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  专家指导小组组织编写  攻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教程  中
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  专家指导小组组织编写  攻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教程  中

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 专家指导小组组织编写 攻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教程 中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曾宪义
  • 出 版 社:北京:法律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50362034X
  • 页数:631 页
图书介绍:
《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 专家指导小组组织编写 攻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教程 中》目录

目录 1

综合考试(一) 1

第四编 民法总论 1

第一章 概述 1

第一节 民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1

第二节 民法的基本原则 4

第二章 民事法律关系 8

第一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8

第二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9

第三节 民事法律事实 13

第三章 自然人 15

第一节 自然人的能力 15

第二节 监护 18

第三节 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 21

第四节 自然人的住所 25

第五节 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和个人合伙 27

第四章 法人 31

第一节 概述 31

第二节 法人的成立 36

第三节 法人的能力 39

第四节 法人的变更和消灭 42

第五章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物 46

第一节 物的概念与特征 46

第二节 物的分类 47

第三节 货币与有价证券 55

第六章 民事法律行为 59

第一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59

第二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60

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 62

第四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 63

第五节 无效民事行为 65

第六节 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68

第七节 民事行为被确认为无效或被撤销的法律后果 70

第八节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71

第七章 代理 74

第一节 代理概述 74

第二节 代理的种类 76

第三节 代理权的行使 77

第四节 无权代理 78

第五节 表见代理 79

第六节 复代理 80

第七节 代理关系的终止 81

第八章 诉讼时效 84

第一节 诉讼时效概述 84

第二节 诉讼时效的种类 85

第三节 诉讼时效的开始 87

第四节 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和延长 88

第一节 民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94

第九章 民事责任 94

第二节 民事责任的种类 97

第三节 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129

第四节 承担民事责任的主要方式 131

第五编 刑法总论 135

第一章 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135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 135

第二节 刑法的基本原则 137

第二章 刑法的效力范围 141

第一节 刑法的空间效力 141

第二节 刑法的时间效力 145

第三章 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 147

第一节 犯罪概念 147

第二节 犯罪构成 149

第一节 犯罪主体的概念与种类 152

第四章 犯罪主体 152

第二节 自然人犯罪的条件 153

第五章 犯罪主观方面 157

第一节 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 157

第二节 犯罪故意 158

第三节 犯罪过失 161

第四节 无罪过事件 163

第六章 犯罪客观方面 165

第一节 犯罪客观方面的概念 165

第二节 危害行为 166

第三节 危害结果 168

第四节 刑法因果关系的特征 169

第七章 犯罪客体 173

第一节 犯罪客体的概念 173

第二节 犯罪客体的种类 174

第三节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与区别 175

第一节 正当防卫 178

第八章 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 178

第二节 紧急避险 183

第九章 故意犯罪过程的形态 187

第一节 犯罪既遂 187

第二节 犯罪预备 190

第三节 犯罪未遂 192

第四节 犯罪中止 196

第十章 共同犯罪 200

第一节 共同犯罪的本质 200

第二节 共同犯罪的主要形式 204

第三节 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 208

第十一章 刑罚的概念和目的 215

第一节 刑罚的概念 215

第二节 刑罚的目的 217

第一节 刑罚的体系 220

第十二章 刑罚的种类 220

第二节 刑罚的种类 223

第十三章 刑罚的裁量 231

第一节 刑罚裁量的原则 231

第二节 量刑的情节 234

第三节 累犯 238

第四节 自首 240

第五节 数罪并罚 243

第六节 缓刑 246

综合考试(二) 251

第六编 法学基础理论 251

第一章 法的本质与特征 251

第一节 法的本质 251

第二节 法的基本特征 254

第一节 法的起源 258

第二章 法的起源与历史发展 258

第二节 法的历史类型和历史继承性 261

第三节 资本主义法的产生与发展 264

第四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大法系 266

第五节 资本主义法的本质和特征 269

第三章 法的作用 271

第一节 法的作用的概念 271

第二节 法的规范作用 273

第三节 法的社会作用 276

第四章 社会主义法的概念和本质 280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的产生 280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概念和本质 282

第五章 社会主义法与其他社会现象 285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与经济 285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与人民民主专政 288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与科学技术 292

第四节 社会主义法与共产党的政策 300

第五节 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 306

第六章 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313

第一节 法律意识的概念和种类 313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相互关系 317

第七章 社会主义法制与社会主义法治 320

第一节 法制和法治的概念 320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制(法治)的基本要求 322

第三节 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法治) 324

第八章 法的创制 328

第一节 法的创制的概念 328

第二节 我国法的创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329

第三节 我国法的创制的程序 334

第九章 法律规范 338

第一节 法律规范的概念和结构 338

第二节 法律规范的种类 340

第十章 法的体系 343

第一节 法的体系和法的部门 343

第二节 当代中国法的部门概况 347

第十一章 法的渊源 351

第一节 法的渊源的概念和种类 351

第二节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 353

第三节 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 358

第十二章 法的实施 361

第一节 法的实施的概念 361

第二节 法律效力和法律实效 363

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法律适用 366

第十三章 法律关系 371

第一节 法律关系的概念 371

第二节 法律关系的要素 374

第一节 守法与违法 381

第十四章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 381

第二节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 382

第十五章 法律解释 385

第一节 法律解释的概念 385

第二节 法律解释的原则和方法 386

第三节 我国现行法定解释权的划分 390

第七编 宪法 393

第一章 宪法基本理论 393

第一节 宪法概念与本质 393

第二节 宪法的作用 405

第三节 宪法实施的保障 408

第四节 我国现行宪法——1982年宪法 412

第二章 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制度 424

第一节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424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28

第三节 选举制度 433

第四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37

第五节 特别行政区 441

第三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444

第一节 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概念 444

第二节 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 445

第三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447

第四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459

第五节 现行宪法关于公民权利义务规定的新发展 462

第四章 我国中央国家机关 463

第一节 国家机构概述 463

第二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464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471

第四节 国务院 472

第五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 477

第六节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478

第一章 夏商法律制度 483

第一节 法律起源与夏朝法律简况 483

第八编 中国法制史 483

第二节 商朝法律制度 485

第二章 西周法律制度 489

第一节 立法指导思想 489

第二节 西周的宗法制与礼、刑关系 490

第三节 西周法律内容 493

第四节 西周司法制度 498

第三章 春秋战国法律制度 499

第一节 春秋时期法律制度 499

第二节 战国时期法律制度 499

第四章 秦朝法律制度 501

第一节 立法概况 501

第二节 秦律的基本内容 503

第三节 司法制度 509

第一节 立法概况 511

第五章 汉朝法律制度 511

第二节 汉文帝、景帝时期的刑制改革 513

第三节 汉朝法律的主要内容 514

第四节 司法制度 518

第六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 522

第一节 立法概况 522

第二节 法律形式与法律内容的变化 523

第三节 司法制度的变化 526

第七章 隋唐法律制度 527

第一节 隋朝立法概况 527

第二节 唐朝立法概况 528

第三节 唐律各篇的主要内容 530

第四节 唐律的主要内容 534

第五节 唐律的特点与历史地位 536

第六节 唐朝司法制度 537

第一节 宋朝法律制度 541

第八章 宋元法律制度 541

第二节 元朝法律制度 549

第九章 明朝法律制度 553

第一节 立法概况 553

第二节 法律内容 554

第三节 司法制度 561

第十章 清代法律制度 565

第一节 清朝立法概况 565

第二节 清律的主要内容及发展变化 570

第三节 清朝的司法诉讼制度 574

第十一章 清末法律制度的变革 578

第一节 清末“预备立宪”与宪法文件 578

第二节 清末修律的主要活动及成果 581

第三节 外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制度 589

第十二章 南京临时政府法律制度 592

第一节 南京临时政府的宪法文件 592

第二节 南京临时政府的其他主要法令 596

第十三章 北洋政府的法律制度 599

第一节 北洋政府的制宪与宪法文件 599

第二节 北洋政府的刑事立法 601

第十四章 南京国民政府法律制度 603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立法概况 603

第二节 宪法及宪法性文件 607

第三节 民事立法 608

第四节 刑事立法 610

第五节 司法体制 612

第十五章 革命根据地法律制度 615

第一节 革命根据地法制概况 615

第二节 宪法及宪法性文件 616

第三节 土地立法 619

第四节 婚姻立法 620

第五节 刑事立法 623

第六节 司法制度 62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