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中国西北近代开发史
中国西北近代开发史

中国西北近代开发史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魏永理主编
  • 出 版 社: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226011603
  • 页数:631 页
图书介绍:
《中国西北近代开发史》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西北地区概述 1

一、西北地区的历史概念 1

(一)远古时期 1

(二)秦汉时期 3

(三)隋唐五代时期 4

(四)宋元时期 6

(五)明清时期 6

(六)民国时期 8

二、西北五省(区)自然地理概况 8

(一)高原与山脉 9

(二)平原、盆地和沙漠 10

(三)河流与湖泊 12

(四)西北地区的自然资源 13

三、西北区域经济的特点 16

第二节 近代开发西北的政策、思想评述 19

一、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开发新疆的屯垦政策 19

二、林则徐、左宗棠开发西北的思想 22

(一)林则徐开发新疆的思想 22

(二)左宗棠开发西北的思想 24

三、清代末期有关开发西北的言论与主张 29

四、民国以来有关开发西北的政策与言论 31

(一)孙中山关于建设西北铁路网的思想 31

(二)北洋军阀政府时期关于开发西北的设想和主张 32

(三)国民政府关于开发西北的政策 34

(四)抗战期间开发西北的民间社闭及其活动 35

第三节 研究西北近代开发史的意义 37

一、为全面开发西北的决策提供历史借签 38

二、为建立边远地区开发经济学做点基础工作 42

第二章 西北近代农林牧业的开发 44

第一节 西北近代屯田事业的发展 44

一、鸦片战争前清代西北屯田事业的概况 44

二、鸦片战争后的西北屯田事业 47

三、民国时期西北的屯田事业 53

第二节 西北近代农田水利事业的开发 56

一、宁夏的近代水利事业 56

(一)宁夏近代引黄灌区的开发 56

(二)宁夏近代水利科技的应用 58

二、新疆的近代水利事业 59

(一)清代新疆的水利开发 59

(二)民国时期新疆的水利开发 63

三、陕甘的近代水利事业 64

(一)兰州地区的黄河水车 64

(二)左宗棠对开发陕甘水利的贡献 64

(三)清末至抗战前的陕西水利开发 68

(四)抗战时期及战后陕甘水利开发 70

第三节 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与西北农业的进一步开发 75

一、西北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75

(一)传统农业生产技术的某些成就 76

(二)近代农业技术的初步开发 79

二、西北农村合作事业的发展及其对农业生产的推动作用 82

(一)抗战时期甘肃农村合作事业的发展 83

(二)抗战时期宁夏、青海农村合作事业的发展 85

(三)抗战时期西北农村合作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86

三、抗日战争时期西北农业开发的高潮 89

第四节 西北近代林、牧业的开发 95

一、西北的森林、畜牧资源 95

二、西北近代林业开发 100

(一)清末至抗战前陕甘林业开发 100

(二)抗战时期西北林业开发 103

三、西北近代畜牧业的开发 113

(一)清代西北官营牧厂的兴衰 113

(二)民国初年新疆畜牧业的开发 117

(三)抗战时期西北畜牧业开发的高潮 118

第三章 西北近代手工业的开发 127

第一节 手工矿冶业的开发 127

一、1840年前西北矿冶业的状况 127

二、鸦片战争后西北手工矿冶业的恢复和发展 133

三、抗战时期西北矿冶业的迅速开发 140

第二节 农牧产品加工手工业的开发 144

一、兰州水烟业 144

二、粮油加工业 147

三、木材采伐业与造纸业 151

四、皮毛加工及制革业 155

第三节 西北手工纺织业的开发 157

一、手工纺织业由来已久 157

二、鸦片战争后手工纺织业的开发 161

三、抗战时期西北手工纺织业的迅速开发 165

第四节 名特工艺品的开发 173

一、新疆地毯 173

二、兰州刻葫芦 175

三、酒泉夜光杯 176

四、天水漆器 177

五、保安腰刀 179

第四章 西北近代工矿业的开发 181

第一节 西北近代工矿业开发的尝试 181

一、清末西北近代军火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开办 181

(一)开办的历史背景 181

(二)清政府在西北创办的近代军火工业 182

(三)民用工业的开发 185

二、清末西北私人资本主义工矿业的试办 191

三、北洋政府时期西北工矿业的开发 193

(一)官办工矿业经营困难 193

(二)私人资本主义企业有微弱发展 197

第二节 西北近代工矿业开发的初步进展 199

一、西北近代工矿业开发初步进展的历史背景 199

二、轻工业开发进展显著 200

(一)棉纺织业 200

(二)西粉业 201

(三)火柴业 202

(四)皮革业 203

(五)榨油业 203

(六)印刷业 204

(七)机器打包业 205

三、重工业开发的进展 206

(一)机械制造工业 206

(二)化学工业 208

(三)电力工业 210

第三节 抗战时期西北近代工矿业的开发掀起高潮 213

一、抗战时期大西北在全国所处地位的变化 213

二、西北近代工矿业开发掀起高潮 215

(一)轻工业的战时繁荣 216

(二)重工业有较快发展 224

三、战时西北工矿业开发的特点 237

(一)战时西北地位的重要性成为西北近代工矿业全面开发的动力 237

(二)重工业的开发比较迅速 238

(三)官僚资本在开发西北工矿业中的双重作用 238

第五章 西北近代贸易事业的开发 240

第一节 西北地区古代商业的延续与近代商业的产生 240

一、古代商路的开辟与西北商业的发展 240

(一)“丝绸之路”的开辟与西北地区商业城镇的兴起 240

(二)清代夭山南北的商业贸易 243

(三)清代西北各城市的“商帮”及其商业活动 248

二、沟通汉族与西北各少数民族联系的“茶马贸易” 252

(一)历代西北地区“茶马互市”的概况 252

(二)左宗棠改革西北茶政,推行以票代引制度 254

(三)西北茶叶销售区域与茶叶贩运路线 256

三、西北地区近代商业的兴起 258

(一)西北各省商会的建立及商业经营活动的近代化 258

(二)西北地区商业经营范围的扩大 261

(三)西北军阀对商业的开发与垄断经营 267

第二节 西北地区对外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270

一、新疆地区与沙皇俄国的贸易 270

(一)鸦片战争前的新俄贸易 270

(二)两次鸦片战争后的新俄贸易 272

(三)20世纪初期的新俄贸易 280

二、新疆与印度、阿富汗的贸易 284

三、甘、宁、青的国际贸易活动 288

四、1917年至抗日战争前新疆与苏联的贸易 293

(一)杨增新政权时期的新苏贸易 293

(二)金树仁政权时期的新苏贸易 297

(三)盛世才政权时期的新苏贸易 300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西北地区贸易事业的发展 302

一、国民党政府与苏联的偿债易货贸易 302

(一)偿债易货贸易的基本情况 302

(二)中苏偿债易货贸易中西北地区的地位和作用 306

二、国民党政府官营贸易的发展及垄断经营 310

(一)国民党政府在西北地区经营的贸易事业 310

(二)西北地方官营贸易事业的发展 316

三、私营商业的发展与短暂繁荣 320

(一)私营商业经营规模的扩大与一度繁荣 320

(二)西北地区商业贸易中心的形成 322

(三)私商经营的西北地区土特产品贸易的发展 324

第六章 西北近代交通邮电事业的开发 330

第一节 西北的驿道和水运 330

一、清末西北驿道的分布与作用 330

(一)清末西北地区的驿道干线 330

(二)清末西北地区的驿道支线 333

(三)驿道设施与驿道运输 334

二、西北驿道的整顿理 339

(一)左宗棠对西北驿道的整治 339

(二)北洋政府时期陕西驿道的整治 342

三、西北地区的水运开发 344

(一)黄河水系的航运 344

(二)汉水、嘉陵江的航运 349

(三)新疆内陆河的航运 350

第二节 西北近代公路交通事业的开发 352

一、西北地区公路交通的初创时期 352

(一)20年代西北公路的初步开拓 352

(二)西北各派军阀对西北公路的建设 359

(三)30年代初至抗日战争前西北公路建设的初步发展 363

二、抗日战争时期西北公路交通的迅速发展及驿运业的开发 371

(一)抗战时期西北主要公路干线的开发及公路网的形成 372

(二)抗战时期西北驿运业的开发 383

三、抗战结束后西北公路建设进展缓慢 385

第三节 西北近代铁路、航空及邮电事业的开发 391

一、西北近代铁路事业的开发 391

(一)陇海铁路在陕甘两省的缓慢修筑 392

(二)抗战时期陕西境内铁路支线的修筑 399

(三)青海、新疆两省筹筑铁路的计划 400

二、西北近代航空事业的开发 402

(一)欧亚航空公司首开西北航线 402

(二)抗日战争时期西北航空事业的发展 403

(三)中国航空公司经营的西北航空事业 406

三、西北近代邮电事业的开发 407

(一)近代邮政在西北各省的建立和发展 407

(二)西北地区电报通讯的出现及其发展 413

(三)西北近代电话通讯事业的建立和发展 417

第七章 西北近代金融事业的开发 421

第一节 清末民初西北近代金融业的初期开发 421

一、西北经济水平的低下与封建金融机构的延续 421

(一)票号的延续与衰落 421

(二)钱庄的存在与变化 425

二、客观形势的变化与西北各省新式金融机构的产生 427

(一)官银钱局的开办及其业务活动 428

(二)近代银行的产生和金融市场的初期开发 431

第二节 20世纪30年代初期至40年代中期西北近代金融事业的进一步开发 441

一、西北近代金融业的发展 441

(一)30年代初至抗战前西北金融业的发展 441

(二)30年代初至抗战前西北近代金融业发展的原因及特点 447

二、1937年—1945年西北金融业的进一步发展与金融体系的形成 450

(一)国家银行垄断地位的确立 451

(二)地方银行的崛起 454

(三)商业银行迅速增多 460

三、西北近代金融市场的初步形成 466

(一)货币市场 466

(二)货币借贷市场 470

(三)内汇市场 472

(四)资金市场 475

第三节 30年代以来近代金融业对开发西北社会经济所起的作用 480

一、30年代初至40年代中期近代金融业对西北经济开发的积极作用 480

二、西北近代金融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490

第八章 西北近代教育、科技和文化事业的开发 495

第一节 晚清西北教育的落后状况及开发活动 495

一、晚清西北教育的落后状况 495

(一)科举的乡试限于西安一处 495

(二)洋务派的“新教育”在西北不曾实施 496

二、左宗棠的“陕甘分闱”与重教兴学 498

三、清政府新政时期科举制度的废除与新学制的建立 505

(一)中国面临严重危机与科举制度的废除 505

(二)新教育制度的建立与西北地区教育事业的变化 506

第二节 民国时期西北地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509

一、辛亥革命后新学制的实施对西北地区教育的推进 509

(一)中小学教育的迅速发展和改革 511

(二)中等师范教育的加强 512

(三)民众教育的开展 514

(四)职业教育的扩充 516

(五)近代高等教育的出现 517

二、抗战时期西北教育开发达到高潮 518

(一)专业人才的迁入与高等院校的扩充 519

(二)职业教育对经济开发的推动 521

(三)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 523

第三节 西北近代科学技术与其他文化事业的开发 525

一、清末民初近代科学技术在西北的产生和缓慢发展 525

(一)近代工业设备和技术的引进 525

(二)农业科学技术的萌芽 527

(三)近代科技教育的兴起 527

二、抗日战争前及抗战期间西北科学技术的开发 528

(一)科技事业的初创 528

(二)工矿生产技术的应用研究 530

(三)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532

三、近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初步开发 533

(一)卫生行政机关的设立 534

(二)近代医疗机构的建立和发展 535

(三)卫生防疫工作的实施 536

(四)医疗卫生人员的培训 538

(五)制药事业的发展 539

四、其他文化事业的开发 540

(一)敦煌文物的研究 540

(二)西北近代报纸的创办 543

第九章 中国共产党对陕甘宁边区的开发 549

第一节 陕甘宁边区新民主主义制度的历史沿革 550

一、陕甘宁边区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和自然环境 550

二、新民主主义制度在陕甘宁边区的建立和发展 551

三、承继的落后生产力和所处的严峻社会环境 551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制度下陕甘宁边区的开发 553

一、农、牧、林业的开发 553

(二)农业 553

(三)牧业 557

(四)林业 558

二、手工业的开发 560

三、工矿业的开发 564

四、交通运输、邮政的开发 568

(一)交通运输的开发 568

(二)邮政的开发 570

五、商业开发 572

六、金融开发 576

七、科学技术、文化及教育的开发 581

(一)关于科学技术 581

(二)关于文化、体育、卫生 587

(三)关于教育 595

八、对外开放 600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开发陕甘宁边区的历史意义 604

一、开发劳动力的政策与几点做法 604

(一)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和陕甘宁边区的知识分子 604

(二)妇女工作和妇女解放 606

(三)树立和表彰英模 608

(四)发展互助合作运动 611

二、中国共产党开发陕甘宁边区的历史地位与历史意义 614

结束语 620

一、西北近代开发出现的三次高潮 620

二、西北近代开发达到的水平 622

三、西北近代开发缓慢的原因 625

编后记 62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