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中国长江下游经济发展史
中国长江下游经济发展史

中国长江下游经济发展史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2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学恕编著
  • 出 版 社: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81023448X
  • 页数:869 页
图书介绍:
《中国长江下游经济发展史》目录

绪论 1

第一节 长江下游经济区的自然条件和物产资源 1

一、优越的自然条件 1

二、丰富的物产资源 4

第二节 长江下游经济发展的历史概貌 5

一、远古和封建社会时期长江下游的经济 6

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长江下游的经济 7

三、新民主主义时期长江下游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经济 9

四、社会主义时期长江下游的经济 9

第三节 长江下游经济发展的布局和经济优势及其特点 10

一、长江下游经济发展的布局 10

二、长江下游经济发展的优势和特点 13

第四节 长江下游经济发展的趋势 24

一、上海经济发展的前景 25

二、江苏和浙江经济发展的前景 26

三、安徽和江西经济发展的前景 30

第一编 长江下游古代经济的发展--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经济 37

第一章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前期长江下游经济的开发和发展 37

第一节 原始社会长江下游的经济活动 38

一、长江下游原始人群的生活和氏族公社的经济活动 38

二、长江下游原始农业和家畜饲养业 41

三、长江下游的原始手工业和建筑业 43

第二节 奴隶社会长江下游经济的初步开发 45

一、长江下游的早期农业 45

二、长江下游早期水利 46

三、长江下游早期的手工业 48

四、长江下游早期的商业 51

五、长江下游早期城市的兴起 51

第三节 战国秦汉时期长江下游的经济开发 53

一、战国秦汉时期长江下游的农业和水利 53

二、战国秦汉时期长江下游的手工业和商业 56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长江下游的农业 59

第四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长江下游经济的进一步开发 59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长江下游的手工业 63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长江下游的商业 68

第五节 隋唐五代时期长江下游经济的发展 70

一、隋唐五代时期长江下游的土地制度和农业生产 71

二、南北大运河的开凿和长江下游地区的其他水利建设 72

三、隋唐五代时期长江下游的手工业 76

四、隋唐五代时期长江下游的商业 83

五、隋唐五代时期长江下游的交通运输业 87

第二章 封建社会后期长江下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89

第一节 宋元时期长江下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91

一、宋元时期长江下游的土地制度和农业生产 91

二、宋元时期长江下游手工业的发展 98

三、宋元时期长江下游商业的发展 109

四、宋元时期长江下游的交通和城市 112

一、明清(前期)长江下游的土地制度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114

第二节 明清(前期)长江下游经济的初步繁荣 114

二、明清(前期)长江下游手工业的发展 125

三、明清(前期)长江下游商业的发展 142

四、明清(前期)长江下游的海上交通和对外贸易 150

五、明清(前期)长江下游城市与集镇的发展和繁荣 152

六、明中叶到清前期长江下游资本主义的萌芽 155

七、明清(前期)长江下游封建剥削的加重和城乡人民的反抗斗争 167

第二编 长江下游近代经济的发展(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 173

第三章 鸦片战争后长江下游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形成和近代机器工业的产生 173

第一节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外资在长江下游开办的近代工业的出现 174

一、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侵入长江下游 174

二、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对长江下游的经济侵略 178

三、长江下游买办资本的产生和买办的经济活动 190

第二节 太平天国时期长江下游的经济发展和革命失败后封建剥削的加重 194

一、太平天国在长江下游建立革命政权和太平天国的经济思想 194

二、太平天国的经济政策在长江下游的实施情况 196

三、太平天国失败后长江下游封建剥削的加重 207

第三节 长江下游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机器工业的出现 214

一、长江下游产生近代工业的前提条件 214

二、洋务派在长江下游首创近代军事工业 216

三、洋务派在长江下游创办近代民用企业 226

第四章 长江下游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231

第一节 长江下游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 231

一、长江下游民族工业产生的条件和途径 231

二、长江下游早期民族工业的产生 233

三、长江下游早期民族工业的特点 238

第二节 长江下游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初步发展 240

一、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对长江下游由商品输出转向资本输出 240

二、长江下游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原因 244

三、长江下游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概况 247

第三节 长江下游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与发展 258

一、长江下游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及其特点 258

二、长江下游无产阶级的早期斗争 264

第五章 长江下游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黄金时代” 267

第一节 长江下游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黄金时代”的原因 267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帝国主义放松了对华侵略 267

二、长江下游进一步发展民族工业的客观条件 268

三、各地反帝爱国运动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270

第二节 长江下游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进一步发展的特点 271

一、新建企业迅猛增加 271

二、新的工业部门急剧兴起 281

三、重工业有初步发展 283

四、原有工业企业得到扩大 286

五、涌现出一批规模很大的企业集团 288

第三节 长江下游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经验 301

一、提倡实业救国,坚持抑制洋货 301

二、革新管理制度,逐步推行科学管理 306

三、狠抓原料收购和生产,保证原料供应 308

四、提高产品质量,创造名牌产品 309

五、经营方式灵活多样,产品销售日益扩大 310

六、重视技术改造,不断更新设备 312

七、努力增加积累,不断扩大再生产 313

八、重用专业技术人才,锐意进取创新 314

第四节 长江下游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进步作用和局限性 316

一、长江下游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进步作用 316

二、长江下游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局限性 319

第六章 长江下游近代农业向商品化发展和农业、手工业逐步衰落 326

第一节 长江下游近代农业向商品化发展 326

一、长江下游农业经济向商品化发展的原因 326

二、长江下游农业经济向商品化发展的表现 329

三、长江下游农业经济向商品化发展的后果 338

第二节 长江下游农村资本主义经济的滋长 341

一、长江下游富农经济的产生 341

二、长江下游各地农牧垦殖公司的出现和发展 343

三、长江下游使用农业机械的开始 348

一、土地兼并和地租剥削的加强 351

第三节 长江下游封建剥削制度的依旧保持和农村经济的严重破坏 351

二、商业和高利贷剥削的加重 357

三、反动政府对农村的搜括 359

四、农村经济的严重破坏 360

第四节 长江下游城乡手工业逐步萧条和衰落 361

一、长江下游手工业的逐步萧条和衰落 361

二、长江下游手工业萧条和衰落的原因与影响 365

第七章 长江下游近代商业、金融、交通的兴盛和近代化城市的兴起 368

第一节 长江下游近代商业的兴盛 368

一、长江下游近代商业的兴起和发展 369

二、长江下游对外贸易的发展 381

三、长江下游近代商业的性质和作用 387

第二节 长江下游近代金融业的兴起和发展 389

一、长江下游旧式钱庄的发展和新式银行的产生 389

二、长江下游近代金融业的特点和作用 393

一、长江下游近代航运业的兴起 396

第三节 长江下游近代交通和通信的兴起与发展 396

二、长江下游铁路的兴建及其作用 401

三、长江下游汽车运输业的兴起 405

四、长江下游近代通信的产生 406

第四节 长江下游近代化城市的兴起和发展 406

一、长江下游近代化城市的兴起 406

二、长江下游近代城市的特点和作用 429

三、长江下游近代城市的性质和弱点 434

第八章 帝国主义对长江下游经济的进一步掠夺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走向崩溃 438

第一节 长江下游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萧条和衰落 438

一、长江下游民族工商业的持续萧条 438

二、长江下游农村经济的危机 449

第二节 日本帝国主义对长江下游的经济掠夺和沦陷区经济殖民地化的加深 461

一、日本占领长江下游及其疯狂掠夺 461

二、日伪的残酷统治及其“战时经济体制” 463

三、长江下游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和沦陷区经济殖民地化的加深 468

四、长江下游沦陷区人民的悲惨处境和各地抗日斗争风起云涌 481

第三节 美帝国主义对长江下游经济上的独霸和掠夺 485

一、美国独霸长江下游的经济命脉 485

二、美国对长江下游工商业的打击 489

三、美国对长江下游农业的控制 492

四、长江下游人民的反美爱国斗争 492

第四节 官僚资本对长江下游经济的掠夺与垄断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崩溃 493

一、官僚资本在长江下游以“接收”之名行掠夺之实 493

二、官僚资本对长江下游工商业的垄断和民族工商业的倒闭 495

三、官僚资本对长江下游农业的掠夺和农村经济的破产 504

四、官僚资本利用通货膨胀对长江下游的掠夺 510

五、长江下游人民生活的恶化和广大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515

第三编 长江下游近代经济的发展(下)--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新民主主义经济 525

第九章 长江下游革命根据地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产生 525

第一节 长江下游土地革命的开展和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526

一、长江下游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立 526

二、长江下游土地革命的开展 527

三、长江下游革命根据地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530

第二节 长江下游革命根据地工商业的恢复发展和财政金融制度的建立 533

一、革命根据地工商业的恢复发展及其特点 533

二、革命根据地财政金融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539

第三节 革命根据地人民群众生活的改善和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541

第十章 长江下游抗日根据地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 543

第一节 长江下游抗日根据地的减租减息和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 544

一、长江下游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544

二、长江下游抗日根据地的减租减息和农业互助合作运动 547

三、抗日根据地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552

第二节 长江下游抗日根据地工商业的恢复和发展 557

一、抗日根据地工业生产的恢复发展及其特点 557

二、抗日根据地商业和对外贸易的恢复发展及其特点 568

第三节 长江下游抗日根据地财政金融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575

一、抗日根据地财政制度的建立及其特点 575

二、抗日根据地税收的特点和作用 578

三、抗日根据地银行的建立及其作用 581

第四节 党对长江下游抗日根据地经济工作的领导和根据地经济建设的成就 586

一、党对抗日根据地经济工作的领导 586

二、长江下游抗日根据地经济建设的成就 588

第十一章 长江下游解放区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空前发展和重大胜利 594

第一节 长江下游解放区的扩大和党的经济政策的贯彻 595

一、长江下游解放区的发展壮大 595

二、长江下游解放区贯彻执行党的各项经济政策 597

第二节 长江下游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和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 599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 599

二、解放区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604

第三节 长江下游解放区的工商业和财政金融的蓬勃发展 605

二、解放区商业和对外贸易的恢复与发展 611

三、解放区财政金融的发展和统一 613

一、苏皖人民对淮海战役的物质支援 615

第四节 长江下游解放区对解放战争的物质支援 615

二、苏皖人民对渡江战役的物质支援 616

第五节 长江下游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重要作用和胜利的意义 617

一、改变了长江下游城乡各地的社会经济面貌 618

二、为人民革命事业的发展和胜利提供了物质保证 618

三、为我国经济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619

四、培养和造就了一批经济管理干部与职工队伍 621

五、为向社会主义经济的转变创造了条件 621

第四编 长江下游现代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625

第十二章 长江下游社会主义经济的建立和发展 625

第一节 长江下游社会主义经济的建立和国民经济的恢复改造 625

一、长江下游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 625

二、长江下游农村的土地改革和城市工交企业的民主改革 627

三、合理调整工商业和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629

四、长江下游恢复国民经济的成就 633

一、长江下游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34

第二节 长江下游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经济建设的开始 634

二、长江下游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37

三、长江下游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39

四、长江下游有计划经济建设的开始 642

第三节 长江下游开始全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646

一、长江下游的经济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646

二、长江下游工业生产的发展和成就 648

一、解放区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恢复与发展 650

三、长江下游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655

四、长江下游商业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 657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对长江下游经济建设的干扰破坏和国民经济在困境中恢复发展 657

一、“文化大革命”对长江下游经济建设的干扰和破坏 658

二、长江下游的国民经济在困境中恢复和发展 660

第十三章 长江下游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的发展 668

第一节 新时期长江下游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历史性转折 668

一、新时期长江下游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668

二、长江下游经济发展的历史性转折和国民经济的调整 673

第二节 长江下游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683

一、长江下游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683

二、长江下游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689

三、长江下游的对外开放 694

第三节 长江下游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 698

一、长江下游开始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 698

二、长江下游现代化工业走向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704

三、长江下游大中型企业的特点、地位和作用 714

四、长江下游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725

五、长江下游现代化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事业的发展 737

六、长江下游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 744

第十四章 长江下游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经验和经济发展的展望 748

第一节 长江下游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经验 748

一、从实际情况出发,量力而行,积极奋斗,有步骤分阶段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749

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大力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道路 751

三、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成份,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 752

四、始终坚持长期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经济的方针 754

五、坚定不移地把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756

六、坚持把科技和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758

七、坚持强化企业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760

八、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761

第二节 长江下游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 762

一、长江下游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及其特点 762

二、长江下游的经济区划和发展目标 765

三、长江下游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775

四、长江下游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 781

附录 长江下游工业企业概况 787

一、长江下游大中型工业企业概况 787

二、长江下游“三资”工业企业概况 862

三、长江下游部分企业概况(补充) 864

主要参考书目 865

后记 86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