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医著选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皮袭休主编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534502861
- 页数:353 页
第一部分 《内经》选读 1
绪论 1
一、《内经》的命名、成书年代及沿革 1
二、《内经》的基本学术思想 1
三、《内经》的主要内容 3
四、学习《内经》的方法和要求 3
五、主要参考书目简介 4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5
第二章 脏象学说 13
第三章 经络学说 27
第四章 病因病机学说 37
第五章 诊法 47
第六章 防治 57
第二部分 《伤寒论》选读 67
绪论 67
一、《伤寒论》原书简介 67
二、《伤寒论》的学术渊源及其价值 67
三、伤寒的涵义 68
四、《伤寒论》六经的概念 69
五、六经病证的治则 72
第一章 太阳病 72
第一节 太阳病提纲 73
第二节 太阳病经证证治 74
一、太阳中风证治 74
二、太阳伤寒证治 79
第三节 太阳病腑证证治 84
一、蓄水证治 84
三、蓄血证治 85
第四节 太阳病变证证治 88
一、热证证治 88
二、结胸证治 91
三、痞证证治 93
四、虚证证治 97
五、实证证治 100
第二章 阳明病 101
第一节 阳明病提纲 102
第二节 阳明病的主证主脉 102
第三节 阳明病经证证治 103
一、主证及治法 103
二、变证及治法 105
第四节 阳明病腑证证治 105
一、主证及治法 105
二、下法禁忌证 108
三、变证及治法 109
第五节 阳明病发黄证治 110
第三章 少阳病 112
第一节 少阳病提纲 112
第二节 少阳病主证及治法 113
第三节 少阳病治禁 114
第四节 少阳病兼证及治法 115
一、兼表证治 115
二、兼里实证治 116
第四章 太阴病 117
第一节 太阴病提纲 118
第二节 太阴病证治 118
第三节 太阴病兼变证证治 119
第四节 太阴病发黄证治 119
第五章 少阴病 120
第一节 少阴病提纲 120
第二节 少阴病寒化证治 121
一、阴盛阳虚证治 121
二、阴盛格阳证治 122
三、阳虚水泛证治 124
四、虚寒滑脱便脓血证治 125
五、肾阳虚衰证治 126
第三节 少阴病热化证治 127
一、阴虚阳亢证治 127
二、阴虚水热互结证治 127
第四节 少阴病阴阳两虚证治 128
第五节 少阴病兼表证证治 128
第六章 厥阴病 129
第一节 厥阴病提纲 130
第二节 厥热胜复 130
第三节 厥逆证治 131
一、厥逆的机理 131
二、寒厥证治 131
三、热厥证治 131
四、脏厥与蛔厥证治 132
五、饮厥证治 133
六、血虚寒厥证治 133
第四节 寒热错杂证治 134
第五节 肝胃虚寒证治 135
第六节 湿热下利证治 135
第三部分 《金匮要略》选读 137
绪论 137
第一章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 138
第二章 湿病脉证治 144
第三章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 148
第四章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 151
第五章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 157
第六章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 161
第七章 腹满寒疝病脉证治 166
第八章 肝着脾约肾着病脉证并治 171
第九章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 173
第十章 黄疸病脉证并治 180
第四部分 温病学 185
上篇 总论 185
第一章 绪论 185
第一节 温病和温病学的基本概念 185
第二节 温病与伤寒的关系 185
第三节 温病与温疫的关系 186
第二章 温病的病因和发病 187
第一节 温病的病因 187
一、风热病邪 187
二、暑热病邪 188
三、湿热病邪 188
四、燥热病邪 189
第二节 温病的发病 189
一、温邪发病的有关因素 189
二、温邪传入途径的临床意义 190
三、新感与伏邪两种发病类型的实质 190
第三章 温病的辨证 191
第一节 卫气营血辨证 191
一、卫气营血的证候和病机 191
二、卫气营血证候的病位浅深和相互传变 193
第二节 三焦辨证 194
一、三焦的证候和病机 194
二、三焦的病程阶段和相互传变 196
三、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的区别和联系 196
第四章 温病的诊法 196
第一节 辨舌验齿 197
一、辨舌 197
二、验齿 199
第二节 辨斑疹白? 200
一、辨斑疹 200
二、辨白? 201
第三节 辨常见脉象 201
一、浮脉、洪脉、数脉、滑脉 202
二、濡脉、缓脉、弦脉、沉脉、伏脉 202
第四节 辨常见症状 202
一、发热 203
二、汗出异常 203
三、头身疼痛 204
四、口渴 204
五、神志异常 205
六、痉厥 206
七、出血 206
八、呕吐 206
九、胸腹胀痛 207
十、大小便异常 207
第五章 温病的治法 208
第一节 温病的主要治法 208
一、解表法 208
二、清气法 209
三、和解法 209
四、祛湿法 210
五、通下法 210
六、清营凉血法 211
七、开窍法 211
八、息风法 212
九、滋阴法 212
十、固脱法 213
第二节 温病兼挟证的治法 213
一、兼挟痰饮 213
二、兼挟食滞 214
三、兼挟气郁 214
四、兼挟血瘀 214
下篇 各论 215
第一章 风温 215
第一节 病因病机和诊断要点 215
一、病因病机 215
二、诊断要点 216
第二节 辨证论治 216
一、邪袭肺卫证治 216
二、热入气分证治 217
三、热入心包证治 220
四、余热未净,肺胃阴伤证治 222
第二章 春温 222
第一节 病因病机和诊断要点 223
一、病因病机 223
二、诊断要点 223
第二节 辨证论治 224
一、邪在气分证治 224
二、邪在营血证治 227
三、热入心包证治 229
四、热盛动风证治 230
五、热的真阴证治 230
六、邪留阴分证治 232
第三章 暑温 232
第一节 病因病机和诊断要点 232
一、病因病机 232
二、诊断要点 233
第二节 辨证论治 233
一、邪在气分证治 234
二、邪在营血证治 236
三、暑伤心肾证治 238
四、余邪未净,痰瘀滞络证治 239
附:冒暑、暑秽 239
第四章 湿温 240
第一节 病因病机和诊断要点 240
一、病因病机 240
二、诊断要点 241
第二节 辨证论治 242
一、湿重于热证治 242
二、湿热并重证治 245
三、热重于湿证治 247
四、化燥入血证治 247
五、余邪未净证治 248
第五章 伏暑 248
第一节 病因病机和诊断要点 249
一、病因病机 249
二、诊断要点 249
第二节 辨证论治 250
一、初发证治 250
二、邪在气分证治 251
三、邪在营血证治 252
第六章 秋燥 253
第一节 病因病机和诊断要点 253
一、病因病机 253
二、诊断要点 254
第二节 辨证论治 254
一、邪在肺卫证治 254
二、邪在气分证治 255
三、气血两燔证治 257
四、燥伤真阴证治 258
附:凉燥 258
第七章 大头瘟 259
第一节 病因病机和诊断要点 259
一、病因病机 259
二、诊断要点 259
第二节 辨证论治 259
第八章 烂喉痧 260
第一节 病因病机和诊断要点 260
一、病因病机 260
二、诊断要点 261
第二节 辨证论治 261
一、毒侵卫气证治 261
二、毒壅气分证治 262
三、毒燔气血(营)证治 263
四、余毒伤阴证治 263
附篇 名著选释 265
《外感温热篇》(叶香岩) 265
《三时伏气外感篇》(叶香岩) 286
《外感温病篇》(陈平伯) 293
《湿热病篇》(薛生白) 302
附录 327
一、方剂索引 327
二、古今剂量折算表 330
《古典医著选》教学大纲(草案) 331
Ⅰ 《内经选读》教学大纲(草案) 331
Ⅱ 《伤寒论选读》教学大纲(草案) 335
Ⅲ 《金匮要略选读》教学大纲(草案) 340
Ⅳ 《温病学》教学大纲(草案) 346
- 《翦伯赞全集 第10卷 中外历史年表 主编》翦伯赞著 2008
- 《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学习笔记与课后题详解 第4版》郑杭生主编;杨敏,王道勇副主编 2014
- 《社长总编辑 主编 论出版 第4辑》新闻出版署教育培训中心编 2000
- 《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团队建设读本 主编 靳永慧 甄亚丽 张彦明》靳永慧,甄亚丽,张彦明主编 2012
- 《许国璋主编《英语》单词科学记忆法》李平武主编 1989
- 《柑桔手册 贺善文主编》贺善文主编 1988
- 《北京审计学会主编怎样查帐和调帐》刘大贤,傅磊 1990
- 《许国璋主编 英语自学手册 第3册》石孝殊主编 1985
- 《许国璋主编《英语》自学辅导 上》罗长炎,邢文军编 1986
- 《许国璋主编英语第1册 1979年重印本 练习答案》赵厚宪编 1982
- 《钒产业技术及应用》高峰,彭清静,华骏主编 2019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Prometheus技术秘笈》百里燊 2019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药剂学实验操作技术》刘芳,高森主编 2019
- 《林下养蜂技术》罗文华,黄勇,刘佳霖主编 2017
- 《脱硝运行技术1000问》朱国宇编 2019
- 《催化剂制备过程技术》韩勇责任编辑;(中国)张继光 2019
- 《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管理策略 信息安全经济学视角》赵柳榕著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