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入门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南通市中医学院编著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59
- ISBN:14100·142
- 页数:450 页
第一章 祖国医学发展简史 1
一、远古时期的医药 1
二、夏商周时代的医学(公元前2197—770年) 3
(一)医学知识最早的记载 4
(二)医学分科和医事制度的开始 6
三、春秋战国时代的医学(公元前770—221年) 7
(一)祖国医学第一部经典著作—黄帝内经 7
(二)技术精湛、热心为人民服务的杰出名医—扁鹊 8
四、秦汉三国时代的医学(公元前246—公元280年) 11
(一)尊为医中之圣的临床医学家——张仲景及其伟大著作伤寒杂病论 12
(二)发明麻醉法和剖腹术的外科鼻祖——华佗 14
(三)祖国药物学的经典著作——神农本草经 16
五、由晋到唐的医学(公元280—907年) 17
(一)脉学和针灸进一步的发展——王叔和的脉经与皇甫谧的甲乙经 18
(二)研究传染病和对制药化学贡献最大的人——葛洪及其著作肘后方 20
(三)病原学的首创者——巢元方与诸病源侯论 22
(四)提倡医德的伟大医学家——孙思邈及其著作千金要方 23
(五)学验俱优的杰出医学家——王焘及其著作外台秘要 25
(六)唐代医学的对外交流 26
(七)唐代医院的建立和隔离治疗的创始 27
六、两宋金元的医学(公元969—1368年) 28
两宋时代的医学(公元960——1127——1279年) 28
(一)儿科圣手——钱乙及其著作小儿药证直诀 30
(二)妇科专家——陈自明及其著作妇人大全良方 31
(三)针灸专家——王惟一及其创制的铜人和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31
金元时代的医学(公元1127—1234—1368年) 33
(一)刘完素 33
(三)李东垣 34
(四)朱丹溪 34
(二)张子和 34
七、明代的医学(公元1368—1644年) 35
(一)世界闻名的药物学家——李时珍及其本草纲目 36
八、清代的医学(公元1644—1912年) 38
鸦片战争前的医学(公元1644—1840年) 38
(一)清初三大家——张路玉、喻嘉言、吴谦 39
(二)热性病治疗学的进一步发展——温病学说的成就 40
鸦片战争后的医学(公元1840—1912年) 42
九、辛亥革命后的医学(公元1912年—1949年) 43
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医学(公元1949年到现在) 44
(一)新中国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卫生事业的发展 45
(二)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 47
(三)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 49
(一)阴阳说是怎样形成的 52
一、阴阳说的基本概念 52
第二章 什么是阴阳五行 52
(二)阴阳有那些基本规律 53
(三)阴阳在医学上是怎样运用的 57
二、五行说的基本概念 61
(一)五行说是怎样形成的 61
(二)五行有那些基本规律 62
(三)五行在医学上是怎样应用的 65
第三章 什么叫五脏六腑 71
一、先谈五脏 73
(一)生命活动的发源地、主神明与主血脉的君主之官——心 73
(二)贮藏血液的大仓库、主谋虑和藏血的将军之官——肝 75
(三)营养物质的供应站、主运化与统血的仓库之官——脾 77
(四)出纳空气的大本营、主治节、合皮毛的相传之官——肺 78
(五)贮存精气的储藏室、生骨髓、主伎巧的作强之官——肾 80
(一)中清之府、主决断的中正之官——胆 82
二、再谈六腑 82
(二)腐熟水谷、主容纳的仓库之官——胃 83
(三)分别清浊、主化物的受盛之官——小肠 84
(四)传泻糟粕、主变化的传导之官——大肠 85
(五)储藏津液、主气化的州都之官——膀胱 85
(六)疏通水道、主气血周流的决凟之官——三焦 86
三、最后谈谈奇恒之府 87
第四章 什么叫经络 91
一、经络的意义和内容 91
二、经脉的命名和分布概况 94
三、经络的功能与作用 97
四、十二经脉的循行与病候 100
(一)手太阴肺经 101
(二)手阳明大肠经 102
(三)足阳明胃经 102
(五)手少阴心经 103
(四)足太阴脾经 103
(六)手太阳小肠经 104
(七)足太阳膀胱经 104
(八)足少阴肾经 104
(九)手厥阴心包经 105
(十)手少阳三焦经 105
(十一)足少阳胆经 106
(十二)足厥阴肝经 106
五、奇经八脉的循行与病候 107
(一)督脉 107
(二)任脉 107
(三)冲脉 107
(四)带脉 107
(八)阳维脉 108
(七)阴维脉 108
(五)阴?脉 108
(六)阳?脉 108
第五章 什么叫营卫气血 109
一、营、卫、气、血的生成及共功能活动 109
(一)输送营养物质、周流全身循环的“营” 109
(二)调节体温均衡、发挥卫外功能的“卫” 111
(三)推动人体生理活动的“气” 112
(四)维持人体生命主要物质之一的“血” 114
二、营、卫、气、血相互之间的关系 115
三、营、卫、气、血和脏腑经络的关系 117
四、营、卫、气、血和津液的关系 117
第六章 祖国的预防医学 120
一、适应四时气候和精神方面的修养 121
二、饮食起居的调节 123
三、体格的锻炼 124
四、古代的卫生防疫措施 125
第七章 怎样认识病因 129
一、六淫外因 130
(一)春天“主气”、百病之长的“风” 131
(二)冬天“主气”、冷厉气候的“寒” 132
(三)夏天“主气”、酷热气候的“暑” 133
(四)长夏“主气”、潮湿气候的“湿” 134
(五)秋天“主气”、干燥气候的“燥” 135
(六)四时中的五气、都可转化的“火” 136
二、七情内因 137
(一)喜笑过度、心气受伤的“喜” 137
(三)忧愁太过、肺气受伤的“忧” 138
(四)思虑太过、脾气受伤的“思” 138
(二)愤怒过度、肝气受伤的“怒” 138
(五)悲哀太过、心肺受伤的“悲” 139
(六)胆怯恐惧、肾气受伤的“恐” 139
(七)突然惊骇、神惊气乱的“惊” 139
三、不内外因 140
(一)损伤肠胃、影响消化功能的“饮食不慎” 140
(二)损伤脾气、招致体力衰弱的“劳倦太过” 141
(三)损伤肾气、造成虚损根源的“房室不节” 141
(四)人事不测、损伤皮肉筋骨的“跌打创伤和虫兽伤害” 142
第八章 怎样辨证识症 143
一、先谈八纲 143
(一)辨证总纲、称为八纲统帅的“阴和阳” 144
(二)辨别病变浅深和发展趋势的“表和里” 146
(三)辨别症候现象和认识病性的“寒和热” 148
(四)辨别体力强弱和病势盛衰的“虚和实” 150
二、再谈四诊 153
(一)通过视觉、观察病人神色形态变化、从而获得辨证资料的“望诊”(附24种彩色舌苔图) 153
(二)通过听觉和嗅觉、辨别病人声音、气味、从而获得辨证资料的“闻诊” 163
(三)通过病人主诉、细致询问病情、从而获得辨证资料的“问诊” 164
(四)通过脉诊、诊胸腹、了解疾病内在变化、从而获得辨证资料的“切诊” 170
1.脉诊 171
2.诊胸腹 179
三、最后谈谈症侯分类 181
(一)六经的症侯分类 181
(二)三焦的症候分类 183
(三)卫、气、营、血的症候分类 185
(四)脏腑的症候分类 186
第九章 怎样治疗疾病 194
(一)逐邪出表的“汗法” 195
一、八法的运用 195
(二)涌吐病邪和有害物质的“吐法” 198
(三)攻逐里实的”下法” 199
(四)和解疏滞的“和法” 201
(五)回阳温中的“温法” 202
(六)退热降火的“清法” 204
(七)消散破削的“消法” 205
(八)补益虚损的“补法” 207
二、正治与反治、治标和治本 209
(一)对症疗法的“正治”和治病必求于本的“反治” 209
(二)治分轻重缓急的“治标”与“治本” 211
三、常用各种疗法简介 213
第十章 饮食宜忌 221
一、饮食宜忌与疾病的关系 222
二、食物分类和宜忌范围 225
第十一章 怎样掌握常用药物 227
一、用药的一般规律 228
(一)药物性能——四气、五味、升降浮沉 228
(二)七情合和——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反、相杀 230
(三)用药禁忌——服药期间的食物禁忌和妊娠用药禁忌 232
(四)药物炮制在临症应用上的一般意义 233
(五)用药剂量在临症掌握上的几个重点 234
二、常用药物的简介 235
(一)补养药 235
1.补气助阳药 236
2.补血养阴药 248
(二)理气药 257
1.通气行滞药 258
2.芳香开窍药 269
(三)理血药 270
1.活血通络药 271
2.破血祛瘀药 277
3.止血药 281
(四)发散药 287
1.发散风寒药 287
2.发散风热药 291
3.发散风湿药 296
(五)清热药 300
1.清热降火药 301
2.清热燥湿药 306
3.清热解毒药 309
4.清热凉血药 315
(六)止咳化痰药 318
1.宣肺止咳药 319
2.清化痰热药 323
3.温化寒痰药 326
4.消化痰积药 328
(七)利水药 330
1.通利淋浊药 331
2.淡渗水湿药 334
3.逐水利尿药 338
(八)泻下药 340
1.峻下药 341
2.缓泻药 343
(九)安神镇惊药 344
1.安神定志药 345
2.镇惊熄风药 349
(十)固涩药 353
1.敛汗涩精药 354
2.涩肠止泻药 358
(十一)消食药 360
(十二)涌吐药 362
(十三)杀虫药 364
(十四)外用药 369
第十二章 怎样处方 376
一、处方的一般规律 376
(一)方剂的组织法则——君、臣、佐、使 376
(二)古代方剂的分类——七方、十二剂 378
(三)方药的剂型种类——汤、丸、散、膏、丹、药酒、花露 381
(四)古方剂量的掌握应用 383
(五)中药服法的一般常规 383
二、常用方剂的简介 384
1.发表之剂 385
2.攻里之剂 389
3.表里之剂 394
4.涌吐之剂 396
5.和解之剂 398
6.消导之剂 401
7.利湿之剂 404
8.润燥之剂 408
9.泻火之剂 410
10.祛寒之剂 417
11.祛风之剂 421
12.清暑之剂 425
13.补益之剂 428
14.收涩之剂 434
15.理气之剂 437
16.理血之剂 441
17.除痰之剂 445
18.杀虫之剂 448
- 《全国高等中医药行业“十三五”创新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翟华强 2019
- 《HTML5从入门到精通 第3版》(中国)明日科技 2019
- 《少儿电子琴入门教程 双色图解版》灌木文化 2019
- 《区块链DAPP开发入门、代码实现、场景应用》李万胜著 2019
- 《Python3从入门到实战》董洪伟 2019
- 《中医女科十大名著 济阴纲目 大字本》(明)武之望著 2012
-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学术丛书 新闻实务随想录》刘海贵 2019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实验 第2版》池玉梅 2018
- 《中医骨伤科学》赵文海,张俐,温建民著 2017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药剂学实验 第2版》韩丽,史亚军 2018
- 《市政工程基础》杨岚编著 2009
- 《家畜百宝 猪、牛、羊、鸡的综合利用》山西省商业厅组织技术处编著 1959
- 《《道德经》200句》崇贤书院编著 2018
- 《高级英语阅读与听说教程》刘秀梅编著 2019
-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基础》谢雨飞,田启川编著 2019
- 《看图自学吉他弹唱教程》陈飞编著 2019
- 《法语词汇认知联想记忆法》刘莲编著 2020
-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生活适应 二年级 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特殊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 2019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规范 技巧与案例 第3版 2020》文传浩,夏宇编著 2019
- 《流体力学》张扬军,彭杰,诸葛伟林编著 2019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江苏中小企业生态环境评价报告》南京大学金陵学院企业生态研究中心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短篇小说卷 上 全2册》贺邵俊主编 2019
- 《江苏中小企业生态环境评价报告 2016》南京大学金陵学院企业生态研究中心 2017
- 《江苏指墨艺术》汪澄 2008
- 《江苏中小企业生态环境评价报告 2017》南京大学金陵学院企业生态研究中心 2018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中篇小说卷 下 全3册》洪治纲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成药薄层色谱彩色图集》(中国)国家药典委员会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