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列毛邓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提要和注释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提要和注释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提要和注释PDF电子书下载

马列毛邓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北京大学哲学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72
  • ISBN:
  • 页数:157 页
图书介绍: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提要和注释》目录

目录 1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内容提要 1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注释 54

1888年单行本序言 54

1.德国古典哲学(《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页,下同) 54

2.“八开本两厚册的原稿早已送到威斯特伐里亚的出版所,后来我们才接到通知说,由于情况改变,不能付印。既然我们已经达到了我们的主要目的——自己弄清问题,我们就情愿让原稿留给老鼠的牙齿去批判了”(第3页) 54

3.黑格尔(第3页) 55

4.费尔巴哈(第3页) 56

5.“德国的古典哲学在国外,特别是在英国和斯堪的那维亚各国,好象有点要复活的样子。甚至在德国,各大学里借哲学名义来施舍的折衷主义残羹剩汁,看来已惹得人人都讨厌起来了。”(第3页) 57

6.折衷主义(第3页) 59

7.《新时代》杂志(第4页) 60

8.施达克(第4页) 60

一 61

9.“法国人同一切官方科学,同教会,常常也同国家进行公开的斗争;他们的著作要拿到国外,拿到荷兰或英国去印刷,而他们本人则随时准备着进巴士底狱。”(第5页) 61

10.“德国人是一些教授,是一些由国家任命的青年的导师;他们的著作是公认的教科书,而全部发展的最终体系,即黑格尔的体系,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被推崇为普鲁士王国的国家哲学!”(第5页) 62

11.“但是不论政府或自由派都没有看到的东西,至少有一个人在1833年已经看到了,这个人就是亨利希·海涅。”(第5—6页) 63

12.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第6页) 64

13.“罗马共和国是现实的,但是把它排斥掉的罗马帝国也是现实的。法国的君主制在1789年已经变得如此不现实,即如此丧失了任何必然性,如此不合理,以致必须由大革命……来把它消灭掉。”(第6—7页) 64

14.“黑格尔谈论这次革命时总是兴高采烈的”(第6—7页) 65

15.君主制(第7页) 65

16.“它也有保守的方面”(第8页) 66

17.“自然科学预言了地球本身的可能的末日和它的可居性的相当确实的末日,从而承认,人类历史不仅有上升的过程,而且也有下降的过程。”(第8页) 66

18.《逻辑学》(第9页) 68

19.《法哲学》(第9页) 70

20.思辨的方法(第9页) 71

21.“歌德和黑格尔各在自己的领域中都是奥林帕斯山上的宙斯,但是两人都没有完全脱去德国的庸人气味。”(第10页) 71

22.《精神现象学》(第10页) 72

23.《自然哲学》(第10页) 73

24.《精神哲学》(第10页) 73

26.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第12页) 75

25.“这一全线胜利仅仅是一种内部斗争的序幕罢了”(第11页) 75

27.《德国年鉴》(第12页) 76

28.《莱茵报》(第12页) 76

29.施特劳斯和布鲁诺·鲍威尔“两人之间的争论是在‘自我意识’对‘实体’的斗争这一哲学幌子下进行的。”(第12页) 77

30.施蒂纳(第12页) 78

31.巴枯宁(第12页) 79

32.英国和法国的唯物主义(第12页) 79

33.《基督教的本质》(第13页) 80

34.《神圣家族》(第13页) 81

35.“真正的社会主义”(第13页) 82

36.“扬弃”(第14页) 82

37.1848年的革命(第14页) 83

二 84

38.灵魂不死的观念,“在那个发展阶段上决不是一种安慰,而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命运,并且往往是一种真正的不幸,例如在希腊人那里就是这样。”(第15页) 84

39.“在人们的头脑中,从或多或少有限的和互相限制的许多神中产生了一神教的唯一的神的观念。”(第15页) 85

40.经院哲学(第15页) 86

41.“(在哲学家那里,例如在黑格尔那里,创世说往往采取了比在基督教那里还要混乱而荒唐的形式)”(第15页) 87

42.休谟(第16页) 88

43.康德(第16页) 88

44.“对驳斥这一观点具有决定性的东西,已经由黑格尔说过了,凡是从唯心主义观点出发所能说的,他都说了”(第16页) 89

45.“费尔巴哈所附加的唯物主义的东西,与其说是深刻的,不如说是机智的。”(第16页) 90

46.哥白尼(第17页) 91

47.勒维烈,加勒(第17页) 91

48.“如果德国的新康德主义者企图复活康德的观点,而英国的不可知论者企图复活休谟的观点……,那末,鉴于这两种观点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早已被推翻,这种企图在科学上就是开倒车, 而在实践上只是一种暗中接受唯物主义而当众又加以拒绝的羞羞答答的做法。”(第17页) 92

49.“在从笛卡儿到黑格尔和从霍布斯到费尔巴哈这一长时期内……”(第17页) 93

50.“……而唯心主义体系也愈来愈加进了唯物主义的内容,力图用泛神论的观点来调和精神和物质的对立;因此,归根结底,黑格尔的体系只是一种就方法和内容来说唯心主义地倒置过来的唯物主义。”(第17页) 93

51.“费尔巴哈的发展进程是一个黑格尔主义……者走向唯物主义的发展进程”(第18页) 95

52.“黑格尔的‘绝对观念’之先于世界的存在,在世界之前就有的‘逻辑范畴的预先存在’,不外是对超世界造物主的信仰的虚幻残余”(第18页) 96

53.费尔巴哈说:“在我看来,唯物主义是人类本质和人类知识的大厦的基础;但是,我认为它不是象生理学家、狭义的自然科学家如摩莱肖特所认为的那样,不是象他们从他们的观点和专 96

业出发所必然主张的那样,即不是大厦本身。向后退时,我同唯物主义者完全一致;但是往前进时就不一致了。”(第18页) 96

55.燃素说(第19页) 98

56.“正如在笛卡儿看来动物是机器一样,在十八世纪的唯物主义者看来,人是机器。”(第19页) 98

54.“十八世纪的唯物主义现在就以这种形式继续存在于自然科学家和医生的头脑中,并且被毕希纳、福格特和摩莱肖特在五十年代拿着到处叫卖。”(第19页) 98

57.康德的太阳系发生说(第19页) 99

58.“在黑格尔看来,自然界只是观念的‘外化’,它在时间上不能发展,只是在空间中展示自己的多样性,因此,它把自己所包含的一切发展阶段同时地和一个挨着一个地展示出来,并且注定永远重复总是同一的过程。”(第20页) 99

59.歌德(第20页) 99

60.拉马克(第20页) 100

61.“中世纪被看做是由千年来普遍野蛮状态所引起的历史的简单中断;中世纪的巨大进步——欧洲文化领域的扩大,在那里一个挨着一个形成的富有生命力的大民族,以及十四和十五世纪的巨大的技术进步,这一切都没有被人看到。”(第20页) 100

62.“五十年代在德国把唯物主义庸俗化的小贩们,丝毫没有越出他们的老师们的这个范围。”(第20页) 102

63.“然而连康德都把自己的哲学叫做‘先验的唯心主义’,这决不是因为那里面也讲到过道德的理想,而完全是由于别的理由”(第22页) 102

64.“有一种偏见,认为哲学唯心主义的中心就是对道德理想即对社会理想的信仰,这种偏见是在哲学之外产生的,是在那些把席勒诗歌中符合他们需要的少数哲学上的只言片语背得烂熟的德国庸人中产生的。”(第22页) 103

65.“没有一个人比恰恰是十足的唯心主义者黑格尔更尖锐地批评了康德的软弱无力的‘绝对命令’……没有一个人比他更辛辣地嘲笑了席勒所传播的那种沉湎于不能实现的理想的庸人倾向”(第22—23页) 104

66.“认为人类……总的说来是沿着进步方向运动的这种信念,是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绝对不相干的。法国唯物主义者同自然神论者伏尔泰和卢梭一样,几乎狂热地抱有这种信念,并且往往为它付出最大的个人牺牲。如果说,有谁为了‘对真理和正义的热诚’……而献出了整个生 106

67.人是什么?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第24页) 107

三 108

68.“费尔巴哈决不希望废除宗教,他是希望使宗教完善化。哲学本身应当溶化在宗教中。”(第24页) 108

69.费尔巴哈说:“人类的各个时期彼此借以区别的,仅仅是宗教的变迁。某一历史运动,只有在它深入人心的时候,才是根深蒂固的。心不是宗教的形式,因而宗教也不应当存在于心中;心是宗教的本质。”(第24页) 109

70.“人与人之间的、特别是两性之间的感情关系,是自从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性爱特别是在最近八百年间获得了这样的意义和地位,竟成了这个时期中一切诗歌必须环绕着旋转的轴心了。”(第24页) 110

71.“在法国,在1793年到1798年这个期间,基督教的确曾经消失到这种程度,连拿破仑去恢复它也不能不遇到抵抗和困难,但是在这一期间,并没有感觉到需要用费尔巴哈的新宗教去代替它。”(第25页) 111

72.“语源学上的把戏”(第25页) 111

73.路易·勃朗派改良主义者(第25页) 112

74.炼金术和哲人之石(第25页) 113

75.“炼金术和宗教之间是有很紧密的联系的。”(第25页) 114

76.柯普和拜特洛(第25页) 114

77.日耳曼人的宗教(第26页) 115

78.“甚至在基督教的领域中,这种宗教色彩,对具有真正普遍意义的革命来说,也只表现在资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即从十三世纪起到十七世纪止”(第26页) 116

79.神学(第26页) 119

80.罗伯斯比尔(第26页) 120

81.“对历史上的伟大的阶级斗争的理解,特别是在德国,也已经被流行的历史编纂学弄得够模糊了……”(第26页) 120

82.黑格尔的法哲学,“形式是唯心的,内容是现实的。”(第27页) 121

83.“就连‘萨多瓦的小学教师’不也是一个神话人物吗?”(第30页) 121

86.勒南(第32页) 122

四 122

84.拉达曼(第30页) 122

85.“简单扼要地说,费尔巴哈的道德论是和它的一切前驱者一样的。”(第31页) 122

87.蒲鲁东(第32页) 123

88.狄慈根(第34页) 123

89.“旧唯物主义从来没有给自己提出过这样的问题。因此,它的历史观——如果它有某种历史观的话,——本质上也是实用主义的,它按照行动的动机来判断一切,把历史人物分为君子和小人,并且照例认为君子是受骗者,而小人是得胜者。”(第39页) 124

90.“例如黑格尔,他不从古希腊历史本身的内在联系去说明古希腊的历史,而只是简单地断定,古希腊的历史无非是‘美好的个性形式’的制定,是真正的‘艺术作品’的实现。”(第39页) 126

91.欧洲和约(第40页) 126

94.米涅(第40页) 127

95.梯也尔(第40页) 127

93.基佐(第40页) 127

92.梯叶里(第40页) 127

96.市民社会(第42页) 128

97.公法和私法(第43页) 128

98.罗马法(第43页) 128

99.普通法(第43页) 129

100.普鲁士国家法(第43页) 129

102.阿庇安(第44页) 130

101.法兰西民法典(第43页) 130

103.文艺复兴时代(第44页) 131

104.罗马的宗教(第45页) 131

105.“新的世界宗教,即基督教,已经从普遍化了的东方神学、特别是犹太神学和庸俗化了的希腊哲学、特别是斯多葛派哲学的混合中悄悄地产生了。”(第46页) 133

106.尼西亚宗教会议(第46页) 133

107.封建教阶制(第46页) 134

108.阿尔比派(第46页) 134

109.市民温和派,平民革命派(第46页) 135

110.加尔文(第47页) 135

111.“英国的国教会恢复了,但不是恢复到它以前的形式,即由国王充任教皇的天主教,而是强烈地加尔文教化了。”(第47页) 136

112.自由思想家比埃尔·培尔(第47页) 137

113.路易十四的暴力措施(第47页) 137

114.天主教的耶稣会派(第47页) 138

115.唯理派(第48页) 138

116.“这样,对于已经从自然界和历史中被驱逐出去的哲学来说,要是还留下什么的话,那就只留下一个纯粹思想的领域:关于思维过程本身的规律的学说,即逻辑和辩证法。”(第48页) 139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内容提要 14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