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简明辞典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简明辞典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简明辞典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汉中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800266044
  • 页数:352 页
图书介绍: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简明辞典》目录

一、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1

列宁主义 1

第一编总论 1

马克思主义新的大发展 2

马克思列宁主义 2

毛泽东思想 3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4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5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7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8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9

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11

《资本论》 13

二、马、恩、列、斯有关社会主义的主要著作简介《共产党宣言》 13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14

《反杜林论》 14

《国家与革命》 15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15

《论列宁主义基础》 16

《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 16

《伟大的创举》 16

三、科学社会主义社会 17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17

空想共产主义 18

空想社会主义 18

社会制度 18

社会主义 19

社会意识 19

阶级斗争 20

阶级 20

科学社会主义 20

资产阶级民主 21

资产阶级革命 21

阶级分析 21

自发斗争 21

自觉斗争 21

思想斗争 21

政治斗争 21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22

霸权主义 22

帝国主义 22

军国主义 22

大国沙文主义 22

资本主义制度 23

资本主义社会 23

帝国主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 23

现代帝国主义发展的新现象和新特点 23

资本主义 23

民族解放运动 24

民族自决权 24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24

殖民地 24

殖民主义体系 24

无产阶级 25

战略思想 25

不结盟运动 25

战略 25

政策 25

策略 25

经济决策 25

无产阶级历史使命 26

无产阶级专政 26

无产阶级民主(及其特点) 26

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原则 27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27

社会主义革命在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胜利论” 27

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论” 27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7

四、毛、周、刘、朱、邓有关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著作简介毛泽东著作 28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趋势 28

现代社会主义制度的模式 28

《实践论》 29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29

《毛泽东选集》 29

《毛泽东选集(第二版)导读》 29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29

《论人民民主专政》 30

《论联合政府》 30

《矛盾论》 30

《新民主主义论》 30

《我们的外交方针和任务》 31

《论统一战线》 31

《关干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31

《周恩来选集》 31

《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 32

《把我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工业国》 32

《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 32

《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 33

《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33

《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验教训》 33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34

《刘少奇选集》 34

《反对官僚主义》 34

《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 34

《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35

《我们应用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 35

《论党》 35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 35

《谈几个战术的基本原理》 36

《怎样创造铁的红军》 36

《朱德选集》 36

《加强团结,建设社会主义》 37

《统一训练计划,加强我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37

《目前形势和军队建设问题》 37

《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空军》 37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 38

《邓小平文选》 38

《纠正“左”的倾向,恢复和发展生产》 38

《全党讲大局,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39

《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39

《邓小平同志重要讲话》 39

《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40

《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40

《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40

《各方面都要整顿》 40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41

《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41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 42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42

《处理兄弟党关系的一系列重要原则》 43

《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 43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44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44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44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 45

《吸取历史经验,防止错误倾向》 46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46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6

《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46

五、中国革命问题旧民主主义革命 47

《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时的讲话》 47

《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些设想》 47

辛亥革命 48

戊戌变法 48

太平天国运动 48

五四运动 49

新文化运动 49

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早期组织 50

共产国际 50

社会主义问题的争论 51

共产主义小组 51

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52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2

中国共产党成立 52

中国革命的规律 53

中国革命的特点 53

无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 54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54

新民主主义革命 54

工农联盟 55

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 55

土地革命总路线 56

土地革命 56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56

土地改革的阶级路线 57

土地分配政策 57

民族资产阶级两重性 58

中国资产阶级两部分 58

劳动阶级和剥削阶级联盟 59

在特殊条件下无产阶级和大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 60

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 60

人民大众 60

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61

中国革命分两步走 61

“二次革命论” 62

“一次革命论” 62

工农民主专政 63

新民主主义纲领 63

精兵简政 64

三三制政权 64

和平民主新阶段 65

联合政府 65

新民主主义宪政 65

人民军事管制 66

官僚资本主义 67

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 67

保护民族工商业 68

没收官僚资本 68

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69

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 69

发展国营经济、合作经济和私营经济 70

国营经济领导地位 70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 71

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 71

工农武装割据 72

中国革命的主要组织形式 73

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 73

红色政权 73

农村革命根据地 73

农村武装斗争和白区工作关系 74

法制 (1 75

“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75

政治斗争和其他斗争形式关系 75

“第三条道路” 76

国民党统治区爱国民主运动方针 77

“城市中心论” 77

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 78

让开大路,占领两厢 78

重庆谈判 79

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 80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81

三大战役 8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82

新民主主义经济 83

六、社会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83

新民主主义政治 83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 84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84

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三个条件 84

社会民主改革 84

统购统销 85

调整工商业 85

保护富农 85

社会主义革命 86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 86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86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87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87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87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87

国家资本主义 88

赎买政策 88

改造企业和改造人相结合 89

“四马分肥” 89

公私合营 89

定息 89

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90

个体经济 90

全面规划、加强领导 90

农业生产合作社 90

七、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 91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91

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援助的原则 91

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指导思想 92

把全国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92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93

拨乱反正 93

思想僵化 93

坚持改革开放 94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9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95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95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9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特点 9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9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 96

八、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四大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讲话 97

资产阶级自由化 97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 97

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关键 98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98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99

判断改革开放的三个标准 99

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十大任务 100

经济发展,要隔几年上一台阶 100

经济模式 101

第二编经济建设分目 101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体制经济 101

经济形式 101

经济形态 101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102

所有制 102

所有制结构 102

经济结构 103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途径 103

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物质基础 103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特征 103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 104

社会主义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形式 104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104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股份所有制 105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105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 105

社会主义经济联合所有制 105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106

我国现阶段的个体经济 106

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 106

外资企业 107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107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107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108

经济体制 108

僵化的经济体制模式 108

经济体制改革 108

深入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和中心环节 109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 109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和目的 10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10

自然经济 110

商品经济 110

市场经济 1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1

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 112

二、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速度和调控经济发展战略 112

建国后至1978年的经济发展战略 113

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 113

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 113

产业结构 11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 114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三步走的目标和部署 114

我国产业结构状况 115

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 115

第三产业 115

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116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高速度的科学含义 116

经济效益 116

微观管理 117

直接管理 117

间接管理 117

宏观管理 117

国民生产总值 118

三、国民经济建设国民经济 118

国民收入 118

我国经济管理的组织体系 119

国民经济管理 119

国民经济体系 119

国民经济部门分类 119

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主要奋斗目标 120

国民经济体制 120

国民经济计划 120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 120

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期间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方针政策 121

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指导方针 121

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经济发展的产业重点 121

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经济发展的地区布局的原则 121

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 122

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期间发展教育事业的主要任务和方针政策 122

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期间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方针政策 122

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期间人民生活增长的目标 122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22

农业生产责任制 123

农业 123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 123

农工商联合企业 123

工业 124

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规章制度 124

中国工业现代化模式 125

工业化和工业现代化 125

现代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25

我国工业现代化模式的选择 125

商业 126

交通运输业 126

交通运输业的管理体系 126

通信业 126

建设部门 126

企业集团 127

物资部门 127

对外经济贸易管理 127

四、企业管理企业 127

资本主义企业 127

社会主义企业 127

企业家 127

建筑安装企业 128

工业企业 128

农业企业 128

运输企业 128

合资经营企业 129

物资企业 129

旅游企业 129

金融企业 129

全民所有制企业 129

集体所有制企业 129

公司 130

中央企业 130

大型企业 130

劳动密集型企业 130

资金密集型企业 130

技术密集型企业 130

知识密集型企业 130

工商联营 130

工业外贸联营 130

农工商联合企业(及其形式) 130

农垦企业 130

计划监督 131

企业生产资料所有制 131

五、经济监督监督 131

监督法规 131

社会主义监督体系 131

银行监督 132

计划监督系统 132

计划监督内容 132

计划监督方法 132

财政监督 132

财政监督系统 132

财政监督内容 132

财政监督方法 132

税务监督 132

税务监督系统 132

税务监督内容 132

税务监督方法 132

银行监督方法 133

银行监督系统 133

银行监督内容 133

价格监督方法 134

价格监督 134

价格监督系统 134

价格监督内容 134

会计监督内容 135

会计监督 135

会计监督系统 135

统计监督的内容 136

会计监督方法 136

统计监督 136

审计监督 137

统计监督方法 137

审计监督方法 138

审计监督内容 138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 139

六、经济建设中的分配与个人消费社会总产品 139

经济建设与国防的关系 140

国民收入再分配 140

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 140

人民生活逐步达到小康水平是90年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 141

建设规模与国力相适应 141

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41

按劳分配的性质和作用 142

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 142

调整消费结构,合理引导消费 143

在消费品分配上存在的平均主义倾向 143

企业内部必须坚持扩大工资差距,拉开档次的作法 143

消费水平 144

社会主义消费基金的形式 144

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不能忽视人民消费的应有增长 145

决定消费水平的因素 145

允许善于经营企业和诚实劳动的个人先富起来 145

防止贫富悬殊,坚持共同富裕的道路 145

我国环境保护概况 146

七、环境保护与人口控制等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也是提高人民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 146

人口 147

环境管理手段 147

环境保护的立法和执行 147

社会主义人口规律 148

人口再生产 148

人口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148

我国的人口政策 149

人口数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49

劳动力质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49

计划生育 149

积极解决劳动就业问题 150

降低人口增长的有效途径 150

国体 151

第三编政治建设分目 151

一、国家政治制度国家 151

国家制度 151

中华民国 152

资产阶级专政 152

无产阶级专政 152

中华人民共和国 153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153

人民民主专政职能 155

人民民主专政 155

政治制度 156

政权 156

政体 156

政府 156

共和制 157

议会制 157

三权分立 157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158

总统制 158

君主制 158

议行合一 158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色和优越性 159

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 160

人民政协 160

国家结构形式 16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 161

复合制国家结构形式 161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62

人民代表大会制 16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6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6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 16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6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163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165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165

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委员会 165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 166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 166

我国原有政治体制特点 167

二、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 167

党政分开 168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 168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168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针和原则 168

进一步下放权力 169

党的领导方式的转变 169

改革干部人事制度 170

改革政府机构 170

资产阶级民主 171

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 171

三、民主、法制民主 171

民主集中制 172

无产阶级民主 172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和特征 172

团结——批评——团结 173

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173

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 173

中国人权的基本特点 174

《中国的人权状况》的白皮书 174

人权 174

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 175

社会主义法制 175

四、法律、法规法 177

1991~2000年法制建设 177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原则 177

社会主义法 178

资本主义法 178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79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180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于惩治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罪的决定 180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18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18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 18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18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18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 18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 18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 18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直接选举的若干规定 182

中国人民解放军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 18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 182

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院组织法 18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在沿海港口城市设立海事法院的决定 18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182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83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关于授权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方面可以制定暂行的规定或者条例的决定 183

特别法 18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的决议 18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权广东省、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所属经济特区的各项单行经济法规的决议 183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 183

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 184

关于惩治泄露国家机密犯罪的补充规定 184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84

关于处理逃跑或者重新犯罪的劳改犯和劳教人员的决定 184

关于贪污受贿投机倒把等犯罪分子,必须在限期内自首坦白的通知 185

关于惩治捕杀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犯罪的补充规定 185

关于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 185

关于惩治贪污贿赂的补充规定 185

关于惩治走私罪的补充规定 185

关于惩治走私、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的犯罪分子的决定 186

关于严惩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的犯罪分子的决定 186

关于有贪污贿赂行为的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必须在限期内主动交代问题的通知 186

关于严禁卖淫嫖娼的决定 186

关于死刑复核程序 187

关于刑事案件办案期限的补充规定 187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187

关于迅速审判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程序的决定 187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188

婚姻法 188

民法 18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88

继承法 188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 188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189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18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189

经济法 189

关于改进计划体制的若干暂行规定 189

税收法规 190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190

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 190

国家优质产品评选条例 190

基本建设法规 190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 191

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合同法 19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 191

金融法规 191

科学技术法 191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19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192

自然资源法 192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19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192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192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19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 193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 19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护法 193

能源法 193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19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193

联合与竞争法 19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194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194

企业法规 1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 194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194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19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195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 195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195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 195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 195

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 195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196

国务院确定行政机构设置 196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 196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 196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 196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 196

行政法 196

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 197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 197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机密法 197

国务院工作人员守则 197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197

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 197

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暂行规定 197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护法 197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197

关于禁毒的决定 197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条例 198

工商行政管理所条例 198

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 198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特权与豁免条例 198

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 198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管理法 198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管理法 198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 198

五、统一战线、民族团结人民政协 199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199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199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9

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 200

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存在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200

人民政协的任务 200

统一战线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之一 200

社会主义时期的统一战线 200

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的基本方针 201

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的范围和对象 201

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的战略目标 201

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的任务 201

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的功能 201

民族平等 202

民族问题 202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合作共事、广交朋友、自我教育 202

民族 202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203

各民族共同繁荣 203

民族团结 203

大民族主义 204

民族主义 204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04

“汉族和少数民族谁也离不开谁” 205

民族分裂主义 205

大汉族主义 205

地方民族主义 205

宗教 206

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政策 206

民族区域自治 206

自治地方的自治权 206

我国宗教政策的新发展 207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207

我国的主要宗教 207

奴隶社会的精神文明 209

精神文明 209

第四编精神文明建设分目 209

一、精神文明建设文明 209

物质文明 209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10

精神文明领域的对外开放 210

封建社会的精神文明 210

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文明 210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211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特征 211

两个文明一起抓 211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 211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212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212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原则 213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向 213

二、社会主义教育、科学和文化建设教育 214

中国文明的复兴 214

学校教育 215

社会教育 215

教育规划 215

教育立法 215

教育体制改革 215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 216

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216

家庭教育 216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216

教育发展战略 216

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大计 217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17

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战略 217

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 217

今后十年(1991~2000)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217

必须积极发展成人教育 218

成人教育 218

基础教育 218

加强基础教育 218

职业技术教育 218

高等教育 218

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219

智力开发 219

人民教师 219

因材施教 219

人才 219

人的素质 219

知识分子同工农民众相结合 220

知识分子 220

社会主义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20

社会主义新人 220

知识 220

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决定因素 221

科学技术 221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221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221

科学 221

基础科学 222

技术科学 222

自然科学 222

社会科学 222

应用科学 222

科技体制 223

开发研究 223

新兴技术 223

基础研究 223

应用研究 223

今后十年(1991~2000年)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任务 224

科学技术的战略地位 224

深入科技体制的改革 224

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化科学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决定因素 224

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 22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25

开发技术市场,实现技术成果商品化 225

科学是管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有力工具 225

科学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强大力量 225

加强社会科学的研究 226

技术市场 226

技术改造 226

高技术研究 226

文化体制改革 227

文学艺术事业 227

提倡不同学术观点的讨论,促进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的繁荣和发展 227

文化 227

艺术 227

文化事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28

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 228

文化建设 228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228

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 229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229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29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 229

预见性 230

文字改革 230

精神生活需要 230

物质生活需要 230

言论自由 231

学术自由 231

创造性 231

系统性 231

原则性 231

艺术性 231

继续开展“扫黄”工作 232

发扬理论民主 232

创作自由 232

批评自由和反批评自由 232

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 233

体育运动 233

加强国家文物的保护和管理 233

体育 233

卫生发展战略 234

卫生 234

增强人民体质 234

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234

加强医学科研工作 235

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235

大力培养医务人员 235

道德 236

纲领 236

三、社会主义思想、理论、道德建设思想 236

目标 236

道德观念 237

信念 237

理想 237

纪律 237

观念 237

革命理想 238

道德建设 238

习惯 238

思想道德建设 238

思想建设 238

思想僵化 239

改造客观世界 239

革命斗志 239

改造主观世界 239

封建主义的腐朽思想 240

保守习气 240

资产阶级自由化 240

小生产的狭隘眼界 240

生活理想 241

职业理想 241

道德理想 241

共产主义理想 241

共产主义道德 242

社会主义道德 242

职业道德 242

为人民服务 243

共产主义风格 243

社会主义纪律 243

社会主义社会人的素质 243

共产主义思想觉悟 243

纪律观念 244

道德规范 244

个人品德 244

行为规范 244

破除封建迷信 245

“永恒的道德” 245

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245

道德情感 245

金钱至上 246

损人利己 246

个人主义 246

损公肥私 246

“全盘西化” 247

革命乐观主义 247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247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247

革命英雄主义 247

“闭关锁国” 248

民族虚无主义 248

复古主义 248

虚无主义 248

民族自豪感 249

民族自信心 249

崇洋媚外 249

民族自尊心 249

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 250

思想政治工作目的 250

“五爱”教育 250

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 250

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 251

法制教育 251

日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251

爱国主义教育 251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252

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252

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 252

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 252

“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253

马克思主义永远是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 253

执政党 254

在野党 254

第五编党的建设和领导分目 254

一、党派、团体、组织政党 254

共产党 254

一党制 255

两党制 255

反对党 255

资产阶级政党 255

苏联共产党 256

中国共产党 256

多党制 256

工人阶级政党 256

坚持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 257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257

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 258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58

中国国民党 259

中国同盟会 259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59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260

觉悟社 260

新民学会 260

少年中国学会 260

中华全国总工会 261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261

中国工商业联合会 262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262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 262

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 262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263

中国民主党派 263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263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263

中国民主建国会 264

中国民主同盟 264

中国致公党 265

中国农工民主党 265

中国民主促进会 265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266

九三学社 266

列宁建党学说 267

毛泽东建党学说 267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268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指导思想 268

“五十字建党大纲” 268

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 269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269

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 269

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总任务 270

思想路线 270

党的建设 270

党的建设的三项基本要求 270

党与非党的关系 271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 271

组织路线 271

政治路线 271

活动自由、组织独立、法律平等 272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272

党要管党 273

“党的一元化”领导 273

从严治党 273

党政不分 273

以党代政 273

知人善任 274

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274

党的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274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决定》 275

党的群众路线 275

“三大法宝” 275

一切对人民负责 276

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276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276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76

一切为人民的利益着想 276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77

批评与自我批评 277

密切联系群众 277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278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278

三、党的代表大会及其重要会议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278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279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79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79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279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280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280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80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281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281

古田会议 282

遵义会议 282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282

1959年庐山会议 283

七千人大会 283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284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 284

中国共产党十三届五中全会 285

中国共产党十三届六中全会 285

中国共产党十三届四中全会 285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286

二、马、列、毛论党的学说和建党思想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 286

中国共产党十三届七中全会 286

组织领导 288

政治领导 288

四、党的领导、党的领袖党的领导 288

思想领导 288

无产阶级政党领袖 289

党的活动应当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进行 289

党的领导的基本原则 289

毛泽东 290

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 290

周恩来 291

朱德 292

刘少奇 292

江泽民 293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 293

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 293

邓小平 293

五、党的思想建设党的思想建设 294

李鹏 294

世界观 295

党性 295

思想政治工作 295

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 295

爱国主义 296

共产主义人生观 296

共产主义世界观 296

人生观 296

同党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 297

党性修养 297

集体主义 297

党的作风建设 298

党的民主作风 298

党风 298

执政党的党风 298

民风 299

文风 299

学风 299

解放思想 300

“两个凡是” 300

社会风气 300

共产风 300

两条路线的斗争 301

野心家 301

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301

阴谋家 301

党内作风不纯 302

党内思想不纯 302

资产阶级思想 302

小资产阶级思想 302

右倾思想 303

“左”倾思想 303

反腐蚀 303

反对党内错误倾向 303

利己主义 304

自由主义 304

命令主义 304

官僚主义 304

折衷主义 305

形式主义 305

宗派主义 305

尾巴主义 306

本位主义 306

主观主义 306

客观主义 306

以权谋私 307

个人崇拜 307

分裂主义 307

分散主义 307

投降主义 307

实绩原则 308

以理服人 308

“一切向钱看” 308

扶正压邪 308

《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309

《中国共产党章程部分条文修正案》 309

六、党的组织建设党的章程 309

《中国共产党章程(1982年)》 309

党的组织建设 310

党的组织形式 310

执政党的建设 310

党的组织 310

党的民主集中制 311

纠正党内组织不纯 311

党的组织工作 311

党的制度建设 311

党的组织制度 311

党的会议制度 312

党的选举制度 312

党的组织机构 312

发展党员工作方针 313

共产党员标准 313

党的组织生活制度 313

党员交纳党费制度 313

共产党员 313

党员权利 314

党员义务 314

入党程序 314

党员修养 314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15

共产党员应是无神论者 315

德才兼备 316

党政机关要廉洁 316

七、党的干部政策和干部制度党的干部 316

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 316

干部队伍“四化”建设方针 317

任人唯亲 317

任人唯贤 317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改进干部管理方式 318

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条件 318

干部队伍“老中青”三结合原则 318

干部制度改革 319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组织人事制度 319

干部聘任制度 320

干部任免制度 320

干部管理体制 320

干部考核制度 321

干部培训制度 321

干部奖惩制度 321

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 322

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 322

干部的监督检查制度 322

完善党内监督手段 322

关于高级专家离休退休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 323

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兼职的暂行规定 323

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 323

党政干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324

八、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党的纪律 324

专业技术人员退休后可以继续从事专业技术活动 324

党的外事纪律 325

党的保密纪律 325

党的政治纪律 325

党的宣传纪律 325

党的组织纪律 325

党的群众纪律 325

留党察看 326

向党外组织建议撤销党外职务 326

行政纪律 326

执行纪律 326

纪律处分 326

警告 326

严重警告 326

撤销党内职务 326

舆论监督 327

群众监督 327

开除党籍 327

清除出党 327

对预备党员违犯党纪的处理 327

监督 327

组织监督 327

违纪案件 328

违法乱纪 328

纪检机关领导体制 328

党的中央纪律检查机关 328

党的纪律检查工作 328

党的纪律检查工作方针 328

纪律检查工作的基本原则 328

申诉 329

申辩 329

违纪案件办理程序 329

查处违纪案件的基本要求 329

立案 329

审理 329

处分决定 329

控告 330

检举 330

越级申诉 330

辩护 330

复查 330

复查报告 330

甄别平反 330

取消处分 330

恢复名誉 330

信访工作 331

逼供信 331

错告 331

检举失实 331

诬告 331

打击报复 331

匿名信 331

词目笔画索引 33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