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中国经济大辞典
中国经济大辞典

中国经济大辞典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炳炎主编
  • 出 版 社:南京:南京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805602719
  • 页数:770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古代经济、现代经济、当代经济与改革、中国当代优秀企业与企业家五部分。共收辞条1911条。
《中国经济大辞典》目录

一、经济环境与资源 3

(一)疆域政区 3

中国 3

中华 3

九州 3

十三州 3

十五道 3

第一篇 中国古代经济 3

二十三路 4

十一行中书省 4

十三布政使司 4

二十三省 4

行省 4

府 4

州 4

羁縻府州 5

监 5

中原 5

郡 5

镇 5

县 5

关东 6

三辅 6

新秦中 6

江南 6

江东 6

两浙 6

两淮 6

河西四郡 6

西域 6

(二)经济区划 7

四海 7

基本经济区 7

玉门关 7

岭南 7

中州 7

漠北 7

黄河流域基本经济区 8

长江流域基本经济区 8

山西经济区 8

山东经济区 9

江南经济区 9

龙门碣石以北经济区 10

海河流域经济区 10

关中经济区 10

三河经济区 11

巴蜀经济区 12

三吴 12

太湖流域经济区 12

河套平原经济区 12

历史上的农耕区和畜牧区 13

(三)地形、地貌与资源 13

原 13

周原 13

隰 14

海塘 14

捍海塘 14

捍海堰 14

范公堤 14

岗身 14

三门峡 15

黄河故道 15

衡山 16

五岳 16

泰山 16

华山 17

恒山 17

嵩山 17

云梦 17

毛乌素沙漠 18

古代矿产资源 18

古代水资源 19

古代森林资源 20

大冶铜绿山古矿 21

利国监铁矿 21

(四)气候、水文、植被 21

古代气候 21

三江 22

四渎 22

四季 22

五湖 23

黄河 23

黄河六次大改道 24

地上河 24

扬子江 25

黄河下游湖沼 25

圃田泽 25

荥泽 25

孟诸泽 25

巨野泽 26

大陆泽 26

梁山泊 26

洞庭湖 27

洪泽湖 27

鉴湖 27

微山湖 27

彭蠡 28

震泽 28

十薮 28

都江堰 28

鸿沟 29

邗沟 29

江南河 29

通济渠 29

永济渠 29

漳水十二渠 29

六辅渠 30

白渠 30

郑国渠 30

成国渠 30

龙首渠 31

灵渠 31

芍陂 31

期思陂 31

鸿郤陂 31

漕渠 31

五丈河 32

古代植被 32

破岗渎 32

贾侯渠 32

惠农渠 32

利漕渠 32

广通渠 32

(五)人口 33

古代人口数量 33

历史上的人口大迁徙 34

历代人口分布 35

古代奖励人口增殖政策 36

编户 36

编民 36

漏户 37

漏口 37

主户 37

客户 37

丁口 37

移民戍边 38

手实 38

案比 38

版籍 38

黄册 38

五胡 39

棚民 39

色目人 39

徒附 39

秦人 40

唐人 40

市籍 40

黔首 40

历代居民基层组织 40

(六)城市 41

中国六大古都 41

长安 41

洛阳 42

开封 42

北京 42

大都 43

建康 43

咸阳 44

临安 44

邺 44

五都 45

锦官城 45

邯郸 45

临淄 45

泉州 46

兰州 46

扬州 46

苏州 46

四大镇 47

青龙镇 47

二、农业 47

稼穑 47

代田法 48

区田法 48

火耕水耨 48

缦田法 48

刀耕火种 48

圃田 49

柜田 49

架田 49

畲田 49

沙田 49

圩田 49

围田 50

荡田 50

淤田 50

芦田 50

农田水利法 50

籍田 51

私田 51

井田制 51

公田 51

官田 52

王田 52

采邑 52

占田制 53

均田制 53

露田 53

桑田 54

麻田 54

职分田 54

口分田 54

族田 55

户掌田 55

圈地 55

公廨田 55

永业田 55

旗地 56

更名地 56

田庄 56

皇庄 56

屯田 57

易田 57

庄头制 57

祭田 57

庙田 57

卫所屯田 58

营田 58

徕民法 58

宽乡 58

谷租 59

力租 59

永佃制 59

租佃制度 59

钱租 60

折租 60

正租 60

附租 60

押租 60

预租 60

地契 60

佃契 61

分租 61

定租 61

活租 61

包租 61

帮工佃种 61

茶户 62

典租 62

典田 62

蚕户 62

脚色制 62

撤佃 62

换佃 62

大小租 62

三、工业、(手工业) 63

百工 63

匠户 63

番匠 63

长上匠 63

和雇 64

系官匠户 64

轮班匠 64

明资匠 64

巧儿匠 64

匠班银 65

当行 65

作坊 65

作头 65

盐户 65

亭户 65

灶丁 65

井灶 65

踹坊 66

长春拖拉机制造厂 66

染坊 66

槽坊 66

船厂 66

铁坊 66

糟坊 66

机匠 67

臧窑 67

工部制造库 67

炉头 67

机房 67

掌醢署 67

良醢署 67

官锦坊 67

糖坊 67

陶瓷 68

白陶 68

东瓯缥瓷 68

唐三彩 68

一鼓铁 68

造办处 69

官手工业 69

永乐大铜钟 69

宣德铜炉 69

玺 69

散工制 70

团行 70

行帮 70

会馆 70

行规 70

行会制度 70

酒正 70

铁市长丞 70

学徒制度 71

四、商业(市场)、外贸 71

商贾 71

国子监书库 71

少府监 71

匠籍制度 71

官市 72

亥市 72

庙会 72

草市 72

市肆 72

市井 72

集市 72

马市 73

互市 73

交引铺 73

柜坊 73

蕃坊 73

商馆 73

邸店 74

塌坊 74

堆垛场 74

丝行 74

茧行 74

茧市 74

榷会 74

寄附铺 75

伙计 75

牙商 75

盐商 75

客帮茶商 75

铜商 76

散商 76

总商 76

晋商 76

徽商 76

公行 76

榷估制度 77

盐铁专卖 77

公班衙 77

坊市制 77

七科谪戍 77

工商食官 77

榷酒 78

榷茶 78

固榷 78

市易法 78

折中制 78

市平 79

常平法 79

常平仓 79

赊货 79

罢市 79

开中制 79

假赁 79

和籴 80

盐法 80

榷盐法 80

盐钞法 80

盐引 81

常平盐 81

朝贡贸易 81

贡舶 81

商舶 81

市舶 81

大班 81

行商制度 82

保商 82

市舶使 82

十三行 82

市舶司 82

勘合贸易 83

五、交通、运输 83

比绸之路 83

毛皮之路 83

陶瓷之路 83

河西走廊 83

西域南道、北道 84

四海关 84

驰道 84

栈道 84

置邮 84

驷乘 85

车马 85

辇 85

驿券 85

脚力 85

驿官 85

递运所 85

驿书 85

晕 86

辎车 86

肩舆 86

大车 86

辒?车 86

轩车 86

轺车 86

舟 86

课船 87

运河 87

漕运 87

国计 88

六、财政 88

闸座 88

指南针 88

纲运 88

度支 89

岁入 89

岁出 89

岁计 89

国用 90

主计 90

计簿 90

四柱清册 90

赋税 90

徭役 91

田赋 91

九赋 92

算赋 92

口赋 92

丁赋 92

更赋 92

九贡 93

岁贡 93

课口 93

荫户 93

诡名寄产 93

科则 94

起科 94

催科 94

折征 94

预征 94

贡助彻 94

两税法 95

租庸调 95

初税亩 95

方田均税法 96

经界法 96

免役法 96

一条鞭法 97

摊丁入地 97

青苗钱 98

户税钱 98

地头钱 98

马口钱 98

牛头税 98

落地税 98

盐课 99

经总制钱 99

加耗 99

耗羡 99

上供 99

抑配 99

矿课 100

渔课 100

捐纳 100

征商 100

算缗钱 101

除陌 101

和买 101

仓储 102

义仓 102

预备仓 102

俸禄 102

自封投柜 103

量入为出 103

规礼 103

岁币 103

赔款 103

料钱 103

量出制入 104

七、货币、金融 104

贝币 104

钱 104

官铸 104

私铸 105

布币 105

刀币 105

爰金 105

铁钱 106

皮币 106

环钱 106

方孔钱 106

蚁鼻钱 106

铅钱 107

五铢钱 107

布货十品 107

泉货六品 107

年号钱 107

制钱 108

当十钱 108

中统宝钞 108

金银锭 108

元宝 108

交子 109

钱牌 109

通宝 109

银元 109

钱引 110

关子 110

银票 110

会子 110

楮币 111

交钞 111

贞祥宝券 111

宝钞 111

缗 111

官银钱号 112

京债 112

公廨本钱 112

足陌 112

文 112

吊 112

短陌 112

贯 112

典当 113

营债 113

合会 114

印子钱 114

钱庄 114

飞钱 114

称提 114

开启通宝 115

洪武通宝 115

钱范 115

会昌开元 115

开元通宝 115

银两制度 115

银炉 116

宝源局 116

八、科技、教育 116

数术 116

相风测雨 117

物理 117

象 117

炼丹术 118

采矿术 118

髹漆术 118

冶铁术 119

范铸 119

城郭 119

造纸术 119

天文历法 120

火药 120

天工开物 120

印刷术 120

计时 121

学校 121

官学 121

宗学 122

书院 122

国子学 122

庠序 122

太学 122

私学 122

有教无类 123

以吏为师 123

学官 123

选士 123

科举 123

茶经 124

汜胜之书 124

四时纂要 124

齐民要术 124

荔枝谱 125

农书(陈?) 125

农桑辑要 125

农桑衣食撮要 125

王祯农书 125

元亨疗马集 126

农政全书 126

浓氏农书 126

授时通考 126

成康之治 127

百亩而彻 127

九、经济改革 127

知本提纲 127

蚕书 127

管仲治齐 128

鲁用田赋 128

晋文公改革 128

郑作丘赋 129

李悝变法 129

吴起变法 129

商鞅变法 130

秦始皇改革 130

与民休息 131

文景之治 132

桑弘羊改革 132

昭宜中兴 133

王莽改制 133

侨寄法 134

田租户调令 134

光武中兴 134

太康之治 135

北魏孝文帝改革 135

宇文秦改革 136

隋文帝改革 136

贞观之治 137

开元之治 138

刘晏革新财政 138

松赞干布改革 139

郭威、柴荣相承改革 139

宋太祖改革 140

庆历新政 140

王安石变法 141

沈括行新法 141

忽必烈改革旧章 142

耶律楚材“以儒治国” 142

文天祥“抚以宽慰,镇以宁静” 142

张居正改革 143

明太祖“阜民之财,息民之力” 143

努尔哈赤改革 144

皇太极“满汉一体”、“勤治农桑” 144

康熙力革旧弊 145

十、经济思想与人物 145

食货 145

大同 146

《管子》 146

开阖 147

敛散 147

富民 147

轻重 147

薄税敛 148

本富论 148

四民分业定居论 148

不籍赡国 149

相地衰征 149

强本节用 149

开源节流 149

耕三余一 149

什一而税 150

积蓄之理 150

子母相权 150

虚实相权 150

抑兼并 150

官山海 151

义利 151

小国寡民 152

料民 152

幅利 152

荒政 152

均贫富 152

节用 153

奢俭论 153

交利论 153

六月穰六岁旱 154

平粜 154

《商君书》 154

农战 155

贵粟 155

重本抑末 156

禁末 156

井田论 157

恒产论 157

维齐非齐 157

限田论 158

平准论 158

《盐铁论》 158

均输论 158

五均六筦 159

《钱神论》 159

《钱本草》 160

《伯牙琴》 160

均田免赋 160

《钱币刍言》 160

《钱币论》 161

管仲 161

孔丘 161

墨翟 162

老子 162

范蠡 163

计然 163

李悝 164

商鞅 164

许行 165

孟轲 165

白圭 166

荀况 166

韩非 167

贾谊 168

晁错 168

桑弘羊 169

司马迁 169

王莽 170

王符 170

傅玄 171

刘晏 171

陆贽 172

杜佑 172

杨炎 172

李觏 173

王安石 174

陈亮 174

叶适 175

卢世荣 175

徐光启 175

邱浚 176

张居正 177

黄宗羲 177

顾炎武 178

王夫之 178

包世臣 178

晚清政府 183

第二篇 中国近代经济 183

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 183

一、总论 183

南京临时政府 184

北洋军阀政府 184

中华民国南京政府 184

太平天国 184

伪满洲国 185

陕甘宁边区政府 185

南京条约 185

天津条约 185

北京条约 185

马关条约 186

辛丑条约 186

二十一条 186

国际关税与贸易一般协定 187

资本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 187

中美商约 187

外人侵华经济权益 188

外人对华资本输出 188

租界 189

势力范围 189

门户开放政策 190

洋务运动 190

洋务派 191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191

南洋通商大臣 192

北洋通商大臣 192

戊戌变法 192

清末“新政” 192

买办资本阶级 193

辛亥革命 193

官僚资本阶级 194

四大家族 194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194

中国无产阶级 195

民族资本集团 195

张謇大生资本集团 196

荣家资本集团 196

周学熙资本集团 197

交通系集团 197

新交通系集团 197

刘鸿生资本集团 197

永安系统 197

美国独占对华投资 198

接收敌伪财产 198

战时经济体制 198

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 199

近代少数民族经济 200

国民经济总崩溃 201

新民主主义经济 201

殖民地经济 202

港英经济 202

澳葡经济 203

日台经济 203

日满经济 204

日满经济统制 205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 205

满洲重工业开发株式会社 205

晚清农业生产 206

华中振兴株式会社 206

华北开发株式会社 206

二、农业 206

照旧交粮纳税 207

近代封建土地所有制 207

永佃制 207

近代土地兼并 208

官、公地产私有 208

土地投机 209

近代地租 209

折租制 210

农产品商品化 210

农业资本主义经营 211

经营地主经济 211

新式富农经济 212

农牧垦殖经济 212

帽子头、金大26号 212

国民政府初期的农村政策 213

民国时期农业生产 213

定县实验 214

开发建设大后方农业经济 214

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 215

地主 215

洋地主 216

富农 216

雇农 216

贫农 216

中农 217

佃农 217

农业资本家 217

游民 217

洋务派创办军用工业 218

外资工矿企业 218

三、工业、手工业 218

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 219

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 220

官僚资本近代工业 220

民族资本近代工业 220

奖励公司章程 221

奖给商勋章程 221

战时工业政策 222

资源委员会 222

工矿调整委员会 223

中国工业合作运动 223

中华全国工业协会 223

战时生产局 223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224

金陵机器制造局 224

安庆内军械所 224

养成工制 224

包身工制 224

福州船政局 225

天津机器制造局 225

湖北枪炮厂 225

基隆煤矿 225

开平矿务局 225

中兴煤矿公司 226

徐州利国驿煤矿 226

萍乡煤矿 226

井陉煤矿 226

淮南煤矿 226

兰州机器织呢局 227

上海机器织布局 227

汉冶萍公司 227

汉阳铁厂 227

漠河金矿 227

大冶铁矿 227

湖北纺织四局 228

华盛纺织总厂 228

恒丰纱厂 228

中国纺织建设公司 228

华新纺织新局 228

香港黄埔轮船公司 229

江南造船所 229

发昌机器厂 229

阜丰面粉公司 229

商务印书馆 229

启新洋灰公司 230

中国化学工业社 230

颐中烟草公司 230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230

大中华火柴公司 231

玉门油矿 231

茂新、福新、申新总公司 231

大中华橡胶厂 231

诸匠营 232

百工衙 232

晚清官府手工业 232

手工业行会 233

农村手工业 233

手工业资本主义经营 234

四、交通、运输、邮电业 235

近代轮船运输业 235

外资在华航运业 235

近代铁路建筑业 236

掠夺路矿权 237

列强在华铁路投资 237

铁路国有政策 238

保路运动 238

收回利权运动 238

近代公路建设 239

近代邮政 240

近代电信 240

省港邮轮公司 241

旗昌轮船公司 241

轮船招商局 241

太古轮船公司 242

怡和轮船公司 242

三菱轮船公司 242

日清轮船公司 242

民生实业公司 242

关内外铁路 243

台湾铁路 243

唐胥铁路 243

北洋铁路 243

吴淞铁路 243

北洋官铁路局 244

东省铁路 244

陇海铁路 244

京张铁路 244

京广铁路 244

滇缅公路 245

中印公路 245

钱塘江桥 245

郑州黄河桥 245

天津电报总局 246

大东电报公司 246

大北电报公司 246

中国航空公司 246

中央航空公司 246

五、商业、外贸 247

商会 247

同业公会 247

旧式商人 247

新式商人 248

丝行 248

盐商 249

私盐 249

票法改革 249

食盐专卖制 250

旧中国城乡商品流通网 250

五口通商 251

商埠 251

五大商埠 252

海关 252

海关监督 253

总税务司 253

商品倾销和原料掠夺 253

外资洋行 254

鸦片贸易 255

苦力贸易 255

买办制度 256

抵货运动 256

美国独占中国商品市场 257

外贸逆差平衡 257

美孚石油公司 257

先施百货公司 257

农本局 258

中国国货公司 258

英美烟草公司 258

亚细亚石油公司 258

贸易委员会 259

中国茶叶公司 259

复兴商业公司 259

富华贸易公司 259

禁烟总局 259

中国蚕丝公司 260

扬子建业公司 260

六、财政、金融、货币 260

晚清财政危机 260

晚清增收节支 260

财权外移 261

财权下移 261

资本主义税制 262

半殖民地半封建税制 262

圣库制度 262

太平天国税制 263

税制整理 264

田赋 264

漕运 265

粮食三征 265

盐税 266

盐余 266

盐税整理 267

关税 267

常关税 268

协定税则 268

船钞 268

边境输出入税 269

子口税 269

输入税 269

输出税 269

复进口税 270

鸦片厘金 270

机器制造货出厂税 270

关余 270

关税自主 270

关税自主运动 270

出口税则 271

进口税则 271

国定税则 271

捐输 272

厘金 272

矿税 272

印花税 273

契税 273

烟酒税 273

地方税 274

屠宰税 274

统税 274

直接税 275

营业税、特种营业税 275

所得税 275

过分利得税 276

遗产税 276

货物税 276

息借商款 276

俄法洋款 277

英德洋款 277

续借英德洋款 277

昭信股票 277

庚子赔款 277

金融公债 278

善后大借款 278

西原借款 278

建设公债 278

棉麦借款 279

统一公债 279

近代中国银行业 279

典当 280

钱庄 280

票号 281

官钱银号 281

外商银行 282

外国银行团 283

丽如银行 283

麦加利银行 283

汇丰银行 283

万国储蓄会 284

东方汇理银行 284

华俄道胜银行 284

横滨正金银行 284

中国通商银行 285

户部银行 285

中央银行 285

中国银行 285

交通银行 285

中国农民银行 286

中央信托局 286

邮政储金汇业局 286

中央合作金库 286

四行两局一库 286

小四行 287

南四行 287

中国垦业银行 287

中国实业银行 287

北四行 288

江浙财团 288

华北财团 288

华南财团 288

华西财团 289

信托公司 289

交易所 289

信交风潮 289

伪满中央银行 289

太平保险公司 290

中国保险公司 290

中央储备银行 290

四联总处 290

中央储蓄会 290

海关两 291

户部官累 291

二七宝银 291

银元 291

纹银 291

大洋 291

袁头 292

铜元 292

造币厂 292

废两改元 292

法币政策 292

金圆券 293

银圆券 293

黄金储蓄存款 293

国币 293

七、科技、教育 294

天历 294

植物名实图考 294

近代数学东渐 294

近代力学东渐 294

中国科学社 295

中央研究院 295

北平研究院 295

大学研究院 295

紫金山天文台 296

教会学校教育 296

中华基督教教育协会 296

洋务教育 297

太平天国教育 297

幼童留美 298

武训兴学 298

维新教育 298

中国教育会 298

清末教育改革 299

钦定学堂章程 299

奏定学堂章程 299

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 300

壬子癸丑学制 300

废止科举 300

庚款兴学 300

北洋政府的复古主义教育 301

军国民教育思潮 301

实利主义教育思潮 301

平民教育运动 302

工读主义教育 302

科学教育思潮 302

中华职业教育社 302

实用主义教育思潮 302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303

收回教育权运动 303

壬戌学制 304

京师同文馆 304

三民主义教育 304

党化教育 304

乡村建设运动 305

国民党统治区教育 305

日伪统治区奴化教育 306

新民主主义教育 307

中央苏区教育 307

解放区教育制度 308

抗日根据地教育 308

解放区群众教育运动 309

广方言馆 309

格致书院 310

水师学堂 310

武备学堂 310

万木草堂 310

北洋大学 311

通艺学堂 311

南洋公学 311

时务学堂 311

京师大学堂 311

存古学堂 312

北京大学 312

黄埔军校 312

马克思共产主义大学 313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313

农民运动讲习所 313

华北联合大学 314

陕北公学 314

延安大学 314

华北大学 314

八、新民主主义经济 315

土地革命 315

井冈山土地法 315

查田运动 315

减租减息 316

五四指示 316

中国土地法大纲 317

土地改革总路线 317

土地改革运动 317

根据地农业生产 318

互助合作运动 318

劳动互助社 319

变工队 319

耕田队 319

犁牛站 319

大生产运动 319

南泥湾开荒 320

根据地国营工商业 320

根据地私营工商业 321

供销合作社 322

粮食调剂局 322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22

根据地财政制度 322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暂行税则 323

陕甘宁边区税制 323

东北解放区税制 324

供给制 325

通过税 325

救国公粮 325

公盐 325

三大经济纲领 326

没收官僚资本 326

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 327

陕甘宁边区银行 327

边币 327

晋察冀边区银行 327

东北银行 328

南方人民银行 328

华北银行 328

内蒙银行 328

中州农民银行 328

淮南银行 328

西北农民银行 328

冀南银行 328

北海银行 328

华中银行 328

九、经济思想与人物 329

维新先驱思想 329

鸦片弛禁论 329

鸦片严禁论 329

汪士铎反动人口论 330

通商抚夷论 330

王鎏的名目主义货币论 330

许楣的金属主义货币论 331

洋务派经济思想 331

中体西用 332

顽固派用夷变夏论 332

早期维新思想 333

商战 333

资产阶级革命派经济思想 334

资产阶级维新派经济思想 334

平均地权 335

第三党解决土地问题方案 335

节制资本 336

均田与限田论 336

实业救国 336

棉铁主义 336

海国图志 336

天朝田亩制度 337

资政新篇 337

租核 338

盛世危言 338

庸书 338

续富国策 339

劝学篇 339

林则徐 340

大同书 340

魏源 341

王茂荫 341

冯桂芬 342

洪秀全 342

奕诉 343

曾国藩 343

左宗棠 343

李鸿章 344

沈葆桢 344

丁日昌 344

张之洞 345

唐延枢 345

徐润 345

薛福成 346

容闳 346

盛宣怀 346

郑观应 347

马建忠 347

黄遵宪 348

刘锡鸿 348

曾廉 348

康有为 349

梁启超 349

严复 350

谭嗣同 350

孙中山 351

廖仲凯 351

聂缉椝 352

张謇 352

朱执信 352

陈启源 352

周学熙 353

简照南 353

简玉阶 353

荣宗敬 354

荣德生 354

刘鸿生 354

宋子文 355

孔祥熙 355

杜月笙 355

威妥玛 356

李泰国 356

赫德 356

安德联 356

詹天佑 356

竺可桢 356

陆地水文 361

地形 361

第三篇 中国现代经济 361

新中国的疆域 361

一、经济社会环境 361

气候 363

植被 364

土壤 364

耕地资源 365

矿产资源 365

人口构成 366

人口增长 367

人口控制 367

民族与人口分布 368

语言文字 369

宗教信仰与习俗 370

国家机构 370

首都 371

行政区划 372

经济区 372

中国共产党 373

各民主党派 374

社会团体 376

二、经济制度与经济发展 377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377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78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 378

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379

社会主义按劳分配 379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380

社会主义改造 381

四个现代化 382

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 382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382

国民经济的恢复 383

第一个五年计划 384

第二个五年计划与经济调整 385

第三个五年计划 386

第四个五年计划 386

第五个五年计划 386

第六个五年计划 387

第七个五年计划 388

国民经济的发展 388

农村经济的发展 389

城市职工收入 391

农民收入 391

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 391

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 392

主要消费品消费量 394

城乡储蓄的增长 394

劳动就业 394

就业方针与措施 395

工资制度 395

劳动保险制度 395

职工福利制度 396

制度公休日 396

国民健康与平均寿命 396

增产节约 397

社会主义劳动竞赛 397

三、经济法制建设 397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97

经济法制建设 398

企业法 399

经济合同法 400

企业破产法 400

涉外经济法 401

个人所得税法 402

会计法 402

计量法 402

商标法 403

食品卫生法 404

药品管理法 404

森林法 404

草原法 405

渔业法 405

土地管理法 406

矿产资源法 406

水污染防治法 407

环境保护法 407

土地资源的利用 408

四、农业 408

海洋环境保护法 408

农业生产的成就 409

农业发展的过程 410

农业生产的薄弱环节 410

人民公社化 411

三级所有、队为基础 41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412

农业学大寨 413

以粮为纲,全面发展 413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414

“无农不稳,无粮则乱” 414

种植业的发展 415

粮食作物 415

经济作物 416

森林资源 417

林业建设 418

林区的分布 418

自然保护区 419

畜牧业生产 420

水产资源 420

渔业生产 421

国营农场的发展 421

国营林场的发展 422

农业机械化 422

农业技术推广站 423

乡镇企业的发展 423

农业区划 424

杂交水稻 425

五、工业 425

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 425

工业生产能力的增加 426

工业结构的变化 427

工业布局的改变 428

煤炭工业的发展 429

矿区建设 430

采煤机械化 430

煤炭工业布局 430

重点煤炭基地 430

石油工业的发展 431

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基地 432

炼油工业的发展 432

石油出口 433

电力工业的发展 433

水力发电 434

火力发电 434

多种能源发电 435

冶金工业的发展 436

电网 436

钢铁工业 437

钢铁生产基地 437

有色冶金工业 438

机械工业的发展 438

农业机械工业 439

机床工业 439

汽车工业 439

电机工业 439

仪表仪器工业 440

造船工业 440

电子工业的发展 440

电子计算机、收音机、电视机生产 441

化学工业的发展 441

化肥工业 442

石油化学工业 442

橡胶工业 443

合成材料工业 443

建筑材料工业的发展 443

粘土砖瓦工业 443

水泥工业 444

平板玻璃工业 444

新型建筑材料工业 444

制盐工业 445

轻工业的发展 445

造纸工业 445

制糖工业 446

卷烟工业 446

醇酒工业 446

自行车工业 446

手表工业 446

五小工业 447

皮革工业 447

缝纫机工业 447

陶瓷工业 447

工业学大庆 448

鞍钢宪法 448

工业八项经济技术指标 448

六、商业、外贸 449

国营商业 449

集体商业 449

个体商业 449

城乡集市贸易 450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450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及其构成 451

市场物价 451

商业行政机构 452

对外贸易关系的发展 453

商业经营机构 453

进出口贸易额的增长 454

进出口商品结构 455

对外贸易的地区结构 455

对外贸易的组织机构 457

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 457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457

对外经济贸易部 458

进出口商品检验总局 458

国际贸易研究所 458

七、交通、运输 459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459

铁路建设 459

铁路电气化 460

铁路桥梁建设 460

公路建设 461

铁路运输 461

公路桥梁建设 462

公路客货运输的发展 462

内河航运 462

沿海运输 463

远洋运输 463

海港建设 463

民用航空的发展 464

民用机场建设 464

专业航空 465

石油管道建设 465

天然气管道建设 465

固体物料管道建设 465

交通运输技术的开发 465

新中国的预算管理体制 466

八、财政、金融、会计和统计 466

民族自治地方预算管理体制 467

新中国的工商税收制度 468

新中国的农业税收制度 469

预算外资金的建立及其管理制度 469

国营企业财务管理体制 470

国营企业固定资金供应方式 471

国营企业流动资金供应方式 471

国营企业营业外支出范围 472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制度 472

国营企业产品成本开支范围 473

国营企业利润分配制度 474

新中国的银行体系 474

信贷资金管理体制 476

新中国的农村金融体系 476

新中国的工业贷款制度 477

农村信贷资金管理体制 477

新中国的商业贷款制度 478

人民储蓄制度 479

新中国的现金管理制度 479

新中国的银行利率 479

银行结算办法 480

新中国的会计管理体制 481

会计制度的制定权限 481

我国会计人员管理体制 481

企业总会计师制度 482

注册会计师制度 483

会计报表编送办法 483

新中国的统计管理体制 484

新中国统计工作组织系统 485

统计报表管理制度 486

统计资料管理制度 487

统计报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487

九、科技、教育与卫生 488

新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 488

发展科学技术的方针 489

主要科技成就 490

基础科学 491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491

航天及军事尖端技术 493

超导及核电科学技术 494

石油开发及石油化工技术 494

钢铁冶炼技术 495

大型设备及机器制造技术 495

水利工程技术 495

科学技术交流 495

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496

蜗牛事件 496

中国科学院 497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498

中国社会科学院 498

新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498

教育事业的发展 500

初等教育 500

普通中学教育 501

九年制义务教育 501

高等学校教育 502

高校及中专招生分配制度 502

学位制度 503

高等院校的科学研究 503

职工教育 504

农民教育 504

干部教育 505

广播电视大学 505

党校教育 506

函授教育 506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 507

派遣留学生 507

接受留学人员 508

职工体育 508

教育投资 508

教育的个人间接成本 509

教育的社会直接成本 509

医疗服务制度 509

医疗卫生部门 510

医院 510

医疗收费制度 511

医院经济管理 511

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 512

医疗成本 512

医院的技术经济责任制 512

中医中药 513

计划生育 513

卫生防疫管理 514

人口质量 515

健康投资 516

十、经济思想与人物 516

毛泽东的经济思想 516

周恩来的经济思想 518

刘少奇的经济思想 519

陈云的经济思想 521

邓小平的经济思想 521

朱德的经济思想 523

邓子恢的经济思想 524

张闻天的经济思想 525

李达 526

孙冶方 527

卓炯 528

王亚南 530

郭大力 531

许涤新 531

薛暮桥 532

骆耕漠 533

马寅初 534

潘序伦 535

王学文 537

陈翰笙 538

黄松龄 539

沈志远 541

傅筑夫 542

胡寄窗 543

千家驹 544

朱剑农 545

狄超白 547

管大同 548

邓克生 550

荣毅仁 550

包玉刚 551

陈嘉庚 552

第四篇 中国当代经济与改革 557

一、基本理论 557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5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557

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 558

社会主义公有制 558

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 559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559

经济体制 560

经济体制改革 560

双重体制 561

经济模式 561

经济运行机制 561

计划调节 562

市场调节 562

价值规律 563

经济实体 563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564

股份经济 564

经济行为 565

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 565

宏观经济 565

国民经济综合平衡 566

短缺经济 566

中观经济 566

微观经济 566

总量平衡 567

结构性平衡 567

经济过热 568

通货膨胀 568

经济结构 569

“条块”关系 569

梯度发展论 570

区域推进论 570

经济区域 570

中心城市 570

二、基本政策 571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571

卖方市场 571

买方市场 571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 572

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并存 572

多种经营方式 573

国有经济 573

集体经济 574

个体经济 574

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 575

私营经济 575

个体劳动者协会 575

共同富裕和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576

社会分配不公 576

第二职业 577

利益机制 577

改暗贴为明贴 577

政企职责分开 578

增强企业活力 578

社会主义竞争 578

放权让利 579

三者利益关系 580

产业政策 580

“一要吃饭,二要建设” 580

翻两番 581

洋冒进 581

经济调整 582

社会总需求 582

社会总供给 582

治理、整顿 582

双增双节 583

沿海地区发展战略 583

三、农村改革 583

农村土地所有制 583

政社分设 584

一平二调 585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85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586

包产到户 586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586

农村第二步改革 587

粮食合同定购 588

粮食双轨制经营 588

专业户 589

科技户 589

农村雇工经营 589

农业服务社会化 589

综合性服务组织 590

乡镇企业 590

离土不离乡 590

县域经济 591

以工建农 591

农工商综合经营 591

苏南模式 592

温州模式 592

耿车模式 592

小城镇建设 592

供销社体制改革 593

信用社体制改革 593

国营农场体制改革 594

家庭农场 594

副食品基地 594

农业生态平衡 595

四、企业改革 595

企业产权关系 595

扩大企业自主权 595

企业经营机制 596

企业转轨变型 596

企业行为合理化 597

经济责任制 597

职工代表大会 597

厂长(经理)负责制 598

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 599

招标选聘经营者 599

承包经营责任制 599

租赁经营责任制 600

资产经营责任制 600

风险抵押承包 600

滚动承包 601

承包共保制 601

全员资产承包 602

群体经营工作法 602

共保合同 602

两保一挂 602

满负荷工作法 603

厂内银行 603

划小核算单位 603

企业破产 604

工效挂钩 604

负盈不负亏 604

自负盈亏 604

企业留利制度 605

企业内部分配形式 605

股份制 606

横向经济联合 606

企业群体 607

企业集团 607

资产经营一体化 607

企业管理现代化 608

企业兼并 608

企业拍卖 608

企业整顿 609

企业升级 609

企业文化 610

“小而全”、“大而全” 610

劳动合同制 610

“铁饭碗” 610

优化劳动组合 611

干部聘用制 611

粮食企业财务体制改革 612

粮油工业企业管理体制改革 612

五、市场体系 612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612

地区封锁 613

市场秩序 613

物资体制改革 614

市场管理 614

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 615

生产资料市场 616

“官倒” 616

专营 616

回扣 617

商业体制改革 617

商业信用票据化 618

工业自销 618

农贸中心 618

价格改革 619

物价指数 619

物价检查 620

消费者协会 620

股票 621

资金拆借 621

资金市场 621

债券 622

典当 622

外汇调剂市场 622

证券交易市场 622

资金“体外循环” 623

劳务市场 623

“三结合”就业方针 623

劳动服务公司 623

房地产市场 624

信息市场 624

期货市场 624

企业产权交易市场 624

政府经济管理职能 625

直接调控 625

六、政府管理经济 625

间接调控 626

行政手段 626

法律手段 627

经济手段 627

计划体制改革 628

指导性计划 629

实物平衡 629

价值平衡 629

结构调整 630

计划单列 630

经济中心 631

国有资产管理 631

部门管理 632

行业管理 632

“条块”结合 633

指令性计划 633

行业协会 634

税收管理体制改革 634

投资体制改革 635

投资包干 635

自筹资金 636

基本建设基金制 636

可行性研究 636

不变价格 637

劳动制度改革 637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637

工资制度改革 638

住房制度改革 638

机构改革 639

行政性公司 639

经济杠杆 640

公务员制度 640

七、经济杠杆 640

财政体制改革 641

税制改革 641

财政“分灶吃饭” 642

财政包干 642

分级预算 643

分税制 643

拨改贷 643

利改税 644

利税分流 645

单一税制 645

复合税制 646

中央税 646

地方税 646

短、平、快项目 647

财政贴息 647

财政补贴 647

物价补贴 648

财政透支 648

财政赤字 648

预算外资金 649

税前还贷 649

税后还贷 649

社会集团消费 650

货币制度 650

货币政策 650

金融体制改革 651

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改革 651

专业银行企业化 652

中央银行 653

专业银行 653

城市信用社 654

信托投资公司 654

保险公司 654

农村信用社 654

利率政策 655

储蓄存款 655

保值储蓄 655

汇票 655

贴现 656

汇率 656

套算汇率 656

存款准备金 656

信用卡 656

国库券 657

储蓄承包 657

退休统筹保险 657

技术市场 658

科学技术体制改革 658

八、科技与教育 658

技术合同法 659

专利制度 660

技术开发合同 660

技术咨询合同 661

技术服务合同 661

技术转让合同 661

科研机构企业化 662

技术贸易机构 662

技协 663

民办科研机构 663

科学基金制 663

全国科学大会 663

星火计划 664

软件 664

科研型工厂 664

燎原计划 665

丰收计划 665

火炬计划 665

教育体制改革 666

基础教育 666

教育结构 667

在职教育 667

五大生 667

职业技术教育 668

校办工厂 668

交钥匙工程 668

农村科技体制改革 668

外贸体制改革 669

对外开放 669

九、对外开放 669

医疗卫生改革 669

外汇留成制度 670

外贸代理制 671

外贸自营企业 671

经济特区 671

沿海开放城市 672

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672

香港特别行政区 673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673

澳门特别行政区 673

“一国两制” 674

利用外资 674

引进技术 675

三资企业 675

三来一补 676

出口加工区 676

外贸补亏 677

外向型经济 677

创汇 677

外引内联 678

进口替代 679

出口替代 679

二十二条 679

投资环境 680

边境贸易 680

中外合作勘探开发 681

劳务合作 681

对外承包工程 681

海关 681

炒买炒卖 682

国家级企业和省级先进企业标准 685

首批国家一级企业 685

第五篇 中国当代优秀企业与企业家 685

一、当代优秀企业 685

中国的500家大企业 686

熊猫电子集团 690

常州柴油机厂 690

哈尔滨锅炉厂 691

常州拖拉机厂 692

上海锅炉厂 692

北京巴布科克·威尔科克斯有限公司 693

大连冷冻机厂 694

上海柴油机厂 694

武进柴油机厂 695

第一拖拉机制造厂 696

清江拖拉机制造厂 697

北京内燃机总厂 698

洛阳轴承厂 698

盐城无线电总厂 699

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 700

瓦房店轴承厂 701

南京晨光机器厂 701

天津重型机器厂 702

沈阳重型机器厂 702

朝阳重型机器厂 703

化工部湘东化工机械厂 704

张家口煤矿机械厂 704

北京煤矿机械厂 705

合肥轻工业机械厂 706

青岛生建机械厂 706

宜兴市机械总厂 707

灌南压铸机厂 707

上海第二纺织机械厂 708

沈阳纺织机械厂 708

金川有色金属公司 709

平顶山矿务局 710

南京钢铁厂 710

淮阴市冶金工业公司 711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南京分行 711

常州铜材厂 712

铁道部第三工程局一处 712

吴县钢铁厂 712

贵州航天工业总公司 713

天津通信广播公司 713

北京广播器材厂 714

江阴标准件厂 715

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江苏省公司 715

江苏省农业生产资料公司 716

云南锡业公司 716

吉林化学工业公司 717

沈阳第一机床厂 717

广州远东风扇厂 718

大连重型机器厂 718

福州第二化工厂 718

大连冷冻机厂 719

大连化学工业公司 719

葫芦岛锌厂 720

连云港港务局 720

清江石油化工厂 721

宜兴陶瓷公司 721

无锡市石油化工总厂 721

泰州绝缘材料厂 722

武进化工防腐材料厂 722

丹阳市橡胶厂 723

常州塑料集团公司 723

淮阴有机化工厂 724

常州制药厂 724

泰州化肥厂 725

上海自行车厂 725

上海自行车三厂 726

上海协昌缝纫机厂 726

上海缝纫机一厂 727

华南缝纫机工业公司 728

江南机器厂 728

北极星钟表(集团)公司 729

江西光学仪器总厂 729

常州东方印染厂 730

清江棉纺织厂 731

工贸合营武进新光棉纺织厂 731

呼和浩特西装总厂 732

淮阴市振华鞋帽厂 732

泗阳绢纺厂 732

洋河酒厂平安分厂 733

灌南汤沟酒厂 733

淮海印刷厂 734

交通银行南京分行 734

南京工商银行 735

常州市对外经济技术贸易公司 735

无锡市生产资料服务公司 736

无锡商业大厦 736

天津钟表厂 737

淮阴光华化学厂 737

清江商场 737

清江电机厂 738

淮阴市自来水公司 738

清江胶鞋厂 739

扬州丝绸工艺总厂 739

邗江县化工总厂 740

扬州市金银制品厂 741

成都供电局 741

扬州水泥厂 741

二、当代优秀企业家 742

中国十一大煤炭企业负责人 742

汾西矿务局 742

中国六大油田负责人 743

中国九大钢铁企业负责人 745

中国十大机械企业负责人 746

中国七大化工企业负责人 747

中国九大汽车企业负责人 748

中国十大电子企业负责人 750

中国十二大纺织企业负责人 751

中国七大金融机构负责人 751

全国优秀青年乡镇企业家 753

梁邦昌 756

陈森辉 756

刘宝龙 757

顾衡如 758

张国柱 759

肖德长 759

陈引亮 760

徐汉林 761

胡浩 761

吴斌荣 761

杨吉奎 762

李常友 762

魏光明 762

唐太余 763

陈建成 763

王洪元 763

刘世忠 763

李守荣 764

张旭升 764

张国淑 764

萨福庆 765

迟吉泰 765

何遵华 766

许玉海 766

陈定立 767

张国林 767

王振南 768

郑春敏 768

项良宝 769

王以太 769

德华银行 289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