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证人心理学
证人心理学

证人心理学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乐国安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7
  • ISBN:3417·23
  • 页数:175 页
图书介绍:
《证人心理学》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证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

一、什么是证人心理学 1

二、证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

三、证人心理学与其他有关学科的关系 6

第二节 研究证人心理学的意义和可能性 7

一、分析证人证言可靠性的重要意义 7

二、对证言可靠性进行科学研究的意义 8

三、科学研究证言可靠性的可能性和应注意的问题 10

第三节 证人心理学发展简史 12

一、古代的证人心理学思想 12

二、近代对于证人心理学的研究 12

三、目前的研究趋势 15

第二章 证人与证言 17

第一节 证人与证言的特定性 17

一、证人与证言的概念 17

二、证人与证言的特定性 18

一、什么人可以成为证人 20

第二节 证人资格的心理学意义 20

二、公安、司法人员作证问题 21

三、法人能否当证人 21

四、领导干部作证问题 22

五、辨证人和见证人 22

六、几种特殊证人 23

第三节 证人的心理要求 25

二、正常的记忆力 27

三、正常的陈述能力 27

一、正常的感知能力 27

第三章 证人的知觉 29

第一节 正常知觉的条件 29

一、什么是知觉 29

二、正常知觉的条件 29

三、产生错误知觉的原因概述 31

第二节 证人的普遍性错觉 31

一、几何图形错觉 32

二、整体——部分错觉 32

三、由知觉对象的背景条件引起的错觉 33

第三节 逻辑完善机制 34

四、对刺激物呈现的持续时间及强度大小的错觉 34

一、知觉的选择性特征 35

二、知觉的逻辑完善机制 37

第四节 证人的意向和知觉失实 38

一、期望 38

二、动机和情绪状况 42

三、偏见 45

第五节 个体差异和舆论影响 47

一、个体差异 47

二、宣传和舆论 48

第一节 识记 50

第四章 证人的记忆 50

一、识记内容的选择性 51

二、加工深度 54

第二节 辨认 56

一、回忆和再认的异同 56

二、研究辨认的重要性 57

三、证人的辨认能力 58

四、证人辨认出错的原因 59

一、证人回忆中的重建现象 61

第三节 回忆 61

二、各种背景关系和回忆 67

第四节 记忆材料的相互干扰 69

一、识记后的活动 69

二、前摄干扰和倒摄干扰 71

第五节 证人记忆的持续性 72

一、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 72

二、很长时间的记忆 74

一、语言与言语活动 78

第一节 语言与言语活动 78

第五章 证人的陈述 78

二、语言的功能 79

三、语言与思维 82

第二节 陈述能力 83

一、能力的含义 83

二、证人的陈述能力 83

三、影响陈述能力的因素 84

一、陈述方式的分类 86

二、口头陈述及影响口头陈述的因素 86

第三节 口头陈述与书面陈述 86

三、书面陈述及影响书面陈述的主要因素 91

第四节 对证人陈述的感知与理解 94

一、对证人陈述的感知 94

二、对证人陈述的理解 96

三、怎样获得更好的理解 96

第一节 证人动机的概述 99

一、证人动机的概述 99

第六章 证人的动机 99

二、证人动机与需要之关系 101

三、证人动机的形成过程 101

四、证人动机的作用 103

五、证人动机的分类 104

第二节 主动式作证和被动式作证 106

一、主动式作证的动机 106

二、被动式作证的动机 106

第三节 拒绝作证 107

一、国外有关拒绝作证权的简介 107

二、拒绝作证的动机 109

三、对拒证动机的对策 110

四、对拒绝作证的法律问题探讨 111

第七章 伪证 113

第一节 伪证和错证 113

一、动机差别 113

二、法律后果的不同 114

第二节 伪证行为的心理 115

一、伪证行为的一般心理特征 115

二、有利于被告的伪证动机 116

三、不利于被告的伪证动机 117

第三节 伪证的识别 119

一、从融恩实验谈起 119

二、现代测谎技术对识别伪证的作用 119

三、伪证识别的一般对策 121

第八章 取证 125

第一节 取证概述 125

一、取证的意义 125

二、取正的原则 126

三、心理相容 128

一、心理状态概述 129

第二节 证人心理状态 129

二、证人的心理状态 132

三、证人心理状态的特点 134

四、正人心理状态的形成 136

五、证人心理状态的几种主要表现 138

第三节 取证方式 141

一、取证场所的选择 142

二、取证中人数的因素 143

四、取证人的身份 144

三、几种特殊的证人 144

五、取证的问话方式 145

六、取证过程中取汪人员的心理素质 146

第九章 证人出庭作证 150

第一节 出庭前的心理表现 150

一、欣然应允 150

二、同意出庭 151

三、拒绝出庭 152

四、不同心理的对策 153

第二节 法庭陈述 154

一、陈述工具慨念 154

二、陈述过程中的再现障碍 155

三、暗示与陈述 156

四、证人认识与陈述 159

第三节 出庭后的心理表现 160

一、证人气质与出庭后的心理 160

二、证人道德感与出庭后的心理 162

三、证人出庭后顾虑心理的消除 164

第十章 不同性质证人的心理 165

第一节 刑事证人的两种特有心理 165

二、恻隐心 166

一、憎恨 166

第二节 民事证人的特有心理 167

一、左右为难 167

二、成见效应 168

第三节 处于被告地位的证人心理 168

一、处于被告地位的证人行为表现 169

二、取证对策 169

第四节 鉴定人的心理 170

一、鉴定人的特点 171

二、影响鉴定人鉴定的若干因素 171

三、鉴定人作出错误结论的心理分析 17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