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蒋映光,钟秋菊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800028496
  • 页数:544 页
图书介绍:
《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目录

目 录学习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坚定信心 明确任务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在上海、长春召开的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1995年5月22日、6月26日) 江泽民 3

把握企业改革的正确方向——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企业改革的重要讲话 本报评论员 15

历史地全面地科学地看待国有企业——再谈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企业改革的重要讲话 本报评论员 19

坚持“三改一加强”——三谈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企业改革的重要讲话 本报评论员 22

在改革中发展壮大公有制经济——四谈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企业改革的重要讲话 本报评论员 25

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五谈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企业改革的重要讲话 本报评论员 28

吴邦国在陕西调研时强调结合实际落实江泽民讲话精神深化改革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31

中宣部国家经贸委联合召开座谈会坚定信心搞好国有企业改革 34

本报邀请经贸委体改委负责同志座谈学习讨论江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宣传力度 37

正视困难坚定信心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学习贯彻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重要讲话座谈会”纪要 新华社记者 焦然 43

实行“三改一加强”增强国有企业活力 上海市副市长 蒋以任 54

转变经营机制提高经济质量 中共江苏省委书记 陈焕友 58

坚定信心明确方向 中共吉林省委书记 张德江吉林省代省长 王云坤 61

走出搞好国有企业新路子 辽宁省省长 闻世震 64

学习五中全会重要精神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份的关系(摘自《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 江泽民 69

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第12条、第26条) 71

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摘自《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建议的说明》) 李鹏 73

抓好国有企业改革这个中心环节——论“第五条方针” 本报评论员 76

中央领导同志谈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李瑞环考察辽宁国有大中型企业强调从实际出发加快内部经营机制转换 81

吴邦国在党校国有企业改革专题研究班上强调企业改革要着眼于搞活整个国有经济 84

深化改革强化管理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吴邦国 86

吴邦国在四川调查时指出发挥老工业基地作用搞好国有经济 101

吴邦国在中央党校国有企业改革研究班结业式上说锲而不舍探索国有企业改革 104

吴邦国在全国试点企业集团工作会上强调组建扶持一批大公司大集团 106

吴邦国在辽宁调研时强调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调整 108

吴邦国写信给经济效益纵深行组委会说把深化改革和强化管理统一起来 110

李岚清在江苏考察时强调大力推进国有外经贸企业改革 111

李铁映在体改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进一步坚定搞好国有企业信心 113

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理论探索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若干基本认识问题 袁木 117

再谈国有企业改革问题——四川德阳调查归来 袁木 133

谈国有企业改革问题——辽宁朝阳调查归来 袁木 147

关于国有工业发展战略问题 吕东 160

全面推动工业企业技术进步 吕东 165

要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 徐鹏航 169

加快结构调整促国有企业发展 何竹康 175

思维方式变革和企业转机发展——关于国有企业加快进入市场经济轨道的思考 顾金池 179

依靠科技进步搞好大中企业 辽宁省省长 闻世震 184

按邓小平同志的思路搞活国有企业 苏星 187

全面理解现代企业制度 陈清泰 195

深化企业改革壮大国有经济 洪虎 200

卸掉包袱再造优势——沈阳市委书记张国光谈搞好大中型企业 本报记者 皮树义 211

搞好国有企业是重大的经济和政治问题 宗寒 214

把搞好搞活国有经济落到实处——对“抓好五百——一千家国有大企业”战略的思考与探索 李从国 220

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纪思 226

“抓大放小”是搞好国有企业的正确战略 李春亭 234

放开放活大有希望——全国体改工作座谈会代表谈国有小型企业改革 本报记者 李建兴 242

从战略角度推进企业兼并 李克穆 245

树立正确的破产观搞好国有企业破产试点 中国工业经济协会调研部 249

正确处理企业改革、管理和发展的关系 陈佳贵 254

市场与管理——部分企业家谈企业管理 中国经济效益纵深行记者 施卫东 曹璞 260

企业管理观念的扩展与更新 艾丰 冉永平 264

把企业管理提高到一个新层次——为“95中国经济效益纵深行”而作 本报社论 271

“仕奇现象”与中国名牌发展战略 中国名牌发展战略课题组 275

名牌:千秋万代的民族事业——《中国名牌大家谈》专栏结束语 本报记者 艾丰 281

打响中国自己的名牌——联想集团的理想和实践 本报记者 卢新宁 287

深化企业改革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张丁华 292

切实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李任仕 297

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思路谈’95企业深化改革座谈会发言摘登转机建制任务艰巨 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会长 袁宝华 303

既要积极推进又要慎重行事 中国社会科学院顾问 刘国光 305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吴敬琏 307

完善税收法规搞好配套改革 财政部税政司副司长 王 征 309

国有企业生存发展需要良好外部环境 湖北襄阳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张德炳 310

一百户的来历——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思路谈之一 本报记者 刘桂莲 312

试点有“偏饭”吗?——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思路谈之二 本报记者 彭嘉陵 316

总经理与“打工先生”——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思路谈之三 本报记者 班明丽 320

老帐须理清——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思路谈之四 本报记者 王清宪 324

“婆婆”和“妈妈”——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思路谈之五 本报记者 莫新元 327

冗员包袱谁来解——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思路谈之六 本报记者 王彦田 331

“死”去“活”来话破产——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思路谈之七 本报记者 江世杰 335

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央宣传部、国家经贸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 341

如何做好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央、国务院部分部委负责同志座谈纪要 352

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生动实践德阳市属国有工业企业连续七年无亏损 新华社记者 金小明 陈芸 成建 361

编者的话:办好国有企业信心要足点子要灵 369

本报编辑部邀请企业界人士座谈德阳经验国有企业改革大有抓头 国有企业发展大有奔头 371

再为“国家队”助威 本报评论员 374

如何推进今年的企业改革?正名鼓劲增强信心认清思路扎实工作本报邀请企业界人士座谈德阳经验发言摘要 376

他们这样指导“国家队”——石家庄市搞好大中型企业的报告 王金良 王树谦 382

分类指导好(短评) 386

百户企业是怎样扭亏的——来自上海纺织业的调查报告 新华社记者 吴复民 388

勇于探索先行一步——改革中的全国百家试点企业 本报记者 吕网大 394

一个国有大企业的出色答卷——宝钢投产十周年调查 中共中央党校“宝钢发展研究”课题组 398

一切围绕企业的终极目标——宝钢管理新概念 中国经济效益纵深行记者 陈雅妮 405

宜统则统宜放则放——宁波敦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见闻 本报记者 曾坤 范伟国 408

广开渠缓放水——北京牡丹电子集团公司采访记 本报记者 杨振武 赵兴林 411

嘉陵摩托的呼喊 本报记者 李维平 414

“假老板”真做——记杭钢搞活资金经营 本报记者 江世杰 417

让资金管理“升帐” 大江 421

“月亮走,我也走”——“扭亏大王”万德明的点子 海默 422

他找准了感觉 辛言 426

潜力在人成败在人——西北第七棉纺织厂见闻 本报记者 曾坤 孟西安 428

国有企业能出高效益——绍兴市属国有工业企业的调查 本报记者 赵相如 袁亚平 431

为“国”分忧的共产党员——广东顺德糖厂起死回生纪实 本报记者 梁兆明 435

编者的话:共产党员!要勇挑重担 439

活力从哪里来?——东阿阿胶集团加强企业管理纪实 贾建舟 吴延华 441

两个100%的来历——记河北省新河钻机厂科技兴厂之路 米保广 刘凌君 张树英 444

给科技人员实权(编后) 447

“春兰之谜”试解 本报记者 艾丰 449

产品战略中的辩证法——来自春兰的报道之二 新华社记者 陈明星 廖原 本报记者 艾丰 454

萍乡煤矿活了 本报记者 刘燮阳 458

“江麻”扭亏的启示 中国经济效益纵深行记者 冉永平 464

改一块活一块——湖北化纤总公司分块改制记事 本报记者 杜若原 467

“菜单式”管理的魅力——上海市大型物件汽车运输公司纪事 本报记者 唐维红 470

从“换牌”到公司制——安阳钢铁公司采访录 本报记者 李杰 李而亮 475

规模效益从哪里来?——江铃汽车集团发展壮大纪实 中国经济效益纵深行记者 庹震 李厚信 廖国良 478

荆门石化:“内功”三步棋 中国经济效益纵深行记者 夏斐 查德祥 张波 481

130岁正年轻——江南造船厂进军国际市场纪事 本报记者 江世杰 484

做国有资本的经营家——记上海三枪集团董事长苏寿南 新华社记者 陈雅妮 本报记者 戴玉庆 曹焕荣 488

释放国有资产的潜能 本报评论员 495

股东进入企业新生——从唐山碱厂试点方案看企业内投资主体的塑造 本报记者 莫新元 498

值得花的代价——从重钢试点方案看重庆市政府职能的转变 本报记者 王清宪 502

分离与分步——从太原钢铁(集团)公司试点方案看如何解决企业办社会问题 本报记者 王彦田 阎晓明 507

寻找“十个化”——从上海三维制药公司看改制与管理的关系 本报记者 班明丽 511

水急靠渠硬(编辑点评) 石玉 517

“扬子”改组八字经——搞活资产靠关、停、并、转、租、撤、卖、换 本报记者 王启明 刘杰 519

小作坊变大集团——四川沱牌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兼并中壮大 本报记者 罗茂城 523

“老马破车”装上了发动机——黑龙江桦林集团改革纪实 新华社记者 陈芸 本报记者 王彦田 526

马恩华,杰出的社会主义企业家 本报记者 杨振武 陈国琦 529

漂洋过海不忘上山下乡——青岛双星集团在市场竞争中的超前意识 宋学春 胡英暖 53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