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列毛邓
马克思主义原理
马克思主义原理

马克思主义原理PDF电子书下载

马列毛邓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风岭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505001337
  • 页数:325 页
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原理》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变革 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 1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1

二、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8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共产主义世界观 17

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 17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特征 21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意义 25

第三节 学习马克思的意义和方法 25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 27

第二章 社会实践及其主客体 30

第一节 自然和社会 客体和主体 30

一、人类社会的形成 30

二、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 32

三、主体和客体的分化 34

第二节 客体--世界的本质和一般规律 37

一、世界的多样性和物质统一性 37

二、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43

三、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47

第三节 主体--社会实践中的人 53

一、主体的实践性 53

二、主体的社会性 56

三、主体的历史性 58

第三章 主体和客体、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 61

第一节 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实践和认识 61

一、主体和客体的双重关系 61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64

三、认识对实践的指导 66

第二节 实践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改造 67

一、实践的特征和形式 67

二、实践的目的和手段 70

三、实践的基本环节 73

第三节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75

一、认识的本质 75

二、认识的过程 78

三、认识的任务 81

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科学结论 84

第四节 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84

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85

三、自由和必然 87

第四章 社会有机体的结构系统 90

第一节 社会的基本结构--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90

一、社会客体和社会主体 90

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92

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交互作用 95

一、社会的基础结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98

第二节 社会客体的结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98

二、社会的形态结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101

三、社会形态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104

第三节 社会主体的结构--人和人群共同体 105

一、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 105

二、人群共同体及其结构 107

第五章 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111

第一节 历史客体的发展规律 111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11

二、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 115

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17

第二节 历史主体的能动作用 119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19

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122

三、人的价值 124

第三节 历史主体和历史客体的辩证统一 126

一、历史的合力原则 126

二、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人的自觉活动 128

三、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130

第六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135

第一节 商品是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 135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和确立 135

二、价值和价值规律 138

第二节 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144

一、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和过程 144

二、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148

三、资本主义剥削的隐蔽性 149

一、交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 151

第三节 垄断是帝国主义最根本的经济特征 151

二、私人国内垄断的产生 152

三、私人国际垄断的产生 157

四、垄断的实质 160

第七章 现代资本主义经济 162

第一节 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广泛发展 162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62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和实质 166

一、工人阶级构成的新变化 170

第二节 战后资本与劳动对立关系的新形式、新特点 170

二、工人运动的新倾向 171

三、调节劳资关系的新形式 172

四、缓和阶级矛盾的新手段 174

第三节 战后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 175

一、战后国内私人垄断的新发展 175

二、战后国际垄断的新发展 178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186

一、资产阶级国家制度的职能和本质 186

第八章 为资本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 186

二、资产阶级民主的历史进步性和虚伪性 188

第二节 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196

一、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历史作用及其阶级本质 196

二、资产阶级意识的形态的核心 198

三、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资本阶级意识形态的没落 200

第九章 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205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 205

一、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历史的进步 205

二、资本主义发展必然走向自己的反面 208

第二节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是历史的必然 210

一、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10

二、经济危机的频繁发作 212

三、资本主义的最后阶段 215

四、通向社会主义的入口 220

第三节 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的漫长曲折的历史过程 222

一、资本主义不会自行灭亡 222

二、转化过程的长期性曲折性 224

一、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227

第一节 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步是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 227

第十章 社会主义从学说到现实 227

二、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 231

三、无产阶级的革命道路 233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237

一、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 237

二、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实践 240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多种模式 246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设想和社会主义的现实 246

?一章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 246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 249

三、社地主义制度在实践中的多种模式 253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质及主要特点 257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质 257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点 260

三、社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64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266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的重大意义 266

一、革命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66

二、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消灭贫困的需要 268

三、大力发生产力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 272

第二节 建设发达的社会主义必须有强大的物质基础 275

一、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275

二、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278

三、从中国国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84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完善和发展 288

第一节 社主义在改革中不断完善 288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 288

二、改革的基本内容 291

三、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检验标准 296

第二节 社会主义必然发展到共产主义 300

一、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300

二、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实现共产主义的基本条件 302

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为人类解放而斗争 306

第十四章 马克思主义的回顾与前瞻 310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战斗历程 310

第二节 现时代的大趋势 314

第三节 迎接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高潮 317

后记 32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