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许光枨,林浣芬主编
  • 出 版 社: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305005738
  • 页数:430 页
图书介绍: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目录

导言 1

第一章 19世纪中叶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 12

第一节 清王朝的经济和政治 12

一、清王朝的经济基础 12

二、清王朝的政治机制 14

三、危机四伏的内忧外患 18

第二节 清王朝的政治思想统治 20

一、宗朱子为正学 20

二、窒息思想的汉学 21

三、八股取士的科举 23

第三节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的开端 25

第一节 经世致用学派的政治观点 29

一、主张更法改制 29

第二章 经世致用的新思潮 29

二、坚决进行反侵略战争 33

第二节 经世致用学派开创了一代新风 37

一、批判汉学同针砭时弊相结合 37

二、冲破思想界与世隔绝的封闭状态 40

第三节 经世致用学派的命运 42

一、林、龚、魏政治思想的结合 42

二、林、龚、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44

第三章 近代农民的天国理想 48

第一节 洪秀全早期政治思想 48

一、洪秀全革命思想的初步形成 48

二、洪秀全早期政治思想的特点 50

第二节 洪秀全政治思想的发展 52

一、《天朝田亩制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52

二、《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 53

三、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 57

第三节 洪秀全晚期的政治思想 58

第四节 洪仁玕的政治思想 60

一、洪仁玕及其《资政新篇》 60

二、对《资政新篇》的评价 63

第四章 洋务派的政治主张 65

第一节 洋务派的形成 65

第二节 洋务派的新政理论 68

一、洋务运动与洋务派的新政 68

二、“自强”、“求富”方针的封建性和买办性 70

三、“曲全邻好”的媚外政策 72

四、“礼治”、“仁政”的对内政策 74

五、“中体西用”的实质 76

一、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区别 79

第三节 对洋务派政治思想的评价 79

二、洋务派的历史作用 81

第五章 早期新学派的政治思想 83

第一节 新学派的由来 83

一、新学派产生的历史条件 83

二、洋务派中的“独醒者”郭嵩焘和改良主义的先行者冯桂芬 84

三、新学派群秀 87

第二节 新学派的新思潮 89

一、“体学兼用”观 89

二、“商战固本”论 90

三、主张君主立宪的“君民共治” 92

第三节 新学派政治思潮的进步意义和历史局限性 97

一、新学派政治思潮的进步意义 97

二、新学派政治思想的历史局限性 98

第一节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的新高涨 100

一、维新派的崛起 100

第六章 19世纪末叶的维新思潮 100

二、康有为和梁启超 101

三、谭嗣同和严复 105

第二节 维新派的政治主张 109

一、主张变法救亡 反对投降卖国 109

二、主张君主立宪 反对封建专制 111

三、主张“以商立国”发展资本主义 114

第三节 对维新派政治思想的评价 116

一、维新思潮在历史上的进步意义 116

二、维新思潮的历史局限性 117

第七章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120

第一节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 120

一、三民主义学说形成的历史条件 120

二、三民主义思想的萌生 122

三、对三民主义理论体系的初步概括 124

第二节 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新发展 129

一、三民主义向前发展的原因 129

二、对三民主义的新阐明 133

第三节 对孙中山民主共和国思想的评价 136

第八章 北洋军阀的封建专制主义 143

第一节 袁世凯时期的封建专制主义 143

一、袁世凯的皇权思想 143

二、杨度的《君宪救国论》 146

第二节 段祺瑞时期的封建专制主义 155

一、段祺瑞的假拥共和 155

二、段祺瑞的武力统一论 157

第三节 辛亥革命后封建专制主义卷土重来的原因 158

一、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161

一、世界革命的新纪元 16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条件 161

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国家与革命学说在中国的传播 161

二、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 162

三、新文化运动的先导作用 163

第二节 中国共产主义思潮的出现 164

二、陈独秀的特殊贡献 167

三、《共产党》月刊的出版 171

四、科学社会主义译作的涌现 172

第三节 早期共产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国家与革命学说的认识与理解 173

一、关于国家的实质和形式 173

二、关于革命的中心问题 174

三、关于新型的民主和专政 176

四、中共“二大”在革命理论上的新认识 178

一、中国无政府主义的奠基者刘师复 180

第一节 无政府主义的传入和在中国的传播 180

第十章 中国无政府主义的国家观 180

二、五四时期以黄凌霜、区声白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思潮 183

第二节 中国无政府主义的国家观和民主自由观 186

一、主张绝对自由 反对一切强权 186

二、幻想建立“十三无”的理想社会 188

三、醉心于用暗杀等恐怖手段促进社会变革 191

四、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者的论战 192

第三节 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破产的原因 196

一、充满乌托邦构想的理论体系 196

二、在中国的社会条件下寸步难行 198

第十一章 胡适的社会改良主义 201

第一节 胡适社会改良主义的形成 201

一、青少年时期接受西学的启蒙和进化论的影响 201

二、留美期间接受杜威的实用主义 202

一、主张“超政治构思的文化运动” 205

第二节 五四时期胡适社会改良主义的政治主张 205

二、主张一点一滴的社会改良 207

三、建立为美国为模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212

第三节 对胡适政治思想发展道路的评论 213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213

二、非革命的资产阶级民主派 214

三、国民党统治集团的诤臣 217

第十二章 中国基尔特社会主义者的政治观 220

第一节 基尔特社会主义传入中国 220

一、英国的基尔特社会主义 220

二、梁启超和罗素的媒介作用 222

第二节 中国基尔特社会主义者的政治观点 225

一、否认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 225

二、主张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228

三、反对筹建中国共产党和开展革命运动 229

第三节 基尔特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破产 230

一、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 230

二、基尔特社会主义在中国破产的原因 232

第十三章 戴季陶的“纯正三民主义” 235

第一节 戴季陶主义的出现 235

第二节 戴季陶“纯正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239

一、思想上宣扬“孔孙道统说” 239

二、政治上反对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 240

一、对戴季陶主义的批判 241

三、组织上反对国共合作 243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对戴季陶主义的批判 244

二、戴季陶充当了蒋家王朝的殉葬品 252

第一节 国家主义派的形成 254

一、国家主义派的出现 254

第十四章 中国的国家主义 254

二、国家主义派的活动 255

第二节 国家主义派的政治主张 258

一、鼓吹反动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法西斯主义 258

二、主张“全民革命”、“全民政治”,反对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 260

三、高喊“外抗强权,内除国贼”,实质是反苏、反共 262

第三节 国家主义派的破产 264

一、中国共产党人对国家主义派的批判 264

二、国家主义派的破产 268

第十五章 国民党改组派的政治主张 271

第一节 改组派的形成 271

第二节 改组派的政治主张 274

一、主张改组国民党 274

二、鼓吹所谓“恢复十三年改组精神” 276

三、坚持反对中国共产党 278

四、主张建立三民主义的东方国际 279

第三节 改组派的活动 280

第四节 改组派剖析 283

一、改组派的性质 283

二、改组派瓦解的原因 285

第十六章 第三党的政治主张 287

第一节 第三党的建立及其演变 287

一、邓演达与第三党的建立 287

二、第三党的演变 290

第二节 第三党的政治主张 293

一、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分析 293

二、建立“平民政权”的政治纲领 296

第三节 对第三党、邓演达政治观点的评价 302

一、中国托派组织的出现 309

第一节 中国托陈取消派的产生及其破产 309

第十七章 中国托陈取消派 309

二、中国托派的演变及其破产 314

第二节 托陈取消派的政治观点 316

一、对大革命失败原因的分析 316

二、对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的认识 318

三、对大革命失败后政治形势和斗争策略的估量 320

第三节 陈独秀后期的政治思想 322

一、陈独秀后期与托派的关系 322

二、陈独秀在抗战时期的政治思想 323

三、陈独秀的最后结局 327

第十八章 “乡村建设派”的政治思想 329

第一节 “乡村建设”思潮及“乡村建设”运动 329

一、“乡村建设”思潮和“乡村建设”运动的出现 329

二、晏阳初的“平民教育”和阎锡山的“村政建设” 331

一、“乡村建设”理论 335

第二节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及实践 335

二、“乡村建设”实践 340

第三节 “乡村建设”简评 343

一、“乡村建设”的客观历史作用 343

二、梁漱溟政治思想发展的曲折历程 345

第十九章 中国的法西斯主义 347

第一节 中国法西斯统治的建立 347

一、中国法西斯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347

二、中国法西斯主义政治制度的形成 350

第二节 中国法西斯主义的思想体系 353

一、中国法西斯主义的政治和国家观 353

二、中国法西斯主义的中心内容是“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 355

三、中国法西斯主义的哲学 357

一、中国法西斯的黑暗统治 359

第三节 中国法西斯的黑暗统治及其破产 359

二、中国人民反法西斯的斗争及蒋介石法西斯统治的垮台 361

第二十章 汪精卫的汉奸“理论” 366

第一节 汪精卫集团的叛国投敌和伪政权的建立 366

一、汪精卫集团的叛国投敌 366

二、汪伪政权的建立 368

第二节 汪精卫集团的汉奸“理论” 372

一、汪伪的“和平反共建国”论 372

二、汪伪的“三民主义” 375

三、汪伪的“大亚洲主义” 378

第三节 汪伪政权覆亡的必然性 381

第二十一章 中国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 385

第一节 中国民主党派的产生和发展 385

一、中国民主党派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385

二、中国民主党派的产生和发展 386

第二节 中国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 389

一、抗战时期的政治主张 389

二、解放战争时期的政治主张 394

第三节 中国民主党派政治主张演变的历史特点 400

第二十二章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404

第一节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404

一、创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杰出代表毛泽东 404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408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观和国家观 411

一、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观 411

二、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观 418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历史地位 425

后记 43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