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社会主义政治学说史  下编
社会主义政治学说史  下编

社会主义政治学说史 下编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蓝瑛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208009910
  • 页数:741 页
图书介绍:
《社会主义政治学说史 下编》目录

第三卷 两次大战期间的社会主义政治学说 3

第十六章 列宁(1917-1924) 3

第一节 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3

俄国条件下的过渡 4

用改良方法建设社会主义 8

国家资本主义 9

巩固地团结中农 11

第二节 苏维埃国家 15

无产阶级专政的俄国形式 16

民主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 18

联邦制国家 23

无产阶级专政发展过程 27

第三节 党和国家机关的改革 30

执政党建设 31

反对官僚主义 38

完善监督制度 42

文化革命 45

第四节 世界革命 49

俄国革命与世界革命 50

和平共处 53

民族殖民地革命 56

第十七章 斯大林(1924-1945) 60

第一节 一国社会主义 62

苏联建设的指导方针 63

“自上而下的革命” 66

斯大林与列宁 70

第二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 75

“结合内部的矛盾” 76

“道义上政治上的一致” 80

阶级斗争尖锐化 83

第三节 国家学说 90

列宁主义的基本问题 91

无产阶级专政体系 95

国家职能 99

第四节 国际战略 103

世界革命进程 104

利用帝国主义矛盾 106

打击中间力量 109

中国革命问题 112

第十八章 联共(布)党内反对派 117

第一节 托洛茨基(1929年前) 119

“不断革命”论 120

“官僚阶层”论 128

中国革命论 133

第二节 布哈林 135

工农结合之路 137

“长入社会主义” 142

“新的官吏国家” 148

第三节 季诺维也夫 加米涅夫 151

一国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 152

新经济政策的两重性 154

无产阶级国家的蜕化危险 156

中国共产党不应成为国民党的附属品 157

第四节 奥新斯基 萨普龙诺夫 159

民主从上层开始 161

委员制 163

地方自主权 164

扩大工会的权力 166

第五节 施略普尼柯夫 柯伦泰 167

国家工会化 170

马哈伊斯基主义 171

领导机关工人化 173

第十九章 共产国际及其代表人物 175

第一节 共产国际 176

《共产国际纲领》 176

“布尔什维克化” 179

“第三时期” 180

策略转变 182

第二节 季米特洛夫 186

尊重各国党的自主权 188

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190

干部问题 194

第三节 葛兰西 195

工厂委员会 196

“阵地战”战略 198

“领导权”思想 200

群众性政党 203

第四节 卢卡奇和柯尔施 206

卢卡奇:阶级意识 207

民主专政 208

柯尔施:实践社会主义 209

总体革命 211

第五节 福斯特 212

批判“美国例外论” 213

反对白劳德主义 214

第六节 马里亚特吉 218

印第安美洲社会主义 219

农民是革命主力军 221

第二十章 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23

第一节 早期共产主义者:李大钊 陈独秀 毛泽东 224

李大钊:社会主义新路 225

陈独秀:建立劳动阶级专政 228

毛泽东:根本改造中国 230

第二节 农村包围城市 233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 233

工农武装割据 238

以农村为中心 240

农村向城市转移 245

第三节 革命统一战线 246

联合民族资产阶级 246

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253

第四节 人民革命战争 256

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 257

兵民是胜利之本 259

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 260

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262

第五节 人民民主政权 264

农民革命政权 265

工农民主专政 267

抗日民主政权 269

人民民主专政 274

第六节 革命政党建设 276

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277

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 282

通过整风端正党风 283

加强党的制度建设 287

第七节 机会主义者:陈独秀 王明 288

陈独秀(1927年后):中国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 289

以“国民会议”为中心 290

空谈无产阶级社会革命 290

王明:“进攻路线” 292

“以城市为中心” 294

“一切服从统一战线,一切通过统一战线” 295

第二十一章 社会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 297

第一节 社会民主主义者 298

考茨基(1917年后):“专政意味着取消民主” 298

知识分子与阶级 301

苏维埃社会是一个新的阶级社会 303

拉斯基:“同意革命”论 305

“计划化民主”论 307

第二节 整体社会主义者 309

鲍威尔:“阶级力量均势”论 311

“社会力量因素”论 313

“防御性暴力”论 314

“职能民主”论 315

“民族文化自治”论 316

伦纳:民族文化自治 318

法律制度的社会职能 320

“国家将成为实现社会主义的杠杆” 321

第三节 托洛茨基(1929年后) 323

“过渡社会”论 323

“政治革命”论 325

帝国主义战争论 329

世界革命党 331

第四卷 二次战后的社会主义政治学说 337

第二十二章 毛泽东、邓小平和中国(社会主义时期) 337

新民主主义国家 339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339

人民代表大会 343

合作化基础上巩固工农联盟 345

和平改造资产阶级 349

第二节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353

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 353

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356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358

第三节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 362

以阶级斗争为纲 362

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 366

大民主的方法 369

第四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7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70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74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76

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 380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383

第五节 政治体制改革 386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 386

改革权力过分集中的领导体制 389

爱国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制 392

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 394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 397

第六节 国际政治理论 397

中国属于第三世界 399

独立自主 400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01

正确处理兄弟党关系 404

第二十三章 苏联的代表人物 406

第一节 斯大林(1945-1953) 407

向共产主义过渡 407

社会主义变革的特点 409

两个对立的阵营 411

第二节 赫鲁晓夫 412

批判个人崇拜 413

全面展开共产主义建设 416

全民国家、全民党 417

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 421

第三节 勃列日涅夫 423

发达社会主义的政治体系 424

人的新的历史性共同体 427

“社会主义大家庭论” 429

第四节 戈尔巴乔夫 430

更新社会主义 431

人民的社会主义自治 434

公开性原则 436

整体世界论 438

第二十四章 铁托 卡德尔 442

第一节 工人阶级自己解放自己 445

劳动解放 445

自由生产者联合体 447

社会所有制 449

第二节 国家职能与国家消亡 452

社会主义国家是日益消亡的国家 452

自治是国家消亡的一种形式 454

国家消亡首先从经济职能开始 456

第三节 自治民主制 459

无产阶级专政的特殊形式 459

直接民主和代表团制 460

自治利益多元主义 462

自治联邦制与民族问题 464

第四节 南共联盟 466

引导作用 466

党非国家化 469

共盟是社盟的核心 470

第五节 国际政治理论 471

不结盟 471

国际共运的非中心论 474

社会主义世界进程论 476

第二十五章 部分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人物 478

第一节 卡达尔 479

联盟政策 480

阶级和阶级斗争 483

执政党的民主 485

第二节 哥穆尔卡 487

三党合作的国家领导权 488

工人自治 489

社会主义同宗教共存 491

第三节 日夫科夫 492

祖国阵线 492

社会--国家和国家--社会原则 494

党政关系 496

第四节 霍查 498

阶级斗争是主要动力 498

修正主义是主要危险 500

第五节 金日成 502

全社会主体思想化 503

过渡时期 505

联邦制 508

第二十六章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主义者 510

第一节 陶里亚蒂 贝林格 512

陶里亚蒂:结构改革论 513

新的历史集团 515

新型的工人阶级群众党 517

“多中心”论 518

贝林格:民主和社会主义革新 519

多党制和轮流执政 521

从“历史性妥办”到“民主替代” 521

欧洲左翼联盟 522

第二节 马歇 523

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核心 524

大多数人民的政权 526

社会联盟和左翼联盟 527

第三节 卡里略 529

资本主义国家机器具有两重性 530

无产阶级专政是一个历史性概念 532

劳动力量和文化力量联盟 534

战争不再是政治的继续 535

革命阶段论和不断革命论 536

第四节 官本显治 不破哲三 536

“多数人革命”论 538

工人阶级政权 539

议会民主制的国家体制 541

第二十七章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社会主义者 543

第一节 社会党国际 543

在自由、公正基础上实现人权 544

国家是超阶级的正义力量 545

议会民主制的和平改良道路 546

多元主义的结构体系 547

第二节 克罗斯兰 551

管理是国家的主要职能 552

经理阶层带来革命性变化 553

资本主义已经变形 554

社会福利和社会平等 555

第三节 密特朗 556

与旧结构决裂就是革命 558

建立地方自治管理的政治机构 559

左翼联盟一民主替代 560

自由社会主义 561

和平共处的前提是力量均势 563

第四节 勃兰特 564

国家是人民的“权利共同体” 565

民主作为国家和生活的一般准则 565

新东方政策 567

和平与发展是超越各大洲和集团界限的道路 568

第五节 汉森 卡尔松 帕尔梅 569

汉森:国家即人民之家 570

福利社会主义 571

民主与妥协 571

人民党 573

卡尔松:职能社会主义 574

法律和政策是职能社会化的武器 575

两种社会制度有“趋同性” 577

帕尔梅:改良主义是改造社会最重要的工具 579

经济民主是改良的最后阶段 581

基金社会主义 582

第六节 日本社会党 584

社会主义协会:一次革命论 585

反垄断国民战线 586

阶级群众政党 587

批判社会党国际 588

社会主义理论中心:社会变革论 589

从参加、介入到自治 589

开放的国民的党 590

第二十八章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他社会主义者 592

第一节 托洛茨基主义者 592

战后第四国际 593

曼德尔:晚期资本主义论 598

双重政权论 599

过渡社会论 601

无产阶级多党制 602

革命制止战争 604

帕布洛:殖民地革命 605

由外围向中心推进 607

农民是主力军 607

工人自治 608

波萨达斯:先发制人的核战争 610

革命输出论 611

平等社会主义 612

和平共处是取消世界革命 614

第二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 615

马尔库塞:对一体化社会的批判 616

对革命力量的分析 618

对社会主义的论述 620

萨特:对“现代马克思主义”的批评 621

“自由社会主义” 622

阿尔杜塞: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 626

“马克思主义的危机” 628

普兰查斯:由结构决定阶段 630

国家的相对自主权 633

第二十九章 发展中国家的共产主义者 636

第一节 亚洲 637

印度共产党:印度社会性质和革命任务 639

武装斗争和议会道路 641

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政权 645

艾地:“纳沙贡”为核心的民族统一战线 648

群众性的党 649

第二节 非洲 651

卡布拉尔:社会发展动力是生产力 651

返回原始 652

阶级自杀论 653

党要实现社会心理解放 655

穆加贝:从民族民主革命走向社会主义 657

民族团结、种族和解和稳定白人 659

为一党制创造条件 661

恩古瓦比:民族民主人民革命 663

革命、民主、人民政权 664

先锋党 665

第三节 拉丁美洲 666

格瓦拉:游击中心论 667

大陆革命论 669

一次革命论 670

庞佩约:委内瑞拉革命 671

民主的、多元的、人民自治的社会主义 673

第三十章 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社会主义者 677

第一节 亚洲 679

尼赫鲁:以社会主义“外衣”推进民族主义 680

民主的中间道路 681

用宪法解决阶级冲突 682

奈温:佛教社会主义 684

避免贫富悬殊防止阶级对抗 685

军人领导的一党专政 686

第二节 西亚北非 688

阿弗拉克:阿拉伯民族统一 688

建立自由民主制度 689

阿拉伯社会主义 690

纳赛尔:建立自由制度 692

埃及式社会主义 692

实现阿拉伯、非洲和伊斯兰统一 694

卡扎菲:社会主义民众国 695

伊斯兰社会主义 696

阿拉伯统一 697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 698

恩克鲁玛:恢复村社制组织原则 699

良知主义 700

非洲社会阶级观的转变 701

尼雷尔:村社制传统 704

乌贾马社会主义 705

“人人皆兄弟” 707

桑戈尔:黑人精神 709

生产力+社会主义+非洲特性 710

多党和对话 712

第四节 拉丁美洲 713

阿连德:通过选举表决方式的一种造反 714

多党、多阶级联盟 715

自由是对人道主义的尊重 717

阿亚:帝国主义是拉美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初阶段 719

中等阶级是领导力量 720

印第安美洲主义 721

伯纳姆:消灭特权和机会均等 722

合作社会主义 723

政府从属于党,权力集中于领袖 725

结束语:面临21世纪的思考 72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