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医学基础  病因与病理  修订版
医学基础  病因与病理  修订版

医学基础 病因与病理 修订版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国利,吴永平主编
  • 出 版 社: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538420231
  • 页数:366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人体解剖学下一篇:推拿防治冻肩
《医学基础 病因与病理 修订版》目录

第一篇 疾病病因 3

第一章 病原微生物 3

第一节 细菌总论 3

一、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3

二、细菌的生理 7

三、环境和细菌 9

四、消毒和灭菌 9

五、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10

六、细菌的致病性和抗菌免疫 12

第二节 细菌各论 15

一、球菌 15

二、肠道杆菌 19

三、弧菌属 23

四、厌氧性细菌 24

五、白喉棒状杆菌 28

六、分枝杆菌属 30

七、动物源性细菌 33

八、其他细菌 35

第三节 病毒 36

一、病毒概述 36

二、呼吸道病毒 40

三、肠道病毒 42

四、肝炎病毒 44

五、虫媒病毒 48

六、疱疹病毒 50

七、其他病毒 52

一、支原体 54

第四节 其他致病微生物 54

二、立克体 56

三、衣原体 58

四、螺旋体 60

五、放线菌 63

六、真菌 65

第二章 医学寄生虫 69

第一节 概述 69

一、寄生现象 69

二、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70

三、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71

一、概述 72

二、线虫 72

第二节 医学蠕虫 72

三、吸虫 80

四、绦虫 87

第三节 医学原虫 92

一、概述 92

二、叶足虫 93

三、鞭毛虫 95

四、孢子虫 98

第四节 医学节肢动物 104

一、概述 104

二、疥螨 106

三、蠕形螨 107

五、虱 108

四、蝇蛆 108

第一节 人类的环境 110

一、人与环境的关系 110

二、环境污染及其危害 110

第三章 环境与疾病 110

第二节 生活环境与疾病 111

一、空气污染与疾病 111

二、水污染与疾病 112

三、地质环境与疾病 113

第三节 生产环境与疾病 115

一、职业病概述 115

二、职业中毒 116

四、噪声性耳聋 118

第二节 社会因素与疾病 119

第四章 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 119

第一节 心理因素与疾病 119

第二篇 疾病的病理学基础 123

绪论 123

第一章 疾病概论 125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125

一、健康 125

二、疾病 125

三、病理过程 125

四、病理状态 125

第二节 疾病的致病因素 125

一、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 126

六、遗传性因素 127

五、营养性因素 127

二、生物性因素 127

三、物理性因素 127

四、化学性因素 127

七、先天性因素 128

八、免疫性因素 128

第三节 疾病的发生机制 128

一、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 128

一、潜伏期 129

四、转归期 129

二、前驱期 129

三、症状明显期 129

第四节 疾病的分期 129

三、疾病过程中的损伤与抗损伤反应 129

二、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主导环节 129

第五节 老化和衰老 130

一、衰老时机体的变化 130

二、老化和衰老的发生机制 131

三、老化和老年病的关系 132

第二章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 133

第一节 组织的损伤 133

一、萎缩 133

二、变性 134

三、坏死 138

一、再生 140

第二节 组织的修复 140

二、创伤愈合 142

三、影响再生的因素 146

第三节 代偿与适应 147

一、代偿 147

二、适应 147

第三章 血液及体液循环障碍 149

第一节 充血 149

一、动脉性充血 149

二、静脉性充血 149

二、病理变化 151

第三节 血栓形成 151

三、后果 151

一、出血的分类和原因 151

第二节 出血 151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152

二、血栓形成的过程和形态 152

三、血栓的结局 152

四、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153

第四节 栓塞 154

一、栓子运行途径 154

二、栓塞的类型和后果 154

第五节 梗死 155

一、梗死的原因 155

二、梗死的类型及病理变化 155

四、机能代谢变化与临床表现 156

二、水肿的原因和发生机制 156

一、水肿的概念 156

第六节 水肿 156

三、水肿的病变特点 159

四、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160

五、常见的水肿类型及发病机制 160

第七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62

一、原因和发病机制 162

二、诱发因素 163

三、发展过程(分期)及分型 164

二、物理性因子 167

四、免疫反应 167

三、化学性因子 167

一、生物性因子 167

第一节 炎症的原因 167

第四章 炎症 167

第二节 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 168

一、变质 168

二、渗出 169

三、增生 174

第三节 炎症局部的临床表现和全身反应 175

一、炎症局部的临床表现 175

二、炎症的全身反应 175

第四节 炎症的分类及其病变特点 176

一、按病程分类 176

二、按炎症局部基本病变分类 176

三、蔓延扩散 179

二、迁延不愈,转为慢性 179

第五节 炎症的结局 179

一、痊愈 179

第五章 免疫与疾病 181

第一节 移植排斥反应 181

一、排斥反应的机制 181

二、排斥反应的病变 182

三、处长移植物的生存 183

第二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 183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基本特征 184

二、原因及发病机制 184

三、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举例 185

第三节 免疫缺陷病 186

一、免疫缺陷病的基本特征 186

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187

第六章 遗传与发育障碍 189

第一节 遗传病 189

一、染色体病 189

二、单基因遗传病 191

三、多基因遗传病 193

第二节 先天畸形 193

一、畸形的基本概念 193

二、胚胎的发育和畸形的形成 193

三、先天畸形的成因 194

四、先天畸形的形成方式和类型 195

二、肿瘤的形态学表现 197

一、肿瘤的概念 197

第一节 概述 197

第七章 肿瘤 197

三、肿瘤的代谢特点 199

四、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199

五、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200

六、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201

七、肿瘤的命名原则 201

八、肿瘤的分类 202

九、癌前病变和原位癌 208

第二节 我国常见癌症介绍 208

一、肺癌 208

二、鼻咽癌 209

四、食管癌 210

三、胃癌 210

五、大肠癌 211

六、原发性肝癌 211

七、乳腺癌 212

八、子宫颈癌 212

九、白血病 213

十、恶性淋巴瘤 215

第三节 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17

一、肿瘤的病因 217

二、肿瘤的发病机制 218

四、血氧饱和度 219

二、血氧容量 219

三、血氧含量 219

第一节 血氧指标 219

第八章 缺氧 219

一、血氧分压 219

第二节 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 220

一、低张性缺氧 220

二、血液性缺氧 220

三、循环性缺氧 221

四、组织性缺氧 222

第三节 缺氧时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 223

一、代偿性反应 223

二、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障碍 223

二、年龄和环境温度 225

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和机体的代谢状况 225

第四节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225

一、缺氧的类型、速度和持续时间 225

第九章 发热 226

第一节 发热的概念 226

第二节 发热的原因和机制 226

一、致热原和激活物 226

二、发热激活物的主要种类和性质 226

三、内生致热原 227

四、致热原的作用部位 228

五、内致热原的作用方式 228

一、体温上升期 229

二、高峰期 229

第三节 发热的时相及其热代谢特点 229

三、退热期 230

第四节 发热时机体主要机能和代谢改变 230

一、生理机能改变 230

二、代谢改变 230

第十章 休克 232

第一节 休克的原因分类 232

一、按休克的原因分类 232

二、根据血液动力学变化分类 232

第二节 休克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机制 232

一、正常微循环的结构与生理特点 232

二、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 234

三、休克时微循环障碍发展过程分期 234

三、血小板粘附和聚集 237

四、血浆粘度增大 237

第三节 休克时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及其意义 237

二、白细胞粘着和嵌塞 237

一、血细胞比容和红细胞的改变 237

第四节 休克时细胞代谢的变化以及功能结构的损害 238

一、休克时细胞的代谢变化 238

二、细胞的损害 238

第五节 休克时器官功能的改变 238

一、心功能的改变 238

二、肾功能的改变 239

三、肺功能的改变 239

四、脑功能的改变 239

五、肝和胃肠功能的改变 239

六、多器官功能衰竭 240

第一节 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241

一、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反应 241

第十一章 应激 241

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反应 242

三、其他激素反应 242

第二节 应激时代谢变化 242

一、高代谢率(超高代谢) 242

二、糖代谢 242

一、应激时心血管系统变化 243

三、泌尿机能的变化 243

二、应激时凝血和纤溶的变化 243

第三节 应激和疾病 243

四、蛋白质代谢 243

三、脂肪代谢 243

四、免疫功能的变化 244

五、应激性急性胃粘膜病变和应激性溃病 244

第十二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245

第一节 风湿病 245

一、风湿病概论 245

二、急性风湿性心脏病 246

三、慢性风湿性心脏病 247

四、心脏外的风湿病变 249

第二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249

一、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250

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250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251

第三节 动脉粥样硬化 251

二、基本病理变化 252

三、重要器官的动脉粥样硬化 255

第四节 高血压病 258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258

二、类型和病理变化 258

第五节 低血压 261

一、发病机制 262

二、病理生理学改变 262

第六节 心力衰竭 263

一、心力衰竭的原因和诱因 263

二、心力衰竭的分类 264

三、心力衰竭发生的基本机制 265

四、心力衰竭发病过程中机体的代偿活动 268

五、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主要机能代谢改变 270

第十三章 呼吸系统疾病 273

第一节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273

一、慢性支气管炎 273

二、肺气肿 275

三、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275

第二节 肺炎 276

一、大叶性肺炎 277

二、小叶性肺炎 278

三、间质性肺炎 279

第三节 呼吸功能的代偿及功能障碍 281

一、正常时的代偿能力 281

二、病理情况下的代偿 281

四、防御功能及防御功能障碍 282

三、呼吸功能及呼吸功能障碍 282

五、肺的代谢功能及代谢功能变化 283

第四节 呼吸衰竭 284

一、呼吸衰竭的原因和发病机制 284

二、呼吸衰竭时机体的主要代谢机能变化 287

[附]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289

第十四章 消化系统疾病 291

第一节 慢性胃炎 291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291

第二节 溃疡病 292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292

二、病理变化 292

三、临床病理联系 292

二、病理变化 292

三、临床病理联系 293

四、结局及并发症 293

第三节 阑尾炎 294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294

二、病理变化 294

第四节 病毒性肝炎 294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294

二、基本病理变化 295

三、临床病理类型 296

四、临床病理联系 297

第五节 肝硬变 298

一、门脉性肝硬变 298

一、运动功能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300

第六节 消化道功能障碍 300

二、坏死后性肝硬变 300

三、胆汁性肝硬变 300

二、分泌功能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302

三、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302

第七节 肝性脑病 303

一、病因和分类 304

二、发病机制 304

三、病理变化 307

第十五章 泌尿系统疾病 308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 308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308

二、类型及病理变化 309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314

第二节 肾盂肾炎 314

二、类型及病理变化 315

第三节 肾功能衰竭 316

一、急性肾功能衰竭 316

二、慢性肾功能衰竭 320

第四节 尿毒症 323

一、发生机制 323

二、尿素症时的机能和代谢变化 324

第十六章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326

第一节 慢性子宫颈炎 326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326

二、病理变化 326

二、乳腺腺病 327

第二节 纤维囊性乳腺病 327

一、乳腺组织增生 327

三、囊肿病 328

第十七章 传染病 329

第一节 结核病 329

一、概述 329

二、各器官系统结核病 331

第二节 细菌性痢疾 336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336

二、类型及病理变化 336

三、临床病理联系 337

第三节 伤寒 337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337

二、病理变化 338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339

二、病理变化 339

三、并发症 339

第四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339

四、临床病理联系 339

三、临床病理联系 340

四、结局 340

第五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340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341

二、病理变化 341

三、临床病理联系 341

第六节 性病 343

一、梅毒 343

三、尖锐湿疣 344

二、淋病 344

第十八章 常见地方病和寄生虫病 345

第一节 克山病 345

一、病理变化 345

二、临床病理联系 346

第二节 地方性甲状腺肿 346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346

二、病理变化与临床联系 347

第三节 大骨节病 348

第四节 阿米巴痢疾 349

第五节 血吸虫病 350

二、确定各系统器官衰竭的指标 351

一、概念 351

第一节 概述 351

第十九章 多系统器官衰竭 351

第二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 352

一、病因 352

二、发病机制 352

第三节 代谢和功能改变 354

一、肺衰竭 354

二、肾衰竭 354

三、肝衰竭 354

四、胃肠道衰竭 355

附录一:全科医学培训(试用于三年制中专层次)病因与病理教学大纲 356

附录二:乡村医生全科医学培训病因与病理自学指导 364

修订说明 36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