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法律专业自学考试指南  上
法律专业自学考试指南  上

法律专业自学考试指南 上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鸿年,曾昭度主编
  • 出 版 社: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6
  • ISBN:6105·13
  • 页数:697 页
图书介绍:
《法律专业自学考试指南 上》目录

目录 1

第一编法律专业自学方法 1

第一章概述 1

一、谈谈成功者的奥秘 1

二、学习法律专业必须具备一般文科知识的基本功 2

三、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基本原理对法律专业学习的指导 4

四、学习法律专业的一般方法和途径 6

第二章法律专业学习的具体方法 14

一、法学的特点及其学习的特殊性 14

二、法律专业各门课程学习的特殊方法 19

第三章法律专业的复习方法 27

一、进行复习的基本指导思想 27

二、各种复习方法介绍 30

第四章法律专业的考试方法 36

一、考试前应注意的事项 36

二、考场上要抓好四个环节 38

第二编法学基础理论 45

第一章法的起源和发展规律 45

一、原始社会规范 45

二、法的产生 46

三、法和原始社会规范的主要区别 46

四、奴隶制法 47

五、封建制法 48

六、资产阶级法 49

七、社会主义法 50

八、法的消亡 52

九、法的起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52

第二章法的本质和特征 54

一、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意志 54

二、法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55

三、法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56

五、法与国家 57

四、法的概念 57

六、法与政策 58

七、法与道德 61

八、法的特征 64

第三章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法的本质的学说 66

一、神学法学派 66

二、自然法学派 67

三、历史法学派 68

四、分析法学派 69

五、社会连带关系法学派 70

六、规范法学派 72

七、社会法学派 72

第四章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作用 74

一、社会主义法的特征 74

二、社会主义法的基本原则的概念 76

四、社会主义原则 77

三、民主原则 77

五、民主平等和国际主义原则 78

六、社会主义法的作用的含义 78

七、社会主义法的专政作用 78

八、社会主义法保护人民的作用 79

九、社会主义法组织经济文化的作用 80

十、社会主义法的对外作用 81

十一、社会主义法的教育作用 82

第五章社会主义法制 84

一、法制的概念 84

二、资产阶级法制 84

三、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 85

四、社会主义法制和社会主义法律秩序 86

五、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 87

六、健全民主、加强法制的必要性 89

第六章社会主义法的制定 90

一、社会主义法的制定的概念 91

二、社会主义法制定的原则 92

三、我国制定法的阶段 94

四、法律渊源 95

五、法律规范的结构和种类 97

六、法律体系的概念 98

七、划分法律部门的标准 99

八、法律体系的构成 100

第七章社会主义法的实施 101

一、社会主义法的实施的概念和意义 102

二、社会主义法的适用的基本原则 103

三、法律规范的效力范围 105

四、法的解释 106

五、类推适用 107

六、违法的概念和种类 108

七、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 109

第八章社会主义法律关系 110

一、法律关系的概念 110

二、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112

三、法律关系的主体 112

四、法律关系的内容 114

五、法律关系的客体 115

六、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115

第九章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118

一、法律意识的概念 118

二、法律意识的结构 118

三、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作用 119

附一:思考题及参考答案要点 121

附二:参考书目及论文资料索引 125

第一章绪论 127

一、宪法的概念和本质 127

第三编 宪法学 127

二、宪法的特征 128

三、宪法的产生 128

四、宪法的类型 129

五、宪法的保障 130

六、旧中国的制宪活动 131

七、我国社会主义宪法简史 132

八、我国新宪法的基本精神 133

第二章国家性质 135

一、国家性质的概念 135

二、无产阶级专政 135

三、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 136

四、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 138

五、我国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 139

六、我国爱国统一战线 140

一、政权组织形式的概念 143

第三章政权组织形式 143

七、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143

二、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阶级本质的关系 144

三、资本主义国家议会制的起源和阶级本质 145

四、资本主义国家议会的组织 146

五、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制的产生和本质 148

六、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机关的组织 149

七、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150

第四章选举制度 155

一、选举制度的概念 155

二、选举制度的原则和程序 155

三、资本主义国家选举的当选计算制度 158

四、我国选举制度的社会主义原则 159

五、我国选举的组织程序和方法 161

第五章国家结构形式 164

一、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 164

二、国家结构的主要形式 165

三、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结构形式的基本观点 166

四、社会主义联邦的基本原则 167

五、我国是单一制国家 168

六、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 170

七、我国的行政区划 171

第六章经济制度 173

一、经济制度的概念 173

二、两种不同类型国家的经济制度 174

三、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经济成分 175

四、保护社会主义公共财产和公民个人财产 176

五、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177

六、发展国民经济的指导方针 178

七、我国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的各种形式 180

第七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82

一、公民 182

二、资产阶级的人权口号 183

三、资产阶级国家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内容和特点 184

四、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内容和特点 186

五、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188

六、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190

第八章国家元首 192

一、国家元首的概念 192

二、资产阶级国家元首 192

三、社会主义国家元首 195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元首 196

第九章国家行政机关 200

一、国家行政机关概述 200

二、资产阶级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 200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 203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行政机关 205

五、资产阶级国家的地方行政机关 207

六、社会主义国家的地方行政机关 208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210

八、新宪法对地方国家行政机关的重要改革 212

第十章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213

一、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概念 213

二、资产阶级国家的司法机关 214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216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218

附一:思考题及参考答案要点 222

附二:参考书目及论文资料索引 225

第四编中国法制史 227

第一章夏商周的法律制度 227

一、从原始习俗到法律 227

二、立法概况及法律渊源 228

三、刑事法规 229

四、民事法规 231

五、司法制度 233

六、成文法的公布其及意义 234

七、奴隶制法与奴隶制宗法等级制 236

八、礼与刑的关系 237

第二章战国秦汉的法律制度 239

一、李悝《法经》的本质和基本内容 239

二、商鞅变法及各国法律制度发展变化 241

三、秦汉立法概况 244

四、秦律主要内容和特点 245

五、汉代法律制度的主要发展变化 248

六、秦汉司法制度 254

七、汉文帝废肉刑和刑罚体系的发展趋向 256

八、《春秋》决狱 256

第三章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 259

一、法律形式和立法体例的发展变化 259

二、法律内容的发展变化 260

三、司法制度的发展变化 262

一、立法概况 264

第四章隋唐五代的法律制度 264

二、唐代法律形式 265

三、唐律的基本内容 266

四、唐朝的司法制度 273

五、五代法律的特点 275

第五章宋元明清的法律制度 278

一、法律形式的发展变化 278

二、刑法内容的主要变化 280

三、司法制度的发展 284

四、宋元明清政治制度对司法机构的影响 285

五、明初立法思想与明清律关于惩罚大臣私党的法律规定 286

第六章清末、太平天国和南京临时政府的法律制度 289

一、清末预备立宪 289

二、司法制度半殖民地化 291

三、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 292

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地位 294

五、清末司法制度的改革 297

一、国民党政府的宪法 299

二、国民党政府的刑法 301

三、国民党政府的民商法 303

四、国民党政府的司法制度 306

附一:思考题及参考答案要点 309

附二:参考书目及论文资料索引 314

第一章古代亚洲国家古巴比伦和印度法律制度 316

一、古巴比伦王国的法律制度 316

第五编外国法制史 316

二、汉穆拉比法典的主要内容 317

三、印度法的产生及摩奴法典的形成 319

四、《摩奴法典》的主要内容 321

第二章古代欧洲国家雅典和罗马的法律制度 323

一、雅典的法律制度 323

二、雅典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324

三、罗马的法律制度 325

四、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328

第三章日耳曼法 332

一、日耳曼法概述 332

二、日耳曼法的主要内容 334

第四章教会法 336

一、教会法概述 336

二、教会法的主要内容 338

第五章伊斯兰法 340

一、伊斯兰法概述 340

二、伊斯兰法的主要内容 341

第六章法国法律制度 344

一、法国法律制度概述 344

二、法国的主要法律制度 347

第七章德国法律制度 353

一、德国法律制度发展概述 354

二、德国的主要法律制度 356

第八章日本法律制度 362

一、日本法律制度概述 362

二、日本的主要法律制度 364

第九章英国法律制度 372

一、英国法律制度概述 372

二、英国的主要法律制度 377

第十章美国法律制度 383

一、美国法律制度概述 383

二、美国的主要法律制度 385

第十一章俄国法律制度 391

一、俄国法律制度概述 392

二、俄国的主要法律制度 394

附一:思考题及参考答案要点 402

附二:参考书目及论文资料索引 405

一、刑法的概念 407

第一章绪论 407

第六编刑法学 407

二、刑法学的定义 408

三、刑法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408

四、与刑法学有密切关系的主要法律学科 409

五、我国刑法学的体系 410

六、资产阶级刑法学派 411

七、马克思主义刑法学与资产阶级刑法学的根本区别 415

八、我国刑法与剥削阶级刑法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 415

九、我国刑法的任务 416

十、我国刑法的指导思想 417

十一、刑法的基本原则 419

十二、刑法的效力范围 421

第二章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 426

一、剥削制度是产生犯罪的根本原因 426

二、资产阶级犯罪学关于犯罪原因的理论及其剖析 427

三、社会主义制度是预防、减少乃至最终消灭犯罪的根本保证 428

四、犯罪概念 429

五、犯罪构成 432

六、犯罪构成与类推 433

第三章犯罪构成的四个方面要件 436

一、犯罪客体 436

二、犯罪客观方面 437

三、犯罪主体 440

四、犯罪主观方面 442

一、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的概念和种类 448

二、正当防卫 448

第四章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 448

三、紧急避险 449

第五章故意犯罪阶段 451

一、故意犯罪阶段的概念和意义 452

二、犯罪预备 452

三、犯罪未遂 453

四、犯罪中止 453

第六章共同犯罪 456

一、共同犯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457

二、共同犯罪形式 458

三、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 460

第七章刑罚的概念、目的和体系 464

一、刑罚的概念 464

二、刑罚的目的 465

三、刑罚的体系 466

四、管制 467

五、拘役 467

六、有期徒刑 468

七、无期徒刑 469

八、死刑、死刑缓期执行 469

九、罚金 470

十、剥夺政治权利 471

十一、没收财产 472

十二、驱逐出境 472

十三、非刑罚的处理方法 473

第八章量刑 475

二、量刑情节的概念 476

三、量刑的法定情节 476

一、量刑的概念与原则 476

四、量刑的酌定情节 478

五、累犯 479

六、自首 480

第九章数罪并罚 483

一、数罪并罚的概念 483

二、数罪并罚的原则 484

三、适用数罪并罚的三种情况 485

四、非数罪并罚的几类情况 485

第十章缓刑、减刑、假释、时效及赦免 490

一、缓刑 490

二、减刑 491

二、假释 492

四、时效 493

五、赦免 493

第十一章罪刑各论概述 496

一、研究罪刑各论的意义 496

二、刑法分则的犯罪分类 497

三、罪状与罪名 497

四、法定刑 498

第十二章反革命罪 500

一、反革命罪的概念 500

二、背叛祖国罪 501

三、阴谋颠覆政府罪、阴谋分裂国家罪 501

四、策动叛变、叛乱罪 502

五、投敌叛变罪 502

六、持械聚众叛乱罪 503

七、聚众劫狱、组织越狱罪 503

八、间谍、资敌罪 504

九、反革命集团罪 504

十、组织利用封建迷信、会道门进行反革命活动罪 505

十一、反革命破坏罪 506

十二、反革命杀人、伤人罪 506

十三、反革命煽动罪 507

十四、反革命罪的量刑问题 507

第十三章危害公共安全罪 510

一、放火罪、失火罪 510

二、决水罪 511

三、爆炸罪 512

四、投毒罪 513

五、破坏交通工具罪 513

六、破坏交通设备罪 514

七、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 515

八、破坏通讯设备罪 516

九、非法制造、买卖、运输枪支、弹药罪 516

十、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罪 517

十一、交通肇事罪 517

十二、厂矿重大责任事故罪 518

十三、违反危险物品管理规定重大事故罪 519

第十四章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 521

一、走私罪 522

二、投机倒把罪 523

三、偷税、抗税罪 523

四、假冒商标罪 524

五、挪用救灾、救济款物罪 524

六、伪造、倒卖计划供应票证罪 525

七、伪造货币、贩运伪造货币罪 525

八、伪造有价证券罪 526

九、伪造车、船、邮、税、货票罪 526

十、破坏集体生产罪 527

十一、盗伐、滥伐森林罪 527

十二、非法捕捞水产品罪 528

十三、非法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罪 528

第十五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531

一、故意杀人罪 532

二、过失杀人罪 532

三、故意伤害罪 533

四、过失致人重伤罪 535

五、强奸罪 536

五、奸淫幼女罪 537

七、强迫妇女卖淫罪 538

八、拐卖人口罪 538

九、非法拘禁罪 539

十、非法管制罪 540

十一、非法搜查罪 541

十二、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 542

十三、侮辱罪 542

十四、诽谤罪 543

十五、破坏选举罪 544

十六、非法剥夺宗教信仰自由罪 544

十七、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 545

十八、侵犯公民通信自由罪 546

十九、刑讯逼供罪 546

二十、诬告陷害罪 547

二十一、报复陷害罪 548

二十二、伪证罪 549

第十六章侵犯财产罪 551

一、抢劫罪 552

二、抢夺罪 553

三、盗窃罪 554

四、诈骗罪 555

五、敲诈勒索罪 556

六、贪污罪 557

七、故意毁坏财物罪 558

第十七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560

一、阻碍执行公务罪 561

二、冒充国家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罪 561

三、伪造公文、证件、印章罪 562

四、神汉、巫婆造谣、诈骗罪 563

五、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564

六、脱逃罪 564

七、窝赃罪、销赃罪 565

八、窝藏罪、包庇罪 566

九、扰乱社会秩序罪、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或交通秩序罪 567

十、流氓活动罪 568

十一、传授犯罪方法罪 569

十二、私藏枪支、弹药罪 570

十三、赌博罪 570

十四、引诱、容留妇女卖淫罪 571

十五、制作、贩卖淫书、淫画罪 572

十六、制造、贩卖、运输毒品罪 573

十七、盗运珍贵文物出口罪 573

十八、破坏珍贵文物、名胜古迹罪 574

十九、偷越国(边)境罪 575

二十、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罪 575

二十一、破坏永久性测量标志罪 576

第十八章妨害婚姻、家庭罪 579

一、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 579

二、重婚罪 580

三、破坏军人婚姻罪 580

四、虐待罪 581

五、遗弃罪 582

六、拐骗儿童罪 583

第十九章渎职罪 584

一、贿赂罪 585

二、泄露国家机密罪 586

三、玩忽职守罪 587

四、徇私枉法罪 587

五、体罚、虐待被监管人罪 588

六、私放罪犯罪 589

七、邮电工作人员私拆、隐匿、毁弃他人信件、电报罪 589

第二十章军人违反职责罪 591

一、军人违反职责罪概述 591

二、军人违反职责罪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592

附一:思考题及参考答案要点 594

附二:参考书目及论文资料索引 598

第七章国民党政府的法律制度 599

第七编刑事诉讼法学 601

第一章绪论 601

一、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法的概念 601

二、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指导思想 602

三、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 604

四、刑事诉讼法学及其研究对象 606

第二章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607

一、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608

二、依法分别行使职权的原则 608

三、必须依靠群众的原则 609

四、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610

五、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 611

六、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 611

七、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原则 612

八、两审终审的原则 613

九、公开审判原则 613

十、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的原则 614

十一、保障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的原则 616

十二、回避原则 617

十四、追究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原则 618

十三、有法定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就不应追究的原则 618

第三章管辖 620

一、管辖的概念和意义 620

二、职能管辖 621

三、审判管辖 622

第四章证据 625

一、证据的概念与特征 625

二、证据的种类与分类 625

三、收集、调查证据的一般原则 628

四、审查、判断证据的一般方法 630

五、运用证据的指导原则 631

第五章强制措施 633

一、强制措施的概念 633

二、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 633

三、拘留 635

四、逮捕 637

一、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和意义 640

第六章附带民事诉讼 640

二、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条件 641

三、附带民事诉讼的审判 642

第七章期间、送达 643

一、期间 643

二、送达 645

第八章立案、侦查和提起公诉 647

一、立案 648

二、侦查 650

三、提起公诉 656

第九章审判组织 660

一、审判组织的概念和种类 660

二、合议庭的组成及其活动原则 661

三、审判委员会及其与合议庭的关系 662

第十章第一审程序 663

一、第一审程序的概念和任务 663

二、公诉案件的审判程序 664

三、自诉案件的审判程序 670

第十一章第二审程序 673

一、第二审程序的概念、任务和意义 673

二、上诉 674

三、抗诉 675

四、第二审案件的审判 676

第十二章死刑复核程序、审判监督程序 679

一、死刑复核程序 680

二、审判监督程序 682

第十三章执行 685

一、执行的概念 685

二、执行的机关和程序 685

三、执行中的有关问题 688

附一:思考题及参考答案要点 690

附二:参考书目及论文资料索引 69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