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共产党思想通史  第7卷
中国共产党思想通史  第7卷

中国共产党思想通史 第7卷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静如总主编
  • 出 版 社:青岛:青岛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55218418
  • 页数:681 页
图书介绍:
《中国共产党思想通史 第7卷》目录

第一章 党的思想在徘徊中前进时期的局部拨乱反正 1

第一节 思想理论上的局部拨乱反正 3

一 重申四化建设宏伟目标 3

二 改革理论开始酝酿 6

三 走出国门——对外开放达成共识 9

第二节 经济领域思想的局部拨乱反正 13

一 经济领域思想局部拨乱反正的主要内容 13

二 经济领域思想局部拨乱反正的特点及意义 16

第三节 知识分子政策与科教领域思想的局部拨乱反正 19

一 砸开“两个估计”的枷锁 19

二 教育领域思想的局部拨乱反正 22

三 科技领域思想的局部拨乱反正 25

第四节 “抓纲治国”战略思想 30

一 “抓纲治国”的提出与阐发 31

二 “抓纲治国”的实施 34

三 正确认识“抓纲治国” 39

第二章 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43

第一节 “两个凡是”的提出及危害 45

一 粉碎“四人帮”后“左”倾思想的延续 45

二 “两个凡是”方针的出台 48

三 邓小平率先反对“两个凡是”方针 52

四 使命未酬的中共十一大 57

第二节 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兴起与深入开展 60

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表 60

二 一石激起千层浪——《实》文引发激烈争论 63

三 全国范围的思想解放运动 66

第三节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70

一 邓小平北方谈话——“解放思想,打破禁区” 70

二 决定中国命运的36天——中央工作会议 76

三 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88

第三章 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战略思想的确立 95

第一节 工作重点转移的历史背景 97

一 工作重点转移的国内背景 98

二 工作重点转移的国际因素 103

第二节 经济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 105

一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思想的形成 106

二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思想的丰富内涵 112

第三节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写入党章 123

一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新时期党章 的修改 124

二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写入党章 的重要意义 127

第四章 党的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完成 129

第一节 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与重申 131

一 拨乱反正中出现的错误思潮 131

二 理论工作务虚会 133

三 邓小平重申四项基本原则 136

四 真理标准讨论补课 141

第二节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45

一 叶剑英国庆30周年讲话 145

二 起草《决议》的指导思想 149

三 陈云对起草《决议》的重要建议 152

四 《决议》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 154

第五章 党的经济体制改革思想的酝酿与确立 163

第一节 包产到户与党的农村政策的调整 165

一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包产到户的实践 165

二 农村改革思想确立和政策调整 166

第二节 城市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思想的探索 180

一 城市改革思想的酝酿与实践 180

二 经济体制改革思想的全面探索 185

第三节 经济体制改革思想的内涵 192

一 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192

二 经济体制改革的战略思想 197

第六章 党的对外开放思想的形成 201

第一节 创办经济特区引发的思想争论 203

一 经济特区的由来 203

二 围绕经济特区问题的争论 208

三 创办经济特区的重大意义 212

第二节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论断 217

一 “开放的世界需要开放的中国” 218

二 我们吃过“苦头”,“不开放不行” 219

三 中国要谋求发展就必须开放 221

四 “资本主义比封建主义优越” 222

第三节 对外开放成为基本国策 225

一 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确立 225

二 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228

三 对外开放的战略格局 233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 239

第一节 对国情的基本认识 241

一 对“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国情的认识 241

二 在分析国际形势基础上提出新命题 244

第二节 对发展道路的初步探索和总结 247

一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要走自己的道路 247

二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 249

三 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途径 252

四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257

第三节 中共十二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 259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命题的提出 259

二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提出的意义 264

第八章 党的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269

第一节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思想的提出 271

一 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准备 271

二 计划与市场问题上的争论与突破 274

第二节 中共十二届三中会提出“有计划商品经济” 280

一 围绕“商品经济”的思想争论 280

二 “有计划商品经济思想”的提出 28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形成 286

一 在计划与市场问题上的继续探索 286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290

第九章 党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303

第一节 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提出 305

一 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305

二 邓小平发表北方讲话,率先提出政治体制改革问题 308

三 对政治体制改革的新认识 309

第二节 政治体制改革的新思考 312

第三节 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新发展和新突破 317

一 中共十二大提出“政治体制”的概念 317

二 邓小平系统阐述政治体制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 318

三 中共十三大规划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蓝图 324

第十章 党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329

第一节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331

一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是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形成的重大战略思想 331

二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改革开放新时代的要求 334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337

一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概念的提出 337

二 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确立 341

第三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和方针 344

一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 344

二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方针 349

第十一章 党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355

第一节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 357

一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思想的提出 357

二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思想的基本内涵 360

三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思想的理论特点 363

四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思想的实践意义 366

第二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368

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形成 368

二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理论内涵 370

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意义 373

第三节 “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思想 375

一 “教育优先发展”的提出 375

二 教育优先发展的理论依据 377

三 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 380

四 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保证 384

第十二章 党的建设思想的新发展 387

第一节 党建思想创新的历史背景 389

一 总结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 389

二 党的建设面临新形势 392

第二节 党的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398

一 党的建设思想新的内容 399

二 提出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406

第三节 新形势下的整党和反对党内不正之风 414

一 新形势下的整党工作 414

二 廉政建设思想的发展 422

第十三章 党的统一战线思想的恢复与发展 427

第一节 统一战线理论与政策的拨乱反正 429

一 统一战线理论的拨乱反正 429

二 统一战线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 432

三 统一战线政策的全面落实 434

第二节 爱国统一战线思想 443

一 “爱国统一战线”的提出 443

二 统一战线仍然是中共的一大法宝 444

三 “统一战线是一门科学” 446

四 第十六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确定的爱国统一战线重大问题 448

第三节 爱国统一战线思想的新发展 450

一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 450

二 新时期经济领域统战工作的方针与政策 451

三 发展以爱国主义和祖国统一为旗帜的海外统一战线的重大决策 452

第四节 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新发展 454

第十四章 党对时代主题的判断与对外政策的调整 457

第一节 时代主题思想提出的背景 459

一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思想提出的国际背景 459

二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思想提出的国内背景 463

第二节 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思想的形成 466

一 时代主题思想形成的过程 466

二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的科学内涵 475

三 科学判断时代主题的战略意义 477

第三节 对外政策的调整 481

一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新的时代内容 482

二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关系 487

三 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489

四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思想 492

第十五章 党的军事战略的调整与国防建设思想的发展 499

第一节 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的思想 501

一 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认识的发展 501

二 军队要服从整个国家建设大局的思想 504

第二节 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思想的重新确立 511

一 从“诱敌深入”向“积极防御”的转变 511

二 “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的意义 514

第三节 百万裁军的战略决策 516

一 百万裁军的背景 516

二 百万裁军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 520

三 百万裁军战略思想实施的重大意义 521

第四节 “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思想 524

一 新时期军队建设总目标的重新确立 524

二 “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思想的内涵 528

第十六章 党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531

第一节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533

一 “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背景 533

二 “一国两制”构想理论的形成 537

三 “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内涵 542

第二节 “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545

一 香港问题的成功解决 545

二 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 558

第三节 “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意义 562

一 “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562

二 “一国两制”构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有利条件 564

三 “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565

第十七章 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567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569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569

二 中共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系统阐述 574

三 中共十四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576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重大意义 578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 578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大意义 583

第十八章 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 587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 589

一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深入思考 589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 59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602

一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内涵 603

二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 607

第三节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613

一 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的科学依据 614

二 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基本途径 617

第十九章 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确立 623

第一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提出和完善 625

一 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提出 625

二 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完善 627

第二节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战略的内容 632

一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632

二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道路 636

三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特征 639

第三节 “三步走”战略的确立及其意义 644

一 “三步走”战略的形成过程 644

二 “三步走”战略的基本内容及特点 650

三 “三步走”战略的重大意义 654

第二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 657

第一节 重申反和平演变的思想 659

一 重申反和平演变的时代背景 659

二 重申反和平演变的现实意义 668

第二节 邓小平南方谈话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671

一 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的背景 671

二 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 675

后记 68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