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科学社会主义教程
科学社会主义教程

科学社会主义教程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志君主编
  • 出 版 社: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53160311X
  • 页数:347 页
图书介绍:
《科学社会主义教程》目录

第一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及其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地位 1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 1

二、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地位 5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和任务 9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9

二、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 16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 19

第三节 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和方法 21

一、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21

二、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方法 26

第一章 无产阶级历史使命 29

第一节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29

一、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29

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历史过程 32

三、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37

第二节 无产阶级的产生、特点及其历史使命 42

一、无产阶级的产生与形成 42

二、无产阶级的特点和历史使命 46

第三节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 50

一、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经历了从自发斗争到自觉斗争的两个发展阶段 50

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三种形式 54

第二章 无产阶级政党 58

第一节 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 58

一、无产阶级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58

二、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61

第二节 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和优良作风 64

一、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 64

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是党的基本领导原则 67

三、无产阶级政党的优良作风 70

第三节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73

一、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73

二、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基本形式和方法 76

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袖 79

第三章 无产阶级革命 83

第一节 无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和条件 83

一、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源和特点 83

二、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形势和主观条件 85

第二节 无产阶级的革命道路 87

一、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 87

二、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形式 89

三、无产阶级不反对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90

一、战略与策略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科学 92

第三节 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战略与策略 92

二、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战略、策略的依据 95

三、战略指导和策略指导的基本原则 97

第四节 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 102

一、帝国主义时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和地位 102

二、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的发展趋势 104

第四章 无产阶级专政 107

第一节 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 107

一、过渡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专政 107

二、社会主义时期仍然要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110

一、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政权 114

第二节 无产阶级专政的本质和形式 114

二、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具有多样性 116

第三节 无产阶级专政的领导力量和群众基础 119

一、无产阶级专政的领导力量是工人阶级 119

二、无产阶级专政的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 121

三、知识分子在无产阶级专政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 123

第四节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和特点 126

一、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 126

二、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129

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 131

第五节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时期的统一战线 134

一、统一战线的对象、任务和性质 134

二、人民政协是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138

第五章 社会主义社会 140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40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出及其重大意义 140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14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149

一、社会主义社会在改革中不断前进 149

二、社会主义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154

第三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56

一、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新阶段 156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 160

第六章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165

第一节 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必要性 165

一、社会物质基础和社会制度之间的辩证关系 165

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必要性 170

第二节 物质文明建设是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 175

一、社会主义时期要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 175

二、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是工作重点转移的根据 178

一、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必须走改革、开放的道路 181

第三节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方向和道路 181

二、在改革、开放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187

第七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92

第一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和指导方针 192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192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 195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特征和根本任务 197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特征 197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201

一、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203

第三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 203

二、理想道德纪律建设 207

第四节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两个重要关系 213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物质文明建设的关系 213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文化建设同思想建设的关系 217

第八章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220

第一节 社会主义民主是最高类型的民主 220

一、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是一个历史范畴 220

二、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区别和联系 222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 228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意义 228

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加强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条件 230

三、实现高度民主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长远目标之一 232

第三节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 236

一、健全代表制民主 236

二、发展人民的直接民主 239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条件 242

一、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保障人民民主 242

二、改革和完善国家政治体制 244

三、反对官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 248

四、为人民行使民主权利创造物质和文化条件 251

第九章 工人阶级执政党的建设 254

第一节 工人阶级执政党建设的重要性 254

一、执政党的地位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54

二、社会主义建设的环境和任务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257

三、新时期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258

第二节 工人阶级执政党建设的基本内容 260

一、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260

二、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261

三、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262

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266

一、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 269

第三节 工人阶级执政党的建设必须搞好党内团结和正确处理党内斗争 269

二、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和斗争 272

第十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问题 275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与民族问题 275

一、社会主义民族的形成和发展 275

二、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 279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在民族问题方面的任务 282

一、在少数民族地区稳步地进行社会改革,共同走社会主义道路 282

二、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的经济和文化,消除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 285

三、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288

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290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政策 290

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293

三、社会主义国家解决民族问题必须贯彻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298

第十一章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 302

等一节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实质和意义 302

一、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产生及其实质 302

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意义 305

第二节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的统一 308

一、什么是爱国主义 308

二、无产阶级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 311

三、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的一致性 314

第三节 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 317

一、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出发点 317

二、独立自主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外政策的立足点 319

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正确处理各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322

四、各国共产党之间发展关系的基本原则 325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328

第一节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区别和联系 328

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区别 328

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联系 331

二、彻底消灭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之间的差别 332

一、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 332

第二节 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 332

三、全体人民的科学文化和思想觉悟极大的提高 333

四、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 334

五、国家完全消亡 335

第三节 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斗争 336

一、共产主义制度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制度 336

二、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337

三、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338

结束语 341

后记 34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