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佛教征服中国
佛教征服中国

佛教征服中国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荷)许里和(Erich Zurcher)著;李四龙等译(荷兰莱顿大学)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214018616
  • 页数:631 页
图书介绍:本书作者以细致入微的实证功夫描述了公元4世纪、5世纪初的中国佛教,丰富了我们对佛教本土化、中国佛教史的认识,也加深了我们对文化传播规律的了解。
上一篇:杂阿含经 上下一篇:老子浅释
《佛教征服中国》目录
标签:征服 大学

序言 1

第一章 绪论 1

一、“中国佛教” 1

第二版序言 4

二、“士大夫”和“士大夫佛教” 6

三、有教养的僧人 8

四、早期资料 13

史传著作 13

早期护教及传教文献 15

第二章 历史的考察(公元1世纪—4世纪初) 28

一、汉代佛教 29

世俗史籍中的佛教 29

佛教传入诸传说 30

从西北输入 34

汉地外国人的佛教 34

中亚的汉人:景卢和班勇 36

楚王英:公元65年彭城的佛教 38

公元193—194年间彭城地区的佛教 40

滥觞时期的洛阳佛教 41

《四十二章经》 43

公元2世纪下半叶洛阳的僧人阶层及其史料 43

安世高 46

安玄与严佛调 49

支娄迦? 49

其他早期译者 51

公元166年的国祭及襄楷奏书 52

与官僚系统的联系 53

“寺院”一词的语源 54

音译“系统” 55

后汉的领土扩张 59

二、三国时期(公元220—265/280年) 59

政治与社会变革 59

思想领域的变革 62

吴国佛教(公元220—284年);译者与译典 64

支谦 65

康僧会 69

早期注疏 73

魏国佛教(公元220—265年) 74

三、西晋(公元265—317年) 77

政治背景 77

总论西晋佛教 79

朱士行在于阗 82

苍垣的僧人阶层与《二万五千颂般若经》的翻译 84

法护 87

法护的译典与中国大乘经典 91

西晋其他译者 93

士大夫佛教的形成 94

帛远与帛法祚 100

刘元真与竺道潜 102

竺叔兰、支孝龙与康僧渊 103

第三章 建康及东南佛教(约公元320—420年) 141

一、导论 141

“永嘉之乱”与南渡(公元304—317年) 141

东晋的建立与大族 146

名教与玄学 148

正始年间(公元240—249年) 150

向秀、郭象《庄子注》 153

清谈 156

二、第一阶段(约公元310—346年) 159

王、庾集团及何充专权;主要政治事件 159

在南方都城及东南地区的“高僧” 161

释道宝 161

竺道潜 162

竺法义与康法畅 163

支?度 164

支?度之心无义 165

南方的外国法师:康僧渊 167

尸梨蜜罗 168

王室佛教之肇始 170

公元340年僧伽自主权的争论 172

何充护法 175

三、第二阶段(约公元346—402年) 177

桓氏、谢氏及司马道子专权;主要政治事件 177

总论公元345—400年间汉地佛教 181

公元314—366年间的支遁(支道林) 184

支遁的学说 190

支遁最出色的俗家追随者 198

东南地区的僧团;竺道潜、支遁的同学及弟子 207

元华寺诸师 211

竺法崇 214

虎丘山与若耶山诸师 215

游方僧人 217

公元4世纪下半叶都城与皇宫的佛教 219

四、最后阶段:桓玄篡权与刘裕的崛起(公元402—420年) 228

孙恩 228

桓玄篡权 229

公元403/404年僧人阶层与国家政权的冲突 231

东晋末年(公元405—420年) 232

五、结论 233

附录一:公元340年论战的有关文献 272

附录二:郗超《奉法要》 275

附录三:支遁《释迦文佛像赞并序》 285

第四章 襄阳、江陵和庐山的佛教中心及其北方佛教的影响 305

总论 305

襄国和邺的佛教(约公元312—349年) 307

格义 310

道安及其北方信徒(公元349—365年) 311

道安在襄阳的寺院生活及寺院组织 315

在襄阳与士大夫、王室的联系 317

襄阳的宗教活动 318

净土信仰 322

襄阳的学术活动 323

襄阳沦陷及分张徒众 327

法师与山林 328

江陵的佛教中心 328

其他弟子 329

道安在长安(公元379—385年) 330

与长安王室的联系 331

译经活动 332

释慧远(公元334—417年) 335

慧远在襄阳的青壮年时期(公元334—378年) 337

慧远的教团:同道、弟子和俗家追随者 340

与王室、士大夫的联系 343

庐山慧远的俗家追随者 350

“禅那”与阿弥陀佛信仰 353

“佛身” 358

其他宗教活动:毗奈耶和阿毗达磨 365

学术活动 366

公元402年有关僧伽地位的争论 368

附录:释慧远传 405

第五章 “护法”:公元4世纪及5世纪初的反对僧权和护持佛教 431

士大夫排斥佛教:反对僧权的种类 431

反对僧权:政治的及经济的论点 434

反对僧权:功利主义的论点 441

反对僧权:文化优越感的论点 443

佛教的反驳 445

宗炳的说法 449

《山海经》 450

周庄王 451

昭王和穆王 452

孔子和西方圣人 454

燕昭王 456

阿育王寺遗址 457

反对僧权:道德的论点 462

附录:《周书异记》和古本《竹书纪年》 488

道教 491

第六章 “化胡”说:佛道冲突的早期历史 491

化胡说 494

《化胡经》 498

佛教的回应 514

方便善巧 516

三圣东行说 520

伏羲和女娲的佛教化身 526

佛教外衣下的张道陵 528

参考书目 548

汉语人名和术语索引 560

非汉语人名和术语索引 601

译后记 62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