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MC145572 ISDN U接口收发器与MC145574 ISDN S/T接口收发器用户手册
MC145572 ISDN U接口收发器与MC145574 ISDN S/T接口收发器用户手册

MC145572 ISDN U接口收发器与MC145574 ISDN S/T接口收发器用户手册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钱志军,邓志宏译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115065985
  • 页数:345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快学中文Windows下一篇:计算机绘图
《MC145572 ISDN U接口收发器与MC145574 ISDN S/T接口收发器用户手册》目录

上篇 MC145572 ISDN U接口收发器 3

第一章 简介 3

1.1 简介 3

1.2 补充文件 3

1.3 特性 4

第二章 ISDN基本接入系统概述 5

2.1 ISDN参考模型 5

2.2 U接口收发器ISDN应用 5

2.3 非ISDN U接口收发器应用 6

第三章 管脚说明 8

3.1 简介 8

3.2 管脚说明速查表 8

3.3 管脚说明 11

3.3.1 电源管脚 11

3.3.2 模式选择管脚 12

3.3.3 时分复用数据接口管脚 13

3.3.4 控制/状态接口管脚 14

3.3.5 2B1Q线路接口管脚 18

3.3.6 晶体振荡器与锁相环(PLL)管脚 19

第四章 MCU模式寄存器描述参考 21

4.1 简介 21

4.2 寄存器图 23

4.2.1 寄存器索引 23

4.2.2 位描述符号 26

4.3 半字节寄存器 26

4.3.1 NR0 26

4.3.2 NR1 27

4.3.3 NR2 28

4.3.4 NR3 29

4.3.5 NR4 30

4.3.6 NR5 30

4.3.7 R6 31

4.4 字节寄存器 33

4.4.1 BR0 33

4.4.2 BR1 34

4.4.3 BR2 34

4.4.4 BR3 35

4.4.5 BR4 36

4.4.6 BR5 36

4.4.7 BR6 37

4.4.8 BR7 39

4.4.9 BR8 40

4.4.10 BR9 43

4.4.11 BR10 46

4.4.12 BR11 47

4.4.13 BR12 48

4.4.14 BR13 49

4.4.15 BR14 50

4.4.16 BR15 51

4.4.17 BR15A 51

4.5 初始化组寄存器 52

4.5.1 初始化组寄存器OR0 52

4.5.2 初始化组寄存器OR1 52

4.5.3 初始化组寄存器OR2 53

4.5.4 初始化组寄存器OR3 53

4.5.5 初始化组寄存器OR4 53

4.5.6 初始化组寄存器OR5 54

4.5.7 初始化组寄存器OR6 54

4.5.8 初始化组寄存器OR7 55

4.5.9 初始化组寄存器OR8 56

4.5.10 初始化组寄存器OR9 57

4.6 D通道及调试寄存器 58

4.6.1 OR12 58

4.6.2 OR13 58

第五章 MCU模式器件功能 59

5.1 功能概述 59

5.2 MC145572与MC14LC5472的兼容性 60

5.3 控制接口 63

5.3.1 串行控制端口模式 64

5.3.1.1 半字节寄存器操作 64

5.3.1.2 寄存器R6操作 64

5.3.1.3 字节寄存器操作 66

5.3.2 并行控制端口模式 67

5.3.2.1 并行控制端口半字节寄存器操作 68

5.3.2.2 并行控制端口寄存器R6操作 69

5.3.2.3 行控制端口字节寄存器操作 70

5.4 IDL2时分总线接口 71

5.4.1 短帧操作 72

5.4.2 长帧操作 74

5.4.3 GCI 2B+D操作 75

5.4.4 主控和从属模式操作 76

5.4.5 D通道端口 76

5.4.6 时隙分配器 78

5.4.7 时隙选择 82

5.4.8 U接口复帧上IDL2 2B+D数据定位 83

5.4.8.1 IDL2短帧模式复帧定位 83

5.4.8.2 IDL2长帧模式复帧定位 84

5.4.8.3 GCI 2B+D模式复帧定位 86

5.4.9 B1和B2通道的初始状态 86

5.5 帧同步到U接口传输延迟 86

5.6 环回 87

5.6.1 U接口环回 87

5.6.2 IDL2接口环回 88

5.6.3 复帧组帧器到解帧器环回 89

5.6.4 外部模拟环回 90

5.7.2 B1Q接口 92

5.8 晶体振荡器 93

第六章 MCU模式激活与释放 94

6.1 简介 94

6.2 NT模式的激活信号 94

6.3 LT模式的激活信号 95

6.4 激活初始化 95

6.5 NT激活U接口 96

6.6 LT激活U接口 96

6.7 激活指示 97

6.8 NT释放步骤及热启动 98

6.9 LT释放步骤 98

6.10 B1和B2通道初始状态 99

6.11 附加注意事项 99

6.11.1 M通道位 99

6.11.2 发送状态指示和中继器应用 99

第七章 MCU模式维护通道操作 100

7.1 简介 100

7.2 嵌入式操作子通道 101

7.3 M4子通道和数据透明 101

7.4 M5和M6通道 102

7.5 febe和nebe 位 102

7.6 强制关断crc 103

7.7 维护通道中断和更新 104

第八章 GCI模式功能说明 107

8.1 功能概述 107

8.2 接口信号 107

8.3 GCI帧结构 108

8.3.1 监控通道工作 109

8.3.2 监控通道信息和命令 114

8.3.2.1 监控通道命令 114

8.3.2.2 监控通道响应信息 114

8.3.2.3 监控通道中断指示信息 115

8.3.3 命令/指示通道操作 115

8.4 GCI激活和释放时序方框图 117

8.5 GCI主控和从属模式操作 117

8.6 U接口复帧定位 117

第九章 MCU模式编程建议 128

9.1 简介 128

9.2 激活与初始化 128

9.2.1 NT自动eoc模式初始化和激活 129

9.2.2 NT非自动eoc模式初始化和激活 131

9.2.3 LT模式初始化和激活 133

9.3 时隙分配(TSAC)编程举例 136

9.4 GCI 2B+D模式编程举例 137

9.5 利用febe/nebe计数器计算块错误率(BLER) 137

9.6 通过串行或并行控制端口(SCP或PCP)与D通道通信 139

第十章 电气特性 143

10.1 绝对最大值 143

10.2 推荐使用条件 143

10.3 功耗 143

10.4 性能 144

10.5 DC电气特性 144

10.6 2B1Q接口电气特性 145

10.6.1 TxP和TxN管脚 145

10.6.2 RxP和RxN管脚 146

10.7 IDL2时序 146

10.7.1 IDL2主控短帧同步时序,8/10位及TSAC格式 146

10.7.2 IDL2从属短帧同步时序,8和10位格式 148

10.7.3 IDL2主控长帧同步,8和10位格式 150

10.7.4 IDL2从属长帧同步,8和10位格式 151

10.8 GC时序 154

10.9 D通道端口时序 157

10.9.1 IDL2(主控或从属)短帧同步8位格式,D通道端口时序 157

10.9.2 IDL2(主控或从属)短帧同步10位格式,D通道端口时序 159

10.9.3 IDL2(主控或从属)长帧同步8位格式,D通道端口时序 161

10.9.4 IDL2(主控或从属)长帧同步10位格式,D通道端口时序 163

10.10 复帧发送和接收(SFAX/SFAR)时序 165

10.10.1 IDL2(主控或从属)短帧模式下SFAX输入时序 165

10.10.2 IDL2(主控或从属)长帧模式下SFAX输入时序 165

10.10.3 IDL2(主控或从属)短帧模式下SFAX/SFAR输出时序 168

10.10.4 IDL2(主控或从属)长帧模式下SFAX/SFAR输出时序 170

10.11 并行端口时序 172

10.11.1 并行端口写时序 172

10.11.2 并行端口读时序 172

10.12 SCP接口开关特性 173

10.13 SYSCLK和EYE DATA开关特性 176

10.14 晶体输入、CLKOUT、BUF XTAL和FREQREF的开关特性 178

10.15 波特时钟开关特性 179

第十一章 机械数据 180

11.1 管脚排列与封装尺寸 180

附录A MC145572EVK ISDN U接口收发器评估板 184

A.1 简介 184

A.2 特点 184

A.2.1 综述 184

A.2.2 硬件 185

A.2.3 软件 185

A.3 方框图 186

附录B 元器件来源 187

B.1 变压器来源 187

B.2 2B1Q接口变压器指标 187

B.3 晶体指标 189

B.3.1 LT模式工作下牵引式晶体指标 189

B.3.2 NT模式工作下牵引式晶体指标 189

B.4 晶体来源 189

B.5 ISDN呼叫控制源码供应商 190

附录C 印刷线路板布线 191

C.1 简介 191

C.2 印刷线路板焊接 191

C.3 供电、地线和噪声考虑 191

C.4 振荡器布线规则 193

C.5 2B1Q接口规则 193

C.6 印刷线路板的封装引脚焊盘 193

附录D 视图发生器 195

D.1 简介 195

D.2 讨论 195

D.3 视窗解码器逻辑方程式 199

D.4 自动递加计数器逻辑方程式 200

D.5 自动递减计数器逻辑方程式 201

附录E 耦合电路元器件值的计算 203

E.1 简介 203

E.2 发送串联电阻的计算 203

E.3 发送噪声滤波器电容的计算 205

附录F 应用 206

F.1 简介 206

附录G 性能 209

G.1 简介 209

附录H 测试与调整 212

H.1 高阻数字输出模式 212

H.2 发送信号的控制 212

H.3 牵引式晶体特性 212

附录I 术语与缩略词表 214

附录J 标准化组织 221

下篇 MC145574 ISDN S/T接口收发器 225

第十二章 引言 225

12.1 序 225

12.2 数据手册的组织 225

12.3 性能 226

12.4 框图 227

12.5 封装 227

第十三章 连线设置 228

13.1 序 228

13.2 点到点操作 228

13.3 短无源总线操作 228

13.4 扩展无源总线操作 229

13.5 分支无源总线操作 230

13.6 NT1星形操作模式 231

第十四章 S/T收发器的激活/去激活 232

14.1 序 232

14.2 S/T收发器在NT模式下的传输状态 232

14.3 S/T收发器在TE模式下的传输状态 232

14.4 NT激活S/T环路 233

14.5 TE激活S/T环路 233

14.6 省略的激活过程 233

14.7 帧同步 234

14.7.1 NT模式 234

14.7.2 TE模式 234

14.8 激活指示 234

14.9 NR1(2)一误码指示(EI) 234

14.10 去激活过程 234

14.11 B1和B2信道的初始状态 235

14.11.1 NT 235

14.11.2 TE 235

14.12 附注 235

14.12.1 M和N参数 235

14.12.2 E信道 235

14.12.3 A位 236

14.12.4 SCP术语 236

14.12.5 发送和接收状态的SCP指示 236

第十五章 片间数字链路 237

15.1 序 237

15.2 信号描述 237

15.3 IDL2标准模式 238

15.3.1 NTIDL从模式 238

15.3.2 NTIDL主模式 239

15.3.3 TE IDL主模式 239

15.3.4 TE IDL主模式自由运行 239

15.3.5 TE IDL从模式 240

15.3.6 附注 240

15.3.6.1 与IDL-FSC有关的NT发送信号间的相位关系 240

15.3.6.2 在IDL主模式下,与IDL-FSC有关的TE发送信号间的相位关系 240

15.3.6.3 在IDL从模式下,与IDL-FSC有关的TE发送信号间的相位关系 240

15.3.6.4 独立的Tx/Rx帧同步 240

15.3.6.5 时隙分配 244

15.3.6.6 短帧和长帧 244

15.3.6.7 TSEN信号 245

15.3.6.8 其它 245

15.3.6.9 IDL/IDL2波形图 245

第十六章 串行控制接口 247

16.1 序 247

16.2 SCP处理 247

16.2.1 SCP半字节读操作 248

16.2.2 SCP半字节写操作 248

16.2.3 SCP字节读操作 248

16.2.4 SCP字节写操作 248

16.2.5 SCP合并读/写操作 249

16.3 信号描述 256

16.3.1 SCP Tx 256

16.3.2 SCP Rx 256

16.3.3 SCP CLK 257

16.3.4 ? 257

16.3.5 ? 257

16.4 SCP高阻态数字输出模式 257

16.5 附注 257

16.5.1 晶振的独立性 257

16.5.2 SCP从模式 258

第十七章 通用电路接口 259

17.1 概述 259

17.2 GCI帧结构 259

17.3 使能GCI模式 259

17.4 间接模式 260

17.5 直接模式 262

17.5.1 从模式 262

17.5.2 主模式 263

17.6 2B+D信道 264

17.7 M和A/E信道 264

17.7.1 监测信道操作 264

17.8 监测信道信息 266

17.8.1 监测信道命令 266

17.8.2 监测信道应答信息 266

17.8.3 监测信道状态指示信息 267

17.8.4 可访问的监测信道寄存器 267

17.8.5 SCP/GCI寄存器的区别 268

17.9 命令指示信道操作 268

17.10 GCI激活和去激活时序图 270

第十八 章管脚描述 272

18.1 序 272

18.2 管脚描述 272

18.2.1 ISET 272

18.2.2 RxN,RxP 273

18.2.3 TE/NT-L 273

18.2.4 MASTER/SLAVE-L 273

18.2.5 T-IN/TFSC/TCLK/FIX 273

18.2.6 Vss 273

18.2.7 SG/DGRANT/ANDOUT 273

18.2.8 DREQUEST/ANDIN 274

18.2.9 CLASS/ECHO-IN 274

18.2.1 0FSC/FSR 274

18.2.1 1DCL 274

18.2.1 2DIN 274

18.2.1 3DOUT 274

18.2.1 4SCP-Tx/GCI-S0/GCI-M0 274

18.2.1 5SCP-Rx/GCI-S1/GCI-M1 275

18.2.1 6SCP-CLK/GCI-S2/GCI-M2 275

18.2.1 7SCP-EN-L/GCI-EN-L 275

18.2.1 8TSEN/FST/BCL/LBA 275

18.2.1 9SCP-IRQ-L/GCI-IND-L 275

18.2.2 0VDD3 275

18.2.2 1VDDIO 276

18.2.2 2VDD5 276

18.2.2 3EXTAL 276

18.2.2 4XTAL 276

18.2.2 5TxN,TxP 276

18.2.2 6RESET-L 276

18.3 附注 276

18.3.1 输入电平 276

18.3.2 SCP HIDOM 277

第十九章 半字节寄存器映像定义 278

19.1 序 278

19.2 半字节寄存器0 278

19.2.1 NR0(3)—软件复位 278

19.2.2 NR0(2)—发送掉电 278

19.2.3 NR0(1)—绝对最小功耗 279

19.2.4 NR0(0)—返回正常 279

19.3 半字节寄存器1 279

19.3.1 NR1(3)—激活指示(AI) 279

19.3.2 NR1(2)—误码指示(EI) 279

19.3.3 NR1(1)—TE:复帧检测(MD)NT:不可用 279

19.3.4 NR1(0)—帧同步(FS) 280

19.4 半字节寄存器2 280

19.4.1 NR2(3)—激活请求(AR) 280

19.4.2 NR2(2)—NT:去激活请求(DR)TE:不可用 280

19.4.3 NR2(1)—激活定时器终止输入NT:定时器#1 280

19.4.4 NR2(0)—TE:级别 281

19.5 半字节寄存器3 281

19.5.1 NR3(3)—Rx Info状态的变化IRQ#3 281

19.5.2 NR3(2)—复帧接收IRQ#2 281

19.5.3 NR3(1)—TE:D信道碰撞IRQ#1 282

19.5.4 NR3(0)—TE:不可用 282

19.6 半字节寄存器4 282

19.6.1 NR4(3)—IRQ#3允许 282

19.6.2 NR4(2)—IRQ#2允许 282

19.6.3 NR4(1)—TE:IRQ#1允许 283

19.6.4 NR4(0)—TE:不可用 283

19.7 半字节寄存器5 283

19.7.1 NR5(3) 283

19.7.1.1 NT:S/T环路上的B1信道空闲 283

19.7.1.2 TE:S/T环路上的B1信道允许 283

19.7.2 NR5(2) 284

19.7.2.1 NT:S/T环路上的B2信道空闲 284

19.7.2.2 TE:S/T环路上的B2信道允许 284

19.7.3 NR5(1)—反转B1信道 284

19.7.4 NR5(0)—反转B2信道 284

19.8 半字节寄存器6 284

19.8.1 NR6(3)—2B+DIDL透明环回 285

19.8.2 NR6(0)—在IDL交换B1和B2 285

19.9 半字节寄存器7 285

第二十章 字节寄存器映像描述 287

20.1 序 287

20.2 字节寄存器0 287

20.3 字节寄存器1 287

20.4 字节寄存器2 288

20.4.1 BR2(7∶4) 288

20.4.1.1 NT:发向S/T环路的子信道1(SC1) 288

20.4.1.2 TE:发向S/T环路的Q半字节 288

20.5 字节寄存器3 288

20.5.1 BR3(7∶4) 288

20.5.1.1 NT:来自5/T环路的Q半字节 288

20.5.1.2 TE:来自S/T环路的SC1 289

20.5.2 BR3(3)—NT:Q位质量指示 289

20.5.3 BR3(2) 289

20.5.3.1 NT:中断每个复帧 289

20.5.3.2 TE:中断每个复帧 289

20.6 字节寄存器4—组帧违例计数器 289

20.7 字节寄存器5—BPV计数器 290

20.8 字节寄存器6 290

20.8.1 BR6(7)—透明B1 S/T环回 290

20.8.2 BR6(6)—非透明B1 S/T环回 290

20.8.3 BR6(5)—透明B2 S/T环回 291

20.8.4 BR6(4)—非透明B2 S/T环回 291

20.8.5 BR6(3)—透明IDLB1环回 291

20.8.6 BR6(2)—非透明IDLB1环回 291

20.8.7 BR6(1)—透明IDLB2环回 291

20.8.8 BR6(0)—非透明IDLB2环回 292

20.9 字节寄存器7 292

20.9.1 BR7(7)—激活过程禁止 292

20.9.2 BR7(6)—TE:D信道过程忽略 292

20.9.3 BR7(5)—NT:复帧允许 293

20.9.4 BR7(4) 293

20.9.4.1 NT:反转E信道 293

20.9.4.2 TE:E位映像至IDL 293

20.9.5 BR7(3) 293

20.9.5.1 NT:I DL主模式 293

20.9.5.2 TE:IDL自由运行 293

20.9.6 BR7(2)—IDL时钟速率(LSB) 294

20.9.7 BR7(1)—TE:LAPD极性控制 294

20.9.8 BR7(0)—NT:激活定时器#2失效 294

20.10 字节寄存器8 294

20.11 字节寄存器9 295

20.11.1 BR9(7∶4) 295

20.11.1.1 NT:发向环路的SC2 295

20.11.1.2 TE:来自环路的SC2 295

20.11.2 BR9(3∶0) 295

20.11.2.1 NT:发向环路的SC3 295

20.11.2.2 TE:来自环路的SC3 295

20.12 字节寄存器10 296

20.12.1 BR10(7∶4) 296

20.12.1.1 NT:发向环路的SC4 296

20.12.1.2 TE:来自环路的SC4 296

20.12.2 BR10(3∶0) 296

20.12.2.1 NT:发向环路的SC5 296

20.12.2.2 TE:来自环路的SC5 296

20.13 字节寄存器11 297

20.13.1 PR11(7)—NT:对INFO1无影响 297

20.13.2 BR11(6)—NT:对INFO3无影响 297

20.13.3 BR11(5),BR11(4)—Rx INFO状态B1和B0 297

20.13.4 BR11(3),BR11(2)—Tx INFO状态B1和B0 298

20.13.5 BR11(1)—外部S/T环回 298

20.13.6 BR11(0)—发送96kHz测试信号 298

20.14 字节寄存器12 299

20.15字节寄存器13 299

20.15.1 BR13(7)—NT:NT1星形模式 299

20.15.2 BR13(6) 299

20.15.3 BR13(5)—IDL时钟速率(MSB) 299

20.15.4 BR13(4)—IDLB2静默 299

20.15.5 BR13(3)—IDL B1静默 299

20.15.6 BR13(2)—NT:强制回声信道为零 300

20.15.7 BR13(1)—TE:强制IDLTx 300

20.15.8 BR13(0) 300

20.16 字节寄存器14 300

20.17 字节寄存器15:重迭寄存器允许 300

第二十一章 重迭寄存器映像定义 303

21.1 序 303

21.2 重迭寄存器0 303

21.3 重迭寄存器1 303

21.4 重迭寄存器2 303

21.5 重迭寄存器3 303

21.6 重迭寄存器4 304

21.7 重迭寄存器5 304

21.8 重迭寄存器6 304

21.9 重迭寄存器7 305

21.10 重迭寄存器8 306

21.11 重迭寄存器9 307

21.12 重迭寄存器15 307

第二十二章 D信道操作 308

22.1 序 308

22.2 IDL2 D信道操作 309

22.2.1 在TE模式获得对D信道的访问 309

22.2.2 设置TE操作模式级别 309

22.2.3 在TE模式下生成中断 310

22.2.4 在NT模式下获得对D信道的访问 310

22.3 GCI D信道操作 310

第二十三章 复帧 312

23.1 序 312

23.2 MC145574中复帧的激活/去激活 312

23.3 将S信道数据写入设置为NT的MC145574 313

23.4 设置为NT的MC145574中的复帧中断 313

23.5 从设置为NT的MC145574中读取Q信道数据 314

23.6 向设置为TE的MC145574写入Q信道数据 314

23.7 设置为TE的MC145574中的复帧中断 314

23.8 从设置为TE的MC145574中读取S子信道数据 314

23.9 GCI模式下的复帧 314

第二十四章 器件设置 315

24.1 NT设置 315

24.1.1 NT固定或可变时序 315

24.1.2 NT主或从模式 316

24.1.3 NT星形模式和NT终端模式 316

24.1.3.1 NT星形模式 316

24.1.3.2 NT终端模式 317

24.2 TE设置 317

24.2.1 TE主模式 319

24.2.2 TE从模式 319

第二十五章 时钟接口 321

第二十六章 中断 322

26.1 序 322

26.2 IRQ#7 NR3(0)—NT:D信道碰撞 322

26.3 IRQ#1NR3(1)—TE:D信道碰撞 322

26.4 IRQ#2 NR3(2)—复帧接收 323

26.5 IRQ#3 NR3(3)—Rx INFO状态的改变 323

26.6 IRQ#6 NR3(1)—NT:远端码违规(FECV)检测 324

26.7 GCI模式 324

第二十七章 传输线接口电路 325

27.1 序 325

27.2 发送线接口电路 325

27.3 接收线接口电路 325

27.4 附注 327

27.4.1 线接口变压器供货商 327

27.4.2 端接电阻 327

27.4.3 保护二极管 327

第二十八章 供电模式操作 328

28.1 供电策略 328

28.2 供电模式 328

28.2.1 正常操作 328

28.2.2 发送掉电 328

28.2.3 绝对最小功耗 329

28.2.4 休眠 329

第二十九章 电气标准 330

29.1 最高额定值 330

29.2 数字直流电气特性 330

29.3 模拟特性 331

29.4 功耗 331

29.5 IDL时序特性(IDL从模式) 331

29.6 IDL时序特性(IDL主模式) 332

29.7 SCP时序特性 334

29.8 GCI时序特性(GCI从模式) 336

29.9 GCI时序特性(GCI主模式) 336

29.10 NT1星形模式时序特性 338

29.11 D信道时序特性(IDL模式) 338

第三十章 机械数据 339

30.1 管脚分配 339

30.2 封装尺寸 340

附录 KMC145574EVK ISDN S/T接口收发器分析板 343

K.1 序 343

K.2 性能 344

K.3 框图 34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