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电声技术基础
电声技术基础

电声技术基础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管善群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2
  • ISBN:15045·总2637无6208
  • 页数:571 页
图书介绍:
《电声技术基础》目录

第一章 声波 听觉 电声标准 1

1-1 《有关声波的基础知识》 1

1-1-1 声波的基本参量与波动方程 2

1-1-2 平面波 球面波 波阻抗率 7

1-1-3 声波的能量关系 11

1-2 《人类的主要听觉特性 电声标准的意义》 14

1-2-1 人对声音强弱的感觉特点 级的概念 15

1-2-2 人对声音频率的感觉特点 音高与音阶 18

1-2-3 人类听觉的频率响应 响度级的概念 20

1-2-4 人类听觉的非线性 23

1-2-5 人类听觉的掩蔽效应 电声指标的相对性 24

1-2-6 人类听觉的延时效应 25

1-3 《常见声音信号的特点 电声系统的基本要求》 26

1-3-1 声音信号的波形——频谱特点 27

一、声音信号的时程特点 电声设备的稳态与瞬态要求 27

二、声音信号的频谱特点 电声设备的频带要求 28

三、声音信号的声色 电声设备的线性与非线性要求 34

四、声音信号波形的不对称特点 40

1-3-2 声音信号强度的计量特点 信号的动态范围与电声系统的动态阈 41

一、声音信号强度的计量值 声音信号的峰值因数与峰平比 41

二、声音信号声压(或电压)强度的计量时间特性 53

三、常用音量表 54

四、声音信号的动态范围与电声设备的动态阈 58

附录1-1 《波动方程的推导》 61

附录1-2 《一些听觉特性的测量结果》 67

附录1-3 《声学测量中的一些规定》 70

第二章 室内声学 75

2-1 《室内声的组成》 76

2-2 《闭室的混响声与混响时间》 78

2-2-1 闭室的简正频率 78

2-2-2 闭室的混响声扩散与混响时间 81

2-2-3 室内吸声处理与常用吸声材料和结构 92

一、多孔材料 93

二、穿孔板结构 94

三、共振板结构 97

四、帘幕 98

2-2-4 最佳混响时间 99

一、厅堂 99

二、自然混响播(录)音室 100

三、短混响播(录)音室 102

四、电视演播室 103

五、文学播(录)音室 104

2-2-5 混响时间的测量 105

2-3 《室内声能比 房间常数 混响半径》 109

2-4 《前期反射声》 112

2-5 《人工延时——混响技术》 114

2-6 《隔声》 116

2-6-1 室内噪声标准 117

2-6-2 隔声措施的一般原则 119

2-6-3 建筑构件的空气声隔声量 121

一、单层密实均匀结构的隔声 122

二、双层密实均匀结构的隔声 123

2-6-1 固体声的隔离措施 125

2-6-1 室内噪声级的计算 127

一、房间只有一面墙受到噪声干扰时的情况 127

二、房间的各构件都有噪声透进时的情况 132

附录2-1 《有关的吸声特性》 133

附录2-2 《播音室吸声处理设计实例》 134

附录2-3 《各种人工混响设备(系统)特性的比较》 140

附录2-4 《一些专用隔声结构的隔声量》 141

第三章 电声器件基础 扬声器 142

3-1 《电——力——声类比》 143

3-1-1 力学线路 144

3-1-2 声学线路 161

3-1-3 力学与声学混合线路 173

3-2 《声的辐射》 178

3-2-1 辐射阻抗 178

3-2-2 辐射指向特性 189

3-3 《电动扬声器》 194

3-3-1 直射式电动扬声器的电——力——声总系统图 196

3-3-2 直射式电动扬声器的电输入阻抗 199

3-3-3 直射式电动扬声器的电——声转换效率 204

3-3-4 直射式电动扬声器的声压特性 212

一、低频声压特性 214

二、中、高频声压特性 220

三、指向特性 225

3-3-5 直射式电动扬声器的非线性畸变 230

一、开箱 232

3-3-6 直射式电动扬声器的扬声器箱 232

二、闭箱 233

三、反相箱 237

3-3-7 号筒式电动扬声器 248

一、号筒的等效输入力阻抗和输入声阻抗 249

二、号筒引起的非线性 257

三、号筒的指向性 258

四、号筒式电动扬声器的工作原理与特性 259

附录3-1 《无限大障板上振动活塞对媒质施加的作用力推导》 264

附录3-2 《无限大障板上振动活塞产生的远区场声压推导》 268

附录3-3 《无限大障板上扬声器低频声压灵敏度的推导》 270

附录3-4 《低频反相箱上扬声器与孔洞分别辐射声压的求解》 272

4-1-1 声波接收器特性的表征与声波衍射的影响 275

第四章 电声器件基础 传声器 275

4-1 《声波接收》 275

4-1-2 声波接收器的种类和它们的特性 277

一、压力式声波接收器 278

二、压差式声波接收器 280

三、复合式声波接收器 291

4-2 《动圈传声器》 294

4-2-1 压力式动圈传声器 294

一、简单压力式动圈传声器 294

二、动圈传声器工作频带的扩展 305

4-2-2 声复合式动圈传声器 309

4-2-3 动圈传声器的非线性畸变 313

4-2-4 动圈传声器的瞬态特性 315

4-3 《带式传声器》 316

4-3-1 压差式带式传声器 317

一、压差式带式传声器的工作原理与灵敏度特点 317

二、压差式带式传声器的其他特性 324

4-3-2 压力式带式传声器和电复合式带式传声器 325

4-4 《电容传声器》 329

4-4-1 压力式电容传声器 329

4-4-2 声复合式电容传声器 341

4-4-3 压差式电容传声器与电复合式电容传声器 343

4-4-4 驻极体电容传声器 347

4-4-5 电容传声器的非线性畸变 350

4-4-6 电容传声器的瞬态特性 353

4-5 《传声器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354

附录4-1 《压力式声波接收器声波作用力的推导》 357

附录4-2 《压差式声波接收器声波作用力的推导》 359

附录4-3 《各种传声器有关参量频响的比较》 360

第五章 磁带录声机 361

5-1 《磁带录声机的组成》 362

5-1-1 磁带录声机的机械系统 362

5-1-2 磁带录声机的磁——电系统 370

5-2 《录声磁带》 375

5-3 《超声频消磁原理》 378

5-3-1 消磁原理 磁带微段的概念 378

5-3-2 对消磁超声频振荡器与消磁头的要求 382

5-4 《超声频偏磁录声原理》 383

5-4-1 磁带微段的录声磁化 384

5-4-2 超声频偏磁强度与录声质量 388

5-4-3 记录带磁通频响与录声均衡 390

5-4-4 记录带磁通强度 397

5-4-5 对录声系统的要求 399

5-5 《磁带放声原理》 401

5-5-1 磁带放声时的磁——电变换 402

5-5-2 放声高频损失 405

一、放声磁头缝隙损失 405

二、放声间隔损失 408

三、磁头方位倾角损失 409

四、磁头磁芯损失 413

5-5-3 低频轮廓效应 413

5-5-4 放声放大器的频率均衡 416

5-6 《磁带录声机的噪声与动态阈》 420

5-6-1 录声机的噪声 420

一、磁带背景噪声 421

二、直流剩磁噪声 421

三、调制噪声 423

四、磁带录声的特殊噪声—复印效应 425

5-6-2 磁带录声机的动态阈与信噪比 426

附录5-1 《我国专业磁带录声机(6.3毫米磁带)的国家标准(节录)》 429

附录5-2 《噪声降低设备》 431

附录5-3 《脉码磁带录声机简介》 439

第六章 电声系统与调声控制台 441

6-1 《典型的节目制作——播出(或放映)工序》 441

6-1-1 以声音信号为连贯主体的节日制作——播出(或放映)工序 442

6-1-2 以图象信号为连贯主体的节目制作——播出(或放映)工序 445

6-2 《电声系统的分类与组成》 447

6-3 《调声控制台》 450

6-3-1 调声控制台的声音信号通路 452

一、信号输入 452

二、信号混合 455

三、节目放大器 459

四、电平调整器 459

五、线路放大器 462

六、频响控制 463

6-3-2 调声控制台的电平图 466

6-3-3 声音信号的监测与监听 470

6-3-4 输入通路开关与有关警示信号的联锁 预选转接系统 473

6-3-5 对讲系统 479

6-3-6 人工延时与混响的引入 481

6-3-7 调声控制台的典型电路简介 484

一、输入级电路 485

二、输出级电路 489

三、频响调节电路 492

6-4 《传声器拾声方法简介》 495

6-4-1 一些拾声原则 496

一、拾声传声器适用声压级的确定 496

二、拾声传声器指向性的确定 497

三、拾声距离的确定 498

四、注意减小声波干涉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502

一、单传声器拾声例 507

6-4-2 一些拾声实例 507

二、多传声器拾声例 508

三、活动声源的拾声 513

第七章 立体声技术 514

7-1 《立体声的特点》 515

7-2 《人对声源方向的判别机理》 516

7-3 《双声源给人的方向感 立体声正弦定律》 522

7-4 《立体声信号的产生与声象方向的导演》 528

7-4-1 X——Y制拾声方法 高频声象方向预校正 528

7-4-2 M——S制拾声方法 533

7-4-3 A——B制拾声方法 535

7-4-4 模拟人头制拾声方法 539

7-4-5 单传声器拾声方法 540

7-5 《声象调节电路与立体声调声控制台》 542

7-6 《立体声与单(道)声的兼容 立体声信号的记录与传送》 555

7-6-1 磁带记录 555

7-6-2 唱片 557

7-6-3 无线电广播 557

一、导频制调频广播 558

二、极性调幅制调频广播 561

7-6-4 兼容的单(道)声特点 兼容性下降的原因与影响 563

7-7 《对立体声系统各环节的特殊要求》 567

7-7-1 相移问题 567

7-7-2 串声问题 568

7-7-3 演播室特性 569

7-7-4 节目监听室 57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