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表面活性剂溶液研究新方法
表面活性剂溶液研究新方法

表面活性剂溶液研究新方法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法)R.赞恩
  • 出 版 社: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502106588
  • 页数:445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选矿概论下一篇:胶印机结构与调节
《表面活性剂溶液研究新方法》目录

第一章 热力学方法 1

1.引言 1

2.基本关系 2

2.1.两组分体系 2

2.2.三组分和多组分体系 5

2.3.活度和Osmotic系数 7

2.4.温度和压力的依赖性 8

3.实验技术 10

3.1.自由能 10

3.2.体积 12

3.3.焓 14

3.4.热容 16

3.5.压缩系数 18

3.6.膨胀系数 19

4.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观测趋势 19

5.数学模型 23

5.1.一般关系 25

5.2.拟相模型 31

5.3.质量作用模型 33

5.4.性质预测 40

6.三组分和多组分体系 42

7.结论 43

符号说明 44

参考文献 45

第二章 小角散射方法 50

1.引言 50

1.1.相干静态散射 50

1.2.干涉 51

1.3.测量对象 55

1.4.返回真实空间 58

2.理论 62

2.1.相关粒子,低分辨率 62

2.2.有限粒子,高分辨率 71

2.3.无限的线型聚集体 81

2.4.低曲率界面:膜和泡沫 84

3.实验方法 92

3.1.中子散射中的对比 92

3.2.X-射线散射中的对比 95

3.3.强度标度:标准 97

3.4.Q标度:失真和截断 99

4.结果讨论 102

4.1.球状胶束 102

4.2.各相异性胶束 113

4.3.胶束簇和临界点 115

4.4.聚合物+表面活性剂溶液 116

4.5.微乳液 121

5.准弹性中子散射 124

5.1.引言 124

5.2.结果 128

6.结论 130

符号说明 131

参考文献 132

第三章 光散射 138

1.引言 138

2.光散射理论 139

2.1.在Kξ/2π<<1极限下的光散射 141

2.2.在Kξ/2π>>1极限下的光散射 153

3.仪器和数据分析 160

3.1.实验装置 160

3.2.相关数据分析 161

4.实验结果 162

4.1.胶束体系在CMC附近的性质 163

4.2.线性胶束的稀溶液 167

4.3.线性胶束的半稀溶液 170

4.4.远离临界点的微乳液的光散射 172

4.5.胶束体系和微乳液的临界现象 176

5.结论 182

符号说明 182

参考文献 185

第四章 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流变学 193

1.引言 193

2.流变学基础 194

2.1.纯粘性流体和弹性固体 194

2.2.描述线性粘弹性流体的力学模型 195

2.3.流动的一般形式 198

2.4.研究流变性质的技术 200

3.粘度和浓度的关系 200

3.1.球状胶束 201

3.2.棒状胶束 203

3.3.棒状胶束:理论与实验的对比 206

4.粘弹性表面活性剂溶液 208

4.1.概述 208

4.2.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粘弹性 208

4.3.剪切诱导的粘弹性 214

5.结论与展望 216

符号说明 216

参考文献 218

第五章 发光探测方法 221

1.引言 221

2.发光简述 222

2.1.电子激化后发光探针的光物理现象 223

2.2.荧光光谱 224

2.3.发光寿命:量子产额 224

2.4.猝灭(quenching) 225

2.5.激发物和激态复合物 226

2.6.能量传递;电子传递 226

2.7.荧光极化 226

3.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发光探针特性的定性论述 227

4.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发光探针特性的理论论述 229

4.1.探针的粒子间的分配 229

4.2.一般反应概要和假设 232

4.3.发光衰减特性 234

4.4.稳态发光特性 239

5.实验方法 241

5.1.用于发光探针研究的表面活性剂溶液的配制 242

5.2.微极性和微粘度的研究 242

5.3.表面活性剂聚集数的测定 243

5.4.表面活性剂溶液的动力学研究 247

5.5.增溶物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分配系数研究 248

6.发光探针研究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评述 248

6.1.反应物在粒子中的分布 249

6.2.微极性研究 250

6.3.微粘度研究 251

6.4.有关表面活性剂聚集数的研究 252

6.5.表面活性剂溶液的动力学研究 256

6.6.分配系数研究 261

7.结论与展望 261

符号说明 262

参考文献 263

第六章 表面活性剂体系的核磁共振研究 271

1.引言 271

2.理论 272

2.1.概论 272

2.2.表面活性剂体系中可被研究的原子核 273

2.3.核磁共振参数 274

2.4.各向异性相中的分子取向 279

2.5.重新取向的相关函数 280

3.实验 281

3.1.应用NMR测量自扩散系数 282

3.2.13C弛豫实验 285

3.3.质子NMR实验 287

3.4.13C化学屏蔽的确定 288

3.5.四极回波技术 290

4.应用 292

4.1.分子迁移 292

4.2.相图 296

4.3.相结构 299

4.4.表面活性剂的自缔合作用 303

4.5.胶束的大小 308

4.6.胶束形状 311

4.7.链的排布与动力学 312

4.8.反离子束缚 315

4.9.水合作用 320

4.10.增溶作用 324

5.结论 327

符号说明 328

参考文献 329

第七章 自旋标记 335

1.引言 335

2.自旋标记物 336

2.1.氧氮基团 336

2.2.适宜的自旋标记物的选择 338

2.3.自旋标记物化学 344

3.理论论述 347

3.1.共振现象 347

3.2.氧氮自由基ESR谱的一般特征 351

3.3.由分子运动诱发的动态效应 354

3.4.图谱的计算机合成 357

4.结果 359

4.1.层状相 359

4.2.弯曲薄膜观测的特殊效应 364

4.3.胶束体系 366

4.4.结论 369

符号说明 371

参考文献 371

第八章 化学弛豫法 379

1.引言 379

2.化学弛豫理论和胶束化动力学 380

2.1.化学体系对微扰的反应 380

2.2.弛豫时间 384

2.3.弛豫幅度 386

2.4.扩散控制的反应 386

2.5.胶束化的动力学 387

2.6.含表面活性剂体系中各种反应的动力学 395

3.化学弛豫方法的概要综述 395

3.1.温度跳变法 396

3.2.压力跳变法 398

3.3.激波管 399

3.4.超声吸收 400

3.5.停流法 401

4.含表面活性剂体系的化学弛豫研究的综述 402

4.1.胶束化动力学理论研究的综述 402

4.2.表面活性剂交换过程的研究 404

4.3.胶束形成-破坏的研究 410

4.4.含表面活性剂体系中各种过程速率的研究 413

5.结论 416

符号说明 417

参考文献 417

第九章 其它方法 426

1.引言 426

2.瞬时电双折射法 426

2.1.方法 426

2.2.结果评述 428

3.强制瑞利散射和光漂白后的荧光恢复 431

3.1.方法 431

3.2.结果评述 433

4.极谱法 433

4.1.方法 433

4.2.表面活性剂溶液极谱研究的评述 434

5.利用表面活性剂离子选择电极的方法 435

5.1.方法 435

5.2.主要表面活性剂离子选择电极的介绍 436

5.3.某些重要研究的评述 439

6.化学反应性 440

参考文献 44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