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全国中等卫生学校教材  环境卫生检验技术  供卫生检验士专业用
全国中等卫生学校教材  环境卫生检验技术  供卫生检验士专业用

全国中等卫生学校教材 环境卫生检验技术 供卫生检验士专业用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曾成大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6
  • ISBN:7536404298
  • 页数:308 页
图书介绍:
《全国中等卫生学校教材 环境卫生检验技术 供卫生检验士专业用》目录

前言页 1

第一篇 总论 1

第一章 绪言 1

第一节 环境卫生检验的意义和内容 1

第二节 环境卫生检验的分析方法简介 1

一、感官检查法 2

二、物理检查法 2

三、化学分析法 2

四、物理化学分析法 2

第三节 环境卫生检验中的干扰和消除 5

一、干扰的原因 5

二、消除或减弱干扰的方法 6

第四节 环境卫生检验技术的发展趋势 6

第二篇 仪器分析法 8

第二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8

第一节 基本原理 8

一、光源系统 9

第二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9

二、原子化系统 10

三、分光系统 12

四、检测系统 12

第三节 常见干扰和消除 12

一、光谱干扰 13

二、化学干扰 14

三、电离干扰 14

一、标准曲线法 15

第四节 分析方法 15

四、物理干扰 15

二、标准加入法 16

第五节 特点和应用 17

一、特点 17

二、应用 17

第六节 测汞仪 18

一、F-732型测汞仪 18

二、590型汞蒸气浓度测量仪 20

一、电极电位和指示电极 23

第一节 基本原理 23

第三章 电位分析法 23

二、电极电位的测定和参比电极 26

第二节 电位法测定溶液的PH值 27

第三节 离子选择电极法 29

第四节 电位滴定法 35

第四章 电导分析法 40

第一节 基本原理 40

一、钱、DDS-11A型电导率仪 41

第二节 电导分析的仪器 41

二、雷磁27型电导仪 42

第三节 DDS-11A型电导率仪的使用方法 43

第四节 电导分析法的应用 45

第三篇 水质检验 46

第五章 水质检验概述 46

第一节 水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46

第二节 水质检验的意义 46

三、各类水样的一般采集方法 47

二、采样量 47

一、水样瓶的选择和清洗 47

第三节 水样的采集 47

第四节 水样的保存 50

一、影响水样组分改变的因素 50

二、水样的保存 51

第五节 检验项目的确定 52

一、调查水源卫生状况一般应检验的项目 52

二、选择自来水厂水源一般应检验的项目 54

三、检查城市和工矿企业自来水水质一般应检验的项目 54

第一节 水温 55

一、表层水温的测定 55

第六节 现场和实验室测定的步骤 55

第六章 水的物理性质检验 55

二、深水温度的测定 56

第二节 臭和味 56

一、味的测定 57

二、臭的测定 57

第三节 色度 59

二、铬钴标准比色法 60

一、铂钴标准比色法 60

三、文字描述和稀释倍数法 61

第四节 浑浊度 61

比浊法 62

第五节 PH值 63

一、PH电位计法 63

二、比色法 65

第六节 肉眼可见物 67

一、石棉坩埚法 68

第七节 悬浮物质 68

二、滤纸法 69

第八节 电导率 69

一、用电导仪测定电导率 70

二、用电导率仪测定电导率 71

第九节 溶解性固体 71

一、重量法 71

二、电导率法 71

第一节 溶解氧 72

第七章 水中有机污染有关项目检验 72

一、碘量法 74

二、叠氮化钠碘量法 77

三、高锰酸钾碘量法 77

第二节 生物化学需氧量 78

五日20℃培养法 79

第三节 化学耗氧量 82

一、酸性高锰酸钾法 83

二、碱性高锰酸钾法 85

三、重铬酸钾法 86

第四节 氨氮 88

一、直接纳氏比色法 88

二、蒸馏纳氏比色法 90

三、酚盐比色法 92

第五节 亚硝酸盐氮 94

一、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 94

二、α-萘胺比色法 96

第六节 硝酸盐氮 97

一、二磺酸酚比色法 97

二、镉柱法 100

三、戴氏合金还原-纳氏比色法 103

第七节 有机氮 104

硫酸铜-硫酸消化法 104

第八章 水中金属成分检验 106

第一节 铜 106

一、二乙基二硫化氨基甲酸钠比色法 106

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铜、锌、铅、镉、铁、锰) 108

一、测汞仪法 112

第二节 汞 112

二、双硫腙比色法(单色法) 114

第三节 铅 120

一、双硫腙比色法 120

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24

第四节 锌 124

一、双硫腙比色法 124

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26

第五节 镉 126

一、双硫腙比色法 126

二、不用氰化钾的双硫腙比色法 129

第六节 总铬 132

一、二苯碳酰二肼比色法(碱性高锰酸钾氧化法) 132

二、二苯碳酰二肼比色法(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法) 135

第七节 锰 137

一、过硫酸铵比色法 137

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39

第八节 铁 139

一、二氮杂菲比色法 140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容量法 142

第九节 总硬度 142

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42

第九章 水中非金属成分检验 146

第一节 氟化物 146

一、离子选择电极法 146

二、氟试剂比色法 148

三、茜素锆比色法 151

第二节 氰化物 152

一、异烟酸-吡唑酮比色法 153

二、吡啶-巴比妥酸比色法 156

一、醋酸铅定性法 158

第三节 硫化物 158

二、对二甲氨基苯胺比色法 159

三、碘量法 161

第四节 碘化物 163

一、硫酸高铈催化比色法 163

二、碘化钾比色法 166

第五节 氯化物 167

一、电位滴定法 168

二、硝酸银容量法 169

三、硝酸汞容量法 171

第六节 硫酸盐 172

一、硫酸钡重量法 173

二、铬酸钡比色法 175

三、硫酸钡比浊法 176

第七节 砷 177

一、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比色法 177

二、砷斑法 180

一、二氨基联苯胺比色法 182

第八节 硒 182

二、荧光分光光度法 184

第九节 磷酸盐 185

一、钼酸铵比色法(测总磷) 185

二、钼酸铵比色法(测可溶性磷酸盐) 187

第十章 水中有机成分检验 189

第一节 挥发性酚类 189

4-氨基安替比林比色法 189

第二节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194

亚甲蓝比色法 195

第三节 石油 196

一、红外法 198

二、重量法 200

三、比浊法 201

第四节 有机磷农药 202

一、气相色谱法 203

二、酶抑制-薄层层析法 204

二、氨氮 207

一、pH值 207

第二节 主要污染指标和有毒物质检验 207

第一节 水质快速检验的意义 207

第十一章 水质快速检验 207

三、亚硝酸盐氮 208

四、砷化物 209

五、氰化物 209

六、汞化物 210

七、铅和钡 210

九、有机磷农药 211

八、生物碱 211

十、余氯 212

第十二章 水质检验中的质量控制 212

第一节 检验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的测定 213

第二节 采集水样的质量控制 215

第三节 经常性检验的质量控制 215

第四篇 土壤和底质检验 223

第十三章 土壤和底质检验概述 223

第一节 土壤和底质检验的意义 223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 224

第二节 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224

二、土壤样品的制备 226

第三节 底质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227

一、底质样品的采集 227

二、底质样品的保存 228

第十四章 土壤和底质中有害物质的检验 228

第一节 镉 228

一、双硫腙比色法 229

三、镉试剂比色法 231

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31

第二节 铅 232

一、双硫腙比色法 233

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35

第三节 汞 235

一、测汞仪法 236

二、双硫腙比色法 238

第四节 铬 241

一、二苯碳酰二肼比色法(用酸性高锰酸钾氧化) 241

二、二苯碳酰二肼比色法(用酸性过硫酸铵氧化) 243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比色法 244

第五节 砷 244

第六节 氰化物 245

一、异烟酸-吡唑酮比色法 246

二、氰离子选择电极法 246

第七节 挥发性酚类 248

4-氨基安替比林比色法 248

第八节 六氯环己烷 250

气相色谱法 250

第一节 植物检验的意义 252

第二节 植物样品的采集 252

第五篇 植物检验 252

第十五章 植物检验概述 252

一、植物采样的一般原则 253

二、植物样品的采集 253

第三节 植物样品的制备 254

一、新鲜样品的制备 254

二、风干样品的制备 254

第一节 铬 255

二苯碳酰二肼比色法 255

第十六章 植物中有害物质的检验 255

第二节 汞 257

测汞仪法 257

第三节 铅 258

双硫腙比色法 258

第四节 砷 259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比色法 259

第五节 氟化物 260

一、离子选择电极法 260

二、氟试剂比色法 261

第六篇 大气检验 263

第十七章 大气检验概述 263

第一节 大气检验的意义 263

第二节 大气采样点的选择 263

一、风向和风速的影响 263

二、废气排出高度的影响 264

三、选择采样点 265

第三节 大气采样方法 266

一、浓缩采样法 266

第四节 大气中污染物浓度的表示方法 268

二、直接采样法 268

三、无动力采样法 268

第十八章 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检验 269

第一节 二氧化硫 269

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 269

第二节 氧化氮 273

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 273

第三节 一氧化碳 275

气相色谱法 276

碱性碘化钾比色法 277

第四节 光化学氧化剂 277

第五节 总悬浮微粒 279

一、重量法(低流量采样) 279

二、重量法(大流量采样) 282

第六节 灰尘自然沉降量 282

重量法 282

第七节 苯并(a)芘 284

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 285

第八节 气态酸污染指数 287

过氧化氢-中和法 288

第九节 硫酸盐化速率 289

二氧化铅法 290

主要参考资料 293

附录 294

一、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试行)(TJ20-76) 294

二、地面水水质卫生要求(TJ36-79) 295

三、地面水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TJ36-79) 295

四、农田灌溉用水的水质标准(试行)(TJ24-79) 296

五、渔业水域水质标准(试行)(TJ35-79) 297

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TJ36-79) 298

七、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82) 298

教学大纲 300

一、前言 300

二、目的要求 300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300

四、教学时间分配表 306

五、毕业实习的时间分配和要求 307

六、使用说明 30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