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中国革命史
中国革命史

中国革命史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湖北省《中国革命史》编写组马定中主编;李照曾,张俊卿,高士纲副主编
  • 出 版 社: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6
  • ISBN:11106·206
  • 页数:375 页
图书介绍:
《中国革命史》目录

第一章 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农民革命 1

第一节 鸦片战争 中国社会开始半殖民地化 1

一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1

二 鸦片战争和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4

三 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0

第二节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12

一 太平军的崛起与进军 12

二 太平军的北伐和西征 16

三 天朝田亩制度 17

第三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 18

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外反革命势力的勾结 18

二 太平天国的内部分裂与重整朝纲 23

三 太平天国抗击中外反动派的联合进攻与失败 26

第二章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兴起 30

第一节 洋务运动 边疆斗争 中日甲午战争 30

一 洋务运动 30

二 中国人民保卫祖国边疆的斗争 32

三 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36

第二节 戊戍维新运动 41

一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41

二 维新运动的兴起 43

三 百日维新及其失败 47

第三节 义和团运动 51

一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及其反抗八国联军侵略的斗争 51

二 中外反动派合力镇压义和团 53

三 《辛丑条约》与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加深 55

第三章 辛亥革命 58

第一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 58

一 帝国主义侵华的新政策与清政府的“新政” 58

二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 62

三 孙中山早期的爱国、革命活动 64

四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67

第二节 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运动的高涨 71

一 同盟会的成立 71

二 革命派与立宪派的大论战 74

三 同盟会领导和影响下的武装起义 76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胜利与袁世凯窃国 77

一 清王朝的“预备立宪”与四川的保路风潮 77

二 武昌首义和各省的响应 79

三 袁世凯的再起和“南北议和” 82

四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84

五 袁世凯的窃国 辛亥革命的失败 87

第四章 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91

第一节 袁世凯的反动统治和反袁世凯的斗争 91

一 国民党“二次革命”的失败 91

二 袁世凯独裁卖国 95

三 “护国运动”袁世凯的覆灭 100

第二节 段祺瑞的反动统治 孙中山的护法运动 102

一 军阀割据的形成 102

二 段祺端的反动统治 103

三 孙中山的护法运动 106

第三节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08

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08

二 新文化运动 112

第四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16

一 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16

二 五四爱国运动 118

三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 123

四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34

第五节 军阀混战 中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137

一 华盛顿会议 137

二 直皖战争和第一次直奉战争 139

三 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潮 142

四 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145

五 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147

第五章 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 北洋军阀的崩渍 151

第一节 国共合作的建立 国民革命的兴起 151

一 国共合作的建立 革命运动的发展 151

二 第二次直奉战争与国民会议运动 158

三 五卅运动和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161

四 反对国民党右派的分裂活动 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165

第二节 北伐战争 北洋军阀的崩溃 172

一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172

二 北方革命运动的发展和国民军五原誓师 175

三 收回汉口、九江英阻界 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178

四 以两湖为中心的农村大革命 180

第三节 大革命的失败 182

一 帝国主义加紧干涉中国革命 182

二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84

三 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危害 187

四 汪精卫集团的叛变 国民革命失败 188

第六章 加民党新军阀的反动统治 中国革命道路的开辟 191

第一节 国民党新民阀统治的建立和中间党派的政治活动 191

一 国民党新军阀内部纷争 191

二 新军阀的“北伐” 193

三 国民党南京政权的实质 194

四 国民党改组派与中间党派的政治活动 196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 199

一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和各地武装起义 199

二 井冈山和其他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204

三 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 207

四 新军阀的混战和国民会议 210

五 国民党三次反革命“围剿”和红军反“围剿”的胜利 213

第三节 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东北 全国人民抗日反蒋斗争 216

一 九一八事变与全国抗日反蒋的斗争 216

二 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国共产党内的统治及其危害 221

三 国民党法西斯统治的加强 224

四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 225

五 遵义会议 红军长征的胜利 227

第四节 华北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230

一 华北事变 抗日民族运动的新高涨 230

二 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 232

三 西安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234

第七章 第二次国共合作 伟大的抗日战争 239

第一节 全民族抗日战争的爆发与两个战场 239

一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239

二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242

三 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正面战场 246

四 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敌后战场的开辟 250

五 中国共产党关于持久战和战略方针和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254

第二节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解放区战场成为主要战场 258

一 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 南京伪政权的建立 258

二 国民党消极抗战 共产党打退第一、二次反共高潮 261

三 解放区战场成为抗日的主要战场 266

四 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271

五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成立 276

六 敌后抗战的严重困难局面 中国共产党的整风运动 278

第三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 282

一 解放区军民的局部反攻 国民党的腐朽反动统治 282

二 两个中国之命运 287

三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290

四 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292

第八章 全国解放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96

第一节 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 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 296

一 美蒋反动派加紧准备内战和中国共产党的策略方针 296

二 重庆谈判 300

三 民主党派的政治活动和政治协商会议 303

四 解放区军民准备自卫战争 309

第二节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国民党统治的总崩溃 311

一 全面内战爆发 中国共产党打败蒋介石的政治方针和军事原则 311

二 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313

三 官僚资本急剧膨胀 316

四 国民党统治区爱国民主运动的高涨 318

五 人民解放军转入反攻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 321

六 国民党反动派的垂死挣扎 325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28

一 伟大的战略决战 国民党反动政权的覆灭 328

二 中国共产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和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333

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共同纲领》 336

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意义 338

第九章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341

第一节 巩固人民政权 恢复国民经济 341

一 各级人民政权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 341

二 抗美援朝和各项社会改革运动 347

三 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357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359

一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359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363

三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36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