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阴阳五行  破译·注释·激活
阴阳五行  破译·注释·激活

阴阳五行 破译·注释·激活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学鹏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030065026
  • 页数:414 页
图书介绍: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基金资助出版。
《阴阳五行 破译·注释·激活》目录

阴阳篇 3

第一章 社会科学背景 3

第一节 阴阳概念的形成 4

一、形成的年代 4

二、阴阳的原始意义 6

三、阴阳概念的基本特点 8

第二节 阴阳概念的发展 11

一、概念的扩展 11

二、阴阳的解释作用 14

第三节 从阴阳学说到阴阳哲学体系 16

一、阴阳是各派的共识 16

二、哲学阴阳学说 19

三、阴阳哲学体系 23

四、阴阳五行学派 28

第四节 阴阳的根系 30

一、阴阳是实体 30

二、阴阳是气 31

三、阴阳是事物的属性 32

第二章 自然科学背景 34

第一节 日、地、月概况 34

一、太阳概况 34

二、地球概况 35

三、月球概况 36

第三节 阴阳的自然科学根据 37

一、原始阴阳的自然科学根据 37

二、哲学阴阳的自然科学根据 38

三、中医阴阳的自然科学根据 40

第三节 阴阳的消长的自然科学根据 42

一、天球与太阳的视运动 42

二、阴阳消长与季节 44

三、传统历法 46

第三章 中医阴阳概念 49

第一节 中医阴阳学说 49

一、中医经典著作 50

二、从哲学阴阳学说到中医阴阳学说 51

二、难题和困惑 54

第二节 中医阴阳概念的定义 55

第三节 阴阳的普遍性--兼论阴阳无限可分 60

第四节 中医阴阳的根系 62

第四章 中医阴阳概念的哲学层次 66

第一节 观点 66

一、普遍联系的观点 67

二、变化的观点 69

三、朴素的辩证法 70

第二节 方法 73

一、普通划分方法 73

二、中医阴阳分类列举 75

三、阴阳分类的意义 79

第五章 气 82

第一节 阴气、阳气 83

第二节 人的阴、阳二气的性质和分工 84

第三节 生命图像 86

一、形象的描绘 87

二、生命图像 88

第四节 疾病的解释性模型 91

一、阴、阳二气受到干扰、侵袭 92

二、阴阳失常、失职 93

三、阴阳不和 94

四、具体疾病模型 95

第六章 变量 98

第一节 《内经》的模糊量 98

第二节 阴阳--变量 100

第三节 符号学简介 102

第四节 阴阳--状态变量 106

第五节 疾病的实用性模型 110

第七章 人体正常三律 114

第一节 节奏律 114

一、《内经》记述的生命节律现象 115

二、人身阴阳节律 118

三、数学模型 121

四、阴阳极限环 124

第二节 稳定律 128

一、阴阳平衡 128

二、平衡与失衡态 132

三、平衡的简易表达式 136

四、平衡与稳定 139

五、平衡不是消极概念 140

一、《内经》记述的生命演化规律 143

第三节 演化律 143

二、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144

三、阴阳的演化规律 149

四、数学模型 151

第四节 生与死 153

第五节 “中国式”的生命模型 155

一、人体正常三律之间的关系 156

二、中国古代的时间观念 157

三、阴阳螺旋 161

第八章 阴阳--不可测量 165

第一节 中医学的病因 166

一、自然因素 167

二、精神因素 168

三、生活方式 169

四、社会因素 169

第二节 中医学的诊法 170

一、望诊 171

二、闻诊 172

三、问诊 172

四、切诊 173

第三节 人身阴阳的产生 174

第九章 人体病变四律 179

第一节 失衡律 179

一、阴阳失衡 179

二、相图 181

三、两组状态变量,两个坐标系 184

四、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188

五、聚类分析 189

第二节 衰减律 199

一、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199

二、数学表达式 200

三、两个吸引子 200

第三节 假象律 201

一、阴证似阳,阳证似阴 202

二、实例 205

二、解释性模型与实用性模型 206

第四节 突变律 209

一、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209

二、阴阳突变 213

三、数学模型 216

第五节 阴阳的量变、质变问题 224

一、阴阳转化 224

二、阴阳的量变、质变问题 225

结语 229

五行篇 235

第十章 五行的背景 235

第一节 二、三、五 235

第二节 五 237

一、社会生活 237

二、军事 249

三、自然 253

第三节 五行 256

第四节 宇宙观、历史观 260

第十一章 中医五行学说 266

第一节 哲学层次 266

一、观点 267

二、方法 269

第二节 五行的根系 271

一、五行是时空 271

二、五行是实体 272

三、五行是事物的属性 272

四、五行是气 273

第三节 自然的五行 274

一、运气学说 274

二、五运 275

三、六气 277

第四节 人体的五行 280

第十二章 人体结构理论的方法论 286

第一节 脏腑的原意 286

第二节 藏象方法 289

一、藏的概念 290

二、象的概念 293

三、藏象方法 296

第三节 脏腑模型 299

第四节 对哲学的改造 302

第十三章 人体结构模型 306

第一节 脏腑 306

一、五脏六腑 307

二、三焦 309

三、胃 312

四、奇恒之府 314

第二节 五脏 315

一、心 316

二、肺 321

三、肝 324

四、脾 326

五、肾 328

第三节 气、血 、津液 332

一、真气 332

二、营气、卫气 334

三、宗气 339

四、阴、阳二气 339

五、血 341

六、津液 343

第四节 经络 344

一、经络概念 344

二、十二正经 345

三、奇经和经别 347

第五节 五官、五华、五体 347

一、五官 347

二、五华 348

三、五体 349

第一节 五行体系 351

第十四章 五脏调节网络 351

第二节 五行与临床 357

一、病症 357

二、针刺 366

三、其他 369

第三节 五脏调节网络 371

一、传递关系 372

二、五脏节律 374

三、五行生克关系 379

四、自我调节网络 384

第四节 五行疾病 390

一、虚实 390

二、标本 391

三、五脏失调 392

第五节 五行疗法 394

一、分清标本 395

二、辨明虚实 396

三、间接调节 397

四、多元调节 398

五、超前性调节 400

第六节 五行的有机性 400

一、有机性 401

二、灵活性 402

三、局限性 404

结语 405

最后的话 408

参考文献 41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