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
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

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罗)N.N.康斯坦丁内斯库等著;张志鹏,苏纪中译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1
  • ISBN:4001·389
  • 页数:683 页
图书介绍:
《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意义 3

1. 物质财富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进步的基础 4

劳动 4

劳动对象 5

劳动资料 5

生产资料 6

保证生态平衡的必要性 6

2. 从更新观点看生产过程各阶段之间的一般关系 7

生产和消费之间的一般关系 8

生产和活动交换之间的一般关系 9

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之间的统一。生产第一 10

生产和分配之间的一般关系 10

3. 生产方式 11

社会生产力 11

生产关系体系 13

社会生产两个方面的辩证统一 17

生产方式的连续 20

社会主义工业化及其在现代科技革命条件下对建立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作用 20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经济结构 32

4.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及其特点 34

经济规律作用的一般客观机制 38

社会主义社会中矛盾的性质和解决方式 41

5.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定义。政治经济学在经济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45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 45

对资产阶级经济学者的政治经济学定义和批判 47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广义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组成部分 50

作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象组成部分的生产方式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52

社会主义社会中经济和政治之间的关系 52

政治经济学在经济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55

6.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57

科学抽象的作用及其辩证唯物主义的性质 59

分析和综合的作用 60

归纳和演绎 61

政治经济学中逻辑和历史之间的关系 62

质和量的经济分析统一的客观必要性 63

7. 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党性 66

经济实验 66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67

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70

工人阶级、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经济学及其战斗性 70

8.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经济建设中的意义 74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经济行动效果的科学。实践是经济学效果的最高标准 75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革命建设作用 76

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必然性、形式和途径 79

1. 社会主义社会出现的特点 79

第一篇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79

一、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形成 79

第二章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经济的形成和全面发展 79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客观需要 85

社会主义建设的一般和特殊。罗共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一般规律应用于罗马尼亚的具体条件 88

2.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建立。过渡经济的特点 93

主要生产资料的国有化 93

小商品生产者的合作化 96

国民经济各种成分的特点 99

3. 社会主义完全彻底的胜利。社会主义社会的巩固 102

1. 建设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建设新社会中的必要阶段 105

二、建设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是罗马尼亚共产党总战略的基本目标 105

2. 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容 108

3. 建设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特点和主要行动方向 111

第三章 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的集约发展和现代化 116

1. 国民经济及其部门结构 116

2. 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建立的过程。继承旧社会经济落后状态的国家进行工业化的必要性 118

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一般特征 118

3.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战略 122

4. 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发展。技术进步的途径。工艺预见和预测的必要性 128

科学更进一步变为直接生产力 129

技术进步的途径及技术进步的标志 130

工艺预见和预测的必要性 134

采用新技术的基本经济标准 135

5. 社会主义工业化。罗马马亚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建立和发展 136

罗马尼亚工业化是历史的需要 136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持续速度。工业在物质生产中所占地位的变化 141

优先发展生产资料制造业。持续地扩大动力基础。工业生产结构的改变 144

在生产中采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发扬技术革新精神 149

扩大原料基础和更好地利用资源 152

生产力的合理布局 155

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和现代化。社会主义工业化在建立和发展农业物质技术基础中的作用 157

工业化在生产结构中引起的主要变化 162

6. 必须以最高的效率利用物质技术基础 163

第四章 社会主义所有制 168

1. 社会主义所有制的经济范畴 168

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各种形式和它们之间的联系 172

个人所有制及其同公有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177

2. 社会主义所有制是生产关系体系中的首要的经济关系 179

社会主义所有制是整个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民主的基础 182

3. 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的发展和完善 184

1. 社会主义社会劳动的特点 192

第五章 社会劳动 192

劳动摆脱剥削;充分体现劳动的创造性 193

自觉的纪律 195

劳动的普遍性和强制性。劳动权 196

劳动的直接社会性 197

2. 劳动日。为自己的产品和为社会产品。剩余产品率 198

劳动日及其特点 199

为自己的产品,为社会的产品,净产品和剩余产品率 200

3. 社会主义社会的分工及其形式 202

社会主义社会合理组织劳动的可能性 202

社会分工 203

生产专业化和协作 204

职业分工 206

地区分工 208

生产的集中和联合 209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211

1. 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的特点 211

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 211

社会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 212

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和时间约规律 215

2. 提高全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是罗共政策的最高目标 218

生活水平和决定生活水平的因素 218

提高全民的普遍福利水平 219

第七章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 224

1. 社会主义经济中社会生产的调节 224

计划性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特殊范畴 226

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的比例性 228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 230

2. 经济比例和国民经济的统一综合体 231

经济比例体系 232

比例的动态 234

国民经济的比例和完整性 236

3. 比例最优化和经济平衡 237

比例的最优化 238

经济平衡 240

罗马尼亚经济比例最优化的基本方针 243

第八章 商品生产。货币和价值规律 245

1. 商品生产的一般特点及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特点 245

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 245

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的特点 248

2. 商品及其因素。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作用与意义 250

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质量及其指标 251

商品中物化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257

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的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58

3. 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的矛盾和生产商品劳动的矛盾 261

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 262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间的矛盾 264

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矛盾 267

4. 价值形式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中的货币 268

社会主义制度下货币的实质和职能 273

5.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的规律。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机制 277

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作用的特点 277

价值规律在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中的作用机制 278

第九章 劳动生产率及其提高在提高经济效果中的决定性作用 284

1. 劳动生产率经济范畴。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规律 284

2. 提高劳动生产率及其对产品价值的大小和结构的影响 287

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强度 290

3. 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及其各自的计算方式 291

4. 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 295

技术进步是提高生产率的主要途径 297

提高工作人员的熟练程度 298

科学地组织生产和劳动 298

劳动的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社会主义竞赛 300

各种因素对劳动生产率作用的计算方法 300

5. 罗马尼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04

1. 社会主义制度下管理的一般内容和特点 310

第十章 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的基本原则。统一的国家计划。不断提高整个经济活动效果的必要性 310

第二篇 社会主义经济的作用机制 310

2. 社会主义经济管理原则 313

共产党对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领导 314

社会主义国家统一地协调和指导社会经济活动 317

民主集中制。发扬社会主义经济民主 320

集体劳动和集体领导 324

3. 提高经济效果是组织和管理经济的基本目标 325

经济效果的标准 325

经济效果的因素 326

工业的组织结构 328

4. 经济的组织结构 328

农业的组织结构 330

5. 计划化是统一管理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方法 332

社会主义计划化的性质和职能 332

计划化是社会主义国家主权不可缺少的属性 333

科学地确定计划工作 334

确定发展的指导方针 336

统一国家计划的内部结构 336

价值杠杆和市场在经济计划管理中的作用 340

实现计划的活动 341

预测和计划 342

1. 经济核算的实质 345

第十一章 经济核算 345

2. 国营社会主义单位的经济核算 347

经济核算的前提 347

企业经济核算的特点 349

中心经济核算的特点 354

无法人单位经济核算的特点 355

3. 合作社的经济核算 357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单位的基金及其有效利用 360

1. 社会主义单位的基金及其循环和周转 360

社会主义单位的基金是经济范畴 360

社会主义单位基金的循环 361

基金周转。基金周转的时间和速度 364

固定基金和流动基金 367

流通基金。流动资金及其循环和周转 370

2. 固定基金的再生产 371

固定基金的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 371

固定基金的折旧和科学规定折旧的重要性 375

修理、改造和基本建设 378

3. 社会主义企业单位基金的利用和提高利用效果的途径 380

生产基金利用效果的重要性和表现指标 380

有效利用固定基金 381

提高流动资金的利用效果 383

1. 成本经济范畴 386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成本和降低成本的意义 386

2. 成本的水平和结构 389

成本水平 390

成本结构 392

3. 降低成本及其实现的意义和途径 395

降低成本的意义 395

降低成本的途径 397

1. 社会主义价格的经济性质。社会主义经济的价格形成机制 401

社会生产费用是形成价格的基础 401

第十四章 价格和收费率体系 401

价格类型 403

2. 社会主义价格的作用和职能 408

3.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社会主义价格和收费体系 411

4. 社会主义价格政策的原则和不断完善罗马尼亚的价格体系 415

价格政策的原则 415

价格体系的完善 420

第十五章 按劳分配 424

1. 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 424

劳动力耗费的补偿基金 424

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客观必要性 426

按劳分配是实现个人物质鼓励的主要途径 428

按劳取酬的实质 430

2. 国营部门的按劳分配 431

货币报酬 431

按劳取酬制度 432

3. 农业合作社部门的按劳分配 437

合作社社员报酬的主要形式 439

补加报酬 442

有保证收入 443

合作社社员的其它物质鼓励形式 444

4. 劳动生产率和名义平均报酬之间的相互关系 446

坚持不渝地提倡社会主义的道德和公正 449

第十六章 纯收入及其形式 451

1. 社会主义纯收入的性质 451

2. 纯收入的分配 453

3. 纯收入的形式 455

国营经济单位的利润 455

销售加成 458

利息 458

商品流通税 459

生产基金收费 459

土地使用缴款 460

农业合作社的总产值和总收入 461

4. 农业单位创造的纯收入。地租 461

农业单位创造的纯收入 462

地租 463

5. 赢利 470

提高赢利的必要性和因素 472

第三篇 经济的发展和成长 480

第十七章 国民收入 480

1. 生产国民收入的物质前提 480

国民财富 480

社会产品 482

国民收入的经济和社会内容 484

2. 国民收入的增长 484

生产性劳动的范围。总体生产工人 485

确定国民收入数值的基础。最终产品和内部总产品 488

提高国民收入的因素 491

3. 国民收入的增长领先于社会产品的增长是经济效果的综合表现 492

4.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国民收入的动态 494

5. 国民收入的分配和使用 497

第十八章 积累和消费。经济社会发展的国民基金 501

1. 正确地将国民收入分为消费基金和积累(发展)基金是社会普遍进步的决定性条件 501

高积累率是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508

2. 社会主义积累的实质和特点 510

3. 经济社会发展国民基金 513

4. 投资是有效使用经济社会发展国民基金的主要途径 516

5. 社会主义的消费。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非生产性消费的趋势 524

第十九章 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 529

1. 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内容和类型 529

社会产品再生产 529

劳动力再生产 530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扩大再生产 533

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类型和彼此之间比例关系的演变 536

2. 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社会产品的实现 539

社会产品实现问题的理论前提 539

实现理论的方法学假设 540

社会产品实现的机制 541

社会产品在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中实现的条件 543

部门之间联系平衡表 545

3.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规律 549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的内容 550

影响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相互关系的因素 551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的历史特性 554

第二十章 社会主义的经济成长和经济最优化 558

1. 社会主义经济成长的概念 558

社会主义经济成长及其目标 558

2. 经济成长的因素 560

3. 经济成长的模型 562

生产函数 563

经济成长模型的分类 563

加列茨基(Kalecki)模型 564

全国统一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是我国的经济成长模型 565

4. 经济社会最优化 566

经济社会最优化的概念 567

最优化标准和水平线 568

经济社会最优化的形式 570

5. 经济成长的预报 571

经济成长预报的一般原则 572

我国的经济成长预报 573

制定预报采用的方法 573

第二十一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市场 575

1. 社会主义市场的内容 575

社会主义市场及其形式 576

社会主义经济的市场和计划 578

在研究需求和使供应适应需求要求中使用的技术 579

2. 国内市场商品流通的组织 582

社会主义贸易及其职能 583

国内贸易的形式 584

技术物资供应系统 586

外贸和国际经济合作 587

3. 国外市场的商品流通 587

外贸对经济成长的影响 589

外贸的经济效益 591

4. 流通费用 594

流通费用的性质和结构 594

降低流通费用的途径 595

第二十二章 货币流通和货币平衡 597

1. 货币流通是再生产总过程的前提。社会主义货币流通的规律 597

2. 货币平衡和货币的稳定 602

有计划调节货币流通的经济手段 608

财政经济范畴 612

第二十三章 在经济成长机制中的财政和信贷关系 612

1. 社会主义的财政关系 612

社会主义财政的作用和职能 613

2. 国家预算是财政信贷体系的主要环节 618

社会主义国家预算的社会经济性质 618

国家预算的收入 619

国家预算的支出 620

3. 信贷关系及其在经济成长中的作用 622

信贷的经济范畴。信贷的来源 622

信贷原则和利息数额 625

信贷形式及其对促进经济单位经营效果提高的作用 626

银行系统 629

第四篇 世界社会主义体系 634

第二十四章 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 634

1. 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634

2. 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基本原则 640

3. 社会主义国家和国际分工 642

4. 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合作的形式 647

丰富和生动的经济合作形式。经互会 647

国民经济计划的协调 651

对外贸易。价格问题 653

生产专业化和生产合作 655

科技合作 659

社会主义的国际信贷。外汇问题 661

5. 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趋于一致的问题和经济合作对这一过程的作用 665

第二十五章 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 669

1.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669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的相似和差异 671

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过程特点 672

2. 创造共产主义的技术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决定性环节 674

3.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向共产主义生产关系的转变 676

单一的共产主义所有制 677

共产主义的活动交换 678

共产主义分配 68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