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健清,李振亚主编
  • 出 版 社: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310006070
  • 页数:380 页
图书介绍:此书作为高等学校文科和研究生教材奉献给读者。本书以政治思潮为主线,以专题形式阐述近百余年来,中国主要的社会政治思潮起伏、交替、碰撞,及其对中国社会进程发生作用的历史。在写作上我们力图从政治学与历史学相结合的角度,对各种思潮作出简明、深入的分析,以有助于说明五四时期中国先进分子选择科学社会主义以及这一理论在中国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目录

目 录 1

绪言 1

第一章晚清地主阶级革新派的社会改革思想 1

第一节清王朝的没落与经世致用之学的兴起 1

一 清王朝的没落与资本主义的入侵 1

二 经世致用之学的兴起 3

第二节地主阶级革新派的社会改革思想 6

一 龚自珍的更法改制主张 6

二 林则徐的反侵略思想 11

三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16

第二章太平天国的农民革命思想 21

第一节洪秀全的太平天国理论 21

一 洪秀全反清思想的形成 21

二 洪秀全的太平天国理论 25

三 洪秀全皇权主义思想评析 27

第二节《天朝田亩制度》 30

一 《天朝田亩制度》的基本内容 30

二 《天朝田亩制度》的革命性与空想性 32

第三节 洪仁玕与《资政新篇》 36

一 《资政新篇》的基本思想 36

二 《资政新篇》评析 43

第一节洋务运动与洋务派 46

一 洋务运动的兴起 46

第三章洋务派与洋务思想 46

二 洋务派代表人物 48

第二节李鸿章的“自强”“求富” 50

一 “自强”与“求富” 50

二 “力保和局”的外交思想 55

第三节张之洞的“中体西用”说 57

一 “中体西用”的思想源流 57

二 “中体西用”论的二重性 58

一 早期改良派的产生 62

第四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思潮 62

第一节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 62

二 早期改良派的革新主张 66

第二节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73

一 康有为及其变法维新主张 73

二 康有为维新理论的思想渊源 76

三 康有为的大同思想 80

第三节谭嗣同对纲常礼教的批判 85

一 反君主倡民权 85

二 反纲常礼教的自由平等思想 88

一 严复的进化论与自由民主观 91

第四节严复对西方思想的传播 91

二 严复政治思想的局限性 96

第五章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治理论 99

第一节革命民主主义思潮的勃兴 99

一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治观 99

二 革命派同改良派的论战 108

第二节孙中山的政治思想 112

一 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112

二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115

第三节章太炎的政治思想 121

一 由改良到革命 121

二 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124

第六章中国无政府主义 130

第一节 中国无政府主义的由来 130

一 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的早期流传 130

二 早期无政府主义者的活动 132

第二节五四前后的中国无政府主义 141

一 五四前后无政府主义的传播 141

二 五四前后无政府主义的派别和基本观点 146

第三节 中国无政府主义的瓦解 150

一 马克思主义者对无政府主义的批判 150

二 无政府主义的破产 156

一 辛亥革命后革命派的思想分歧 158

与封建复辟思潮 158

第七章五四前后新旧思潮之激战 158

第一节 民初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分歧 158

二 封建复辟思潮 161

第二节 民主与科学新思潮 164

一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64

二 民主与科学 166

三 打倒孔家店 168

第三节东西文化问题论战 170

一 守旧派文人对新文化运动的反扑 170

二 东西文化问题论争的展开 173

三 科学与玄学论战 179

第八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85

第一节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185

一 十月革命前中国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185

二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社会条件 189

第二节十月革命与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观 191

一 中国思想界对十月革命的最初反应 191

二 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观 192

第三节科学社会主义思潮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 195

一 五四后的社会主义热潮 195

二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 199

一 “问题与主义”之争 202

第四节 科学社会主义与社会改良主义的论争 202

二 社会主义论战 203

第九章国家主义派、“联省自治”和“好政府”主义 208

第一节国家主义派的政治思想 208

一 国家主义派的产生 208

二 国家主义派的政治主张 210

三 反对国家主义派的斗争 213

第二节“联省自治”思潮 214

一 “联省自治”思潮的出现 214

二 地方军阀的“联省自治” 215

三 胡适、章太炎等人的“联省自治” 217

四 对“联省自治”思潮的批判 219

第三节胡适派的“好政府”主义 221

一 “好政府”主义的提出 221

二 “好人政府”的出台和破产 222

第十章新三民主义、戴季陶主义 225

第一节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 225

一 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 225

二 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228

第二节戴季陶主义 235

一戴季陶主义的出现 235

二 戴季陶主义的主要观点 236

三 对戴季陶主义的批判 237

第十一章第三党及其它资产阶级派别的政治主张 241

第一节第三党的政治主张 241

一 第三党的出现及其活动 241

二 第三党的政治主张 244

三 第三党政治思想评析 248

第二节国民党改组派 250

一 改组派的形成 250

二 改组派的政治活动 252

三 改组派的政治主张 254

第三节人权派 260

一 人权派的产生 260

二 人权派的政治主张 261

第十二章中国托派与三十年代社会性质论战 268

第一节 中国托派的政治观点 268

一 中国托派的由来和覆灭 268

二 中国托派的理论及其政治主张 271

第二节 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 274

一 社会性质论战的发生 274

二 社会性质论战的主要问题 275

第三节 中国社会史论战和农村社会性质论战 279

一 中国社会史论战 279

二 农村社会性质论战 281

一 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285

第十三章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理论 285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提出 285

二 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的提出 288

三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初步形成 291

第二节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 293

一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293

二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296

第三节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成熟 301

一 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总结 301

二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 302

一 法西斯主义的产生和泛滥 309

第一节国民党内法西斯主义的泛起 309

第十四章 中国法西斯主义 309

二 国际法西斯对中国的影响 311

第二节法西斯特务组织和主要活动 315

一 特务组织是法西斯的生命 315

二 CC与“中统” 316

三 复兴社与“军统” 317

第三节 中国法西斯主义的基本特征 319

一 封建性 319

二 买办性 326

一 “侵略战争有理”论 328

第一节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理论 328

和汉奸的卖国主义 328

第十五章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理论 328

二 “王道主义” 330

三 “建设东亚新秩序”论 332

四 “大东亚共荣圈”论 334

第二节汉奸卖国主义 336

一 华北汉奸的“新民主义” 336

二 汪精卫的卖国主义 338

第十六章 中国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 345

第一节 民主党派的抗战观 345

一 民主党派的抗战主张 345

二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政治主张 351

第二节 民主党派的建国观 353

一 民主党派的建国主张 353

二 中间路线的破产 357

第十七章 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363

第一节关于联合政府的争论 363

一 中国共产党的和平建国纲领 363

二 国民党的“法统”与“宪法” 367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374

一 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理论 374

二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376

返回顶部