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当代中国的人口
当代中国的人口

当代中国的人口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邓力群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500400888
  • 页数:533 页
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的人口》目录
标签:主编 人口

总序 1

凡例 1

序言 许涤新 1

第一编 3

第一章 新中国的人口发展 3

第一节 总人口的历史演变 3

一、新中国人口增长的速度和规模 3

二、人口的现状和特点 14

一、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概述 16

第二节 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 16

二、新中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第一个转变 18

三、新中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第二个转变 19

第三节 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20

第二章 生育率的变化 25

第一节 生育率的历史演变 25

一、各时期生育率演变情况 25

二、年龄别生育率的差异 30

三、城乡生育率的差别 33

第二节 影响生育率的因素分析 34

一、生育动机与生育率 35

二、文化程度与生育率 36

三、职业与生育率 38

四、早婚习惯与生育率 39

第三节 生育率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40

一、生育率是人口数量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40

二、生育率水平决定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41

三、生育率直接影响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 42

四、生育率对妇女和儿童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水平的影响 42

第四节 生育率的发展趋势 43

第三章 死亡率的变化 47

第一节 死亡率的历史演变 47

一、死亡率的性别差异 53

第二节 死亡率的性别、年龄和地区差异 53

二、死亡率的年龄差异 55

三、死亡率的地区差异、城乡差异 61

第三节 死亡率的降低和平均寿命的延长 65

第四节 死亡原因及死亡率趋势分析 67

一、死因的变化 67

二、总死亡率的回升趋势 74

第四章 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 76

第一节 总体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 76

第二节 男女别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 80

第三节 城乡人口年龄结构比较 84

第四节 人口年龄结构的地区差异 87

第五节 重视人口年龄结构的研究 91

第五章 人口性别结构的变动 98

第一节 总人口的性比例 98

第二节 各年龄组人口性比例 100

第三节 城乡人口性比例 109

第四节 重工业城市和煤矿城市人口的性别比 115

第六章 未来人口的数量控制 120

第一节 未来人口发展趋势 120

第二节 长期人口发展目标的选择 125

第三节 相应的对策 129

第二编 139

第七章 人口身体素质的提高 139

第一节 人口体质的变化 139

一、婴儿死亡率的下降 140

二、儿童青少年发育成长水平的提高 142

三、人口的患病率和病死率的下降 145

四、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 146

第二节 影响人口体质的因素 149

一、物质生活的提高 149

二、医疗条件的改善 152

三、体育活动的开展 153

第三节 总结经验、不断提高 154

一、加强营养学研究 155

二、认真实行优生优育 156

三、重视健康投资,不断改善医疗卫生条件 158

四、加强环境保护 159

第八章 人口道德文化素质的提高 161

第一节 人口道德素质的提高 162

第二节 人口文化素质的变化 166

一、有文化人口比率的提高 170

二、有文化人口行业分布的变化 173

三、有文化人口的城乡和地区分布的变化 175

四、人口中文盲、半文盲比率的下降 176

五、人口科技水平的提高 176

第三节 从年龄组看人口文化素质的变化 179

一、不同年龄人口群的文化程度 179

二、不同年龄组有文化人口的性别比例 182

三、不同年龄组人口群的文盲、半文盲比率 182

第四节 提高人口道德、文化素质的经验 186

第三编 193

第九章 人口与经济发展 193

第一节 旧中国的人口经济问题 193

第二节 新中国人口与经济的发展 197

第三节 人口与经济之间的矛盾 202

一、人口的迅速增长限制了消费水平的提高 203

二、劳力过剩而生产资料和积累不足 204

三、劳动人口素质不能适应经济现代化的要求 207

四、人口城镇化的进程受到农业生产水平的制约 208

第四节 人口与经济之间矛盾的转化 210

第五节 促进人口与经济矛盾转化的关键——人口政策与经济发展战略的结合和协调 218

第十章 劳动人口的就业 224

第一节 劳动人口就业的历史回顾 224

第二节 就业率的变化 234

第三节 就业结构的变化 238

第四节 扩大就业与提高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 241

第五节 劳动管理体制与劳动人口的就业 244

第十一章 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 246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人口迁移 246

一、三十多年来人口迁移概况 246

二、人口迁移 249

三、人口迁移的影响 259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人口流动 261

一、人口流动的类型 261

二、经济体制改革和城乡人口流动 265

三、城乡人口流动的影响 269

第三节 人口迁移、人口流动的特点和展望 271

一、中国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特点 271

二、封闭型人口向开放型人口的转变 275

三、开发型移民的前景 278

第十二章 人口城镇化 284

第一节 新中国人口城镇化的进程和特点 285

第二节 影响人口城镇化的因素 295

一、经济因素 295

二、人口因素 299

三、城乡人口的管理政策 301

第三节 人口城镇化的道路 302

第四编 315

第十三章 人口婚姻状况的变化 315

第一节 封建婚姻制度的废除和新婚姻法的建立 316

第二节 中国人口婚姻状况的变化 319

一、未婚和已婚状况的变化 319

二、丧偶和离婚状况的变化 324

第三节 结婚年龄和总初婚率对出生率的影响 329

一、结婚率和结婚年龄的变化 329

二、妇女初婚年龄的变化对妇女总初婚率的影响 331

三、妇女总初婚率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 333

第四节 当代中国婚姻的特点和问题 336

第十四章 家庭规模和结构的发展变化 343

第一节 中国家庭规模的发展变化 343

一、旧中国家庭规模 344

二、新中国家庭规模 346

三、家庭规模的地域差别 349

四、家庭规模的城乡差别 353

第二节 中国家庭结构的发展变化 356

一、家庭结构的发展变化 357

二、家庭世代的发展变化 361

三、家庭结构变化的特点 362

第三节 中国家庭发展演变的趋势和展望 370

第十五章 少数民族人口的发展 375

第一节 少数民族人口的发展 375

一、中国人口的民族构成和少数民族人口的地区分布 375

二、少数民族人口的发展 378

三、少数民族人口再生产的特点 384

第二节 少数民族人口年龄构成和性别比 391

一、少数民族人口年龄构成 391

二、少数民族人口性别比的特点 397

第三节 少数民族人口的素质 399

一、少数民族人口的文化素质 400

二、少数民族人口的身体素质 405

三、影响少数民族人口素质提高的特殊因素 406

四、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的主要途径 408

第四节 少数民族人口发展的展望 410

第五编 415

第十六章 计划生育政策 415

第一节 新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历史演变 415

第二节 计划生育政策的内容和做法 425

一、计划生育政策的主要内容 425

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在农村 431

三、少数民族的生育政策 432

四、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做法 434

第三节 制定计划生育政策的依据 437

一、政策的理论依据 437

二、政策的客观依据 438

三、中国控制人口增长政策与马尔萨斯主义的根本区别 442

第十七章 从世界人口变动看中国的人口问题 445

第一节 当代世界人口发展的一般趋势 445

第二节 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发展的对比 450

第三节 中外人口政策的对比 458

附录 人口统计资料 463

英文目录 52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