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中国革命史教学提要  新编教材
中国革命史教学提要  新编教材

中国革命史教学提要 新编教材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庄永淑主编;张锡岭,贺世友副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7
  • ISBN:3135·014
  • 页数:71 页
图书介绍:
《中国革命史教学提要 新编教材》目录

第一章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一八四○年六月——一九○一年九月) 1

一、教学目的要求 1

二、基本历史线索 1

三、重点问题提示 4

1.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和失败原因 4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 4

3.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 5

4.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的原因 6

5.近代中国农民运动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7

6.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和特点 8

7.戊戌变法的意义和失败的教训 8

四、复习思考题 9

五、阅读书目 9

第二章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潮(一九○一年九月——一九一二年三月) 11

一、教学目的要求 11

二、基本历史线索 11

三、重点问题提示 13

1.二十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作用 13

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纲领和意义 14

3.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及其主要法令措施 15

4.袁世凯是怎样窃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 15

5.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失败的原因 16

四、复习思考题 16

五、阅读书目 17

第三章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新民主主义革命出酝酿(一九一二年三月——一九一九年五月) 18

一、教学目的要求 18

二、基本历史线索 18

三、重点问题提示 20

1.袁世凯独裁统治的确立与复辟帝制活动 20

2.军阀分裂割据的原因、形成及危害 22

3.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领导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及其失败的原因 23

4.辛亥革命后,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25

四、复习思考题 25

五、阅读书目 26

第四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展和大革命运动的开展(一九一九年五月——一九二七年七月) 27

一、教学目的要求 27

二、基本历史线索 27

三、重点问题提示 29

1.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及其伟大意义 29

2.中国共产党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30

3.国共两党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31

4.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进步意义与局限性 32

5.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提出 32

6.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中的历史作用 33

四、复习思考题 34

五、阅读书目 35

第五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开辟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一九二七年八月一九三七年七月) 36

一、教学目的要求 36

二、基本历史线索 36

三、重点问题提示 37

1.国民党南京政府的性质 37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重大历史意义 38

3.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38

4.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伟大意义 39

5.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39

6.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重大意义 40

7.中国共产党争取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三个阶段 41

8.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的历史经验 41

四、复习思考题 42

五、阅读书目 43

第六章 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 44

一、教学目的要求 44

二、基本历史线索 44

三、重点问题提示 47

1.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方针 47

2.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47

3.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 48

4.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49

5.《新民主主义论》如何论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规律 50

6.抗战后期两个中国之命运的斗争 50

四、复习思考题 52

五、阅读书目 52

第七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一九四五年九月——一九四九年十月) 54

一、教学目的要求 54

二、基本历史线索 54

三、重点问题提示 55

1.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及其意义 55

2.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和扩大 56

3.中国共产党制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的客观依据 57

4.国民党南京政府覆灭的根本原因 58

5.关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问题 59

6.“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历史的真理 59

四、复习思考题 61

五、阅读书目 61

第八章 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一九四九年十月——一九五六年十二月) 62

一、教学目的要求 62

二、基本历史线索 62

三、重点问题提示 64

1.建国初期的形势和主要任务 64

2.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重要措施和步骤 65

3.建国初期为什么必须实行“不要四面出击”的战略策略方针 65

4.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66

5.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及其意义 67

6.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成果 68

四、复习思考题 69

五、阅读书目 6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