地方政府 61
司法机关 62
司法独立 62
监察制度 63
陪审制度 64
舆论监督 65
代议制 66
三权公立 67
议行合一 68
选民 69
选举制度 69
差额选举 70
等额选举 70
直接选举 71
比例选举制 71
相对多数选举制 73
简单多数制 73
绝对多数选举制 74
单名选区制 75
多名选区制 75
普选权 76
秘密投票制 77
选举地理学 78
中央集权制 78
专制主义 79
官僚主义 80
官僚政治 81
官僚集中制 81
集权政治 82
全能主义政治 83
终身制 84
政治功能弱化 84
政治表达系统短路 85
政治结构钙化 86
政治人格化 87
机构臃肿 88
分权制衡原则 88
党政分开 89
责任管理原则 91
目标管理原则 91
国家公务员制度 92
文官制度 94
精简原则 95
法制 95
社会协调机制 96
集体领导 97
机会均等原则 97
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98
干部聘任制 98
选任制 99
考任制 99
委任制 100
决策民主化 100
决策科学化 101
政治公开化 102
政治现代化 103
政治民主化 104
政治世俗化 105
政治透明度 105
四、政治理论、学说 106
四、政治理论、学说 106
政治 106
政策 107
政治家 107
政治角色 108
政治关系 108
政治模拟链 109
政治权力 109
政治权利 110
政治行为 110
政治环境 111
政治过程 111
政治分析 111
政治主体 112
政治体制 113
政党政治 115
政治系统 116
政治设施 117
政治规范 117
政治文化 118
政治文明 118
政治心理 119
政治意识 120
政治思想 120
政治理论 121
政治社会化 122
法治 123
人治 124
政治精英 124
政治模式 125
制度文明 125
官本位 126
专家治国论 127
法制观念群 128
权力拜物教 128
政治组织科层制 129
民主发展的合力效应 130
政治人 131
政治组织 131
政治资源 132
绿色政治 132
政治影响力 133
舆论三权 133
政治运行机制 134
政治结构职能分化 135
政治学 135
领导学 137
决策学 137
宏观政治学与微观政治学 138
地缘政治学 139
未来政治学 140
国际政治学 140
比较政治学 141
和平政治学 142
需要政治学 142
行为主义政治学 143
政治人类学 144
行政管理学 145
政治社会学 146
国际关系学 146
计量政治学 148
生物政治学 149
帕金森定律 150
英山定律 150
政治智囊团 151
权力政治论 152
政治发展理论 153
政治沟通理论 154
政治长波理论 154
政治冷谈主义 155
政治权力所有制 156
结构--功能主义 157
技术行政(官僚)趋同论 158
政治整合 159
政治共识 160
个案研究 160
影子内阁 161
五、西方一般理论、制度 161
五、西方一般理论、制度 161
专家内阁 161
责任内阁 162
事务内阁 162
干涉主义国家 163
多极共存型民主政体 163
西方福利国家制度 164
一院制 165
两院制 166
两院制效用 167
走廊议员 168
西方公务员制度立法 169
利益集团 170
议员内阁制 171
西方行政决策学 171
两党制 173
多党制 174
议会委员会制 175
政党内阁 176
民意测验 177
西方公务员伦理道德标准 177
民有、民治、民享 178
世界人权宣言 179
《人权宣言》 180
人民主权论 180
人身保护法 181
天赋人权说 182
资产阶级人权学说 183
信任案与不信任案 184
连带主义法学派 184
弹劾 185
单记名多数二轮投票制 186
法治主义原则 186
司法独立 187
社会法学派 188
西方宪法法院 188
西方司法审查制 189
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 190
钦定宪法与民定宪法 191
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 192
选举诉讼与议员资格审查 192
西方国家议会的监督权 193
西方国家的检察机关 194
西方国家的律师制度 195
西方行政裁判制 196
西方国家的陪审制 197
公民的精神自由 199
西方国家的选票统计制度 200
大学自由 200
行政管理 201
六、政府管理 201
六、政府管理 201
行政组织 202
行政领导 203
行政决策 204
行政授权 205
行政咨询 206
行政计划 206
行政奖励 207
行政处罚 207
行政改革 208
行政反馈 209
行政协调 209
行政监督 210
行政方法 211
行政组织效能 212
行政责任 212
行政机构设计 213
职位设计 214
职位分类 214
行政决策体制 215
行政决策程序 216
行政信息沟通 217
行政管理法规 218
行政活动法 218
国家工作人员法 219
行政诉讼程序 220
行政法制监督 221
行政诉讼原则 221
行政机构设置的原则 222
行政机关的结构和编制 223
行政管理现代化 224
行政领导体制 225
一长制体制 226
委员制 227
层次制 227
完整制 228
机能制 228
分离制 229
集权制 229
分权制 229
领导作风 230
领导原则 231
领导组织原则 231
职责权一致原则 232
完整精干原则 232
领导班子结构优化 233
机关管理 234
政府编制管理 235
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体制 236
财政金融行政管理体制 236
工商行政管理体制 237
农业行政管理体制 238
科技行政管理体制 238
教育行政管理体制 239
司法行政管理体制 240
1.思想、理论、政策 242
一、中国 242
无为而治 242
1.思想、理论、政策 242
一、中国 242
社会主义国家 242
民贵君轻 243
三世三统说 243
任人唯亲,任人唯贤 244
《周礼》 244
十通 245
百官志 245
权能分立 246
资政新篇 246
抗战建国纲领 247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24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48
《论人民民主专政》 249
过渡时期总路线 250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51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251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52
中华全国总工会 253
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 253
四项基本原则 254
统一战线 255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 255
干部队伍“四化” 256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256
权力下放 258
简政放权 258
《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259
一元化领导 260
以党代政 261
党的基层组织 262
“党要管党”原则 262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263
《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 264
《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问题的报告》 264
厂长(经理)负责制 265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的报告》 266
《关于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直接选举的若干规定》 267
《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 267
《关于严格按照党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的通知》 268
《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269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270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271
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272
《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273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274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对僵化观念 275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7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76
《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党政机关党的工作的意见》 277
2.体制、制度、法律 279
禅让制 279
嫡长子世袭制 279
2.体制、制度、法律 279
兄终弟及制 280
荐举制 280
致仕制 281
辟举制 281
述职与巡守制 282
回避制 282
分封制度 283
大计制 284
宗法制 284
三公九卿 285
摄政制 287
宰相制度 287
君民共主 287
民国文官制度 288
建国三时期 289
铨叙制度 289
保甲制度 290
三三制 291
钦定宪法大纲 291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92
五权宪法 292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 293
五五宪草 293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地方苏维埃暂行组织法 294
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组织条例 295
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条例 296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苏维埃组织法 296
中华民国宪法 296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97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298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300
普及法律常识工作 300
社会主义法制 30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302
最高国务会议 303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派合作 303
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304
刑事案件党内审批制 305
党委制 306
大区制 307
民族区域自治 307
国家主席制 309
总理负责制 309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10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311
人民代表监督制 311
社会协商对话制度 312
职工代表大会制 313
顾问制 314
党委分口领导制 314
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 315
领导干部定期交流制 316
干部管理体制 317
干部人事制度 317
干部培育制 318
限任制 319
干部任期制 319
干部调配制 320
干部退休制 320
老干部离休制度 321
乡(镇)干部选聘合同制 322
干部梯队结构 322
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 323
人才合理流动 324
人才单位所有制 324
政社合一 325
政社分开 326
政企分开 326
市管县体制 327
经济特区 328
特别行政区 328
3.机构、组织 329
3.机构、组织 329
翰林院 329
历代职官表 330
资政院 330
咨议局 331
总理衙门 332
次长 333
工农检察委员会 333
人民委员会 333
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 334
中央工农民主政府 334
工农兵代表大会制 335
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 336
国防最高委员会 336
中央执行委员会 336
边区政府 337
根据地的参议会 337
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338
国民参政会 338
中国政治协商会议 339
人民监察委员会 340
人民监察通讯员 340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341
政务院 342
军政委员会 342
中央文化革命小组 343
革命委员会 344
中国共产党 344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346
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 347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348
中共中央政治局 348
中共中央书记处 349
党组 349
(国家)中央军事委员会 350
国务院 351
国务委员 352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353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354
中国国民党 354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355
中国民主同盟 356
中国农工民主党 357
九三学社 358
中国致公党 359
中国民主建国会 360
中国民主促进会 360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361
无党派民主人士 36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62
人大常委会 36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64
人民调解委员会 366
治安保卫委员会 366
城市居民委员会 367
城市街道办事处 367
乡人民政府 368
村民委员会 369
人民公社 369
工厂管理委员会 370
4.事件、人物 371
贞观之治 371
文景之治 371
4.事件、人物 371
王安石变法 372
改土归流 373
张居正改革 373
洋务运动 374
戊戌变法 376
联省自治 377
国民会议运动 377
精兵简政 378
延安整风运动 378
精简整编军队 380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380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381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382
庐山会议 383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384
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 385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386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387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388
中央机关干部大会(1986年) 388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1987年) 389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390
王韬 390
薛福成 391
郑观应 391
魏源 392
严复 392
康有为 393
梁启超 394
孙中山 394
毛泽东 396
周恩来 398
董必武 400
张居正 401
二、苏联 402
王安石 402
二、苏联 402
1.理论、政策 402
社会主义建成论 402
1.理论、政策 402
“发达社会主义”论 403
发达社会主义起点论 404
全面展开共产主义建设论 405
社会主义完善论 405
公开性 407
新思维 408
人的新的历史性共同体 410
改革与人道主义 410
苏联改革中的保守势力 411
民主文明 412
社会主义人民自治 413
社会公正原则 414
全民党 415
全民国家 416
列宁政治遗嘱 417
一长制 419
2.法律、制度、机构、体制 419
2.法律、制度、机构、体制 419
人民信访制度 420
全民讨论法 421
苏联的全民讨论 422
苏联公民证制度 422
对国家保安部门的改组 423
人民纠察队 424
苏联的劳动集体 425
劳动集体法 426
人民监督委员会 427
同志审判会 427
社会监督体系 428
障碍机制 429
反馈工作机制 430
赫鲁晓夫时期的政治体制改革 430
苏维埃选举制度改革 432
苏联干部制度改革 433
苏联干部培训制度 434
赫鲁晓夫的干部更新制度 435
对公职人员起诉法 436
社会业余活动机构 437
工业党和农业党 437
斯大林政治体制模式 438
苏联共产党 440
苏共纲领 441
苏共中央领导体制 442
苏联宪法 444
苏联政治体制 445
苏联政府体制 446
苏联地方行政体制 447
苏维埃 448
苏联最高苏维埃 449
苏联地方苏维埃 450
苏联部长会议 451
苏联加盟共和国与自治共和国部长会议 452
苏联联邦体制 452
苏联检察院 455
苏联最高法院和地方法院 455
苏维埃国家工作人员奖励制度 456
苏维埃社会组织 457
苏联工会 457
苏联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 458
3.事件、人物 459
苏共十九大 459
3.事件、人物 459
苏共二十大 460
秘密报告 462
苏共二十二大 463
苏共二十七大 464
苏共中央、苏联部长会议、最高苏维埃主席团联席会议 466
《关于克服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决议》 467
苏共中央六月全会(1957年) 468
苏共中央十一月全会(1962年) 470
苏共中央十一月全会(1964年) 470
苏共中央九月全会(1965年) 471
苏共中央非常全会(1985年) 472
苏共中央四月全会(1985年) 473
苏共中央一月全会(1987年) 474
苏共中央六月全会(1987年) 475
苏共中央二月全会(1988年) 476
列宁,弗拉基米尔·伊里奇 477
斯大林(朱加施维里),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 479
布哈林,尼古拉·伊万诺维奇 481
赫鲁晓夫,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 482
勃列日涅夫,列昂尼德·伊里奇 483
契尔年科,康斯坦丁·乌斯季诺维奇 484
安德罗波夫,尤里·弗拉基米尔罗维奇 486
戈尔巴乔夫,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 487
雷日科夫,尼古拉·伊万诺维奇 489
叶利钦,鲍里斯·H 490
葛罗米柯,安德烈·安德烈维奇 491
利加乔夫,叶戈尔·库兹米奇 492
费多谢耶夫,彼得·尼古拉耶维奇 492
索洛缅采夫,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 493
扎斯拉夫斯卡娅,塔季扬娜·伊凡诺夫娜 494
阿甘别吉扬,阿贝尔格泽维奇 495
麦德维杰夫,罗伊 496
1.理论、政策 497
三、南斯拉夫 497
1.理论、政策 497
一元主义 497
三、南斯拉夫 497
分立主义 498
南斯拉夫主义 498
中央集权主义 499
非中央集权化 500
国家主义 500
非国家主义化 501
人的解放 502
劳动的解放 502
社会主义过渡理论 503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504
国家作用理论 505
国家消亡论 505
引导作用论 506
社会自治 507
工人自治 509
社会主义自治民主 509
《对社会主义自治政治体制运转的批评性分析》 510
自治利益多元主义 512
政治社会化 513
官僚主义论 513
技术统治主义 514
自由生产者联合体 515
不结盟政策 516
《新阶级》 516
社会主义建设多样性 517
2.政治、法律、制度 518
南斯拉夫议会制 518
2.政治、法律、制度 518
南斯拉夫联邦制 519
南斯拉夫司法制度 520
联合劳动法 521
工人自治法 521
公社制 522
代表团制 522
工人自治监督 523
集体领导制 524
南斯拉夫选举制度 525
干部制度民主化 525
干部收入制 526
轮换制 527
退休制度 527
3.政治机构、组织 528
3.政治机构、组织 528
宪法法院 528
自治法院 529
常设法院 530
公共检察院 531
联邦会议 531
共和国议会和自治省议会 531
共和国联合委员会 532
联邦执行委员会 533
联邦管理机构 534
联邦组织 534
联邦议会 535
南斯拉夫全国解放委员会 536
国家保安局 537
公社 537
自治利益共同体 538
地区共同体 539
地方共同体 540
城市共同体 540
基层共同体 541
社会政治共同体 541
社会政治组织 542
城市常设会议 543
工人大会 544
工人委员会 545
南斯拉夫工会联合会 545
劳动共同体 547
社会自治辩护人 547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主席团 548
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 549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青年联盟 550
南斯拉夫劳动人民社会主义联盟 551
南斯拉夫妇女社会活动会议 552
南斯拉夫自治者代表大会 552
宗教共同体 553
老战士协会 554
南斯拉夫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委员会 555
4.事件、人物 555
4.事件、人物 556
铁托--舒巴希奇协议 556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创立 557
苏南冲突 558
苏南缓和 560
《贝尔格莱德宣言》 561
情报局关于南斯拉夫共产党情况的决议 561
情报局关于南斯拉夫共产党在杀人犯和间谍掌握之中的决议 562
《莫斯科宣言》 563
吉拉斯事件 563
兰科维奇事件 564
铁托,约瑟普·布罗兹 564
卡德尔,爱德华 566
兰科维奇,亚历山大 566
吉拉斯,米洛凡 567
南共联盟第六次代表大会 568
南共联盟第七次代表大会 568
南共联盟第八次代表大会 569
“社会主义在世界上”国际论坛 570
四、匈牙利 571
政治多元化 571
1.基本理论和政策 571
四、匈牙利 571
“南斯拉夫理论与实践中的社会主义”国际讨论会 571
1.基本理论和政策 571
利益多元主义 572
政治协调制度 573
政治制度论 574
匈牙利社会主义民主论 575
政治生活公开性 576
社会科学民主化 577
匈牙利社会主义法制论 578
民主集中制 579
政治与经济关系论 580
匈牙利建立发达的社会主义论 581
党与文艺关系论 582
党与知识分子关系论 582
接班人培养论 583
匈牙利马克思主义 584
第二经济 585
党与群众团体关系论 586
党与工会的关系论 586
党与法律关系论 587
党与国家关系论 588
政治与科学关系论 588
国家职能论 589
阶层论 590
阶级斗争论 592
无产阶级专政论 593
阶级关系论 594
匈牙利社会主义自治论 595
企业民主 596
国家与教会关系论 597
《关于结束个人迷信年代违法案件的决议》 598
联盟政策 598
2.政治、法律、制度 600
政治一元化 600
2.政治、法律、制度 600
匈牙利机构改革 601
匈牙利选举制度 601
匈牙利干部制度 603
国民议会差额选举制 604
干部鉴定制度 605
退休制度 606
匈牙利人民监督制度 607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宪法》 608
宪法法制委员会 610
《人民监督法》 610
《新闻法》 611
《教育制度法》 612
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 613
匈牙利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 614
3.政治机构、组织 615
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 615
3.政治机构、组织 615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主席团 616
部长会议 617
国民议会 618
地方议会 619
匈牙利最高法院 620
中央人民监督委员会 620
联合议会 621
地方议会委员会 622
地方议会执行委员会 622
匈牙利人民代表制 623
常设委员会 623
检察机关 624
匈牙利工会 625
匈牙利共产主义青年团 625
匈牙利爱国人民阵线 626
匈牙利民族独立阵线 627
匈牙利临时民族议会 628
匈牙利人民监督委员会 629
企业委员会 630
匈牙利事件 631
4.事件、人物 631
匈牙利农业合作社全国理事会 631
4.事件、人物 631
纳吉改革 634
布达佩斯审判案 636
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第七次代表大会 637
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第八次代表大会 637
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第九次代表大会 638
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第十次代表大会 638
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 639
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639
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 640
拉伊克·拉斯洛 641
拉科西·马加什 641
纳吉·伊姆雷 642
卢卡奇,乔治 643
格罗·艾尔诺 644
库恩·贝拉 645
裴多菲俱乐部 646
拉科西主义 647
布达佩斯学派 647
卡达尔主义 648
1.基本理论和政策 651
五、波兰 651
1.基本理论和政策 651
人民掌权 651
五、波兰 651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 652
社会主义多元化 653
波兰统一工人党的“三个作用” 654
波兰的“职工自治” 655
《波兰统一工人党干部政策的基本原则》 656
公开性和社会意见调查 657
波兰议会 658
2.政治、法律、制度 658
2.政治、法律、制度 658
波兰政治体制中的直接民主形式 659
波兰全民公决 660
公民权利代言人 661
国家法庭 662
波兰新工会法 663
波兰宪法法庭 663
社会协商与公决法草案 665
波兰人民共和国干部制度 666
《波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法》 667
3.政治机构、组织 668
3.政治机构、组织 668
波兰政治体制 668
波兰统一工人党和同盟党的合作关系 669
波兰政治体制的改革 671
波兰党政机构的改革 674
波兰统一工人党 675
波兰统一工人党纲领 676
三党联合执政 678
民族复兴爱国运动 679
波兰社会监督机构 680
“团结工会” 681
4.事件、人物 682
4.事件、人物 682
波兰统一工人党二届七中全会 682
波兰统一工人党二届八中全会 683
波兰统一工人党五届八中全会 684
波兰统一工人党八届六中全会 685
波兰统一工人党第九次特别代表大会 685
波兰统一工人党九届十二中全会 686
波兰统一工人党第三次全国代表会议 688
波兰统一工人党九届二十中全会 689
波兰统一工人党第十次代表大会 689
波兰统一工人党十届六中全会 690
波兹南事件 691
波兰十月事件(1956年) 692
波兰十二月事件(1970年) 693
波兰六月事件(1976年) 694
波兰1980--1981年的危机 695
波比耶乌什科神甫遇害案 697
哥穆尔卡,瓦迪斯瓦夫 698
雅鲁泽尔斯基,沃伊切赫 699
盖莱克,爱德华 700
卡尼亚,斯塔尼斯瓦夫 701
布鲁斯,弗罗德兹米尔兹 702
沙夫,亚当 703
六、捷克斯洛伐克 704
《关于运用列宁主义公开性原则的决定》 704
六、捷克斯洛伐克 704
《行动纲领》 705
“两千字声明” 706
“第三条道路”理论 708
精神文明建设 709
捷克斯洛伐克的干部政策 710
捷克斯洛伐克的政治体制 710
联邦议会 711
民族议会 712
人民委员会 713
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 714
民族阵线 715
捷克斯洛伐克宪法法院 716
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 717
捷共中央十七届七中全会 717
斯兰斯基案件 718
切尔纳会晤 719
政治审讯案 720
“布拉格之春” 722
七七宪章运动 723
武装干涉捷克斯洛伐克 724
秘密代表大会 725
胡萨克,古斯塔夫 726
什特劳加尔,卢博米尔 727
杜布切克,亚力山大 728
希克,奥塔 729
斯姆尔科夫斯基,约瑟夫 730
雅克什,米洛什 731
斯沃博达,卢德维克 732
七、罗马尼亚 733
罗马尼亚精神文明建设 733
七、罗马尼亚 733
“革命工人民主国家”理论 734
社会主义“道德和公正原则” 735
干部财产申报法 736
罗马尼亚政治体制 738
罗马尼亚党政合一的机构 739
罗马尼亚共产党干部制度 739
干部轮换制度 740
干部进修制度 740
罗马尼亚国家机构的改革 742
罗马尼亚行政体制的改革 742
罗马尼亚共产党 743
罗马尼亚共产党纲领 745
中央经济和社会活动工人监督委员会 746
国务委员会 746
大国民议会 747
罗马尼亚共产党九大 748
罗马尼亚共产党十三大 749
齐奥塞斯库,尼古拉 749
八、保加利亚 750
八、保加利亚 750
国家--社会和社会--国家理论 750
国家与社会管理方式的结合 752
保加利亚政治体制 752
保加利亚政治体制改革 754
保加利亚宪法 756
国民议会 756
国务委员会 757
民意征询制度 758
保加利亚选举法 759
保加利亚社会监督系统 760
《国家和人民监督法》 761
保加利亚共产党 762
保加利亚农民联盟 764
保加利亚祖国阵线 764
保共中央四月全会(1956年) 765
保共十二大 766
保共十三大 767
保共中央七月全会(1987年) 769
保共中央十一月全会(1987年) 771
保共全国代表会议(1988年) 772
“民族主义间谍集团”案 773
日夫科夫,托多尔 774
九、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775
九、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775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理论 775
“理智和现实主义联盟”论 776
社会法庭法 777
人民议院 778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宪法和选举法的改革 779
《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义务、权利与责任的条例》 780
德国统一社会党的干部管理和教育制度 782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治体制 783
德国统一社会党 784
迈克尔--达勒姆事件 785
东柏林事件(1953年) 786
哈里希--扬卡案件 787
斯多夫,威利 788
乌布利希,瓦尔特 788
昂纳克,埃里克 789
希德万--伏尔维伯--齐勒“宗派集团” 790
十、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791
十、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791
统一朝鲜的三大原则 791
朝鲜劳动党马克思列宁主义观 792
朝鲜的三大革命 792
高丽民主联邦共和国方案 793
主体思想 794
朝鲜政治体制 795
朝鲜劳动党 796
最高人民会议 797
中央人民委员会 798
金日成 799
十一、阿尔巴尼亚 800
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800
阿尔巴尼亚的干部制度 801
阿尔巴尼亚政治体制 801
阿尔巴尼亚劳动党 802
阿尔巴尼亚人民议会 803
阿尔巴尼亚民主阵线 804
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九大 805
十二、古巴 806
阿利雅,拉米兹 806
十二、古巴 806
格瓦拉主义 806
古巴政治体制 807
古巴共产党 808
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 809
卡斯特罗,菲德尔 809
十三、蒙古 810
十三、蒙古 810
蒙古政治体制 810
大人民呼拉尔 810
蒙古人民革命党 811
蒙古人民革命党十九大 812
巴特蒙赫,姜巴 813
十四、越南 814
越南政治体制 814
十四、越南 814
越南国会 815
越南共产党 815
越南共产党六大 816
阮文灵 817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819
一、美国 819
美国的文官制度 819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819
一、美国 819
美国的三人文官委员会 820
美国1978年文官改革法 821
彭德尔顿法 821
国情咨文 822
美国中央情报局 823
美国联邦调查局 823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 824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 825
参谋长联席会议 826
国务卿 826
美国联邦分权体制 827
美国独立行政机构 828
美国中央政府体制 830
美国地方政府体制 831
美国州政府体制 832
美国国会 833
美国总统助理制度 834
美国全国公共行政学会 835
新政 836
美国政府的决策机构 837
美国三位一体的政策研究体制 838
兰德公司 839
布鲁金斯学会 840
美国的政党政治 841
制宪会议 842
美国宪法 843
美国的法院系统 844
英美式行政裁判所 845
“马伯里诉麦迪逊”案 846
法国的公务员制度 847
二、法国 847
二、法国 847
戴高乐的文官制度改革 848
法国国立行政学院 849
法国文官指导处 850
法国中央政府体制 851
法国地方政府体制 852
法国议会 853
法国第五共和国政体 854
法国的政党政治 855
法国的行政法院 856
法国人权宣言 857
拿破仑法典 857
法国的选举制度 858
法国的法院系统 859
法国式的行政法院 860
法国的争议法庭 860
戴高乐宪法 861
三、英国 862
《诺斯科特--屈维廉报告》 862
三、英国 862
惠特利委员会制度 863
《富尔顿报告》 864
英国文官学院 865
英国中央政府体制 866
英国的地方政府体制 867
英国的地方政府改革法 868
英国议会 869
英国的议会法 870
英国内阁委员会 871
英国的政党政治 872
英国大宪章 873
英国的选举制 874
英国的法院系统 875
英国律师学院 876
四、日本 877
日本公务员制度 877
四、日本 877
日本“文官三令” 878
日本《国家公务员法》 878
日本的职阶制 879
日本人事管理机关 880
日本的地方自治 880
十一、阿尔巴尼亚 880
日本国会 882
命运共同体 882
日本的政党政治 883
日本政府的审议会制 884
日本的选举制 885
日本的法院系统 886
日本的弹劾法院 887
联邦德国政党政治 888
联邦德国官员制度 888
五、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888
五、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888
联邦议院 889
联邦参议院 890
联邦德国议院的选举制度 891
建设性不信任投票 891
联邦政府 892
联邦总统 893
联邦总理 894
联邦德国司法系统 894
联邦德国联邦宪法法院 895
- 《元曲鉴赏辞典》傅德岷,余曲主编 2017
- 《体育公共服务改革 理想之美与现实之殇》齐超 2019
- 《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探析》李瀛心,吴价宝著 1997
- 《改革进程中的刑事诉讼程序与证据问题研究 基于警察的视角》谢波 2019
- 《大数据环境下的信息管理方法技术与服务创新丛书 俄罗斯档案事业改革与发展研究》徐胡乡责编;肖秋会 2019
- 《高中课程与高考改革 走向多样化》冯生尧主编;崔允潡总主编 2018
- 《民族地区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辛均庚,王双宏,石恒帅主编 2018
- 《40年重大财税改革的回顾》楼继伟著 2019
- 《我国食品安全认证政策改革路径研究》陈默,王一琴,尹世久著 2019
-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王伟光著 2019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清至民国中国西北戏剧经典唱段汇辑 第8卷》孔令纪 2018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