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社会学
社会学

社会学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陆学艺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知识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501504910
  • 页数:618 页
图书介绍:
《社会学》目录

绪论 社会学的由来及其性质 1

第一节 社会学历史发展的简要回顾 1

一、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1

二、社会学的两个主要思想传统 5

三、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社会学 9

四、20世纪社会学发展概况 10

第二节 社会学的对象和性质 22

一、社会学的对象 22

二、社会学在社会科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6

三、社会学与社会哲学的关系 29

第三节 社会学的基本功能 32

一、描述功能 32

二、解释功能 35

三、预测功能 37

第四节 社会学的几个基本视角 40

一、结构--过程的视角 41

二、个体--整体的视角 43

三、均衡--冲突的视角 45

上篇 51

第一章 社会行动:人的存在方式 51

第一节 社会行动的规定 54

一、社会行动不同于行为或观念的“流溢” 54

二、社会行动本身就是社会互动 58

第二节 社会行动的形式 61

一、合理的行动和非合理的行动 61

二、合作、冲突、交换、竞争 65

第三节 社会行动:社会学分析的基本单位 70

一、社会行动与社会结构 70

二、社会行动与社会过程 71

第二章 社会群体:联系个人与社会的中介 73

第一节 社会群体的界定和分类 73

一、社会群体的形成 73

二、社会群体的定义与特征 75

三、社会群体的分类 78

第二节 社会群体的内部结构与动力 82

一、群体规模和成员交往 82

二、群体凝聚力与群体内部冲突 85

三、群体领袖的产生与作用 87

四、群体规范与群体决策 89

第三节 社会群体与外界的关系 91

一、社会群体之间的关系 91

二、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的关系 93

三、社会群体功能的社会意义 96

第四节 社会群体特例分析:当代中国的家庭 100

第三章 社会组织:社会生活组合的基本形式 108

第一节 社会组织的涵义和类型 109

一、社会组织的一般界定 109

二、社会组织的基本类型 113

一、社会组织的宗旨 115

第二节 社会组织的宗旨和原则 115

二、社会组织的原则 116

三、社会组织的手段 118

第三节 社会组织的结构及其功能 121

一、组织的结构--功能元素 122

二、组织结构的形态及其功能 124

三、组织结构及其功能的演化 127

一、官僚制的社会学含义 132

第四节 现代社会组织的主导形式--官僚制 132

二、社会组织的官僚制化过程 136

三、官僚制发展前景展望 139

第五节 当代中国社会组织 142

一、中国农村社会组织 142

二、中国城市社会组织 145

第四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150

第一节 社会分层概述 151

一、社会分层现象及其本质特征 151

二、分层体系结构的分化与内部关系 157

第二节 社会分层的标准 160

一、分层标准的选择与阶级、特殊利益群体的划分标准 161

二、阶层划分的标准 163

第三节 社会流动:社会分层的动态分析 170

一、社会流动的基本属性 171

二、影响和制约社会流动的主要因素 175

三、社会流动的类型 178

第四节 中国现阶段的阶层化现象和社会流动问题 183

一、中国农村的阶层化现象 183

二、中国城乡社会流动的特点和趋势 191

第五章 社区:相对独立完整的地域性社会生活单位 198

第一节 社区概述 199

一、社区的涵义 199

二、社区构成要素 200

三、社区的总体特征 201

四、社区分类 204

五、社区研究的意义 206

第二节 社区行动 208

一、社区行动概述 208

二、社区的分化与整合 210

三、社区发展 215

四、城市化:人类聚居系统的变迁 220

第三节 当代中国社区 227

一、中国城市社区 227

二、中国集镇社区 233

三、中国农村社区 236

第六章 社会制度和社会规范 239

第一节 社会制度的界定和意义 239

一、社会制度的基本涵义 239

二、社会制度的起源及其功能演变 242

三、社会制度的分类 243

四、社会制度的结构与运行 246

一、经济制度与经济行动 250

第二节 经济制度 250

二、中国传统经济制度 252

三、当代中国的经济制度 254

四、经济制度与其他社会制度的关系 257

第三节 政治制度 258

一、政治制度与政治行动 258

二、中国传统政治制度 261

三、中国当代政治制度 261

四、政治制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263

第四节 文化规范 265

一、文化规范与社会制度 265

二、文化规范的演变及其作用 267

三、传统文化规范与社会制度的亲和力 269

四、文化规范的改造及其合理化趋势 271

第五节 制度化和制度改革 273

一、制度化的涵义 273

二、制度的负功能 275

三、制度改革的内在动因 277

第七章 社会结构 281

第一节 社会结构概述 281

一、社会结构的涵义 282

二、理解社会结构的三个层面 284

三、社会结构的历史生成和逻辑规定过程 289

四、社会结构的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293

第二节 从系统的观点认识社会结构 296

一、社会作为一个行动系统的整体特征:有机体和系统质 297

二、社会子系统的基本类型 303

三、社会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 305

第三节 社会结构与社会运行 310

一、功能规律是社会运行的基本规律 310

二、社会结构的有序运转和无序运转 312

三、结构的优化:从无序到有序 314

第四节 中国社会结构问题 317

一、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基本特征 318

二、中国社会的结构性发展 326

下篇 333

第八章 社会变迁 333

第一节 社会变迁概述 333

一、什么是社会变迁 333

二、社会变迁是自然历史过程 335

三、社会变迁不等同于自然变迁 338

第二节 社会变迁的理论模式 340

一、进化型社会变迁 340

二、循环型社会变迁 342

三、功能型社会变迁 345

四、冲突型社会变迁 346

第三节 社会变迁的基本形式 349

一、渐进社会变迁和突发社会变迁 349

二、局部社会变迁和整体社会变迁 350

三、微观社会变迁和宏观社会变迁 352

四、正向社会变迁和负向社会变迁 353

五、无计划的社会变迁和有计划的社会变迁 354

第四节 社会变迁的一般过程 356

一、社会需要的增长:社会变迁的基本前提 356

二、新要素的产生和导入:社会变迁的初始动因 358

三、新要素的传播和扩散:社会变迁的具体途径 360

四、社会结构的分化与整合:社会变迁的实际过程 362

第九章 社会发展 367

第一节 社会发展概述 367

一、社会发展是正向的社会变迁 367

二、社会发展是从初级形态走向高级形态 369

三、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 370

第二节 社会发展的理论模式 372

一、西方式的现代化发展模式 373

二、摆脱依附的发展模式 379

三、世界体系的发展模式 383

四、社会发展观的演进 386

一、内因型发展和外因型发展 389

第三节 社会发展的类型 389

二、早发展和迟发展 390

三、不协调发展和协调发展 393

第四节 社会发展的要素 394

一、人口、资源和地理环境 395

二、社会制度 396

三、组织和群体结构 397

四、科学技术 398

五、文化和价值观 399

第五节 社会发展的机制 400

一、稳定机制 400

二、协调机制 403

三、同步机制和创新机制 405

第十章 中国社会现代化 408

第一节 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背景 408

一、国际背景 408

二、历史背景 410

三、制度背景 411

四、资源背景 413

第二节 中国现代化的过程 416

一、科学技术现代化 416

二、经济现代化 418

三、政治现代化 425

四、文化现代化 428

第三节 中国现代化的特征 429

一、模仿性 429

二、长期性 430

三、不平衡性 432

四、二元结构呈稳定性 433

五、政府指导的重要性 434

第四节 中国现代化的目标选择 435

一、基本需要目标 436

二、效率目标 436

三、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437

四、精神文明建设目标 439

第五节 中国现代化的道路 440

一、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 440

二、改革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动力 442

三、中国现代化的具体途径 444

第十一章 社会发展的评估和预测 452

第一节 社会指标概述 452

一、社会指标的涵义 452

二、建立社会指标的理论依据 456

三、社会指标的功能和类型 459

四、社会指标体系的结构与框架 462

第二节 社会发展的评估:社会综合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应用 464

一、建立社会综合指标体系的作用和意义 464

二、国外社会综合指标体系的主要评估方法 464

三、建立社会综合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468

四、社会综合指标体系的指标选择和评估方法 472

五、社会综合指标体系的评估实例及其社会效果 484

第三节 社会预测 487

一、社会预测的意义 487

二、社会预测的基本原理 489

三、社会预测的类型 490

四、社会预测的步骤 491

五、社会预测的方法 492

第十二章 社会秩序与社会张力 496

第一节 社会秩序和建构与社会张力 496

一、社会秩序的界定与建构 497

二、社会秩序的建构类型 504

三、社会秩序的转型与社会张力 508

第二节 非常规集群行为:社会张力的基本表现形式 512

一、什么是非常规集群行为 512

二、非常规集群行为的一般形成机制与过程 514

三、非常规集群行为的类型及其特征 516

四、非常规集群行为的社会功能 527

一、什么是社会张力的调控 530

第三节 社会张力的调控 530

二、社会张力调控的基本途径 532

三、社会张力调控的步骤与过程 536

第十三章 社会问题和社会控制 540

第一节 社会问题概述 540

一、社会问题的定义 541

二、社会问题的认定过程 545

三、社会问题的特征 547

四、关于社会问题的五种主要的社会学观点 551

第二节 社会问题的来源和类型 559

一、社会问题的来源 559

二、现阶段中国一些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 560

三、社会问题的类型 563

四、对中国现存社会问题的科学认识 565

第三节 社会控制 571

一、何谓社会控制 571

二、社会控制的种类 574

三、社会控制的途径和手段 576

第十四章 社会保障和社会工作 580

第一节 社会保障和社会工作概说 580

一、社会保障和社会工作的界定 580

二、社会保障理论 586

三、社会保障从思想到制度的演化过程 589

第二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类型 592

一、苏联的社会保障制度 593

二、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597

三、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598

四、对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总体评价 600

第三节 中国亟待改革社会保障体制和健全社会工作体系 602

一、中国传统的社会保障思想 602

二、中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格局 605

三、改革社会保障体制的取向及目标选择 611

四、建立和健全社会工作体系 61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