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马相伯集
马相伯集

马相伯集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3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马相伯著;朱维铮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市: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309015290
  • 页数:1355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舰船交接试验下一篇:我的佛教观
《马相伯集》目录
标签:主编

卷一 3

上朝鲜国王条陈(约1882) 3

致朝鲜京几道金宏集书(约1882) 6

改革招商局建议(残稿)(1885) 10

致汪康年(1896) 12

务农会条议(1897) 14

论叶君《条议书》(1897) 21

枪不杀人(1897) 22

台新制(1897) 25

利玛窦遗像题词(1897) 27

徐光启遗像题词(1897) 28

汤若望遗像题词(1897) 30

南怀仁遗像题词(1897) 32

致汪康年(1897) 33

致汪康年(1898) 35

捐献家产兴学字据(1900) 36

兴学笔录(1900) 37

致朱志尧(1900) 38

开铁路以图自强论(1901) 39

震旦学院章程(1902) 41

致英华(1902) 44

《拉丁文通》叙言(1903) 45

明故少保加赠太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徐文定公墓前十字记(1903) 47

致汪康年(1903) 48

前震旦学院全体干事中国教员全体学生公白(1905) 49

复旦公学章程(1905) 50

复旦公学广告(1905) 62

中国图书有限公司招股缘起启(1906) 64

《也是集》序(1907) 68

政党之必要及其责任(1908) 70

附:政闻社总务员马良等上资政院总裁论资政院组织权限说帖(1908) 77

《墨井集》序(1908) 99

《古文拾级》序(1909) 101

《求新广出品图》叙(1911) 102

复旦学院广告(1911) 105

卷二 109

劝勿为盗布告(1912) 109

复旦公学招生广告(1912) 110

辛亥政见(南华录)(1912) 111

上总统书(1912) 113

致熊希龄(1912) 114

上教宗求为中国兴学书(1912) 115

致董恂士(1913) 118

致英华(1913) 119

致英贞淑(1913) 120

覆丁义华(1913) 121

函夏考文苑文件十种(1914) 124

北京法国文术研究会开幕词(1914) 138

宋氏山庄碑记(1914) 143

一国元首应兼主祭主事否(1914) 144

宗教在良心(1914) 149

宗教之关系(1914) 155

信教自由(1914) 161

一九一五年(1914) 165

答客问一九一五年(1914) 167

致英贞淑(1914) 175

重刊《辩学遗版》跋(1915) 176

重刊《主制群徵》序(1915) 177

致英贞淑(1915) 179

致张渔珊(1915) 180

题赠杨佑廷(1916) 183

青年会开会演说词(1916) 184

《圣经》与人群之关系(1916) 185

书《利先生行迹》后(1916) 222

《万松野人言善录》序(1916) 226

《宪法草案》大二毛子问答录(1916) 227

书《〈天坛草案〉第十九条问答录》后(1916) 240

书《请定儒教为国教》后(1916) 246

保持《约法》上人民自由权(1916) 257

代拟《反对孔道请愿书》五篇(1916) 261

宪法向界(1916) 265

《约法》上信教自由解(1916) 278

信教自由(1916) 283

书《分合表》后(1916) 284

国民大会说(1916) 286

呈设农业改良社(1916) 288

农业改良友助社简章(1916) 290

致英华(1916) 292

致英贞淑(1916) 295

致段祺瑞(约1917) 297

跋文?明《怀归诗》(1917) 298

《元代也里可温考》序(1917) 299

题赠山本树先生(1917) 300

致英华(1917) 301

致张渔珊(1917) 304

重刊《真主灵性理证》序(1918) 305

重刊《灵魂道体说》序(1918) 307

《言善录》再版序(1918) 309

民国民照心镜(1918) 310

《民治学会签名簿》题词(1918) 335

致英华(约1918) 336

致英贞淑(1918) 338

致英华(1918) 339

致英华英贞淑(1918) 346

无题(残稿)(1919) 348

明《李之藻傅》序(1919) 349

重刊《灵言蠡勺》序(1919) 351

答问中国教务(残稿)(1919) 352

录北京一九一九年十一月十八日巡阅使光主教致天津华铎书并按(1919) 355

题《愧林漫录》(1919) 358

现今财政以组织收支细则为要务说(残稿)(1919) 359

代拟《北京教友上教宗信》(1919) 360

致英贞淑(1919) 364

致英华(1919) 367

致陈垣(1919) 372

致张渔珊(1919) 373

致张仲仁(1919) 375

致陈垣(约1919) 377

《王觉斯赠汤若望诗翰》跋(1920) 380

跋《造花园新法序》(1920) 381

《教宗本笃十五世通牒》译文(1920) 384

教育培根社募捐小引(残稿)(1920) 398

致英华(1920) 399

重刻《忍字辑略》序(1921) 401

无题(残稿)(1921) 403

致英华(1921) 405

致英贞淑(1921) 408

五十年来之世界宗教(1922) 409

《康墨林戒弟书》书后(1922) 430

致英华(1922) 431

致英贞淑(1922) 437

致杨千里(1922) 438

致英华(1923) 443

致英华(约1923) 445

致英贞淑(1923) 446

致刘少坪(1923) 447

二黄司铎辉烈诚烈祖母刘太夫人百岁记(1924) 448

覆徐季龙先生电(1924) 449

《尤其反对基督教理由》书后(1924) 451

致英华(1924) 456

美国本笃会士创设北京公教大学宣言书稿(1925) 457

致英华(1925) 461

《芝加哥万国圣体大会事理之说明》译文(1926) 462

《天民报》发刊词(1926) 467

致徐宗泽(1926) 479

致英华(1926) 480

致英千里(1926) 482

卷三 485

罗马教廷锡封瓦嘉郡司牧代任宣化区司教赵公墓堂碑(1927) 485

问谋叛专制与谋叛共和其罪孰大(残稿)(约1927) 488

《胡明复先生遗稿》序(1928) 490

《圣难绎义》叙(1928) 492

谢刚总主教书(1928) 496

致陆徵祥(1928) 497

释景教(1929) 498

教廷使署志(1929) 499

代译《教廷驻华代表上主席书》(1929) 501

当今教宗晋铎五旬金庆(1929) 502

统一经文?议(1929) 504

《纳氏英文法讲义》叙(1929) 506

致徐宗泽(1929) 507

致陈垣(1929) 509

威县?轩张府君墓表(1930) 511

题《徐季龙先生墨迹》(1930) 513

题墨井道人书画(1930) 514

九一寿辰演说词(1930) 515

《〈孝经〉之研究》序(1930) 517

江苏省通志局宗教一门嘱拟之稿(1930) 518

致徐宗泽(1930) 521

劝国人慰劳东北抗日军队(1931) 522

《历代军事分类诗选》叙(1931) 523

备忘录(约1931) 524

九二老人病中语(1931) 525

息焉公墓碑记(1931) 526

《世界杂志》题词(1931) 527

致陆徵祥(1931) 528

致徐宗泽(1931) 529

题《磐石杂志》创刊号(1932) 530

《李诵清堂述德录》序(1932) 531

《勒赛夫人日记》与《日思录》序(1932) 533

跋《中国民治促成会发起宣言》(1932) 534

与熊希龄、章太炎等组织中华民国国难救济会通电(1932) 535

六十年来之上海(1932) 536

《宗座代表驻华东十周年大庆特刊》发刊词(1932) 546

致陆徵祥(1932) 547

致徐宗泽(1932) 549

徐文定公逝世三百年纪念词(1933) 551

求为徐上海列品诵(1933) 553

徐文定公与中国科学(1933) 554

赠科学研究会(1933) 555

双十节献词(1933) 556

国货展览会演说词(1933) 558

《南海黄竹岐乡何氏谱》序(1933) 559

十诫序论(1933) 561

宗教与文化(1933) 562

致陆徵祥(1933) 568

致于斌(1934) 569

致陈垣(1934) 570

民治私议(1935) 571

联邦议(1935) 577

《童鲍斯高圣传》序(1935) 579

题赠丁在君先生(1935) 580

题赠映城(1935) 581

劝国人节约拯救水灾书(1935) 582

耶稣圣心敬礼短诵(1936) 584

《救世福音对译》叙(1936) 585

贝沙罗司牧马师大裔族费来弟氏安德勒自序(1936) 587

教宗比阿九世答法文译者饶实亵对菜山峦司铎译文及按语(1936) 589

题马建忠著《东行三录》(1936) 591

致复旦大学学生书(1936) 592

致冯玉祥(1936) 593

苏联对中国毫无野心(1936) 594

救国谈话(1936) 596

题赠全球第二次执委会词(1936) 598

学术传教(1936) 599

南海何君墓志铭(1937) 601

致冯玉祥(1937) 603

家产立典记(1937) 604

致徐宗泽(1937) 605

致李荫西(1937) 607

卷四 635

致知浅说 635

致知浅说付刊叙 635

小引 637

原言自序 642

致知浅说卷之一 原言上 644

小引 644

卷之一上 原言内界(凡六篇) 646

第一篇 论现量,其诠表以名言 凡二章 647

一章 现量即现识古译直通 647

一之一 现量自性 647

一之二 现量分类 648

二章 诠表以名言 656

二之一 名言自性 656

二之二 名言之用 658

第二篇 论比量,其诠表以言谏 凡二章 661

一章 比量智即判决。古译判通 661

一之一 比量智 661

一之二 比量分类 662

二章 比量诠表以言陈 663

二之一 言陈自性 663

二之二 言陈分类 665

二之三 言陈相较 672

第三篇 论探明功用,初剖分 675

一 剖分法功用 675

二 剖分法部分 676

三 剖分法纲要 678

第四篇 论探明功用,次界说 679

一 界说法功用 679

二 界说法部分 679

三 界说法纲要 681

四 界说寻求法 682

第五篇 论探明功用,末推显 凡四章 684

一章 推显之诠表以三句论 684

一之一 其自性及规则 684

一之二 前按之理由 685

一之三 三句论规戒 686

二章 三句爻象论 690

二之一 爻象略解 690

二之二 爻象细则 691

三章 三句句格论 692

三之一 诸象句格 692

三之二 名格机言 694

四章 三句繁言体 695

四之一 句身繁复 695

四之二 论关假定 697

四之三 化繁为简 700

四之四 论关繁糅 701

四之五 馀体别裁 701

第六篇 推显功用等方法 凡五章 705

一章 推显之方法 705

一之一 方法之重要 705

一之二 一定之明证 706

一之三 明证之证据 708

二章 明证以搜徵 709

二之一 搜徵之功用 709

二之二 知类由明证 713

三章 推论重两可 716

三之一 两可之训解 716

三之二 两可从同论 716

三之三 两可假定论 719

四章 推论贵辩诘 720

四之一 争辩训分类 720

四之二 间接辩论法 721

四之三 诡辩有须知 724

五章 揭示辩论法理 728

五之一 讲学宜治辩 728

五之二 辩论法规矩 729

五之三 剖解综合二法 733

五之四 因明法参同异 736

附:致知浅说总序残稿 738

灵心小史 739

导言 739

第一章 744

第二章 753

第三章 762

第四章 770

第五章 781

第六章 792

第七章 804

第八章 814

第九章 827

第十章 843

第十一章 862

第十二章 872

附录:圣女所编经文 892

引用《圣经》书名简字表 894

卷五 899

国难言论集 899

序 899

题辞 900

为日祸敬告国人书(1931年10月23日) 901

上海《民力周刊》载马相伯先生谈话(1931年10月31日) 903

泣告青年书(1931年12月) 905

江苏耆老马相伯先生一夕谈(1931年12月18日) 908

马相伯先生讲救国信条(1931年12月25日) 910

新年告青年书(1932年1月1日) 912

国难人民自救建议(1932年3月) 914

马相伯痛谈国事(1932年3月19日) 919

提议实施民治促成宪政以纾国难案(附?议)(1932年4月8日) 921

国难期中之华封老人(1932年4月29日) 927

为抵抗日本第二次进攻华北告国人书(1932年8月15日) 930

对拥护国联盟约会之意见(一封公开的信)(1932年9月19日) 933

兴国大计答客问(1932年10月10日) 934

关于李顿报告书意见(1932年10月17日) 937

良心救国之大义(《淞沪御日血战大画史序言》)(1932年11月) 940

九三老人马相伯主张劝募义勇捐(1932年12月10日) 943

九四老人马相伯主张借债御寇(1933年1月12日) 945

马相伯忧时谈话(1933年1月23日) 946

将来的中国(应《对方杂志》社徵文)(1933年1月1日) 947

国货年献词(1933年2月1日) 950

本人道主义而努力(《大晚报》周年纪念词)(1933年1月24日) 952

答萧伯讷问(1933年2月17日) 955

告世界人士书 956

一(1933年2月10日) 956

二(1933年2月20日) 957

九四老人马相伯对时局重要谈话(1933年3月10日) 958

中国民治促成会发起宣言(1932年7月12日初次发表,1933年3月修订) 961

华封老人言善录 968

开场白 968

第一次广播演说:国难的根本问题(1932年11月5日) 969

第二次广播演说:何谓人道主义(1932年11月7日) 971

第三次广播演说:民治从乡里组织起(1932年11月18日) 973

第四次广播演说:组织“不忍人”会(1932年11月25日) 975

第五次广播演说:告日本军阀(1932年12月2日) 977

第六次广播演说:?哉义勇东北军,为维护世界人道而战(1932年12月9日) 979

第七次广播演说:劝募中华义勇捐,一人一日一铜元(1932年12月23日) 984

第八次广播演说:全国同胞援助东北义勇军(1932年12月28日,1933年1月6日) 987

第九次广播演说:准备空防决死队(1933年1月13日) 990

第十次广播演说:从榆变谈要人民自卫(1933年2月3日) 993

第十一次广播演说:从立国要义观察国货年的重要(1933年1月3日,2月10日) 996

第十二次广播演说:“一国家”“一法人”“一性命” (1933年2月14日) 999

华封老人言善录特载 1004

第一号:潘守廉先生来函及覆函 1004

第二号:陈淦先生来函及覆函(以上1932年12月30日) 1005

第三号:缅甸仰光孙西满先生暨数十同志来函及覆函(1933年2月14日) 1006

华封老人言善录附载 1010

九四老人发起妇女勤俭社最近工作 1010

不忍人会前方救护队(1933年3月21日) 1010

谈“不忍人会”之发起(1933年3月22日) 1011

关于“不忍人会”之函件 1012

(一)徐季龙函(1933年3月23日) 1012

(二)冯焕章函(1933年3月) 1012

(三)辽吉黑民众后援会函(1933年3月) 1013

(四)章太炎氏谈话(1933年3月) 1013

(五)马相伯章太炎沈信卿通电(1933年4月1日) 1013

(六)捐款启事(1933年4月) 1014

朱子桥访晤马相伯(1933年4月) 1015

乐善堂纪闻(1932年9~11月) 1017

乐善堂纪闻序言(徐景贤) 1017

对内不许枉费一枪弹 1018

政党把人当做机器来使用 1019

雍正求刻寿星杖不获遂恶教士 1019

天条十诫内容一斑 1020

准备招待国联调查团的一席话 1021

九一八事变志哀文字 1022

(附录)九一八事变后为日本研究社启事 1023

中国的土地问题 1023

大阪《每日新闻》记者来访问答 1024

五六十年前的世界 1025

我们救国是本天职 1026

国民拒毒的面面观 1027

所谓进贡的一幕喜剧 1027

难道你不愿做难民头? 1028

“善果藏” 1029

假如甘地在中国 1030

法顾问宝道的献策 1031

“邦家之望!” 1031

诗文和酒 1032

前清人口报告虚增虚减 1033

一戴巴黎帽便可充绅士 1034

从刘海粟谈到中西画 1035

荡子回头的故事 1035

人有爱恶等八情 1036

保育儿童和尊敬女子 1037

所谓外交的手腕 1038

徐光启与日本 1039

钟表眼镜来自外国考 1040

国民都要受军事训练 1040

商店和私塾,家庭和工艺 1041

韩国开教的元勋是中国人 1042

勿伤慈心 1043

新娘李…鼠尾衣…考文院 1044

想当年创办震旦 1044

在国家忧患中生长着 1045

朱夫子制订的脚 1046

人生的归宿 1047

“唯有真心万古留” 1048

关于语录的回响 1048

明贤王徵遗文——于右任先生得自温氏海印楼名贤词翰中 1049

祈望长生的上智光照我 1050

附编一:祝贺马相柏先生九十寿纪 1052

马相伯先生九旬诞辰预庆纪 1052

天津《益世报》祝贺华封老人九旬大寿社论 1054

贺华封老人九旬大寿 1055

北京《益世报》祝贺马相伯九十寿特号 1056

编辑前言 1056

贺马相伯先生九旬荣庆 1056

贺诗四章敬呈 1057

祝贺新闻 1057

马相伯先生九秩寿辰之馀闻 1058

附编二 1060

(甲)马良(相伯)先生印象记(泽村幸夫) 1060

(乙)九四相老人访问记(毛仿梅) 1062

附编三:马相伯先生国难言论集序(徐景贤) 1068

一日一谈 1070

一 莫索里尼的算盘(1935.10.5) 1070

二 谈华侨(1935.10.8) 1072

三 人物月旦(1935.10.9) 1074

四 袁世凯之为人(1935.10.10) 1075

五 上下相蒙(1935.10.12) 1077

六 德俄之战与日俄之战(1935.10.13) 1078

七 关于本届全国运动会(1935.10.14) 1080

八 中西学术的谈屑(1935.10.15) 1082

九 我的幼年(1935.10.15) 1083

一○ 获得神学博士以后(1935.10.16) 1085

一一 杨谷山孝廉服官秘诀(1935.10.17) 1086

一二 文谈(1935.10.18) 1088

一三 我与高丽(1935.10.19) 1089

一四 袁世凯与丁汝昌(1935.10.20) 1091

一五 和几百个鸡毛帚儿周旋(1935.10.21) 1092

一六 辛亥革命后南京政府第一个黄花岗纪念日(1935.10.22) 1094

一七 从高丽回国以后(1935.10.23) 1096

一八 刘省三(铭传)与张香涛(之洞)(1935.10.24) 1098

一九 其昌洋行与招商局(1935.10.25) 1099

二○ 借款(1935.10.26) 1100

二一 巴黎的金钢?与“南京” (1935.10.28) 1102

二二 拿破仑第三的政变(1935.10.29) 1103

二三 蔡孑民先生与二十四个学生学拉丁文(1935.10.30) 1105

二四 从震旦到复旦(1935.10.31) 1106

二五 意阿战争中的面面观(1935.11.1) 1108

二六 关于震旦与复旦种种(1935.11.1) 1109

二七 犹太人问题(1935.11.2) 1111

二八 宪法总题(1935.11.4) 1113

二九 新货币政策之后果(1935.11.5) 1114

三○ 闵记之死(1935.11.4) 1116

三一 郑孝胥与溥仪(1935.11.7) 1118

三二 再论政府的货币政策(1935.11.9) 1119

三三 拿破仑的军事天才(1935.11.11) 1121

三四 儿童时代的幻想与儿童教育(1935.11.12) 1122

三五 经学与“月亮” (1935.11.13) 1124

三六 杜工部的描写天才(1935.11.14) 1125

三七 谈屑(1935.11.15) 1127

一 心理问题 1127

二 《创世纪》中的一个新解 1127

三 “天圆地方” 1127

三八 关于马眉叔先生(1935.11.15) 1128

三九 孔教所给与中国的影响(1935.11.16) 1129

四○ 孔教所给与社会的影响(1935.11.18) 1130

四一 说谎(1935.11.19) 1132

四二 关于货币之发行与现金储藏问题(1935.10.20) 1133

四三 我的孩童时代与宇宙观与家教(1935.11.21) 1135

四四 杂谈(1935.11.22) 1136

一 镍Nickel 1136

二 袁世凯杀子 1137

三 中国的小说 1137

四 中国文字的短处 1137

四五 “Being”问题一(1935.11.23) 1138

四六 “Being”问题二(1935.11.24) 1139

四七 杂谈(1935.11.23) 1141

一 西洋人给我们的教训 1141

二 中国人的心理 1141

四八 清季外交界的趣闻(1935.10.25) 1142

四九 菲律宾的独立(1935.11.26) 1144

五○ 中国各大学教授所应做的事(1935.11.27) 1145

五一 中西各国元首学问上的比较(1935.11.28) 1147

五二 欧美的社会学者和历史家应当到中国来研究(1935.11.29) 1148

五三 生物学上的“亲善”现象(1935.12.21) 1149

五四 谈屑(1935.12.3) 1150

一 “大局” 1150

二 我之一度被骗 1151

五五 中国人的演说(1935.12.3) 1151

五六 中国人应该知道国家是什么(1935.12.4) 1152

五七 所谓文化(1935.12.5) 1153

五八 谈屑(1935.12.7) 1154

一 胡适的一鸣惊人 1154

二 敬以质之纠纠桓桓之士 1155

三 买办头脑 1155

四 上海汇丰银行开办时的大股东 1155

五 磕头请愿 1155

五九 再谈国家(1935.12.9) 1156

六○ 三论国家问题二(1935.12.10) 1157

六一 杂谈(1935.12.11) 1158

六二 好学生(1935.12.13) 1160

六三 “怯懦”与“残酷”(1935.12.14) 1161

六四 胜败的关头(1935.12.17) 1162

六五 所谓“礼教”问题(1935.12.18) 1163

六六 所谓“礼教”问题(续前)(1935.12.19) 1165

六七 所谓“礼教”问题(再续)(1935.12.21) 1166

附:原序(王瑞霖) 1167

后论 1171

近代中国的历史见证——百岁政治家马相伯(朱维铮) 1171

引言 1171

1.局外旁观者 1173

2.从总督幕僚到国王顾问 1176

3.失败的内外使命 1181

4.君主立?派领导人 1186

5.为了宪法和民主 1193

6.“民国民”的沉思 1202

7.在非基督教运动中 1209

8.呼号抗日的“老青年” 1216

9.国民政府委员 1220

附:本篇主要参考文献 1224

信仰与传统——马相伯的宗教生涯(李天纲) 1227

1.“圣俗”与“中外” 1227

2.天主教世家和早年教养 1233

3.修士,神父,半途离会 1239

4.息影土山湾 1247

5.晚年的宗教思绪 1254

6.中国教会自主运动的先驱 1263

附注 1271

站在两个世界之间——马相伯的教育思想和实践(陆永玲) 1279

1.三所大学的创始人 1279

2.一位受西方教育的中国人 1282

3.从震旦到复旦:1903~1905 1287

4.新的希望:筹建函夏考文苑 1299

5.无止境的追求:辅仁的创建 1307

附注 1313

马相伯著译目录(陆永玲 编) 1318

附一 马相伯传记资料及研究目录 1333

附二 马相伯书信目录 1341

马相伯生平简表(廖梅 编) 134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