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自学纲要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自学纲要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自学纲要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孟宪鹏,李恩忠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3
  • ISBN:2271·090
  • 页数:317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宗教问题选辑下一篇:辩证逻辑述要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自学纲要》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一、基本概念解释 1

1.世界观 1

2.方法论 1

3.哲学 1

4.哲学基本问题 2

5.唯物主义 3

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3

7.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4

8.辩证唯物主义 5

9.唯心主义 5

11.客观唯心主义 6

10.主观唯心主义 6

12.哲学党性 7

13.朴素辩证法 7

14.唯心辩证法 8

15.马克思主义哲学 8

16.唯我论 9

17.存在 9

18.本原 10

二、基本关系简述 10

1.世界观和方法论 10

2.哲学和世界观 11

3.哲学和方法论 11

4.哲学和宗教 12

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2

7.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 13

6.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13

8.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14

9.朴素辩证法、唯心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 15

10.唯名论和唯实论 16

三、基本原理问题解答 17

1.试论哲学基本问题及其作用 17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 19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21

四、本章逻辑分析 22

五、本章体系图解表 24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 25

一、基本概念解释 25

1.物质 25

2.运动 25

5.时间 27

二、哲学术语简介 27

1.一元论 27

3.旧唯物主义物质观 28

2.二元论 28

3.静止 28

4.空间 28

4.唯能论 29

5.唯心主义运动观 29

6.唯心主义时空观 30

7.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时空观 30

三、基本关系简述 30

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30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31

4.物质和空间时间的关系 32

3.空间和时间的关系 32

1.试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理论意义 33

四、基本原理问题解答 33

2.试论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意义 35

3.试述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35

五、本章逻辑分析 39

六、本章体系图解表 40

第三章 物质和意识 41

一、基本概念解释 41

1.意识 41

2.感觉 41

3.思维 41

4.观念 42

5.意识能动性 42

2.符号论 43

二、哲学术语简介 43

1.庸俗唯物主义 43

8.唯灵论 44

4.泛神论 44

5.自然神论 45

6.物活论 45

7.泛心论 46

8.泛灵论 46

三、基本关系简述 47

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47

2.意识和语言的关系 47

3.意识和劳动的关系 48

2.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的基本原理及其意义 49

1.简述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原理 49

四、基本原理问题解答 49

3.说明意识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 53

五、本章逻辑分析 55

六、本章体系图解表 56

第四章 对立统一规律(上)(第一节、第二节) 57

一、基本概念解释 57

1.唯物辩证法 57

2.联系 57

3.发展 58

4.规律 58

5.条件 59

6.内因 59

7.外因 60

1.形而上学 60

三、基本关系简述 61

1.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关系 61

二、哲学术语简介 61

2.诡辩论 61

2.联系和发展的关系 62

3.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63

4.辩证法和折中主义的关系 63

四、基本原理问题解答 64

1.如何理解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64

2.论规律的特点 65

3.试述两种发展观的根本对立 67

4.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 69

五、本章逻辑分析 71

六、本章体系图解表 73

一、基本概念解释 74

1.矛盾 74

2.矛盾同一性 74

对立统一规律(下)(第三节至第六节) 74

3.矛盾斗争性 75

4.主要矛盾 75

5.矛盾的主要方面 76

6.对抗性矛盾 76

7.两点论 76

8.重点论 76

9.转化 77

10.矛盾普遍性 77

11.矛盾特殊性 77

对立统一规律 78

12.矛盾精髓 78

二、基本规律简述 78

三、哲学术语简介 79

1.一点论 79

2.平衡论(均衡论) 79

3.折衷主义 80

四、基本关系简述 80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80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81

3.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82

4.普遍和特殊的关系(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82

5.有限和无限的关系 83

7.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的关系 84

6.相对和绝对的关系 84

五、基本原理问题解答 85

1.试论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85

2.如何理解发展就是对立面的同一和斗争 87

3.如何理解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89

4.试述矛盾解决形式的多样性及其意义 90

六、本章逻辑分析 91

七、本章体系图解表 93

第五章 质量互变规律 94

一、基本概念解释 94

1.质 94

2.量 94

4.量变 95

3.度 95

5.质变 96

6.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 96

7.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 96

8.飞跃 97

9.关节点 97

二、哲学术语简介 97

1.激变论 97

2.庸俗进化论 98

三、基本规律简述 99

质量互变规律 99

四、基本关系简述 99

1.质和量的关系 99

2.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100

1.试述质、量、度关系原理及其实践意义 101

五、基本原理问题解答 101

2.试述质量互变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102

六、本章逻辑分析 105

七、本章体系图解表 107

第六章 否定之否定规律 108

一、基本概念解释 108

1.肯定 108

2.否定(辩证的否定) 108

3.否定之否定 109

4.新生事物 109

5.螺旋形上升运动(波浪式前进运动) 110

6.新陈代谢 110

3.循环论 111

2.扬弃 111

1.形而上学否定观 111

二、哲学术语简介 111

4.五德终始说 112

三、基本规律简述 112

否定之否定规律 112

四、基本关系简述 113

肯定和否定的关系 113

五、基本原理问题解答 114

1.试述辩证的否定观及其意义 114

2.如何理解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 115

3.试述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117

4.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117

六、本章逻辑分析 118

七、本章体系图解表 120

2.本质 121

1.唯物辩证法范畴 121

第七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21

一、基本范畴解释 121

3.现象 122

4.假象 122

5.内容 122

6.形式 123

7.原因 123

8.结果 123

9.必然性 124

10.偶然性 124

11.现实性 124

12.可能性 124

2.形式虚无主义 125

1.形式主义 125

二、哲学术语简介 125

3.决定论 126

4.非决定论 126

5.必然论 127

6.偶然论 127

7.唯意志论 128

8.目的论 128

9.宿命论 128

三、基本关系简述 129

1.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129

2.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129

3.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130

4.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 131

5.现实性和可能性的关系 132

6.具体可能性和抽象可能性的关系 133

四、本章逻辑分析 134

五、本章体系图解表 136

第八章 认识和实践 137

一、基本概念解释 137

1.认识论 137

2.反映论 137

3.能动革命反映论 138

4.实践 139

5.认识 139

6.感性认识 140

7.理性认识 140

8.经验 141

10.判断 142

9.概念 142

11.推理 143

12.直观 143

二、哲学术语简介 144

1.先验论 144

2.不可知论 145

3.消极被动反映论 145

4.经验论(经验主义) 146

5.唯理论(理性主义) 146

6.主观主义 147

7.感觉论(感觉主义) 147

8.怀疑论 148

三、基本关系简述 148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148

3.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150

2.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150

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群众路线的关系 151

4.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151

6.分析法和综合法的关系 152

7.归纳法和演绎法的关系 154

1.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革命反映论 155

四、基本原理问题解答 156

2.试论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156

3.试述认识辩证过程的基本原理及其意义 159

五、本章逻辑分析 162

六、本章体系图解表 163

1.真理 164

2.客观真理 164

一、基本概念解释 164

第九章 真理 164

3.绝对真理 165

4.相对真理 165

5.谬误 166

6.逻辑证明 166

二、哲学术语简介 167

1.相对主义 167

2.绝对主义 167

3.永恒真理论 168

三、基本关系简述 168

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 168

2.真理和谬误的关系 169

3.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的关系 171

5.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 172

4.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关系 172

四、基本原理问题解答 173

1.试论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及其意义 173

6.自由和必然的关系 173

2.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76

五、本章逻辑分析 177

六、本章体系图解表 178

第十章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 179

一、基本概念解释 179

1.历史观 179

2.历史唯物主义 179

二、哲学术语简介 180

1.“环境决定意见” 180

4.社会存在 180

3.历史唯心主义 180

2.“意见支配世界” 181

三、基本关系简述 181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181

2.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科学 182

四、问题解答 183

1.如何理解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183

2.试述两种历史观的根本对立 184

五、本章逻辑分析 185

六、本章体系图解表 187

2.生产关系 188

1.生产力 188

3.生产方式 188

第十一章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88

一、基本概念解释 188

4.生产资料 189

二、哲学术语简介 189

1.劳动者 189

2.劳动对象 189

3.劳动资料 189

4.生产资料所有制 190

5.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 190

6.产品分配形式 190

7.地理环境决定论 190

8.地理政治学 191

9.人口论 191

四、基本关系简述 19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92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192

三、基本规律简述 192

五、问题解答 193

1.为什么说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193

2.试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其意义 194

3.试述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性质的特点及其意义 196

六、本章逻辑分析 197

七、本章体系图解表 199

第十二章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00

一、基本概念解释 200

1.经济基础 200

2.上层建筑 200

3.社会形态 200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201

三、基本规律简述 201

4.社会基本矛盾 201

上层建筑决定论 201

二、哲学术语简介 201

四、基本关系简述 202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02

五、问题解答 202

1.试述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及其意义 202

2.试述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矛盾性质的特点及其意义 205

3.试述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产生和形成的特点 206

六、本章逻辑分析 207

七、本章体系图解表 209

2.阶级斗争 210

1.阶级 210

一、基本概念解释 210

第十三章 阶级和国家 210

3.阶级分析方法 211

4.国家 211

5.无产阶级专政 211

6.人民民主专政 212

7.阶级观点 212

二、哲学术语简介 213

1.经济斗争 213

2.政治斗争 213

3.思想斗争 213

4.机会主义 214

5.右倾机会主义 214

6.“左”倾机会主义 214

8.自在阶级 215

7.修正主义 215

9.自为阶级 216

三、基本关系简介 216

1.阶级和国家 216

2.国体和政体 216

四、问题解答 217

1.试述列宁的阶级定义及其意义 217

2.试述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的学说及其意义 219

3.试述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当前阶级斗争的特点及其意义 221

4.简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国家观及其意义 222

五、本章逻辑分析 223

六、本章体系图解表 225

1.社会革命 226

2.民主主义革命 226

一、基本概念解释 226

第十四章 社会革命 226

3.社会主义革命 227

4.暴力革命 227

二、哲学术语简介 228

1.改良主义 228

2.“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 228

三、基本关系简述 229

革命发展阶段论和不断革命论 229

四、问题解答 230

试述历史唯物主义社会革命的理论及其意义 230

五、本章逻辑分析 233

六、本章体系图解表 235

2.社会意识形态 236

1.社会意识 236

第十五章 社会意识及其形式 236

一、基本概念解释 236

3.政冶思想 237

4.法律思想 237

5.道德 237

6.艺术 238

7.宗教 238

8.社会科学 239

二、哲学术语简介 239

1.共产主义道德 239

2.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240

三、基本关系简述 240

1.法律和道德 240

3.宗教和唯物主义 241

2.宗教和唯心主义 241

4.宗教和科学 242

四、问题解答 242

试述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及其意义 242

五、本章逻辑分析 245

六、本章体系图解表 248

第十六章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249

一、基本概念解释 249

1.人民群众 249

2.个人 249

3.杰出人物 249

5.群众路线 250

1.英雄史观 250

4.群众观点 250

1.人民群众和个人的作用 251

三、基本关系简述 251

2.热爱领袖和个人迷信 251

2.个人迷信 251

四、问题解答 252

1.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52

3.英雄造时势和时势造英雄 252

2.试述群众、阶级、政党和领袖关系的原理并说明无产阶级领袖的作用 254

3.试述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及其意义 255

五、本章逻辑分析 257

六、本章体系图解表 258

附录一 259

一、怎样自学哲学 259

二、哲学术语简介 260

二、怎样解答哲学试题 261

1.哲学术语解释题的解答 262

2.关系说明题的解答 263

3.原理论述题的解答 264

4.判断说明题的解答 265

5。辨别论证题的解答 266

6。实际概括题的解答 267

附录二 271

一、北京市一九八一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哲学试题答案参考要点 271

二、北京市一九八二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哲学试题答案要点 276

三、北京市一九八三年上半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哲学试题及答案参考要点 284

四、北京市一九八三年下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哲学试题及答案参考要点 29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