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电视传输与测量
电视传输与测量

电视传输与测量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家谋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4
  • ISBN:15045·总2799无6263
  • 页数:333 页
图书介绍:
《电视传输与测量》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 大容量通信的基本原理 1

§1.1 大容量通信的基本思想 1

§1.2 频分多路通信 2

§1.3 频分多路电话信号频谱的组成 4

§1.4 时分多路通信 6

§1.5 大容量通信传输的特点 10

§1.6 大容量通信方式 11

§1.7 大容量通信手段的综合利用 13

1.8.1 视传输方式 15

§1.8 电视传输网 15

1.8.2 电视网的组成 16

§1.9 电视信号的波形和特点 17

1.9.1 电视信号的波形 18

1.9.2 电视信号的特点 20

第二章 微波中继电视传输 22

§2.1 微波通信的特点 22

§2.2 微波中继通信系统的组成 25

§2.3 微波站上主要设备的作用和工作电平 29

2.3.1 微波站上的主要设备 30

2.3.2 电平 31

2.4.1 频率分配应考虑的原则 33

§2.4 微波通信中的频率分配 33

2.4.2 二频制和四频制 34

2.4.3 多波道微波中继系统的频率分配 36

§2.5 微波的产生、传输和辐射 38

2.5.1 微波振荡源 38

2.5.2 微波的传输 40

2.5.3 微波天线 44

2.5.4 微波传播 45

§2.6 电视信号的微波调频传输 47

2.6.1 单正弦波调制时的调频波特性 47

2.6.2 电视信号的调频波带宽 52

2.6.3 调制—调频 53

2.6.4 解调—鉴频 57

2.6.5 调频与鉴频的非线性 62

§2.7 调频传输中热杂波的影响 63

2.7.1 单正弦波对载波的寄生调相和干扰作用 63

2.7.2 均匀频谱杂波干扰对解调信号的影响 66

2.7.3 视频频带内的热杂波及信杂比的计算 67

2.7.4 多个微波站串联的信杂比 70

2.7.5 微波收发信机输入、输出电平的确定 71

2.7.6 加重技术 73

§3.1 概述 75

第三章 同步卫星电视传输 75

§3.2 同步卫星的特点 76

3.2.1 同步轨道 76

3.2.2 卫星蚀 78

3.2.3 轨道位置及姿态控制 79

§3.3 卫星信号传输系统 81

3.3.1 通信卫星 81

3.3.2 广播卫星 84

§3.4 卫星电视传输系统的性能 88

3.4.1 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 88

3.4.2 门限扩展技术 90

3.4.3 地面站的性能指数(G/T) 94

3.4.4 能量扩散技术 95

§3.5 卫星电源系统 97

第四章 同轴电缆电视传输 100

§4.1 概述 100

§4.2 同轴电缆 101

4.2.1 同轴电缆的结构 101

4.2.2 同轴管内的电磁场 102

4.2.3 同轴电缆的传输特性 106

§4.3 同轴电缆电视传输系统 113

4.3.1 增音机 114

4.3.2 加重技术的应用 117

4.3.3 调制解调方式 120

4.3.4 频谱位置 124

4.3.5 均衡 125

4.3.6 阻抗匹配 126

§4.4 同轴电缆传输系统的远距离供电 127

第五章 电视传输系统的基本指标测量 129

§5.1 概述 129

§5.2 回波损耗 131

§5.3 回波对电视图象的影响 133

5.4.1 延时电缆法 135

§5.4 回波损耗的测量 135

5.4.2 阻抗电桥法 137

§5.5 匹配状态的改善 140

§5.6 端接点的其它指标 141

§5.7 视频信号电平的测量 142

5.7.1 概述 142

5.7.2 方波叠加法 143

§5.8 插入增益 147

第六章 线性失真 151

§6.1 概述 151

§6.2 频率特性 154

6.2.1 幅频特性的测量 157

6.2.2 时频特性的测量 162

§6.3 正弦平方波 168

6.3.1 正弦平方脉冲的波形与频谱 168

6.3.2 正弦平方阶跃的波形与频谱 170

6.3.3 正弦平方波的产生 170

6.3.4 正弦平方波通过线性网络的失真 172

§6.4 亮度信号的短时间失真 179

6.4.1 短时间失真现象 179

6.4.2 短时间失真的测量 181

6.5.1 行时间失真现象 184

§6.5 亮度信号的行时间失真 184

6.5.2 行时间失真的测量 186

§6.6 亮度信号的场时间失真 186

6.6.1 场时间失真现象 187

6.6.2 场时间失真的测量 188

§6.7 亮度信号的长时间失真 189

6.7.1 长时间失真现象 189

6.7.2 长时间失真的测量 192

§6.8 色度亮度增益差和时延差 192

6.8.1 色度亮度增益差和时延差现象 192

6.8.2 色度亮度增益差和时延差的测量 193

§6.9 色度信号的测量 198

第七章 非线性失真 202

§7.1 概述 202

§7.2 亮度信号的非线性失真 203

7.2.1 行时域非线性失真的性质 203

7.2.2 行时域非线性的测量 204

7.2.3 平均图象电平的影响 208

§7.3 色度信号的非线性失真 209

§7.4 微分增益与微分相位失真 210

7.4.1 微分增益与微分相位失真的性质 211

7.4.2 微分增益与微分相位失真的测量 212

§7.5 色度——亮度互调 214

§7.6 同步信号的幅度失真 215

第八章 调频电视信号的传输失真 217

§8.1 概述 217

§8.2 调频波通过线性电路的不失真条件 217

§8.3 调频通道线性失真对调频波频偏的影响 220

§8.4 调频通道传输视频信号的频率特性 224

§8.5 调频通道线性失真造成视频线性失真的分析 227

§8.6 调频通道引起的非线性失真 230

8.6.1 调频通道线性失真产生的微分增益 231

8.6.2 调频通道线性失真产生的微分相位 233

8.7.1 加重技术的必要性 236

§8.7 电视传输中的加重技术 236

8.7.2 加重网络及其特性 237

第九章 干扰和杂波 242

§9.1 概述 242

§9.2 连续随机杂波 243

9.2.1 分支滤波器和低通滤波器 245

9.2.2 加权和加权滤波器 247

9.2.3 色度信号通道的加权 250

9.2.4 连续随机杂波的目视波形测量 253

9.2.5 连续随机杂波的直读电表测量 255

9.2.6 连续随机杂波的选通测量 256

§9.3 周期性杂波 259

9.3.1 电源交流杂波 259

9.3.2 电源变换器杂波 260

9.3.3 单频干扰杂波 261

§9.4 脉冲性杂波 262

§9.5 串扰 263

第十章 插入测试信号 265

§10.1 概述 265

§10.2 插测信号的位置选择 267

§10.3 国际插测信号 269

§10.4 国内插测信号 274

§10.5 插测信号的应用和测量 276

§11.1 概述 278

§11.2 电视图象质量的主观评定 278

第十一章 电视图象质量的主观评定和指标分配 278

§11.3 电视传输假想(模拟)参考电路 281

§11.4 失真及杂波的叠加规律 282

11.4.1 一般叠加规律 283

11.4.2 失真和串扰的叠加规律 284

11.4.3 连续随机杂波的叠加规律 287

11.4.4 多段传输电路串接的总指标 289

11.4.5 由参考电路总指标求视频调制段指标 290

§12.2 交流干扰的抑制 293

第十二章 视频电路的校正 293

§12.1 概述 293

§12.3 线性失真的校正 297

12.3.1 基本的幅度均衡器 298

12.3.2 电缆均衡器 303

12.3.3 波特可变均衡器 308

12.3.4 群时延均衡器 310

12.3.5 回波校正 318

12.3.6 自动均衡器 320

§12.4 非线性失真的校正 322

附录 32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