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历史唯物主义教程
历史唯物主义教程

历史唯物主义教程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辛敬良著
  • 出 版 社: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5
  • ISBN:3103·221
  • 页数:360 页
图书介绍:
《历史唯物主义教程》目录

绪论 1

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对立 3

一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3

二 马克思以前的社会历史理论及其根本缺陷 5

第二节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社会历史观中的革命 10

一 历史唯物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阶级基础 10

二 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相结合的产物 12

三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与马克思世界观的转变 18

一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合乎规律的客观过程 24

第三节 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 24

二 历史唯物主义和具体社会科学 26

三 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伟大意义 28

第一章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32

第一节 地理环境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3

一 地理环境是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的自然条件 33

二 评“地理环境决定论” 38

一 人口是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 41

第二节 人口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1

二 评资产阶级的人口理论 46

第三节 生产和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52

一 人和社会是随着劳动的产生而产生的 52

二 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和发展 56

第二章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59

第一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两个不同方面 59

一 生产力 59

二 生产关系 63

第二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68

一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68

二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 73

三 人对生产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利用 77

第三节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规律的历史形式 80

一 原始公社社会 80

二 奴隶社会 82

三 封建社会 84

四、资本主义社会 87

五、社会主义社会 94

第三章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104

第一节 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统一体 105

一 经济基础 105

二 上层建筑 110

三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具体统一 112

第二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运动规律 114

一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 114

二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 121

第三节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规律的历史形式 125

一 原始社会 125

二 奴隶社会 128

三 封建社会 130

四 资本主义社会 132

五 社会主义社会 134

第一节 家庭 141

一 个体家庭的起源 141

第四章 家庭 氏族(部落) 部族 民族 141

二 私有制社会的家庭 146

三 妇女解放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家庭 149

第二节 氏族和部落 151

一 氏族 151

二 部落 155

第三节 部族和民族 156

一 部族 156

二 民族 158

三 民族运动和民族观 162

第五章 阶级 170

第一节 阶级的起源和实质 170

一 马克思以前资产阶级学者对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论述 170

二 阶级的起源 174

三 阶级的实质 177

四 对几种阶级起源理论的评述 179

第二节 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82

一 社会基本矛盾和阶级斗争 182

二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83

三 阶级分析方法 188

第三节 阶级消灭 190

一 阶级消灭的历史必然性 190

二 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和阶级斗争 191

第六章 国家 197

第一节 国家的起源和实质 197

一 马克思以前资产阶级启蒙学者的国家学说 197

二 国家的起源 201

三 国家的实质 207

第二节 国体与政体 211

一 国体和政体的相互关系 211

二 剥削阶级国家的国体和政体 212

第三节 无产阶级专政与国家消亡 218

一 无产阶级国家的国体与政体 218

二 国家的消亡 220

一 社会革命的实质 222

第一节 社会革命的实质和形式 222

第七章 社会革命 222

二 暴力革命是阶级社会革命的一般形式 225

第二节 社会革命的根据和条件 229

一 社会革命的根据 229

二 社会革命的条件 230

第三节 社会革命的基本类型 232

一 原始社会转变到奴隶社会的革命 232

二 阶级社会的革命 234

三 社会主义革命 236

第四节 革命发展的阶段性和不断革命 241

一 从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 241

二 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的革命 244

第八章 社会意识及其形式 247

第一节 社会意识的构成和一般特点 247

一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47

二 阶级社会的社会意识 250

三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52

一 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256

第二节 社会心理 256

二 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同经济和政治的关系 259

第三节 社会意识诸形式 262

一 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262

二 道德 268

三 文艺 277

四 宗教 287

一 科学的一般特征 295

第四节 科学 295

二 科学发展依赖于生产和社会制度 298

三 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 301

第五节 社会精神文明 303

一 社会精神文明的产生和发展 303

二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07

第九章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 310

第一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10

一 贬低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是唯心史观的基本特征 310

二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的决定作用 313

一 普通个人、历史人物、杰出人物 318

第二节 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 318

二 杰出人物在历史中的作用 319

三 评价杰出人物的基本原则 322

第三节 无产阶级领袖是无产阶级的杰出代表 324

一 无产阶级领袖的特征 324

二 维护无产阶级领袖的威信与反对个人迷信 327

三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330

一 人是社会存在物 333

第十章 人的社会本质和人类解放 333

第一节 人的社会本质 333

二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36

三 人的异化是人的社会本质的特殊表现 338

四 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345

第二节 人类的解放 348

一 人的自由和历史必然性 348

二 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 352

三 人类解放和共产主义 35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