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立文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7
  • ISBN:7300001548
  • 页数:415 页
图书介绍: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目录

上编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评价 杨宪邦 3

一、文化结构 3

二、中国古代的文化结构 8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优秀传统和糟粕 15

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形成和演变 张立文 23

一、传统与传统学 23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性 29

三、中国传统文化三结构 34

中国民族文化的特质与变革 陈传才 44

一、民族的社会历史背景与文化特质 44

二、民族的文化心态与传统的思维、行为模式 50

三、民族文化的变革与现代意识的取向 56

文化结构与近代中国 庞朴 59

一、三个时期与三个层面 59

二、以制器为先——第一个时期与第一个层面 63

三、洞见本原——第二个时期与第二个层面 69

四、平人心之积患——第三个时期与第三个层面 78

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与主体价值问题 王杰 85

一、传统文化义释 85

二、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 89

三、传统文化中的主体价值问题 94

中国伦理传统的基本特点 罗国杰 98

一、两种值得研究的倾向 98

二、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特点及其评价 99

中编 佛教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方立天 113

一、佛教对传统文化的依附 113

二、佛教和传统文化的冲突 119

三、佛教和传统文化的融合 127

四、小结 132

中国传统哲学与儒释道的融合统一 张立文、徐荪铭 135

一、儒家发展、道教初建和佛教的输入 135

二、儒释道斗争和融合的发展 137

三、儒释道斗争和融合的高潮 143

四、儒释道的融合统一 148

五、儒释道融合统一与中国传统哲学 152

文化积淀与民族性格改造 沙莲香 154

一、民族性格基本涵义 155

二、文化和它的基本特点 157

三、文化积淀和它对民族性格改造的深刻影响 161

中国史学的回顾与历史研究的革新 王思治、刘凤云 167

一、中国的传统史学 167

二、历史学在新时期面临的改革任务 175

三、历史学的社会功能 181

传统文化与中国近代史学 王汝丰杨念群 187

一、经学传统与近代史学 187

二、摆脱传统人伦观念的试探 193

三、乾嘉学风与西方的实证方法 197

四、从资产阶级史学向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飞跃 202

历史文化遗产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杨东梁 208

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什么要重视历史文化遗产 208

二、对待历史遗产的正确原则是批判继承 212

三、我们要从历史遗产中吸取什么营养? 216

中国传统美学的基本面貌 成复旺 222

一、形与神 223

二、物与心 228

三、学与悟 233

新时期文学的文化意识 金歌 240

一、新时期文学文化意识的觉醒 240

二、新时期文学文化选择的特征 246

中西美学的撞击与美学的未来 张法 261

一、美学的疑团:从西方到东方 261

二、美学:传统文化之谜的切入点 267

三、中西美学比较:新美学的序幕? 271

中西方幸福观的比较 焦国成、姚新中、夏伟东 274

一、中西幸福观之异同 274

二、实现幸福的途径 280

三、幸福与道德的关系 284

中国传统法律观念与现代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谷春德、杜钢建 291

一、中国传统法律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291

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根本是教育人增强法的观念 298

一、西学输入的分期与内容 307

下编 清末西学输入与中国的现代化 刘可 307

二、关于西学输入引起的争论 316

三、西学输入与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运动 321

评“中体西用”和“西体中用” 方克立 326

一、关于“体”和“用”的含义 326

二、“中体西用”论评析 331

三、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 335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思 彭明 341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东西方文化的论争 341

二、社会主义思潮的涌入和马克思主义的选择 351

一、论中西文化的基础与出发点 359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中西文化观 林茂生 359

二、论马克思主义是“西方”最先进的文化 360

三、对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分析 363

鲁迅的中西文化观 李文海 368

一、对传统文化应该“分别好坏”,决定弃取 368

二、对西洋文明要敢于吸取、慎于选择 374

三、在改革中创造新时代的新文化 379

对八十年代“文化热”的评价与思考 王俊义、房德邻 384

一、对起因与状况的分析和评价 384

二、对几个问题的探讨和思考 389

附录:1983—1986年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问题 403

论文选目索引 杨益茂、徐兆仁 403

后记 41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