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兴东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81012210X
  • 页数:302 页
图书介绍: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 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 1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 1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 1

二、马克思、恩格斯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与继承 9

三、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 18

第二节 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 22

一、巴黎公社的初步尝试 22

二、列宁、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 30

三、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38

第三节 社会主义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 40

一、苏联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对东欧和中国的影响 40

二、东欧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43

三、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50

一、苏联东欧各国的社会主义模式及其特点 55

第四节 社会主义由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 55

二、南斯拉夫社会主义的模式及其特点 62

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66

第二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69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特征 69

一、生产资料公有制 69

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72

三、按劳分配 76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特征 85

一、从有阶级向无阶级过渡 85

二、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 91

三、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 95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文化特征 100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100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102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104

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特征 109

第三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 112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论述 112

一、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想 112

二、列宁对马克思社会发展阶段思想的发展 113

第二节 社会主义实践对发展阶段的探索 115

一、苏联共产党的探索 115

二、东欧各国共产党的探索 117

三、中国共产党的探索 119

第三节 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认识 122

一、对过渡时期的理解 122

二、社会主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的历史地位 126

三、划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根据 127

第四节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130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涵义 130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依据 131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 132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 134

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 135

第四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 137

第一节 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论述 137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 137

二、列宁、斯大林的论述 138

三、毛泽东的论述 140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体系 142

一、社会主义社会矛盾体系的基本特征 143

二、社会主义社会矛盾体系的结构 145

三、阶级矛盾在社会主义矛盾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154

第三节 正确区分和处理不同性质的矛盾 156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157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非阶级矛盾 162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 165

一、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社会利益三者的关系 170

第四节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和方针 170

二、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律 173

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74

第五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和阶级斗争 177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 177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结构的基本状况 177

二、工人阶级 178

三、农民阶级 182

四、知识分子 187

五、个体劳动者 193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 197

一、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过程 197

二、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特殊性 199

三、向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提出的新问题 203

一、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208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 208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和发展战略 208

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214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和方针 218

一、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依据 218

二、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220

三、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 221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224

一、集中力量,办好农业 224

二、保持能源稳定增长 226

三、大力发展交通运输 228

四、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229

五、高度重视科学技术 232

第七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开放 236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动力和条件 236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动力 236

二、开放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外部条件 239

三、改革和开放的关系 24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现状与特点 246

一、苏联改革的现状与特点 246

二、中国改革的现状与特点 250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历史与现状 253

一、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伟大探索 253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新发展 256

三、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58

第八章 社会主义国家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26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普遍规律 261

一、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261

二、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普遍规律 266

第二节 执政的共产党面临的几个重要问题 269

一、执政党的考验 269

二、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国家政权机构的关系 271

三、不断排除来自“左”的和右的思潮的干扰 273

四、总结革命建设经验,发展马列主义理论 275

第三节 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277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277

二、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 278

三、牢固掌握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 279

四、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281

五、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282

第九章 当代其他社会主义思潮 284

第一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 284

一、欧洲共产主义 285

二、社会党国际的“民主社会主义” 291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 294

第二节 亚、非、拉的社会主义 297

一、亚洲社会主义 298

二、非洲社会主义 300

三、拉美社会主义 301

四、阿拉伯社会主义 30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