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通俗歌曲理论与应用-作曲·演唱·伴奏编配
通俗歌曲理论与应用-作曲·演唱·伴奏编配

通俗歌曲理论与应用-作曲·演唱·伴奏编配PDF电子书下载

艺术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铜柱,翟继峰
  • 出 版 社: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560213375
  • 页数:342 页
图书介绍:
《通俗歌曲理论与应用-作曲·演唱·伴奏编配》目录

第一部 作曲法 1

总论 1

第一章 通俗歌曲概述及当代通俗作曲规范 1

第一节 通俗歌曲的形式 2

第二节 当代通俗歌曲的音乐特征 4

第三节 节奏特征 6

第四节 旋律特征 7

第五节 演唱方法及伴奏方法特征 8

第二章 作曲修养及作曲的准备 8

第一节 作曲修养 9

第二节 生活与作曲技巧的辩证关系 10

第三节 培养广泛的艺术爱好 11

第四节 对歌词的理解与研究方法 11

乐句写作篇 12

第三章 第一乐句的特点 12

第一节 音乐形象的最初呈示 13

第二节 音乐主题的高度概括 13

第三节 音乐材料的总体规范 14

第四节 全曲发展的起点与核心 15

第四章 第一乐句的旋律 16

第一节 旋律音级的组织 16

第二节 用主和弦、音阶、音组来构思第一乐句 20

第三节 从歌词的语气、字韵声调中拟定旋律 21

第四节 从歌词所提供的声音形象中构思第一乐句 22

第五节 用歌词内容的心理感情的起伏来确定旋律进行方向 23

第六节 旋律的进行方向 24

第七节 第一乐句的音域 30

第五章 第一乐句的节奏 31

第一节 节奏的组织 32

第二节 自然节奏 33

第三节 自然节奏的润色、扩充与压缩 37

第四节 正规节奏与非正规节奏 39

第五节 当代通俗歌曲的节奏 42

第六节 舞曲节奏的运用 44

第七节 民间音乐节奏及生活节奏的吸收 45

第六章 第二乐句 47

第一节 第二乐句的特点 48

第二节 第二乐句重复第一乐句的发展方法 48

第三节 模仿第一乐句的发展方法 52

第四节 同音起句的音程扩展与压缩的发展方法 54

第五节 变奏性的发展方法 55

第六节 第一、二乐句终止音的关系 60

第七章 第三乐句 62

第一节 对比方法的选择 62

第二节 音乐材料的来源 65

第三节 三个乐句的乐段 68

第八章 第四乐句与乐段结构形式 69

第一节 第四乐句的特点 71

第二节 音乐材料的运用 71

第三节 乐段整体结构形式 73

乐段写作篇 80

第九章 乐段的复杂化 80

第一节 歌词的重复 80

第二节 衬词和衬字 82

第三节 乐段的内部扩充 86

第四节 乐段的外部扩充 88

第五节 方整乐段与非方整乐段 95

第十章 第二乐段的写作 97

第一节 第二乐段的特点 97

第二节 第二乐段的类型 97

第三节 发展因素的提炼 103

第十一章 词曲结合 114

第一节 字正腔圆 114

第二节 正字的旋律写作 118

第十二章 世间音乐素材的改编 122

第一节 原封不动的“搬用” 123

第二节 对原民歌进行小的装饰或变奏 123

第三节 较大的改编 124

第四节 特色的提炼 127

第五节 民歌风格的节奏通俗化 128

整体布局篇 131

第十三章 节奏的布局 131

第一节 主体节奏型的提炼 131

第二节 各种节奏组合的不同表现能力 133

第三节 休止符 138

第四节 通俗化的非正规节奏终止 139

第十四章 节拍速度 140

第一节 节拍与重音(强音) 140

第二节 节拍的一般功能 143

第三节 节拍与乐句的结构关系 144

第四节 速度 145

第十五章 调式与风格 147

第一节 大调式与小调式 148

第二节 我国民歌音阶及民族调式 149

第三节 调式交替及布局 155

第四节 风格 156

第十六章 调高、音域、音区、高潮 160

第一节 调高 160

第二节 音域及音区 162

第三节 高潮 163

曲式篇 170

第十七章 单曲式 170

第一节 歌曲旋律结构 170

第二节 一部曲式 173

第三节 单二部曲式 178

第四节 单三部曲式 180

第十八章 复曲式 184

第一节 复三部曲式 185

第二节 变奏曲式 185

第三节 回旋曲式 186

第四节 自由曲式 186

第五节 奏鸣曲式与套曲曲式 187

第十九章 题材、体裁及演唱形式的划分 188

第一节 题材 188

第二节 体裁 190

第三节 演唱形式的划分 192

第二部 演唱法 195

素质条件篇 195

第一章 噪音条件 195

第一节 通俗歌曲演唱特征 195

第二节 演唱方法的选择 196

第二章 音乐素质条件 197

第一节 音乐理论基础和视唱听音的培养 197

第二节 广泛的艺术修养的培养 198

第三节 歌唱标准 198

歌唱原理篇 199

第三章 呼吸--歌唱的动力 199

第一节 呼吸训练 199

第二节 歌唱的呼吸方法 200

第四章 发声 204

第一节 发声要领 204

第二节 发声练习 205

第五章 共鸣 211

第一节 歌唱的共鸣 211

第二节 共鸣的练习方法 211

第三节 歌唱的吐字 212

第六章 通俗歌曲的唱法 213

第一节 轻声唱法 213

第二节 清声唱法 214

第三节 含声唱法 215

第四节 气声唱法 215

第五节 雾声唱法 216

第六节 喊声唱法 217

第七节 哑声唱法 218

第八节 通俗民族唱法 219

第九节 通俗美声唱法 220

第七章 怎样把一首歌唱好 221

第一节 歌曲分析 221

第二节 歌曲处理 222

第三节 歌曲表现 223

第三部 伴奏法 226

和声基础篇 226

第一节 调式及和弦名称 226

第一节 原位与转位和弦 227

第二节 和弦稳定与不稳定的确立 228

第三节 稳定与不稳定和弦的连接原则 229

第二章 功能体系 230

第一节 正和弦 230

第二节 副和弦 230

第三节 功能体系 231

第四节 和弦外音 232

第五节 功能体系的和声思维方法 233

第三章 为旋律配和声 233

第一节 同度音级的和弦配置 234

第二节 二度(包括七度)音级的和弦配置 235

第三节 三度(包括六度)音级和和弦配置 237

第四节 四、五度音级的和弦配置 237

第五节 变化音级的和弦配置 238

第四章 整体和声布局的选配层次 241

第一节 主、属正和弦 241

第二节 正和弦 242

第三节 正副和弦 243

第四节 离调和弦 244

第五节 调式交替及转调和弦 244

第六节 意外进行 246

第五章 和声的民族化写法 248

第一节 平行四、五度二声部 248

第二节 小和弦代替大和弦 248

第三节 四五度叠置和弦 249

第四节 变化和弦省略变化音 250

第五节 三和弦加入其它音级 250

第六节 低音的五声旋律化处理 251

第六章 和声的整体布局 251

复调基础篇 253

第一章 复调与主调 253

第一节 复调与主调的定义 253

第二节 复调与主调的区别 254

第三节 复调音乐的特征 255

第二章 模仿式复调 256

第一节 完全模仿 256

第二节 部分模仿 258

第三节 变奏模仿 258

第三章 对比式复调 260

第一节 支声式衬腔复调 260

第二节 变奏式衬腔复调 260

第四章 对比式复调 261

第一节 综合对比式复调 262

第二节 节奏密疏式对比复调 262

第三节 节奏疏密式对比复调 263

第五章 复调纵向和弦关系 264

第一节 纵向和弦关系 264

第二节 复调写作布局 265

乐器法基础篇 266

第一章 电声乐器 266

第一节 电子琴 266

第二节 电子琴(电子合成器)的自动节奏 270

第三节 电子合成器 273

第四节 架子鼓 274

第五节 电吉它 278

第六节 电贝司 280

第二章 木管乐器 282

第一节 萨克斯 282

第二节 单簧管 283

第三节 长笛 283

第三章 铜管乐器 284

第一节 小号 284

第二节 长号 285

第三节 圆号 285

第四章 弦乐器 286

第一节 小提琴 286

第二节 中提琴 287

第三节 大提琴 288

第五章 民族乐器 288

第一节 二胡 288

第二节 古筝 288

第三节 琵琶 289

第四节 唢呐 289

第五节 笛 290

第六节 乐队编制 290

伴奏配器篇 291

第一章 总谱写作常识 291

第一节 歌曲主旋律定稿 293

第二节 第一页总谱的格式 293

第三节 总谱有关记号 294

第四节 演奏记号 295

第五节 简化记谱记号 297

第六节 歌曲主旋律最后抄写 300

第二章 伴奏音乐的组成因素 300

旋律 300

和声 300

节奏音型 300

副旋律 301

持续音 301

经过句 301

低音部 301

电子合成器(电子琴)的音响效果 302

第三章 伴奏配器法 302

第一节 旋律的配器 302

第二节 和声的配器 304

第三节 持续音的配器 306

第四节 副旋律的配器 310

第五节 舞曲节奏的运用 311

第六节 经过句的配器 314

第七节 低音部的配器 315

第四章 整体布局 317

第一节 前奏段 318

第二节 呈示段 320

第三节 对比发展段 322

第四节 高潮段 323

第五节 再现段与结束段 324

第六节 间奏与尾奏 324

附:通俗歌曲伴奏曲例 326

一、爱的随想曲 326

二、在这个世界上 329

三、路漫漫 336

四、牡丹与樱花 338

后记 34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