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医基础理论详解
中医基础理论详解

中医基础理论详解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芬主编
  • 出 版 社: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1
  • ISBN:14211·17
  • 页数:500 页
图书介绍:
《中医基础理论详解》目录

第一章 阴阳五行 1

第一节 阴阳五行学说的来源及其意义 1

一、阴阳在医学上的应用 4

(一)阴阳的变化规律 7

(二)审别阴阳在临床辨证上的重要性 12

二、五行在医学上的应用 14

(一)五行的归类 14

(二)五行的推理法则 19

三、阴阳五行结合在医学上的应用 28

小结 30

第二章 摄生 31

第一节 摄生的涵义及重要性 31

第二节 摄生的基本理论 32

一、“天人相应”的整体观 32

二、“内因起决定因素”的病理观 32

第三节 摄生的方法 34

一、适应自然环境 34

二、调节生活 36

(二)体格的锻炼 37

(一)精神的保养 37

(三)饮食起居和性欲的调节 38

小结 41

第三章 藏象 42

第一节 藏象的涵义及其特点 42

第二节 十二器官的功能 44

一、心的功能 44

(一)心主血的作用 44

(二)心藏神的意义 45

二、心包络的功能 47

三、肝的功能 48

(一)肝藏血的作用 48

(二)肝藏魂的意义 49

四、脾的功能 50

(一)脾主运化的作用 50

(二)脾统血的意义 51

(三)脾藏意的意义 52

五、肺的功能 53

(一)肺主气的作用 53

(二)肺藏魄的意义 55

(一)肾主水的作用 56

六、肾的功能 56

(二)肾气与人体发育衰老的关系 58

(三)肾藏志的意义 61

(四)命门的理论 62

(五)群火相火的理论 63

七、胆的功能 65

八、胃的功能 66

九、小肠的功能 67

一一、膀胱的功能 68

一○、大肠的功能 68

一二、三焦的功能 69

(一)三焦的位置 69

(二)三焦的作用 70

第三节 脏腑表里配合的关系 75

一、心合小肠 76

二、肝合胆 77

三、脾合胃 78

四、肺合大肠 80

五、肾合膀胱 81

六、心包络合三焦 82

第四节 五脏和体表各部组织配合的关系 83

一、心合脉、荣色 84

二、肝合筋、荣爪 85

三、脾合肉、荣唇 85

四、肺合皮、荣毛 86

五、肾合骨、荣发 86

第五节 五脏与五官的关系 88

一、目为肝之官 89

三、口为脾之官 90

二、舌为心之官 90

四、鼻为肺之官 91

五、耳为肾之官 91

第六节 奇恒之腑 93

一、髓的作用 94

二、脑的功能 94

三、骨的作用 95

四、脉的作用 97

五、女子胞的作用 98

第七节 气血津液 100

一、气 101

(一)宗气 102

(二)营气 103

(三)卫气 104

附:营卫循行的道路 106

(一)营气的循行情况 106

(二)卫气的运行情况 108

二、血 114

(二)津与液的区别及其主要功用 115

(一)津液的定义与范围 115

三、津液 115

(三)津液与尿汗等的关系 116

(四)津液与精气血的关系 117

小结 122

第四章 经络 124

第一节 经络的发现及其学说的形成 124

第二节 经络的涵义及其基本内容 127

第三节 经络在医学上的指导作用 129

一、经络在生理上的作用 129

二、经络在病理上的作用 130

三、络络在诊断上的作用 132

四、经络在治疗上的作用 133

第四节 井、荥、腧、经(原)、合的意义与作用 134

第五节 十二经脉 138

一、手太阴肺经 143

二、手阳明大肠经 144

三、足阳明胃经 146

四、足太阴脾经 148

五、手少阴心经 149

六、手太阳小肠经 150

七、足太阳膀胱经 152

八、足少阴肾经 153

九、手厥阴心包经 155

一○、手少阳三焦经 156

一一、足少阳胆经 158

一二、足厥阴肝经 160

附:关于寸口、人迎脉象大小的认识 162

第六节 奇经八脉 164

一、督脉 164

二、任脉 166

三、冲脉 167

四、带脉 170

五、阴蹻与阳蹻 171

六、阴维与阳维 172

第七节 十二经别 177

一、足太阳、足少阴经别 178

二、足少阳、足厥阴经别 178

四、手太阳、手少阴经别 180

五、手少阳、手厥阴经别 180

三、足阳明、足太阴经别 180

六、手阳明、手太阴经别 182

第八节 十二经筋 184

一、足太阳经筋 186

二、足少阳经筋 186

三、足阳明经筋 188

四、足太阴经筋 191

五、足少阴经筋 192

六、足厥阴经筋 193

七、手太阳经筋 193

八、手少阳经筋 195

九、手阳明经筋 196

一○、手太阴经筋 197

一一、手厥阴经筋 198

一二、手少阴经筋 199

第九节 十二皮部 201

第十节 十五络脉 203

附:关于经络实质的研究概况 207

小结 211

一、病能的涵义 213

第一节 病能的涵义与病因论 213

第五章 病能 213

二、祖国医学的病因论 214

第二节 病因分类 216

一、六淫致病 216

(一)风 218

(二)寒 220

(三)暑 223

(四)湿 225

(五)燥 227

(六)火 230

二、七情致病 232

(一)喜 233

(二)怒 234

(三)忧 235

(四)思 236

(五)悲 237

(六)恐 238

(七)惊 239

(一)饮食 241

三、饱食劳倦 241

(二)劳倦 244

(三)房室 246

四、痰饮瘀血 247

(一)痰饮 247

(二)瘀血 250

五、其他 252

第三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机转 253

一、正邪相争与虚实转化 253

(一)正气与邪气 253

(三)邪正虚实的病理转化 254

(二)虚证和实证 254

二、疾病的表里传变 257

(一)表证和里证 257

(二)表里传变的形式 258

三、阴阳偏颇与寒热的关系 260

(一)寒证与热证 260

(二)寒热证候中的虚实 262

(三)塞热真假与亡阴亡阳 264

四、阴阳偏颇与时令气候的关系 267

五、阴阳失调与表里、寒热、虚实的相互关系 269

第四节 病机十九条 270

一、病机的涵义 270

二、病机十九条的分析 272

(一)关于六淫所生的病 272

(二)有关脏腑上下所生的病 283

小结 295

第六章 诊法 297

第一节 诊法的意义及内容 297

(一)面部见色与脏腑的相应 299

第二节 望诊 299

一、察色 299

(二)察色的基本知识 304

二、观神 307

三、视形 309

四、辨舌 311

(一)舌质的变化与疾病的关系 311

(二)舌苔的变化与疾病的关系 312

第三节 闻诊 317

一、听声音 317

二、审气息 320

三、嗅气味 322

第四节 问诊 322

一、询问既往生活情况 323

二、询问发病原因与既往病史 325

三、询问现在症状 326

第五节 切诊 329

一、脉搏和脏腑营卫气血的关系 330

二、脉搏和自然气候以及机体周围环境的关系 330

(一)三部九候遍诊法 332

三、切脉的部位 332

(二)寸口诊脉法 335

四、平脉的意义 340

(一)正常的脉搏至数 340

(二)四时平脉 340

(三)脉重胃气 341

五、病脉 344

(一)脉至变化与疾病的关系 344

(二)脉位变化与疾病的关系 347

(三)脉象变化与疾病的关系 350

六、妊脉的判断 354

七、怪脉形成的原理 356

八、触诊 359

(一)诊尺肤 359

(二)诊虚里 362

第六节 四诊结合应用的重要意义 364

一、色脉互参 364

二、脉症互参 365

一、伤寒的涵义 367

第七节 伤寒病六经分证法则 367

二、六经的涵义和主征 368

三、《热论》六经分证与《伤寒论》六经辩证的区别 370

第八节 温病的卫气营血与三焦辩证法则 373

一、温病的涵义 373

二、卫气营血与三焦辩证的意义 373

(一)卫气营血辩证 374

(二)三焦的分证 375

三、卫气营血和三焦辩证与六经辩证的相互关系 376

第九节 杂病的分类法则 377

一、根据脏腑的不同生理功能分证 379

二、根据脏腑与组织器官的相互联系分证 379

三、根据脏腑表里相合理论分证 380

四、根据病邪特性结合脏腑功能分证 380

五、根据内脏相关理论分证 381

小结 387

第七章 治则 389

第一节 治则的涵义及论治的基本精神 389

一、治病求本 390

二、防微杜渐 392

三、四时异治 393

四、五方异治 394

五、治病治人 396

第二节 治疗的原则 397

一、标与本 397

(一)标本的意义 397

(二)治本治标的机动性与原则性 399

(一)逆从的意义 402

(二)正治法的应用原则 402

二、逆和从 402

(三)反治法的应用原则 403

三、通权达变的治疗法则 407

四、气反的治疗法则 408

第三节 八法的运用规律 410

一、运动汗法的一般原则 411

二、运用吐法的一般原则 413

三、运用下法的一般原则 414

四、运动和法的一般原则 416

五、运用温法的一般原则 418

六、运用清法的一般原则 420

七、运动补法的一般原则 422

(一)补气法和补血法 423

(二)初阴法和补阳法 423

八、运用消法的一般原则 426

第四节 运用药物的一般规律 430

一、药物的气味性能在论治上的基本原则 430

二、方剂的组成和运用的基本原则 434

三、运用剧烈药物和治养结合的原则 436

四、对“有故无殒”的认识 438

小结 439

第八章 五运六气 441

第一节 五运六气的涵义及基本内容 441

一、干支配合岁时的意义 442

(一)干支的分属 442

(二)干支配合甲子的规律 445

二、五运的意义 448

(一)大运 451

(二)主运 453

(三)客运 454

(四)五音建运 455

三、六气的意义 457

(一)主气 458

(二)客气 460

(三)客主加临 463

第二节 运气结合应用的一般规律 466

一、运气相临的顺逆 467

二、运气同化 469

(一)天符 469

(二)岁会 469

(四)同天符、同岁会 471

(三)太乙天符 471

三、平气的意义 474

第三节 运气学说在医学上的运用 475

一、中运岁气的太过、不及与发病的关系 475

(一)五运的太过、不及与发病的关系 476

(二)六气的司天在泉与发病的关系 482

二、六十年运气太过、不及与发病关系 489

三、运气学说与治疗用药的关系 490

四、运气学说的具体应用 494

小结 4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