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史记》的学术成就
《史记》的学术成就

《史记》的学术成就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燕起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30304146X
  • 页数:343 页
图书介绍:
《《史记》的学术成就》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从司马谈说起 1

一、《论六家要旨》的撰著 1

二、《史记》编写的提出 7

三、对司马迁的培养和教育 13

第二节 《史记》的时代特色 19

一、大一统的业绩促使产生了《史记》 19

二、强调吸取历史经验以维护长治久安 22

三、勇于面对现实的批判精神 26

四、在学术文化领域中兼收并蓄的合流倾向 29

第二章 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通史 33

第一节 区分的时期及内容特征 33

一、五帝三王时期 33

二、春秋时期 37

三、战国时期 41

四、秦楚之际 46

五、汉代 49

小结 53

第二节 司马迁的文献整理 54

一、整理文献的基本原则 55

二、史料来源的五个方面 58

三、《史记》运用文献资料的方法 63

第三节 “实录”精神 70

一、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 70

二、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 80

第三章 《史记》的体例 86

第一节 本纪 86

一、“天子称本纪” 87

二、时势主宰者 91

三、结论 96

第二节 表 99

一、历史上关于《史记》中表的重要作用的认识 99

二、十表提示出历史发展的阶段性 104

三、表体内容展现天下大势 108

第三节 书 112

一、“八书著立政之纲” 112

二、八书综析 116

第四节 世家 135

一、世家的本义和分类 135

二、表述列国发展的大势 139

三、给予陈涉以应有的历史地位 143

四、关系“天下所以存亡” 145

一、人物立传的标准 148

第五节 列传 148

二、列传类别与整体结构 161

第四章 司马迁的哲学思想 171

第一节 《公羊传》的原始思想 171

一、大一统思想 171

二、注重礼制的思想 172

三、肯定春秋霸业和历史变化 173

四、对政治变革的保守性 175

第二节 董仲舒《春秋》公羊学的神学体系 177

一、对《公羊传》经义的分析 178

二、融合阴阳五行和天人感应的学说 181

三、灾异谴告论 184

四、治国理论 186

五、三统、四法、十二世的历史观 188

一、对《春秋》的认识 190

第三节 司马迁对公羊学的态度 190

二、对大—统的认识 194

三、在社会历史领域对公羊学家“天人学说”的批评 197

四、利用科学技术成就对“天人感应”说进行剖析 204

五、历史循环论 206

第五章 司马迁的政治思想 211

第一节 主张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统一融合 211

一、记载五帝和夏禹事迹的特殊意义 211

二、称颂秦的统一中国 213

三、关于汉代统一的思想 215

四、四夷传的可贵思想 217

第二节 反对暴政,重视人心向背 219

一、“桀、纣失其道而汤、武作” 219

二、“天下苦秦久矣” 220

三、项羽残暴而不得人心 223

一、赞成适应时势进行变革 224

第三节 注重社会改革,肯定商鞅等的变法 224

二、改革中存在新旧势力的斗争 226

三、对商鞅等变法的评述 228

第四节 主张用贤,推重直谏 230

一、“存亡在所任” 230

二、表彰直谏,批评恭谨、阿谀之臣 234

第五节 肯定正义战争的作用 237

一、对战争性质和作用的认识 237

二、称颂战争中的英勇行为 240

三、赞扬历史上的军事谋略 242

第六节 重视各阶层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243

一、各阶层人物组成的社会历史画卷 243

二、肯定游侠 246

一、推崇汉文帝的政绩 249

第七节 提出理想政治,以供“来者”思考 249

二、批评武帝时的社会政治 251

三、理想政治模式 255

结语 256

第六章 司马迁的历史思想 259

第一节 通 259

第二节 变 263

一、原始察终 263

二、见盛观衰 265

三、承敝通变 266

第三节 理 267

第四节 势 272

一、“势”的表现与内容 272

二、重要思想成就 274

一、关于生产经济的中心思想 289

第七章 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289

第一节 生产经济思想 289

二、肯定农业在经济中的首要地位 296

三、商业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思想成就 297

四、“素封论”和对商业经营家的称颂 303

小结 306

第二节 财政经济思想 307

一、强调“国家无事”对于搞好财政经济的重要意义 307

二、肯定汉武帝财政经济改革的实际作用 311

三、提出改革措施难以实现寓富于民 317

四、揭示财政问题是一切社会政治活动的中轴 319

五、与班固比较,司马迁的思想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 324

余论 《史记》研究史述略 32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