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概论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概论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概论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褚一纯主编
  • 出 版 社: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7
  • ISBN:7212000345
  • 页数:344 页
图书介绍: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概论》目录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概论 1

序言 1

第一篇 绪论 1

第一章 社会主义的前提和道路 1

第一节 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通向社会主义的航道 1

一、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中国发生作用的 1

历史特点 1

二、依靠人民政权为建设新制度创造条件 4

第二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7

一、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区别和 7

联系 7

二、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10

三、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必须同时并举 15

一、三大改造完成后的国内阶级关系 22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内的阶级状况 22

二、社会主义时期国内的主要矛盾 25

第二章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比较 28

第一节 资本主义制度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剥削制度 28

一、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28

二、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 3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是有史以来最进步的社会制度 33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 33

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是一 36

个历史过程 36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 39

一、从本质上看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 39

二、从总体上看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 41

三、从发展上看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 42

经验的科学总结 45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历史 45

第一节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由理论变为现实 45

第三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5

二、正确认识中国的国情,是建设有中国 47

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依据 47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含义和 48

意义 48

第二节 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 50

局面 50

一、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 51

二、新时期总任务的核心是经济建设 52

第二篇 经济建设 57

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及其相互关系 57

第一节 国有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主体 57

一、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57

系,扩大企业自主权 58

二、确立国家和国有企业之间的正确关 58

三、确立企业和职工之间的正确关系,保 61

证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 61

第二节 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形式 62

一、集体经济的性质和特点 62

二、农村集体经济在管理体制上的特点 64

三、发展集体经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65

一、个体经济性质和作用 67

第三节 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 67

二、我国个体经济的特点 68

第四节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社会主义时期的特殊经济形式 70

一、新时期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性质和特 70

点 70

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形式 72

第五节 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发展多种经济形式 73

一、坚持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的客观依 73

据 73

导作用 74

二、充分发挥国有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主 74

第五章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76

第一节 坚持计划经济,发展商品经济 76

一、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特征 76

二、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容和运 78

动方式 78

三、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关系 80

第二节 建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 81

一、计划规律和价值规律的关系 81

二、运用价值规律,改革计划体制 85

三、建立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计划体 87

制 87

第三节 运用竞争机制,改革价格体系 91

一、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伴侣 91

关系 93

二、运用竞争机制,理顺商品经济的价格 93

三、合理的价格体系是保证国民经济健康 95

发展的重要条件 95

第四节 完善市场体系,改革流通体制 97

一、市场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中的地位和 97

作用 97

二、运用市场机制,建立开放式的流通体 99

系 99

三、运用市场机制,建设文明的商业体系 101

第六章 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发展社会生产力 105

第一节 发展生产力,必须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 105

一、我国经济结构的历史和现状 106

二、逐步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 110

三、经济结构合理化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 116

条件 116

一、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内容和特征 124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再生产 124

第七章 社会再生产和国民收入 124

二、扩大再生产的方式及其选择 128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国民收入 131

一、国民收入的来源和分配 131

二、财政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作用 137

三、税收在经济运行中的杠杆作用 139

第三节 社会主义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142

一、积累和消费之间的矛盾统一关系 142

二、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 144

第八章 坚持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 147

第一节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 147

一、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147

二、按劳分配的内容与作用 148

第二节 改革工资制度,建立经济责任制 151

一、农村承包责任制的经验及其意义 151

二、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153

三、改革现行工资制度的原则和内容 156

第三节贯彻按劳分配,反对平均主义 160

一、坚持按劳分配,提倡共产主义劳动态 160

度 160

二、反对平均主义,让一部分人先富起 161

来,达到共同富裕 161

第九章 建立新型的经济区和经济特区,实行一国两制 164

第一节 发展城市中心作用,建立生机勃勃的经济区 164

一、以大、中城市为依托,建立开放式、 164

网络型的经济区 164

二、加强小城市建设,发展乡镇企业 171

三、广泛发展新的经济联合体 175

第二节 建设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177

一、经济特区的特点 177

二、经济特区的作用和意义 178

三、进一步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181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82

第三节 “一国两制”方针的理论和意义 182

二、“一国两制”的含义和意义 183

第十章 中国对外经济关系和对外政策 185

第一节 对外开放是我国坚定不移的战略方针 185

一、实行对外开放是社会经济和国际关系 185

发展的必然趋势 185

二、对外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87

的客观要求 187

三、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190

第二节 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形式  191

一、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原则 191

二、采取多种形式,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195

第三节 我国的对外政策 201

一、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201

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 202

义 202

世界和平 204

三、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保卫 204

第三篇 精神文明建设 207

第十一章 文明和社会主义建设 207

第一节 文明的由来和发展 207

一、文明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 207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高度 210

发展 210

第二节 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关系 212

一、物质文明是社会文明的基础 212

二、精神文明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213

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关系 214

四、两个文明一起抓 216

第三节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战略方针 217

一、建设精神文明是时代的客观要求 218

二、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219

第一节 科学技术是现代化建设的关键 222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 222

一、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实现四化建设的关 223

键 223

二、搞好科技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科学技 225

术事业 225

第二节 文化教育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 226

一、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 226

质 226

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现代化建设的 228

客观需要 228

第三节 体育、卫生事业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229

一、发展体育事业,增强人民体质 229

二、发展卫生事业,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232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的思想建设 235

第一节 思想建设的主导地位 235

一、马克思主义是思想建设的理论基础 235

二、党的思想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支柱 239

三、共产主义思想是精神文明的核心 243

第二节 发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是思想建设 245

的重要任务 245

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245

二、国际主义是无产阶级的高贵品德 249

第三节 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关系 250

一、文化建设与思想建设的区别 250

二、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的内在联系 251

第四篇 政治建设 256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建设 256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民主建设 256

一、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 256

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 256

二、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特征 257

和义务 261

三、反对官僚主义,充分实现人民的权利 261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法制建设 263

一、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建设的 263

必要条件 263

二、社会主义法制的性质和特征 265

三、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意义 268

第三节 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健全新型社会关系 270

一、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70

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 272

族关系 272

三、社会主义的新型社会关系必须法律 278

化、民主化 278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组织建设 28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建设 281

一、我国的国家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 281

二、加强国家各级权力机关的建设 285

三、加强各级行政、司法机关的建设 287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群众组织的建设 291

一、加强工会的建设 291

二、加强共青团的建设 293

三、加强妇联的建设 295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国防现代化建设 297

一、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意义 297

二、我国国防建设的方针 298

三、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现代化的特色 299

第十六章 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统一战线 303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多党合作的由来和发展 303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是我 303

国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303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是我 305

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要求 305

度 307

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多党合作制 307

第二节 我国多党制和西方多党制的本质区别 310

一、我国多党制的本质特点 310

二、我国多党制与西方多党制的区别 311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意义 313

一、实行多党合作,有利于建设高度文明 313

的社会主义 313

二、实行多党合作,有利于建设高度民主 315

的社会主义 315

三、实行多党合作,有利于改善党的领 316

导,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316

第四节 加强党的领导,广泛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318

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党的一项基 318

本国策 318

二、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和特点 318

时期总任务 320

三、广泛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实现党在新 320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时期执政党的建设 322

第一节 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 322

一、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322

二、实行党政分工,克服以党代政的现象 326

三、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 329

的制度 329

第二节 改革党和国家的干部制度 330

一、改革干部制度,“建设”四化干部队伍 330

二、实行干部新老交替,加强干部队伍的 333

梯队建设 333

第三节 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坚 335

强核心 335

一、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 335

二、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 337

后记 34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