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中国哲学通史  第3卷
中国哲学通史  第3卷

中国哲学通史 第3卷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宪邦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30000895X
  • 页数:466 页
图书介绍:全书系统叙述了中国原始社会到1949年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各个历史时期的哲学思想。本卷为封建社会后期(宋元明清(1840年前))哲学。
《中国哲学通史 第3卷》目录

第四编 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宋元明清1840年前))哲学矛盾的发展 1

第一章 宋明理学思潮的形成 3

第一节 宋元明清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向后期演变的基本特点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3

第二节 宋元明清时期阶级斗争对理学思潮的影响 8

第三节 宋元明清时期自然科学的成就及其对理学的影响 14

第四节 何谓理学 18

第五节 宋明理学逻辑结构的演变和发展 22

第六节 宋明理学的基本特点 32

第二章 理学开创者——周敦颐、邵雍的哲学思想 49

第一节 《太极图说》的宇宙生成说 51

第二节 “太极”动静论 55

第三节 “立人极”的伦理道德思想 57

第四节 邵雍的先天象数学和历史 60

第三章 张载的气本体论思想 66

第一节 关学的基本特点 66

第二节 张载对佛道哲学的批判 67

第三节 “太虚无形,气之本体”的本体论 72

第四节 “一物两体”的辩证法思想 78

第五节 “天地之性” 和“气质之性” 82

第六节 关学与新学、洛学的异同及其历史地位 87

第四章 王安石“道有体有用 哲学思想 91

第一节 “荆公新学”的建立及其变法思想 92

第二节 元气体用论 95

第三节 “尚变者,天道也”的辩证法思想 101

第四节 “五事”论的认识论 104

第五节 “性本情用”的人性论 107

第五章 沈括《梦溪笔谈》中的哲学思想 110

第一节 沈括哲学思想的矛盾 110

第二节 承认矛盾的辩证法思想 114

第三节 注重实际的认识论 116

第六章 道学的奠基者——二程的理学思想 120

第一节 “天下无实于理者”的客观唯心主义 121

第二节 “格物穷理”的唯心主义认识论 127

第三节 “天命之谓性”和“生之谓性”以及“失节事大”的伦理思想 131

第七章 道学的集大成者——朱熹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 135

第一节 “以本体言之,则有是理,然后有是气”的本体论 135

第二节 “一分为二”的辩证法思想 147

第三节 “格物穷理”的认识论 155

第四节 “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的人性论及伦理思想 160

第五节 朱熹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65

第八章 心学的奠基者——陆九渊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 167

第一节 “宇宙便是吾心”的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 167

第二节 “切己自反”的认识论及其道德学说 172

第三节 朱熹与陆九渊争论的基本问题 177

第九章 陈亮、叶适“道在物中”的唯物主义哲学及其同朱熹的论战 182

第一节 永康、永嘉学派的特点 182

第二节 陈亮“道非出于形气之表,而常行于事物之间”的唯物主义思想 184

第三节 陈亮与朱熹的王霸义利之辩 187

第四节 叶适“道归于物”的思想及其对朱、陆、佛、老的批判 193

第五节 叶适“以利和义”的功利主义及其与朱熹义理观的对立 200

第一节 元代理学发展的总趋势 203

第十章 元代理学 203

第二节 许衡的理学思想 205

第三节 吴澄的理学思想 211

第四节 保巴的理学思想 217

第十一章 心学的集大成者——王守仁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 220

第一节 “天地万物本吾一体”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 221

第二节 “致良知”与“知行合一 的唯心主义先验论 228

第三节 “至善者,心之本体”的人性论及其道德学说 235

第四节 王守仁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影响 239

第十二章 王廷相的元气实体论及其对理学的批判 242

第一节 “元气之上无物”的实体论 242

第二节 “阴阳相待”的辩证法 249

第三节 “知行兼举”的认识论 253

第十三章 吴廷翰的唯物论及其对理学的批评 262

第一节 气为“天地万物之祖”的宇宙观 262

第二节 “性气一物”的人性论 266

第三节 “不可求知于物之外”的认识论 270

第十四章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的气一元论及其辩证法思想 276

第一节 气一元论的思想 277

第二节 自发辩证法思想 281

第三节 重调查研究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286

第十五章 李贽对道学的批判及其哲学的基本倾向 290

第一节 价值观念的转换及其对道学的批判 290

第二节 主体意识的觉醒及其对封建权威的批判 296

第三节 “心即是境,境即是心”的唯心主义基本倾向 301

第十六章 宋应星的自然科学成就及其哲学思想 306

第一节 “气”是世界统一性的基础 307

第二节 “气形相化”的辩证法思想 312

第三节 宇宙结构理论 315

第十七章 方以智“一切物皆气之所为”的唯物主义实体论 321

第一节 “一切物皆气之所为”的实体论及其向唯心主义的转化 322

第二节 “一”与“二”的辩证法思想及其形而上学的观点 331

第三节 “辨物则”的认识论 339

第四节 历史的评价及其地位 344

第十八章 我国古代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王夫之的哲学体系 346

第一节 明清之际的思想斗争和王夫之的生平 346

第二节 “虚空皆气”、“道之本体”的唯物主义体用论 350

第三节 “太虚者,本动者也”的辩证观点 359

第四节 “能必副其所”和“知行相资”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366

第五节 进化的社会历史观点 374

第六节 王夫之哲学的历史地位 378

第十九章 颜元注重“实学”的哲学思想 380

第一节 “理即气之理”,“见理于事”的理气一元论 380

第二节 “知无体,以物为体”和注重习行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384

第三节 “经世致用”的社会政治思想 390

第二十章 戴震的“阴阳五行,道之实体”的实体论 394

第一节 “道指其实体实事之名”的实体论 395

第二节 “血气心知”的反映论 398

第三节 “理存于欲”的社会伦理思想和对理学的批判 402

第四编总结 40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